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经1】五行:仁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
义形于内谓之德之1行,不形于内谓之行。
礼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2行。
智形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
圣形于内谓之德3之行,不形于内谓之"德之"行。
[1]◆
【经2】德之行五,和谓之德,四行和谓之善。
善,人4道也。
德,天道也。
君子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智,无中心之智则无中心5之 悦 ,无中心之悦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
◆
"君子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圣,无中心之圣则无中心之悦,无中心之悦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 "[2]
【经3】五行皆形于内而时行6之,谓之君子。
士有志于君子道,谓之志士。
善弗为无近,德弗7志不成,智弗思不得。
思不精不察,思不长不得,思不清[3]不形,[不形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8[则]无德。
【经4】不仁,思不能清。
不智,思不能长。
[不仁不智],未见君子,忧心9不能惙惙[4];既见君子,心不能悦[5]。
《诗》曰:"[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之,亦既观之,我心则10悦。"
此之谓也。
不仁,思不能清。
不圣,思不能轻。
不仁不圣,未见君子,忧心不能忡忡;既见君子,心不能降。
◆
【经5】仁之思也清,精12则察,察则安,安则温,温则悦,悦则戚,戚则新"亲",新"亲"则爱,爱则玉色[6],玉色则形,形则仁。
◆13
【经6】智之思也长,长则得,得则不忘,不忘则明,明则见贤人,见贤人则玉色,玉色则形,形14则智。
◆【经7】圣之思也轻,轻则形,形则不忘,不忘则聪,聪则闻君子道,闻君子道则玉音,玉音则形,形15则圣。
◆
【说7】"圣之思也轻"。
思也者,思天也;轻者尚矣。
"轻则形"。
形者,形其所思也。
酉下子思轻于翟,路人如斩;酉下子见其如斩也,路人如流。
言其思之轻也。
"不忘则聪"。
聪者,圣之藏于耳者也,犹孔子之闻轻者之鼓而得夏之庐也。
"聪则闻君子道"。
道者,天道也,闻君子道之志耳而知之也。
"闻君子道则玉音"。
□□□□□□而美者也,圣者闻志耳而知其所以为□者也。
"玉音则形"。
□□□□。
"形则圣"。
□□□□圣。
【经8】"[鸤\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能为一,然后能为君子,慎其独也。
◆16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能差池其羽,然后能至哀。
君子慎其17独也。
◆
【说8】"鸤\鸠在桑"。
直也。
"其子七兮"。
鸤\鸠二子耳,曰七也,兴言也。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淑人者□,仪者义也。
言其所以行之义之一心也。
"能为一然后能为君子"。
能为一者,言能以多为一;以多为一也者,言能以夫五为一也。
