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归正篇第一之四舍事李老道法诏梁高祖武皇帝废李老道法诏北齐高祖文宣皇帝通极论隋沙门释彦琮舍事李老道法诏梁武梁高祖武皇帝。
年三十四登位。
在政四十九年。
虽亿兆务殷而卷不释手。
内经外典罔不厝怀。
皆为训解数千余卷。
而俭约自节。
罗绮不缘。
寝处虚闲。
昼夜无怠。
致有布被莞席草屦葛巾。
初临大宝即备斯事。
日惟一食永绝辛膻。
自有帝王罕能及此。
旧事老子宗尚符图。
穷讨根源有同妄作。
帝乃躬运神笔下诏舍道。
文曰。
维天鉴三年四月八日。
梁国皇帝兰陵萧衍稽首和南。
十方诸佛十方尊法十方圣僧。
伏见经云。
发菩提心者即是佛心。
其余诸善不得为喻。
能使众生出三界之苦门。
入无为之胜路。
故如来漏尽智凝成觉。
至道通机德圆取圣。
发慧炬以照迷。
镜法流以澄垢。
启瑞□于天中。
烁灵仪于像外。
度群迷于欲海。
引含识于涅槃。
登常乐之高山。
出爱河之深际。
言乖四句语绝百非。
应□娑婆王宫诞相。
步三界而为尊。
普大千而流照。
但以机心浅薄好生厌怠。
遂乃湛说圆常。
亦复潜辉鹤树。
阇王灭罪婆薮除殃。
若不逢遇大圣法王。
谁能救接。
在□虽隐其道无亏。
弟子经迟迷荒耽事老子。
历叶相承。
染此邪法。
习因善发。
弃迷知返。
今舍旧医归凭正觉。
愿使未来生世童男出家。
广弘经教化度含识同共成佛。
宁在正法中长沦恶道。
不乐依老子教暂得生天。
涉大乘心离二乘念。
正愿诸佛证明。
菩萨摄受。
弟子萧衍和南。
于时帝与道俗二万人。
于重云殿重阁上。
手书此文发菩提心。
至四月十一日。
又□门下。
大经中说。
道有九十六种。
惟佛一道是于正道。
其余九十五种名为邪道。
朕舍邪外道以事正内。
诸佛如来若有公卿能入此誓者。
各可发菩提心。
老子周公孔子等。
虽是如来弟子而化□既邪。
止是世间之善。
不能革凡成圣。
其公卿百官侯王宗族。
宜反伪就真舍邪入正。
故经教成实论云。
若事外道心重佛法心轻。
即是邪见。
若心一等。
是无记性不当善恶。
若事佛心强老子心弱者。
乃是清信。
言清信者。
清是表里俱净。
垢秽惑累皆尽。
信是信正不信邪。
故言清信佛弟子。
其余诸信皆是邪见。
不得称清信也。
门下速施行。
至四月十七日。
侍中安前将军丹阳尹邵陵王上启云。
臣纶闻。
如来严相巍巍架于有顶。
微妙色身荡荡显乎无际。
假金轮而启物。
托银粟以应凡。
砥波若之利刀。
收涅槃之妙果。
泛生死之苦海。
济常乐于彼岸。
故能降慈悲云垂甘露雨。
七处八会。
教化之义不穷。
四谛五时。
利益之方无尽。
并冰清日盛雾云除。
爝火翳光尘热自静。
可谓入俗化于蒙底。
出世冥此真如。
使稠林邪迳之人景法。
门而无倦。
渴爱聋瞽之士慕探赜而知回。
道树始于迦维。
德音盛于京洛。
恒星不见周鉴娠征。
满月圆姿汉感宵梦。
五法用傅万德方兆。
华俗潜启竞扇高风。
资此三明照迷途之失。
凭兹七觉拔长夜之苦。
属值皇帝菩萨应天御物负扆临民。
含光宇宙照清海表。
垂无碍辩以接黎庶。
以本愿力摄受众生。
故能随方逗药示权显因。
崇一乘之旨。
广十地之基。
是以万邦回向俱禀正识。
幽显灵只皆蒙诱济。
人兴等觉之愿。
物起菩提之心。
莫不翘勤归宗之境。
悦怿还源之趣。
