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 第七十九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法苑珠林
《法苑珠林》 第七十九 释道世

十恶篇第八十四之七邪见部第十三"此别二部"

述意部第一夫创入佛法。

要须信心为首。

譬如有人至于宝山。

若无信手空无所获。

故经说。

愚痴之人不识因果。

妄起邪见谤无三宝四谛。

无祸无福乃至无善无恶。

亦无善恶业报。

亦无今代后代众生受生。

如是之人。

破善恶法名断善根。

决定当堕阿鼻地狱也。

引证部第二如大品经云。

若人不信谤大乘般若经。

直堕阿鼻地狱。

无量百千万亿岁中受极苦痛。

从一地狱至一地狱。

若此劫尽生于他方大地狱中。

他方劫尽复生此方大地狱中。

如是展转遍十方界。

他方劫尽还生此间大地狱中。

地狱罪毕生畜生中。

亦遍十方界。

畜生罪毕。

来生人中无佛法处。

贫穷下贱诸根不具。

常痴狂騃无所别知。

虽非愚畜纵是聪人。

妄生异执者亦名邪见。

故成实论云。

痴有差别。

所以者何。

非一切痴尽是不善。

若痴增上转成邪见。

则名不善业道。

是故从痴增长邪见。

则成重罪。

必堕阿鼻地狱。

直就邪见自有轻重。

轻者可转。

重不可转。

故菩萨地持经云。

邪见有二种。

一者可转。

二者不可转。

诽谤因果言无圣人。

名不可转。

非因见因。

非果见果。

是名可转。

是故恶业名为邪见。

善业者名为正见。

不谤四谛。

迷圣道者。

不知理道从自心生。

唯常苦身以求解脱。

如犬逐块不知寻本。

故大庄严论云。

譬如师子打射时。

而彼师子寻逐人来。

譬如痴犬有人打掷。

便逐瓦石不知寻本。

言师子者。

喻智慧人解求其本而灭烦恼。

言痴犬者。

即是外道五热炙身不识心本"四面安火。 上有日炙。 身处其中。 以苦求道"。

但诸凡愚多迷真道。

不知观察身心无我。

但学苦行以为道者。

即同外道妄行邪法谬执乖真唯成恶法。

故智度论云。

邪见罪重故。

虽持戒等身口业好。

皆随邪见恶心。

如佛自说譬喻。

如种苦种虽复四大所成皆作苦味。

邪见之人此亦如是。

虽持戒精进皆成恶法。

不如不执少行慧施。

无执易化。

有执难度。

非直自坏亦损他人。

故成实论云。

宁止不行勿行邪道。

身坏命终堕于恶趣。

又正法念经。

阎罗王说偈责疏罪人云。

汝邪见愚痴痴罥所缚人今堕此地狱在于大苦海恶见烧福尽人中最凡鄙汝畏地狱缚此是汝舍宅若属邪见者彼人非黠慧一切地狱行怨家心所诳心是第一怨此怨最为恶此怨能缚人送到阎罗处尔时世尊而说偈云。