"君子慎其独"。
慎其独也者,言舍夫五而慎其心之谓也。
独然后一,一也者,夫五为□心也,然后得之。
一也,乃德已。
德犹天也,天乃德已。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燕燕,兴也,言其相送晦也。
方其化,不在其羽矣。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能差池其羽然后能至哀。
言至也。
差池者,言不在衰绖,不在衰绖也,然后能至哀。
夫丧,正绖修领而哀杀矣,言至内者之不在外也。
"是之谓独"。
独也者,舍体也。
【经9】君子之为善也,有与始,有与终也。
君子之为德也,18有 与 始,无 与 终 也。
【说9】"君子之为善也,有与始,有与终"。
言与其体始与其体终也。
"君子之为德也,有 与 始,无 与 终"。
有与始者,言与其体始;无与终者,言舍其体而独其心也。
【经10】金声而玉振之,有德者也。
◆金声,善也;玉音,圣也。
善,人19道也;德,天道也。
唯有德者,然后能金声而玉振之。
【说10】
"金声而玉振之"。
………
………□□□由德重。
善也者,有事焉者,可以刚柔多合为。
故□善□□□。
"德,天道也"。
天道也者,己有弗为而美者也。
"唯有德者然后能金声而玉振之"。
金声而玉振之者,动□而□□形善于外,有德者之□。
[【经11】 不聪不明,[不明不圣],不圣不20智,不智不仁,不仁不安,不安不乐,不乐无德。
◆[7]
【说11】"不聪不明",聪也者,圣之藏于耳者也;明也者,智之藏于目者也。
聪,圣之始也;明,智之始也。
故曰。
"不聪明则不圣智",圣智必由聪明。
圣始天,智始人;圣为崇,智为广。
"不智不仁",不智所爱则何爱,言仁之乘智而行之。
"不仁不安",仁而能安,天道也。
"不安不乐",安也者,言与其体偕安也,安而后能乐。
"不乐无德",乐也者流体,机然忘塞,忘塞,德之至也,乐而后有德。
【经12】不变不悦,不悦不戚,不戚不新"亲",不新"亲"不爱,不爱不仁[8]。
◆【说12】"不变不悦"。
变也者,勉也,仁气也。
变而后能悦。
"不悦不戚"。
悦而后能戚所戚。
"不戚不亲"。
戚而后能亲之。
"不亲不爱"。
亲而后能爱之。
"不爱不仁"。
爱而后仁。
【经13】不直不肆,不肆不果,不果21不简,不简不行,不行不义。
◆【说13】"不直不肆"。
直也者,直其中心也,义气也。
直而后能肆。
肆也者,终之者也;弗受于众人,受之于孟贲,未肆也。
"不肆不果",果也者,言其弗畏也,无介于心□也。
"不果不简",简也者,不以小害大,不以轻害重。
"不简不行",行也者,言其所行之□□□
"不行不义",□□□□[9]义也。
【经14】不远不敬,不敬不严,不严不尊,不尊不恭,不恭无礼。
◆
【说14】"不远不敬"。
远心也者,礼气也。
质近者,□弗能□,□□□敬之[10]。
远者,动敬心,作敬心者也。
左麾而右饭之,未得敬□□□
"不敬不严",严犹==,==者,敬之积者也。
"不严不尊",严而后己尊。
"不尊不恭",恭也者,[用上]敬下也。
恭而后礼也,有以礼气也。
【经15】未尝22闻君子道,谓之不聪。
未尝见贤人,谓之不明。
闻君子道而不知23其君子道也,谓之不圣。
见贤人而不知其有德也,谓之不智。
◆【说15】"未尝闻君子道,谓之不聪。"
同此闻也,独不色然于君子道,故谓之不聪。
"未尝见贤人,谓之不明。"
同此见也,独不色贤人,故谓之不明。
"闻君子道而不知其君子道也,谓之不圣。"
闻君子道而不色然,而不知其天之道也,谓之不圣。
"见贤人而不知其有德也,谓之不智。"
见贤人而不色然,不知其所以为之,故谓之不智。
【经16】见而知之,智也。
闻而知之,圣也。
明明,智也。
虩虩,圣也。