共保慈悲俱修忍辱。
所谓覆护饶益桥梁津济者矣。
道既光被民亦化之。
于是应真飞锡腾虚接影破邪。
外道坚持正国伽蓝精舍。
宝刹相望。
讲会傅经德音盈耳。
臣昔未达理源。
禀承外道。
如欲须甘果翻种苦栽。
欲除渴乏反趣□水。
今启迷方粗知归向。
受菩萨大戒。
戒节身心。
舍老子之邪风。
入法流之真教。
伏愿天慈曲垂矜许。
谨启。
至四月十八日中书舍人臣任孝恭宣□云。
能改迷入正。
可谓是宿植胜因。
宜加勇猛也。
废李老道法诏。
北齐高祖文宣皇帝。
昔金陵道士陆修静者。
道门之望。
在宋齐两代祖述三张弘衍二葛。
郗张之士封门受箓。
遂妄加穿凿广制齐仪。
縻费极繁意在王者遵奉。
会梁祖启运下诏舍道。
修静不胜其愤。
遂与门人及边境亡命。
叛入北齐。
又倾散金玉赠诸贵游。
托以襟期冀兴道法。
帝惑之也。
于天保六年九月。
乃下□召诸沙门与道士学达者十人。
亲自对校。
于时道士祝诸沙门衣□。
或飞或转。
祝诸梁木。
或横或竖。
沙门曾不学方术。
默无一对。
士女拥闹贵贱移心。
并以静徒为胜也。
诸道士等雀跃腾倚。
鱼睨云汉高谈自矜。
夸炫道术。
仍又唱言曰。
神通权设抑挫强御。
沙门现一我当现二。
今薄示小术。
并辞退屈。
事亦可见。
帝命上统法师与静角试。
上统曰。
方术小伎。
俗儒耻之。
况出家人也。
虽然天命令拒。
岂得无言。
可令最下坐僧对之。
即往寻觅。
有僧佛俊一名昙显者。
不知何人。
游行无定。
饮啖同俗。
时有放言。
标悟宏远。
上统知其深量。
私与之交。
于时名僧盛集。
显居末坐。
酣酒大醉昂兀而坐。
有司不敢召之。
以事告于上统。
上曰。
道士祭酒常道所行。
止是饮酒道人可共言耳。
可扶舆将来。
于是合众皆惮而怯。
上统威权不敢有谏。
乃两人扶显令上高座。
既上便立而含笑曰。
我饮酒大醉。
耳中有所闻云。
沙门现一我当现二。
此言虚实。
道士曰。
有实。
显即翘一足而立云。
我已现一。
卿可现二。
各无对之。
显曰。
向祝诸衣物飞扬者。
我故开门试卿术耳。
命取稠禅师衣□祝之。
诸道士一时奋发共咒。
无一动摇。
帝□取衣。
乃至十人牵举不动。
显乃令以衣置诸梁木。
又令祝之。
都无一验。
道士等相顾无赖。
犹以言辩自高。
乃曰。
佛家自号为内。
内则小也。
谓我道家为外。
外则大也。
显应声曰。
若然则天子处内定小。
百官处外定大矣。
静与其属缄口无言。
帝目验藏否。
便下诏曰。
法门不二真宗在一。
求之正路寂泊为本。
祭酒道者世中假妄。
俗人未悟仍有只崇。
麴^8□是味清虚焉在。
瞿脯斯甜慈悲永隔。
上异仁祠下乖祭典。
皆宜禁绝不复遵事。
颁勒远近咸使知闻。
其道士归伏者。
并付昭玄大统上法师度听出家。
未发心者。
可令染剃。
尔日斩首者非一。
自谓神仙者。
可上三爵台令其投身飞逝。
皆碎尸涂地。
伪妄斯绝。
致使齐境国无两信。
迄于周时隋初。
渐开其术至今东川。
此宗微末无足抗言。
帝讳洋。
即元魏丞相高欢之第二子也。
嫡兄澄急慢。
为奴所害。
洋袭其位代为相国。
魏历将穷。
洋筑坛于南郊。
筮遇大横大吉汉文之卦也。
乃铸金像。
一泻而成。
魏收为禅文魏帝署之。
即受其禅为大齐也。
凡所行履不测其愚智。
委政仆射杨遵彦。
帝大起佛寺。
僧尼溢满诸州。
冬夏供施行道不绝。
时稠禅师箴帝曰。
