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历山
齐州城东有孤石,平地耸出,俗谓之历山。
以北有泉,号舜井。
东隔小街,又有石井,汲之不绝,云是舜之东家之井。
干元中,有魏炎者于此题诗曰:"齐州城东舜子郡,邑人虽移井不改。 时闻汹汹动绿波,犹谓重华井中在。"
又曰:"西家今为定戒寺,东家今为练戒寺。 井中投一瓶,两井相摇响。"
泙濞又曰:"齐南郡里多沮洳,娥皇女英汲引处。 窃向池中深畊来,浇茆畦土平流去。"
炎虽文士,其意如是,则诚以为舜之所居也。
按郑玄"历山在河东。"
应物云:"在雷泽。"
皇甫谧云:"在济阴。"
今东齐也名历城,与舜耕历山其名相涉,故俗人混同。
其说在河东者近是。
○二朱山密州之东,临海有二山。
南曰大朱,北曰小朱。
相传云仙人朱仲所居也。
按朱仲,汉时人,仙传所载,不言所居。
若尔,朱仲未居之前,山无名乎此西北数十里,有春秋时淳于城。
淳于,州国也。
吴楚之人谓居为千古,谓州为朱然。
则此山当名州山也。
汉末崔炎于高密従郑玄学,遇黄巾之乱,泛海而南,作《述初赋》,其序云:"登州山以望沧海。"
据其处所,正相合也。
大朱东南海中有句游岛,去岸三十里,俗云句践曾游此岛,故以名焉。
《述初赋》又云:"朝发兮楼台,回盼子句榆,朝食兮岛山,暮宿兮郁州。"
郁州,今海州东海县,在海中。
《晋书》石勒使季龙讨青州刺史曹嶷,嶷欲死保根余山,然则句榆、根余当是一山,亦声之讹变耳。
○峄山
兖州邹峄山,南面平复。
东西长数千步,广数步。
其处生桐柏,传以为贡峄阳孤桐者也。
土人云:"此桐所以异于常桐者,诸山皆废地兼土,惟此山大石攒倚,石间周回皆通人行,山中空虚,故桐木绝响,以是珍而入贡也。"
按《汉书。
地理志》:"下邳县西有葛峄山,古之峄阳下邳也。"
郭缘生《述征记》云:"峄山在下邳西北,多生梧桐,则《禹贡》峄阳下邳者是也。"
《邹山记》云:"邹山,盖古之峄山,始皇刻碑处,文字分畛,始皇乘羊车以上,其路犹存。"
按,此地春秋时邾文公卜迁于峄者也。
始皇刻石纪功,其文李斯小篆。
后魏大武帝登山,使人排倒之,然而历代摹拓以为楷则。
邑人疲于供命,聚薪其下,因野火焚之,由是残缺,不堪摹拓。
然尤止官求请,行李登涉,人吏转益劳敝。
有县宰取旧文,勒于石碑之上,凡成数片,置之县廨,须则拓取。
自是山下之人,邑中之吏,得以休息。
今闲有峄山碑,皆新刻之碑也。
其文云:"刻此乐石。"
学者不晓乐石之意。
颜师古云:"谓泗滨磬石作此碑。"
始皇于琅琊、会稽诸山刻石,皆无此语。
惟峄山碑有之,故知然也。
○羑里城
相州汤阴县北有羑里城,周回可三百余步,其中平实,高于城外地丈余,北开一门。
相传文王演《易》之所。
书曹子建《诘纣文》云:"崇侯何功乃用为辅。 西伯何辜囚之囹圄。 囹圄既成,负土既盈,兴立炮烙,贼害忠贞。 观此意,见文王见囚之地,纣使负土,实此城也。 未详子建所据。 今按,此东顿邱、临黄诸县,多有古小城,或周一里,或三百步,其中皆实。 郭缘生《述征记》云:“彭城郡有秺城,云是崇侯冢。 自淮迄于淮河上,城而实中秺丘垄可阻,谓之固。 然则小城而实,皆古人因依立冢,以为保固。 子建所云:“负土既盈",或承流俗之传耳。
大历中,汤阴有一尉,姓张,与数人同行,过羑里城。
或问此是何城,张尉答曰:"此是郭令公围相州时所筑。"
或曰:"此是羑里城。 纣囚文王之处。 何关郭令公筑?"张尉曰:"某比在河南,是不知文王与纣事,只将谓令公所筑也。"
○文宣王庙树
兖州曲阜县文宣庙门内并殿西南,各有伯叶松身之树,各高五六丈,枯槁已久。
相传夫子手植。
永嘉三年,其树枯死。
至仁寿元年,门内之树忽生枝叶,干封二年复枯。
俗称千年木,疗心痛。
人多窃割削之,树身渐细。
去地丈余,皆以泥累泥封,犹不免焉。
亦有取为笏者也,色紫而甚光泽。
肃宗时,二树犹在。
广德初,御史大夫李季卿河南宣慰,过曲阜,谒文宣王庙,因遍寻鲁中旧迹。
县使一老人导引,每至一所,老人辄指云,此是颜子陋巷,此是鲁灵光殿阶,此是泮宫。
季卿闻之皆沈吟嗟赏,曰:"此翁真鲁人也。"
次至池水,复指之:"此是钓鱼池。"
季卿问曰:"何人钓鱼?"老人对曰:"鲁人灵光此钓鱼。"
季卿曰:"鲁人败矣。"
又于路侧见古碑,季卿问是谁碑,诸君并不能对。
有一尉遽走至碑下,仰读其题云"李君德政碑",走还白云:"李君德政碑。"
季卿笑曰:"此与鲁人灵光何异?"