"明明在下,虩虩26在上",此之谓也。
◆
【说16】"闻而知之,圣也。"
闻之而遂知其天之道也,圣也。
"见而知之,智也。"
见之而遂知其所以为之,口口智也。
"明明,智也。"
智也者,由所见知所不见也。
"虩虩,圣也。"
口口言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此之谓也。"
明者始在下,赫者始在上,口口口口口谓圣智也。
【经17】闻君子道,聪也。
闻而知之,圣也。
圣人知天道也。
知而行之,义也[11]。
行之而时,德也。
见贤人,明也。
见而知之,27智也。
知而安之,仁也。
安而敬之,礼也。
圣[12],智礼乐之所由生也,五行之所和也。
和则乐,乐则有德,有德则邦家兴。
文王之见也如此。
"文29王在上也,于昭于天",此之谓也。
◆
【说17】"闻君子道,聪也。"
同此闻也,独色然辩于君子道,"道者"聪也,聪也者,圣之藏于耳者也。
"闻而知之,圣也。"
闻之而遂知其天之道也,是圣矣。
"圣人知天之道。"
道者,所道也。
"知而行之,义也。"
知君子之所道而摋然行之,义气也。
"行之而时,德也。"
时者,和也;和也者,惠德也。
"见贤人,明也。"
同此见也,独色然辩于贤人,明也。
明也者,智之藏于目者,明则见贤人。
"贤人见而知之,智也。"
曰:何居?孰休烝此而遂得之,是智也。
"智而行之,仁也。"
知君子所道而媆\然安之者,仁气也。
"[行]"安"而敬之,礼也。"
既安之矣,而又愀愀然而敬之者,礼气也。
口口口口天道口。
"仁气,礼乐所由生也。"
言礼乐之生于仁义口口口口口口。
"五行之所和,和则乐。"
和者,有犹五声之和也。
乐者,言其流体也,机然忘塞也。
忘塞,德之至也。
"乐而后有德,有德而国家兴。"
国家兴者,言天下之兴仁义也,言其口口乐也。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此之谓也。"
言大德备成矣。
【经18】见而知之,智也。
知而安之,仁也。
安30而行之,义也。
行而敬之,礼也。
仁,义礼所由生也[13],四行之所和也。
和31则同,同则善。
◆
【说18】"见而知之,智也。"
见者,口也;智者,言由所见知所不见也。
"知而安之,仁也。"
知君子所道而媆\然安之者,仁气也。
"安而行之,义也。"
既安之矣,而摋然行之,义气也。
"行而敬之,礼也。"
既行之矣,又愀愀然敬之者,礼气也。
所安所行所敬,人道也。
"仁"知"[义],礼[智]所由生也。"
言礼智生于仁义也。
"四行之所和。"
言和仁义也。
"和则同。"
和者,有犹五声之和也。
同者,守约也,与心若一也,言舍夫四也,而四者同于善心也。
同,善之至也。
"同则善矣。"
口口口口口口口人行之大,大者,人行之口然者也。
《世子》曰:人有恒道,达口口口。
[14]
【经19】颜色容貌温变[15]也。
以其中心与人交悦也,中心悦焉。
迁32于兄弟,戚也。
戚而信之,新"亲"也。
新"亲"而笃之,爱也。
爱父,其继爱人,仁也。
◆
【说19】"颜色容貌恋恋也",恋恋也者,勉勉也,逊逊也,能行恋恋者也。
能行恋恋者,□□心悦,心悦然后颜色容貌温,以悦恋也。
"以其中心与人交悦也",毂毂□□□□□□……
"中心悦焉",……是□悦已。
人无悦心也者,弗迁于兄弟也。
"迁于兄弟,戚也",言迁其悦心于兄弟而能戚也。
兄弟不相能者,非无所用悦心也,弗迁于兄弟也。
"戚而信之,亲也",言信其[体]也。
剐尔四体,予汝天下,弗为也。
剐汝兄弟,予汝天下,弗迷也;是信之已。
信其[体]而后能相亲也。
"亲而笃之,爱也",笃之者厚,厚亲而后能相爱也。
"爱父,其杀爱人,仁也",言爱父而后及人也。
爱父而杀其邻之子,未可谓仁也。
【经20】中心33辩然而正行之,直也。
直而遂之,肆也。