檀越罗刹察治国。
临水自见。
帝从之。
□群罗刹在后。
于是遂不食肉。
禁鹰鹞去官。
渔屠辛荤悉除不得入市。
帝恒坐禅竟日不出。
礼佛行绕。
其疾如风受戒于昭玄大统。
法上面掩地。
令上履发而授焉。
先是帝在晋阳。
使人骑驼。
□曰。
向寺取经函。
使问所在。
帝曰。
任驼出城。
及出奄如梦至一山。
山半有佛寺。
群沙弥遥曰。
高洋馲驼来。
便引见一老僧拜之曰。
高洋作天子何如。
曰圣明。
曰尔来何为。
曰取经函。
僧曰。
洋在寺懒读经令北行东头与之。
使者反命。
初帝至谷口木井佛寺。
有舍身痴人不解语。
忽谓帝曰。
我去尔后来。
是夜痴人死。
帝寻崩于晋阳。
通极论随沙门释彦琮原夫隐显二途。
不可定荣辱。
真俗两端。
孰能刊同异。
所以大隐则朝市匪諠。
高蹈则山水无闷。
空非色外。
天地自同指马。
名不义里。
肝胆可如楚越。
或语或默。
良踰语默之方。
或有或无。
信绝有无之界。
若夫云鸿振羽孔雀谢其远飞。
净名现疾比丘惮其高辩。
发心即是出家。
何关落发。
弃俗方称入法。
岂要抽簪。
此即染净之门。
权实而莫哓。
倚伏之理。
吉凶而未悟。
遂使庄生宗齐一之论。
释子说会三之旨。
大矣哉。
谅为深远寔难钩致。
窃闻阴阳合而万物成。
□淡和而八珍美。
何废四时恒序五味犹别。
以此言之。
岂真俗之混淆隐显之云异。
或有寡闻浅识。
则欲智陵周孔。
微庸薄宦。
便将位比帝王。
强自大以立身。
谓一人而已矣。
不信有因果。
遂言无佛法。
轻毁泥越践蔑沙门。
愚袭腐儒戏招冥祸。
或有始除俗服状如德冠天人。
才挂僧名意似声高海域。
傲然尊处许为极圣。
岂知十缠犹障三学靡闻。
不随机而接物。
竟抱愚而自守。
悲夫二子殊途一何踳驳。
高怀达士孰可然哉。
冀欲解纷挫锐。
假设旗鼓。
虽复俱有抑扬。
终以道为宗致。
其犹五色绮错。
近须弥而会同。
万像森罗。
依虚空而总集。
归根自纭纭之物。
吞谷实茫茫之海。
斯诚光□于佛道。
述奖于玄门。
庶令无我无邪允谦允敬。
式贻后进论之云尔。
有梵行先生者高屏尘俗独栖丘壑。
英明逸九天之上。
志气笼八宏之表。
藉茅枕石落发灰心。
粪衣殊羊续之袍。
绳床异管宁之榻。
自隐沦西岳数十年矣。
确乎不拔澹然无为。
每而叹曰。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但苍生扰扰絷以爱罗。
不可自致清升。
坐观涂炭。
复须弃置林薮分卫人间。
于是屈□暂游。
方践京邑次于灞上。
有行乐公子者。
控龙媒于流水。
飞鹤盖于浮云。
绣衣侯服薰风合气。
玉勒金鞍争光炫日。
定知掷□之爱是属潘生。
割袖之宠已迷汉帝。
接轸城隅陪曹王之席。
连鏕池侧追山公之赏。
道逢先生怪而问曰。
先生貌若燕赵之士。
发如吴越之宾。
容色似困陈蔡。
衣制不关楚鲁。
徐行低视细语嚬眉。
瓦□恒持。
异颜回之瓢器。
锡音乍振。
殊原宪之黎杖。
此地未之□。
我尝所不闻。
敢问先生何方而至。
先生静默良久徐而对曰。
观子驰骋于名利荒昏于色声。
戴天犹不测其高。
履地尚不知其厚。
吾闻陷井之内。
本无吞舟之鳞。
榆枋之间。
讵有垂云之翼。
吾非子之徒与。
其可识乎。
试当为子言之。
幸子暂留高听。
吾师也德本深构。
树自三只之初。
妙果独高成于百劫之末。
总法界而为智。