○孟尝镬青州城南佛寺中,有古铁镬二口,大者四十石,小者三十石,制作精巧。
又有一釜,可受七八石,似瓮而有耳。
相传云是孟尝君家宅,镬釜皆是孟尝君之器也。
至德初,胡寇南侵,司马李伾毁其大镬,以造兵仗。
其小镬及釜,僧徒恳请得免。
至今以镬烧长明灯,釜以贮油。
按孟尝君门客三千人,当时应有此器。
然至今千余岁,累经丧乱,何能使兹二器如日棠之勿翦乎或恐传者之妄。
○佛图澄姓
刑州内邱县西右中邱城寺有碑,后赵石勒光初五年所立也。
碑云:"太和上佛图澄愿者,天竺大国附宾小三之元子。 本姓湿,所以言湿者,思润理国,泽被无外,是以号之为湿。"
按《高僧传》、《名僧传》、《晋书。
艺术传》,佛图澄并无此姓。
今云姓湿,亦异闻也。
大历中,余因行县,憩于此寺,读碑见之。
写寄陆长源,长源大喜,复书致谢。
○巨骨
李司徒勉在汀州,曾出异骨一节,正可为砚。
云在南海时,有远方客所赠,云是蜈蚣脊骨。
又太子少师薛萼为邢州留后,亦有大骨。
面广尺余,形圆有两耳,高可三四寸。
云洺州人掘漳河古堤,于瓮中所得。
刺史魏凌知萼爱奇,故封寄焉。
题云:"阎老王尾□骨。"
凌与萼酒徒相狎,故有此戏。
○大鱼腮
海州土俗工画,节度令造海图屏风二十合。
余时客海上,偶于州门见人持一束黑物,形如竹篾。
余问之,其人云:"海鱼腮中毛,拟用作屏风贴。"
因问所得,云:"数十年前,东海有大鱼,死于岸上,收得此。 惟堪用为屏风贴,前后所用无数。"
今官造屏风,搜求得此,奇文异色,泽似水牛角。
小头似猪鬃,大头正方。
长四五寸,广可一寸,亦奇物也。
今人间大鱼腮中翣毛长不盈寸,此物乃长四五寸,鱼亦大矣。
《交广记》云:"吴时,滕循为广州,人或言虾须有一丈长,循不之信,其人后故至东海取虾须长四丈四尺,封以为寄。"
鱼腮长五尺,无足怪者。
○窃虫
人家有小虫,至微而响甚细。
寻之,卒不可见。
俗人以其难见,号"窃虫"云有此者不祥。
余曾睹此虫,大如半胡麻,形鼠妇,有两角,白色。
振其头,则有声,或时暂止,须臾复振。
床壁窗户之间、暗黑之处,多有之。
拾遗孟匡朝贬贺州,作《窃虫赋》,比之鬼魅,似都不识此虫。
○霹雳
人闲往往见细石,赤色,形如小斧,谓之霹雳斧。
云被霹雳处,皆得此物。
余曾于小朱山僧海德房中见一石,与前后所见者相类。
问:"将此何用曰:“房中大石,往年被霹雳为两段,于霹雳笮得此。 俗谓之霹雳楔,偶然收之,无所用也。"
按《玄中记》云:"玉门之山西有国山,山上有庙,国人岁岁出礸数千,名曰霹雳,给霹雳用。 従春至秋乃罢。"
诸字书检无礸字,《礼记》有杂金钻、牛骨钻,礸音为祖合。
礸字石傍,与金相类,读宜同矣。
盛宏之《荆州记》亦载南中雷神,有洪五之事。
然则俗传霹雳之石,其信然乎夫雷者,阴阳薄触之为耳。
激怒尤盛,或当其冲,则谓之霹雳。
若以为神道谴怒,而降之罚,又何待一拳之石,以成其威耶
○鱼龙畏铁
海州南有沟水,上通淮楚。
公私漕运之路也。
宝应中,堰破水涸,鱼商绝行。
州差东海令李知远主役修复,堰将成辄坏。
如此者数四,用费颇多,知远甚以为忧。
或说梁代筑浮山堰,频有缺坏,乃以铁数万斤,坟积其下,堰乃成。
知远闻之,即依其言而塞穴。
往堰之将坏也,辄闻其下殷如雷声。
至是,其声移于上流数里。
盖金铁味辛,辛能害目,蛟龙护其目,避之而去,故堰可成。
大历中,刑部郎中程皓家在相州,宅前有小池,有人造剑,于池内淬之,蛇鱼皆死。
余家井中有鱼数十头,因有急,家人以药杼投之于井,信宿鱼皆浮出,知鱼亦畏铁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