肆而不畏强御,果也。
不34以小道害大道,简也。
有大罪而大诛之,行也。
贵贵,其等尊贤,义也。
◆35
【说20】"中心辩然而正行之,直也",有天下美食于此,吁嗟而予之,中心弗迷也。
恶吁嗟而不受吁嗟,正行之,直也。
"直而遂之,肆也", 肆者,遂直者也。
直者,□贵□□□□□□□□□□肆也。
"肆[而]弗畏强御,果也",强御者,勇力也,谓□□□□□□□□□之以□□□,无介于心,果也。
"不以小道害大道,简也",简也者,不以小爱害大爱,不以小义害大义也。
见其生也,不食其死也,祭亲执诛,简也。
"有大罪而大诛之,行也",无罪而杀人,有死弗为之矣;然而大诛之者,知所以诛人之道而[行]焉,故谓之行。
"贵贵,其等尊贤,义也",贵贵者,贵众贵也。
贤贤,长长,亲亲,爵爵,选贵者无私焉。
其等尊贤,义也。
尊贤者,言等贤者也,言选贤者也,言加诸上位。
此非以其贵也,此其义也。
贵贵而不尊贤,未可谓义也。
【经21】以其外心与人交,远也。
远而庄之,敬也。
敬而不懈,严也。
严而畏36之,尊也。
尊而不骄,恭也。
恭而博交,礼也。
◆
【说21】"以其外心与人交,远也。"
外心者,非有他心也。
同此心也,而有谓外心也,而有谓中心。
中心者,媆\然者;外心者也,其==廓然者也,言此心交远者也。
"远而庄之,敬也。"
敬者,口口口口口口。
"敬而不懈,严也。"
严者,敬之不懈者,口之积者也,是厌口口口口口口
"严而威之,尊也。"
口之又从而畏忌之,则夫间何由至乎哉?是必尊矣。
"尊而不骄,恭也。"
言尊而不有口口已事君与师长者,弗谓恭矣。
故厮役人之道口口恭焉。
恭生于尊者也。
"恭而博交,礼也。"
博者,辩也,言其能柏"?"然后礼也。
【经22】不简,不行。
不匿,不察37于道。
有大罪而大诛38之,简也。
有小罪而赦之,匿也。
有大罪而弗大38诛也,不[行]也。
有小罪而弗赦也,不察于道也。
◆
【说22】"不简不行。"
简也,简则行矣。
"不匿,不辨于道。"
匿者,言人行小而轸者也。
小而实大,大之口者也。
《世子》曰:"知轸之为轸也,斯公然得矣。"
轸者,多也;公然者,心道也。
不周于匿者,不辨于道也。
"有大罪而大诛之,简;有小罪而赦之,匿也。 有大罪而弗口诛,不行也。 有小罪而弗赦,不辨于道也。 【经23】简之为言犹练39也,大而晏者也。 匿之为言也犹匿匿也,小而防者也。 简,义之方也。 匿,40仁之方也。 强,义之方。 柔,仁之方也。 “不竞不浗,不刚不柔",此之谓41也。
◆
【说23】"简为言,犹衡也,大而罕者。"
直之也。
"匿为言也,犹匿慝,小而轸者。"
直之也。
"简,义之方也;匿,仁之方也。"
言仁义之用心之所以异也。
义之尽,简也;仁之尽,匿。
大义加大者大仁加小者,故义取简而仁取匿。
"《诗》云:不竟不求浗,不刚不柔,此之谓也。"
竟者强也,浗者急也,非强之也,非急之也,非刚之也,非柔之也,言无所争焉也。
此之谓者,言仁义之和也。
【经24】君子集大成。
能进之,为君子,弗能进也,各止于其里。
大而42晏者,能有取焉。
小而轸者,能有取焉。
胥肤肤达诸君子道,谓之贤者。
君43子知而举之,谓之尊贤;知而事之,谓之尊贤者也。
前,王公之尊贤者也;后,士之尊贤者也。
◆【说24】"君子集大成。"
成也者,犹造之也,犹具之也。
大成也者,金声玉振之也。
唯金声而玉振之者,然后己仁而以人仁,己义而以人义。
大成至矣,神耳矣!人以为弗可为也,无由至焉耳,而不然。
"能进之,为君子,弗能进,各止于其里。"
能进端,能充端,则为君子耳矣。
弗能进,各各止于其里。
不藏欲害人,仁之理也;不受吁嗟者,义之理也。
弗能进也,则各止于其里耳矣。
充其不[藏]欲害人之心,而仁覆四海;充其不受吁嗟之心,而义襄天下。
仁覆四海,义襄天下,而诚由中心行之,亦君子已!