竟虚空以作身。
宁惟气禀二仪道周万物而已。
斯故身无不在。
量极规矩之外。
智无不为。
用绝思议之表。
不可以人事测。
岂得以处所论。
将启愚夫之视听。
须示真人之影迹。
其犹谷风之随啸虎。
庆云之逐腾龙。
感应相招抑惟常理。
于是降神兜率之宫。
垂像迦毗之域。
氏曰瞿昙。
种称刹利。
俗名悉达。
道字能仁。
乃白净王之太子也。
家世则轮王迭袭。
门风则圣道相因。
地中三千。
既殊于^8□邑。
国朝八万。
有踰于鹫岭。
宗亲籍甚。
孰可详焉。
暨吾师生也。
坤形六动方行七步。
五净雨花满国。
二龙洒水遍空。
神瑞毕臻吉征总萃。
观诸百代曾未之有。
然复孕异尧轩产殊禹契。
至如黑帝入梦之兆。
白光满室之征。
徒曰嘉祥。
讵可拟议。
身边则金色一丈。
眉间则白毫五尺。
开万字于胸前。
蹑千轮于足下。
大略以言三十有二。
非可以龙颜虎鼻八釆双瞳方我妙色校其升降者也。
虽复吕公之相高帝世谓知人。
若譬私陀之视吾师未可同日。
于是崇业大宝正位少阳。
甲观洞开龙楼□建。
至如多才多艺允文允武。
非关师保自因天骨。
或于太子池临泛之辰。
博望苑驰聘之际。
力格香象气冠神功。
试论姬发曹丕莫之与拟。
汉盈夏启宁足涉言。
父王宿卫甚严喻视弥笃。
九重禁闼。
声闻则四十里。
三时密殿。
姬丽则二万人。
然以道性恬凝志愿冲固。
虽居三惑之境。
不改一心之节。
历王城之四门。
哀老病之三苦。
乃自嗟曰。
人生若此在世何堪。
脱屣寻真其于斯矣。
于时桃则新花落雨。
青春始仲。
月则半轮低阁。
永夜方深。
观妓直之似横尸。
悟宫闱之如败冢。
天王捧白马而踰城。
给使持宝冠而诣阙。
虽复秦世萧史周时子晋。
许由洗耳于箕山。
庄周曳尾于濮水。
方兹去俗何其蔑如。
是以仙林始抽簪之地。
禅河起苦行之□。
沐金流之净水。
游道场之吉树。
食假献糜座因施草。
于是十力智圆六通神足。
魔兵席卷大业克成。
独称为佛。
是吾师也。
法轮则奈国初转。
僧侣则憍陈始度。
至于迦叶兄弟。
目连朋友。
西域之大势。
东方之遍吉。
二十八天之主。
一十六国之王。
莫不服道而倾心。
餐风而合掌。
于是他化宫里乃弘十地。
耆阇山上方会三乘。
善吉谈无得之宗。
净名显不言之旨。
伏十仙之外道。
制六群之比丘。
胸前则吐纳江河。
掌内则摇荡山谷。
论劫则方石屡尽。
辩数则微尘可穷。
斯乃三界之大师。
万古之独步。
吾自庸才谈何以尽。
纵使周公之制礼作乐。
孔子之述易刊诗。
予赐之言语。
商偃之文学爰及左元放葛孝先河上公柱下史。
并驱之于方内。
何足道哉。
自我含灵福尽法王斯逝。
遂使北首提河春秋有八十矣。
应身粒碎流血何追。
争决最后之疑。
竞奉临终之供。
呜呼智炬消慈云灭。
长夜诸子诚可悲夫。
于是瞻相好于香檀。
记筌蹄于贝叶。
三藏受持四依补处。
而我师风无坠。
于斯乎但世道纷华群情矫薄人代今古。
暨于像运既当徂北稍复东渐。
所以金人梦刘庄之寝。
摩腾伫蔡愔之劝。
遗教之流汉地。
创发此焉。
迄今五百余年矣。
自后康僧会竺法维佛图澄鸠摩什。
继踵来仪盛宣方等。
遂使道生道安之侣。
慧严慧观之徒。
并能销声挂冠翕然归向。
缁门繁炽焉可胜道。
吾少长山东。
尚素王之雅业。
晚游关右。
慕黄老之玄言。
俱是未越苦河。
犹沦火宅。
可久可大其惟佛教也欤。
遂乃希前代之清尘。