痴心弥泥鱼住于爱舍宅作业时喜笑受苦时号哭又修行道地经偈云。

其口有愚痴人心怀闇冥都不能念恶亦无念善心□瞢常昏昏万事不能为如暴中炊煮无所能成熟多习愚痴者诸根不完具生于牛羊中然后堕地狱月光童子经。

亦名佛说申日经云。

时有长者。

名曰申日。

取外道六师语欲请佛僧。

令长者中门外凿作五丈六尺深坑。

以炭火过半。

细铁为椽。

土薄覆上。

设众饮食。

以毒着中。

火坑不禁。

毒饭足害。

以此图之。

何忧不死。

如教作之。

外道皆喜。

于是申日便诣佛所。

殷勤请佛及诸圣众。

是时世尊。

愍其狂愚。

欲济脱之。

默然受请。

申日内喜。

果如其计。

须弥之毒。

大千刹火。

刀剑锋刃。

不能动佛一毛之力。

今以火坑毒饭欲毁于佛。

譬如蚊虻欲动太山蝇蠓之翅欲障日月。

徒自毁坏不如早悔。

尔时长者罪盖所覆心不开解。

世尊心念。

今受长者申日之请。

不与常同。

广现威神震动十方。

百千圣众兼诸龙神。

空飞地行。

不可算计。

一时到家为作利益。

佛以神德即变火炕。

成七宝池。

八味具足。

饮饭天甘。

食者充悦。

六师惶怖各以逃窜。

长者归伏稽首于地。

呜于佛足长跪自陈。

今以觉寤从佛得度。

诸来会者皆乐法音。

得福获度不可称计。

又观佛三昧经云。

尔时世尊告父王言。

舍卫城中须达长者。

有一老母名毗低罗。

谨勤家业。

长者敕使手。

执库钥。

出内取与一切委之。

须达请佛及僧供给所须。

时病比丘多所求索。

老母悭惜瞋嫌佛法及与众僧。

而作是言。

我长者愚痴迷惑受沙门术。

是诸乞士多求无厌。

何道之有。

作是语已复发恶愿。

何时当得不闻佛名不闻僧名。

如是恶声展转遍舍卫城。

末利夫人闻此语已。

而作是言。

须达长者。

如好莲华。

人所乐见。

云何复有毒蛇护之。

唤须达妇而语之言。

汝家老婢恶口诽谤何不摈出。

时须达妇跪白夫人。

央掘魔等弊恶之人。

佛尚能伏何况老婢。

末利闻之欢喜语言。

我明请佛汝遣婢来。

到明食时。

长者遣婢。

持满瓶金助王供养。

末利见来而作是言。

此邪见人。

佛若化度我必获利。

佛于尔时从正门入。

难陀侍左。

阿难侍右。

罗□佛后。

老婢见佛心惊毛竖。

言此恶人随我后至。

即时退走。

从狗窦出。

狗窦即闭。

四门皆塞唯正门开。

婢即覆。

面以扇自障。

佛在其前。

令扇如镜无所障碍。

回顾东视东方有佛。

南西北方亦皆如是。

举头仰看上方有佛。

低头伏地。

地化为佛。

以手覆面。

手十指头皆化为佛。

老婢闭目。

心眼开见。

虚空化佛满十方界。

当时城中有二十五旃陀罗女。

复有五十婆罗门女。

及诸杂类。

并及末利夫人宫中合五百女。

不信佛者。

见佛如来足步虚空为于老婢现无数身。

皆破邪见头顶礼佛。

称南无佛。

称已寻见化佛如林。

即发菩提。

老婢邪见仍未生信。

由见佛故除却八十万亿劫中生死之罪。

得见佛已疾走归家。

白大家言。

我于今日遇大恶对。

见于瞿昙在王宫门。

作诸幻化。

身如金山。

目逾青莲。

放胜光明。

作此语已入木笼中。

以百张皮覆木笼上。

白□缠头却卧黑处。

佛还只桓。

末利白佛。

愿化邪女莫还精舍。

佛告末利。

此婢罪重于佛无缘。

于罗□罗有大因缘。

佛既还已遣罗□罗。

诣须达家度彼老婢。

罗□变作转轮圣王。

时千二百五十比丘化为千子。

到须达家。

以彼老婢为玉女宝。

尔时圣王即便以如意珠照曜女面。

令女自见如玉女宝。

倍大欢喜而作是言。

诸沙门等高谈大语。

自言有道无一效验。

圣王出世弘利处多。

令我老婢如玉女宝。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礼于圣王。