"大而晏者,能有取焉。"
大而晏者,言义也,能有取焉也者,能行之也。
"小而轸者,能有取焉。"
小而轸者,言仁也;能有取焉者也,能行之也。
"胥肤肤达诸君子道,谓之贤。"
胥肤肤也者,言其达于君子道也。
能仁义而遂达于君子道,谓之贤也。
"君子知而举之,谓之尊贤。"
君子知而举之者,犹尧之举舜,商汤之举伊尹也。
举之也者,诚举之也。
知而弗举,未可谓尊贤。
"君子从而事之"也者,犹颜子、子路之事孔子也。
事之者,诚事之也。
知而弗事,未可谓尊贤也。
"前,王公之尊贤者也,后,士之尊贤者也。"
直之也。
【经25】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所役也。
心曰唯,莫敢不唯;[心曰][16]诺,莫敢不诺;[心曰]45进,莫敢不进;[心曰]后[17],莫敢不后;[心曰]深,莫敢不深;[心曰]浅,莫敢不浅。
和则同,同则善。
◆46
【说25】"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所役也",耳目者,悦声色者也;鼻口者,悦臭味者也;手足者,悦佚愉者也。
心也者,悦仁义者也。
此数体者皆有悦也,而六者为心役,何也?曰:心贵也。
有天下之美声色于此,不义,则不听弗视也。
有天下之美臭味于此,不义,则弗求弗食也。
居而不间尊长者,不义,则弗为之矣。
何居?曰:几不[胜] □,小不胜大,贱不胜贵也哉!故曰心之役也。
耳目鼻口手足六者,人□□,[人]体之小者也。
心,人□□,人体之大者也,故曰君也。
"心曰唯,莫敢不唯",心曰唯,耳目鼻口手足声貌色皆唯,是莫敢不唯也。
诺亦然,退亦然。
"心曰深,莫敢不深;心曰浅,莫敢不浅",深者甚也,浅者不甚也,深浅有道矣。
故父呼,口[含]食则吐之,手执业则投之,唯而不诺,走而不趋,是莫敢不深也。
于兄则不如是其甚也,是莫敢不浅也。
"和则同",和也者,小体恋恋然不患于心也,和于仁义。
仁义,心[也]。
同者,与心若一也,□约也,同于仁[义]。
仁义,心也,同则善耳。
【经26】目而知之谓之进之。
喻而知之,谓之进之。
辟而知之,谓之进之[18]。
47几而知之,天也。
"上帝贤汝,毋贰尔心",此之谓也。
◆
【说26】"目而知之,谓之进之",弗目也,目则知之矣,知之则进耳。
目之也者,比之也。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者也,天之监下也,集命焉耳。
循草木之性,则有生焉,而无好恶。
循禽兽之性,则有好恶焉,而无礼义焉。
循人之性,则巍然知其好仁义也。
不循其所以受命也,循之则得之矣,是目之已。
故目万物之性而[知人]独有仁义也,进耳。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此之谓也。
文王源耳目之性而知其好声色也,源鼻口之性而知其好臭味也,源手足之性而知其好佚愉也,源心之性则巍然知其好仁义也。
故执之而弗失,亲之而弗离,故卓然见于天,著于天下,无他焉,目之也,故目人体而知其莫贵于仁义也,进耳。
"譬而知之,谓之进之。"
弗譬也,譬则知之矣,知之则进耳。
譬丘之与山也,丘之所以不口名山者,不积也。
舜有仁,我亦有仁,而不如舜之仁,不积也。
舜有义,而我亦有义,而不如舜之义,不积也。
譬比之而知吾所以不如舜,进耳。
"喻而知之,谓之进之。"
弗喻也,喻则知之矣,知之则进耳。
喻之也者,自所小好喻乎所大好。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思色也。
"求之弗得,寤寐思服。"
言其急也。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言其甚急也。
如此其甚也,交诸父母之侧,为诸?明有死弗为之矣。
交诸兄弟之侧,亦弗为也。
交诸邦人之侧,亦弗为也。
畏父兄,其杀畏人,礼也。
由色喻于礼,进耳。
"几而知之,天也。"
几也者,赉数也。
唯有天德者,然后几而知之。