仰群英之远□。
归斯正道拔自沈泥。
本号离欲之逸民摧邪之大将。
吾之俦党其谓此乎。
公子蹙頞而言曰。
观先生之辩。
虽可谈天。
然其所说何太虚诞。
窃寻佛本启化之辰。
当我宗周之运。
自云。
娑婆总摄靡所不归。
或复光照无际声振有顶。
或复八部云臻十方辐凑。
计天竺去我十万里余。
俱在须弥之南。
并是阎浮之内。
那忽此间士庶无至佛所。
如来亦何独简不赐余光。
弗生我秦汉。
靡载我坟籍。
详此二三疑惑逾甚。
仆闻贞不绝俗隐不违亲。
所以和光于尘里。
披莲于火内。
至若束带垂缨无妨修德。
留须长鬓足可闲居。
且道本虚通触无不是。
何弃于冠籫专在于锡□。
窃以不伤遗体始着孝心。
莫非王臣终从朝命。
今既赭衣髡发。
未详其罪。
不仕天子。
无乃自高敢咨先生。
请当辩析。
先生曰。
吾闻大音不入于俚耳。
其验兹乎。
犹欲以寸管窥天小螺量海。
而我法门出夐。
非吾子之能极。
吾且仰凭神力更为言之。
吾师化道含弘灵钧远被。
但众生缘薄。
自为限碍耳。
何关佛威之不大。
圣泽之无均。
其犹日月垂像丽天。
雷霆发音动地。
而简于聋瞽。
岂光微声小者哉。
然佛游舍卫有余二纪三亿之家犹不闻见。
何怪边地十万里乎。
窃以周孔之生。
本惟华夏之邑。
夷狄不信其理何耶。
至于东方朔之升天。
准南王之入箓。
然乘鸾排雾世有其人。
欲不长于神仙犹密之而弗载。
宁解味吾师之道术。
书之于惇史乎。
况值秦皇焚典经籍不全。
何容守此局文。
遂无大见然有或彼正真甘兹随俗。
未悟身之非洁。
岂达命也。
无常服玩则数重不止。
悭贪则一毛难落。
屑屑顽民可悲之甚。
吾已无保于形骸。
谁有营于炫好。
鬓发既剪我心自伏。
衣惟坏色爱情何起。
所以五缀而持想。
六时而系念。
萧然物外是曰逆流。
窃闻夏禹疏川则有劳手足。
墨翟利物则不□顶踵。
杀身以成仁。
饿死而存义。
此并有违于大孝。
然犹盛美于群书。
况吾养性栖玄立身行道。
方欲广济六趣高希万德。
岂学子拘之于小节。
顾在肤发之间哉。
扇逐荣名余事。
从北面之朝也。
其若□浅禄微。
唯劳诺走。
功高无暇位极常惧危溢不安。
千仞弃珠一何贱宝。
但火内之莲非吾所发。
染而不染何尔能知。
公子曰。
先生强夸华以饰非。
护墙茨而不扫。
请听逆耳之笃论。
略条其弊也四焉。
仆闻玉树不林于蒹葭。
威凤不群于燕雀。
先生道虽微妙。
门人独何庸猥。
或形陋族微。
或类卑神闇。
无三端可以参多士。
无十亩可以为匹夫。
堕王事之不闲。
耻私门之弗立。
寄逃役于佛寺之内。
才容身于法服之下。
见人不能叙寒温。
读经不解正音义。
空知高心于百姓。
背礼于二亲。
非所以自荣。
其弊一也。
仆闻釆椽土^8□之俭。
唐尧之所以字民。
琼室玉台之盛。
商辛之所以败俗。
况如来行惟少欲德本大悲。
只应宴坐于冢间。
经行于树下。
何宜饰九层之刹。
建七宝之台。
不愍作者之劳。
不惭居者之逸。
非所以自约。
其弊二也。
仆闻无自伐功老聃之极教。
不赞己德惟佛之格言。
劳谦则君子终吉。
克让则圣人上美。
必若内德充盛自然外响。
驰应宾侣坐致揄扬。
岂况佛心澄静亡诸得失之咎。
如何独许世尊之号。
不欲推人。
然彼群经莫二之宗。
各谈第一之称。
自生牟楯。
将何以通。
非所以自逊其弊三也。
仆闻情存两宝心慎四知。
方曰通人之雅怀。
廉士之高节。
或散之于宗族。
或弃之于山水。
况玄道清净。
反俗沙门而复纵无厌之求。
贪有为之利。
劝俗人则令不留髓脑。
论^8□施则便无让分毫。
或胜贵经过。
或上客至止。
不将虚心而接待。
先陈出手之倍数。
此乃有识之同疾。
海内之共知。
非所以自廉。
其弊四也。
仆直言虽苦可为药石。
惟先生高见览以详之。
先生曰。
吾子不笑何谓道耶。
子但好其所以同。
宁知其所以异。
徒欲圯毁未损金刚。
吾道弘邃岂可轻矣。
吾闻万机斯总。
圣皇所以称大。
百川是纳。
巨壑所以为深。
王则不联于细民。
海则无遗于小水。
况吾师大道旷无不济。
有心尽摄未简怨亲。
自当品戒德之小大。
混族类之高下。
故有除粪庸人。
翻涉不生之位。
应书贵士。
倒坠无间之狱。
内秘难识外相孰知。
子何自擅为铨衡。
吾未相许为水镜。
若但以貌取人。
失之远矣。
遂使叔向伏鬷蔑之语。
长者悟沙弥之说。
且复穷通有运否泰无恒。
或始荣而后辱。
或初微而后盛。
异辙纷轮。
可略言也。
至如立锥无地。
非慕尧舜之德。
余图不绍。
岂傅汤武之圣。
讵知吞并六国。
其先好马牧人。
约法三章。
则惟亡命亭长。
樊灌起贩屠之肆。
伊吕出厨钓之间。
历代因循高门相袭。
遂为四海强族五陵。
贵氏冠冕陵云风流。
盖世暨若朝阳晞露羡皂隶之难留。
宿草负霜混蝼蚁之莫别。
是知用与不用虎鼠何常。
寻末穷本人伦一概。
那忽轻以乘轩蔑兹瓮牖。
虽复才方周旦。
亦何足观。
尝试言之。
朝市虚烦身心空弊。
智者同弃贤人共鄙。
但觉斯怀之可入。
所以避地而归来。
吾则厌来苦而知昨非。
子便耽往欲而惑今是。
宁自安贫乐道少贱多能。
奚用太庙之牺牛。
竖子之烹雁。
吾今素质自居默念无杂。
不假导于仁义。
岂乱想于繁华。
固亦骑遗牝牡自忘寝膳。
讵守寒温之小才。
音义之薄技。
修心可以报德。
何局定省之仪。
弘化可以接引。
宁止俯仰之事。
此吾所谓一胜也。
吾师空闲乐处不惟聚落。
轻微矜纳岂独珠璎。
是以栖形五山游神三住。
或受童士。
或餐马麦。
赞净心之小施。
讥杂相之多舍。
庶令藉此而建善根。
因兹而表诚信。
斯自束修大体供养恒式。
岂佛身之欲须。
乃含生之达志。
但以凡俗难悟憍嫉未除。
竞献名宝利收多福。
所以玉槃高刹。
掩日耸于半天。
绣桷飞甍。
连云被于寓内。
争名好尚。
善将焉在。
着相寡识。
遂及乎斯。
虽乖至真之理。
足感荣华之乐。
生民惟此为功。
如来亦何抑说。
此吾所谓二胜也。
吾闻谈无价之奇宝。
冀欲拯贫。
赞不死之神香。
只将愈疾。
但众生信邪巫之狂药。
舍正觉之甘露。
困毒已深怀迷自久。
吾师之出世也。
本许救济为功。
知我者希无容缄默。
使物识真以回向。
何是非而自取。
若夫二佛不并于世。
两日不共于天。
厥号无等庶弘至教。
非如君子之小圣事谦让之风者。
已然至理同归逐情异说。
是经称最各应宜闻。
此吾所谓三胜也。
吾闻不趍四民之利。
莫致百送之金。
但大患未亡有待须养。
吾称乞士。
则受之以知足。
子名施主。
则倾之以国城。
何容责我之贪。
非不自揣己之悭蔽。
是验。
分财相得独应管鲍乎。
吾闻天王武库出给。
尚不由臣下。
况吾师福物与。
宁独任凡僧。
本虽四辈而来。
今属三宝而用。
为道兴供义乖行福。
既为十方常住。
非曰私拟诸己。
自专则法律不许。
请众则和合无由。