"上帝临汝,毋贰尔心。"
上帝临汝,口几之也;毋贰尔心,俱几之也。
【经27】天施诸其人,天也。
其48人施诸人,狎[19]也。
"其人施诸人,不得其人不为法。 "◆
【说27】"天生诸其人,天也。"
天生诸其人也者,如文王者也。
"其人施诸人"也者,如文王之施诸闳夭、散宜生也。
"其人施诸人,不得其人不为法。"
言所施之者,不得如散宜生、闳夭者也,则弗为法也矣。
【经28】闻道[20]而悦者,好仁者也。
闻道而畏者,好49义者也。
闻道而恭者,好礼者也。
闻道而乐者,好德者也。
◆50
【说28】"闻君子道而悦者,好仁者也。"
道也者,天道也,言好仁者之闻君子道而以之其仁也,故能悦。
悦也者,形也。
"闻君子道而威,好义者也。"
好义者之闻君子道而以之其义也,故能威。
威也者,形也。
"闻道而恭,好礼者也。"
言好礼者之闻君子道而以之其礼也,故能恭。
恭者,形也。
"闻道而乐,有德者也。"
道也者,天道也,言好德者之闻君子道而以夫五也为一也,故能乐,乐也者和,和者德也。
附录《德圣》
四行成,善心起,四行形,圣气作;五行形,德心起,和谓之德,其要谓之一。
其爱谓452之天,有之者谓之君子,五者一也。
◆清浊者,德之[人]"居",德者清浊之渊,身调而神453过,谓之玄同。
◆圣之{足音}然者,{言夜}然者,发挥而盈天下者。
圣,天知也。
知人454道曰知,知天道曰圣。
圣者声也,圣者知,圣之知知天,其事化翟,其谓之圣者,取诸455声也,知天者有声。
知其不化,智也;化而弗知,德矣;化而知之,叕也。
道者、德者、一者、天者、君子者,其闭塞谓之德,其行谓之道,其贤口者口备口口口457口口,故曰奋然作矣。
口至之者。
……贤者以……经经者至率"素"至青"精"何以能为者……广……则……目为者有聪明焉不可……为者手足不用……不用焉……460口可以口度为者……度为者……知……461……坐而忘退聪明去知俞己而上同……462……姓者谓所受口口有厚薄,其之善同后为之,后之已高,所登愈高,463……其所受,受其有也,口口有也,不可以求得也。
464
--------------------------------------------------------------------------------
[1] 帛书本此段次序为仁、智、义、礼、圣。
与竹简次序不同。
[2] 据帛书本补。
[3] 帛书作"轻"。
[4] 帛书作"精长"。
[5] 帛书此两句作"思不精长,不能悦"。
[6] 帛书以上几句补作"温则见君子道,见君子道则不忧,不忧则玉色"。
玉色,《荀子法行》:"孔子曰:……夫玉者,君子比德焉。 温润而泽,仁也;缜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也。 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 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 《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此之谓也。"
[7] 帛书本此章在经十四"不远不敬"后。
[8] 帛书以上几句作"不恋不悦,不悦不戚,不戚不亲,不亲不爱,不爱不仁"。
[9] 浅野本补作"行而后能"义也。
[10] 浅野本补作质近者,"中"弗能"远,外不能"敬之。
[11] 帛书本经作"圣",说作"义","圣"可能有误。
[12] 帛书本此句脱漏,但说中有"仁气,礼乐所由生也。 言礼乐生于仁义………"等。
[13] 帛书本此句作"仁义,礼智之所由生也。"
[14] 此一大段帛书本在经二十一"以其外心与人交"之后。
[15] 帛书本作"恋恋" [16] 据帛书本补,下同。
[17] 帛书本作"退"。
[18] 帛书本此两句次序相反。
[19] 帛书本作"人"。
[20] 帛书本作"君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