子何德以能消。
吾何情而敢擅。
只惧我之同咎。
岂欲贪利者哉。
窃以粒重七斤。
投水则烟火腾沸。
饭余一□。
与人则群类充满。
佛犹无□于饥犬。
宁有惜于人焉。
是知辄用固以招愆。
回施许而获益。
真是众生之薄福。
判非吾师之褊心。
至如饿鬼不□川流。
病人不觉美味。
罪关于饿病。
岂流味之无也。
窃闻功臣事主。
粟帛不次而酬勋。
明王责躬。
苍旻不言而□德。
子不能自慨之无感。
专谤吾师之不惠。
持此饕餮何以为人。
至若郑侯倾产于交游。
田君布心于宾客。
空规豪荡之声势。
讵拟福田而攉扬。
此吾所谓四胜也。
吾虽言不足而理有余。
子但惊所未闻惑于不见。
吾之所说子可悟矣。
公子曰。
先生虽高谈自雪终类守株。
所论报应何其悠眇。
仆闻开辟混元分剖清浊。
薄淳异禀愚圣派流。
至如首足之方圆。
翔潜之鳞羽。
命分修短身名宠辱。
莫非自然之造化。
讵是宿业之能为。
窃见景行不亏。
夭身世而婴祸。
狂勃无礼。
竟天年而享福。
遭随若斯因果何验。
且气息则聚生散死。
形神则上归下沉。
万事寥廓百年已矣。
何处天宫谁为地狱。
庸人之所信。
达士未之言。
先生犹惑系风。
请更量也。
先生曰。
公子辩士哉。
见何肤浅。
所谈不踰百世。
所历无越八荒。
讵能哓果报之终期。
察因缘之本际。
不可局凡六识罔圣三明者也。
吾闻播植百谷。
非独水土之功。
陶铸四生。
讵正阴阳之力。
既有根于种类。
亦无离于集起。
窃见或体合夫妻子孙不孕。
或身非鳏寡男女莫均。
至于萤飞蝉化蜂巢蚁卵。
非构两精之产。
岂从二藏之任。
若但禀之于干坤。
人亦奚赖于父母。
一须委运慈孝何归。
是知因自参差果方环互。
支分三报星罗万品。
或今身而速受。
或来世而晚成。
此理必然亦何而朽。
窃以赏罚不滥。
王者之明法。
罪福无舛。
业道之大功。
政治则五刑罚禄位赏。
幽只则三涂罪人天福。
目前可以为监诫。
岂伊吾之构虚论哉。
子未陷囹圄谁信有廷尉。
不游岱宗便谓无鬼府。
但善恶积成则殃庆有余。
被之茂典尔所未悉。
至如疏勒。
涌泉之应。
大江潢石之感。
羊公白玉郭巨黄金。
骢标鲍宣之马。
珠降哙参之鹤。
爰及宣王之崩于杜伯。
襄公之惧于彭生。
白起甘死之征。
李广不侯之验。
陆抗殃则遗后。
郭恩祸则止身。
斯甚昭著。
孰言冥沓。
虽有知无知六经不说。
然祭神色三代攸傅。
必也死而寂寥。
何求存以仁行。
无宜弃儒墨之小教。
失幽所之大理。
子可惜良才太甚愚僻。
早须归悔体我真言。
公子曰。
先生虽悬河逸辩。
犹有所蔽。
仆闻天生蒸民刚柔为匹。
所以变化形器含养气灵。
婚姻则自古洪规。
嫁娶则列代恒礼。
罪应不关于子胤。
道亦无碍于妻妾。
遂使善惠许卖花之约。
妙光纳施珠之信。
众香六万尚曰法师。
毗耶二千犹名大士。
何独旷兹仇偶拥此情性。
亢龙有悔。
其欲如之。
品物何以生。
佛种谁因续。
此先生之一蔽也。
仆闻猛兽为暴民之业。
毒虫含伤物之性。
所以顺气则秋狝。
除害则夏苗。
天道之常何罪而畏。
至于牛豕充牺羔雁备礼。
运属厨人之手。
体葬嘉宾之腹。
本天所生非此焉用。
然复鸟残自死班听内律。
如何阙养形命空作土尘。
此先生之二蔽也。
仆闻天列箕星地安泉郡。
酒之为物其来尚久。
销愁适性独可兹乎。
所以嵇阮七贤。
兴情于斗石之量。
勋华两圣。
盛德于钟壶之饮。
管则藉此而谈玄。
于则困兹而断狱。
闻诸往哲。
未尝不宴。
但自持之于礼。
何用阻众独。
清此先生之三蔽也。
仆闻八政着民天之食。
五味资道器之身。
降兹呼吸风霞饵饮芝露。
敢为生类罔不由之。
自可饱食。
用心无废于道业。
何假持斋。
倦力有乏于勤修。
此先生之四蔽也。
先生若改斯蔽。
仆亦慕焉。
先生曰。
吾闻刚强难化固当尔耳。
子之蔽乎。
自不知其蔽吾之通也。
子岂识其通。
由此观之。
未可与言道也。
窃以鄙言无逊尚避至亲。
邪行不仁犹惭先达。
然其男则才离繦^2□。
羡双飞以求娶。
女则仅辞乳哺。
怨空房而感情。
茍贪小乐公行世礼。
积习生常混然谁怪。
此而无耻尤类鹑鹊。
勿将群小之制婚敢非高尚之敦雅。
且婚者昏也。
事寄昏成。
明非昌显之裁范。
谅是庸鄙之危行。
独有展禽柳下之操。
可以厉淫夫。
彭祖独卧之术。
可以养和性。
斯固播之于良书。
美之于方策。
况乃吾师之成教也。
弘净行之宗经。
岂复顺彼邪风。
婴兹欲网。
将出六天之表。
犹无携妓妾。
既超四空之外。
焉可挟妻孥。
惟有二果白衣。
系业通许。
一床居士精而难混。
但品物之生。
自有缘托。
何必待我之相配方嗣。
于吾师独不闻同一化生士无女业咸屏四大法喜资形。
所谓一通也。
吾闻生死去来本同步蠖。
显晦上下无异循环。
业之所运人畜何准。
是以卫姬蜀帝之徒。
牛哀伯奇之类。
狐为美女狸作书生。
抑亦事归难思。
岂易详也。
窃以持戒无畏鬼龙。
含德不惧蜂虿。
怖鸽投影猛虎越江。
我善则报之以明珠。
人恶则应之以毒气。
谅由息之生杀。
岂禽兽惟害物耶。
虽复飞走别形。
惜身莫异。
轮回无始谁非所亲。
恕己为喻亦何不忍。
讵可宰有生之血肉。
充无用之肌肤。
至若死而归土物我同致。
所以黄不食鼋。
孔犹覆醯。
况吾仁慈之隐恻。
孰甘美于肥鲜。
但五律惭开双林永制。
此吾所谓二通也。
吾闻酒池牛饮着乎在昔。
虽百六数穷。
亦乱国斯起。
三十五失。
抑有由之。
但今身酩酊。
是焉可验。
来生幽暗将复何已。
至如文举之鐏不空。
玄石之眠难悟。
盖惟耽酒之狂客。
曷可以论至道哉。
但使深酣则过多。
微宴则愆薄。
欲言饮而无灾。
未之有也。
往贤之所严诫。
良以此乎。
纵不关物命。
亦无宜举酌。
此吾所谓三通也。
吾闻戒自禁心。
斋唯齐志。
可谓入道之初行。
教民之本法。
但支立而已。
身亦何知。
若纵情嗜欲。
终为难满。
所以节限二时足充四大。
觉翳螳之附后。
见野狼之对前。
危亡之期既切。
渴乏之情遂缓。
自忻道胜而肥。
何嗟食短而倦。
窃以帝王之祠宗庙。
夫子之请伯阳。
犹须绝味辛荤清居斋室。
况吾欲亡身而访道。
宁复留心于美膳者哉。
此吾所谓四通也。
莫谓子所不能谓吾为蔽。
吾之所辩幸子择以从之。
公子于是接足叩头。
百体皆汗。
魂飞胆丧。
五色无主。
既如蹈虎。
复似见龙。
恍焉若狂。
莫知所对。
先生摩顶劳曰。
吾惟愍物。
子何怖耶公子稍乃自安。
泣而对曰。
仆本生下邑。
无闻大觉之名。
禀性疏野。
翻踵外邪之见。
不遇先生几将祸矣。
比承下风之末。
精义入神。
仰恃大慈追收前失。
请容剃落。
受业于先生之门也。
先生曰子悟。
迷知返善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