时典藏臣宣王十善。

女闻十善心大欢喜。

圣王所说义无不善。

为王作礼悔过自责。

心既调伏。

时罗□罗及诸比丘还复本形。

老婢见已即作是言。

佛法清净不舍众生。

知我弊恶犹尚化度。

即受五戒成须陀洹。

将诣佛所为佛作礼。

忏悔前罪。

求佛出家。

得阿罗汉。

于虚空中作十八变。

波斯匿王末利夫人。

见白佛言。

此婢前世有何罪咎。

生为婢使。

复有何福。

值佛得道。

佛告王曰。

过去久远有佛出世。

名一宝盖灯王。

入涅槃后。

于像法中有王。

名曰杂宝华光。

子名快见。

出家学道。

自恃王子。

常怀憍慢。

和尚为说甚深般若波罗蜜经大空之义。

王子闻已谬解邪说。

师灭度后即作是言。

我大和尚空无智慧。

但赞空义。

愿我后生不乐见也。

我阿阇梨智慧辩才。

愿于生生为善知识。

作是语已教诸徒众皆行邪见。

虽持禁戒。

由谤般若谬解邪说。

命终之后堕阿鼻狱。

八十亿劫受苦无量。

罪毕出狱为贫贱人。

五百身中聋痴无目。

千二百身常为人婢。

佛告大王。

时和尚者今我身是。

阿阇梨者今罗□罗是。

王子比丘老婢是。

徒众弟子。

今邪见女等发菩提心者是。

又萨遮尼干子经云。

昔佛在世时。

郁阇延城有严炽王。

问萨遮尼干子言。

若有恶人不信三宝。

焚烧塔寺经书形像。

恶言毁呰。

言造作者无有福德。

其供养者。

虚损现在。

无益未来。

或嫌塔寺及诸形像。

妨是处所。

破坏除灭。

送置余处。

或破沙门房舍窟宅。

或取佛物法物僧物园林田宅象马车乘奴婢六畜衣服饮食一切珍宝。

或捉沙门策役驱使。

责其发调罢令还俗。

或时轻心种种戏弄。

或时毁呰骂詈诽谤。

或以杖木自手鞭打。

或以种种伤害其身。

如是恶人摄在何等众生分中。

答言。

大王。

摄在恶逆众生分中。

大王应当上品治罪。

所以然者。

以作根本极重罪故。

有五种罪名为根本。

何等为五。

一破坏塔寺梵烧经像。

取三宝物自作教人见作助喜。

是名第一根本重罪。

二谤三乘法毁呰留难隐弊覆藏。

是名第二根本重罪。

三若有沙门信心出家^2□除须发身着袈裟。

或有持戒。

或不持戒。

系闭牢狱枷锁打缚。

策役驱使责诸发调。

或脱袈裟逼令还俗。

或断其命。

是名第三根本重罪。

四于五逆中。

若作一逆。

是名第四根本重罪。

五谤无一切善恶业报。

长夜常行十不善业。

不畏后世。

自作教人坚住不舍。

是名第五根本重罪。

若犯如是根本重罪而不自悔。

决定烧灭一切善根。

趣大地狱受无间苦。

永无出期。

若国内有如是恶人。

毁灭三宝。

一切罗汉诸佛圣人。

出国而去。

诸天悲泣。

善神不护。

各自相杀四方贼起。

龙王隐伏水旱不调。

风雨失时五谷不熟。

人民饥饿递相食啖。

白骨满野多饶疫病。

死亡无数。

人民不知自思是过。

反怨诸天及善神祇。

又观佛三昧经云。

有七种重罪。

一一罪能令众生堕阿鼻地狱。

经八万四千大劫。

一不信因果。

二毁无十方佛。

三断学般若。

四犯四重虚食信施。

五用僧只物。

六逼掠净行比丘尼。

七六亲所行不净行。

又小五浊经云。

五逆罪外别有五逆罪。

第一慢二亲而事鬼神。

第二嫉妒国君。

第三后生轻薄。

第四贱其身命而贵其财。

第五去福就罪。

又中阿含经云。

佛告比丘。

若凡愚人作身恶行口恶行意恶行。

命终之后生于恶趣泥犁之中。

受极苦痛一向无乐。

譬如有人犯盗付王治其盗罪。

王即遣人于晨朝时。

以一百戟而以刺之。

彼命故存。

至于日中王复敕以二百戟刺。

彼命故存。

至于晡时王复敕以三百戟刺。

彼人身分皆悉破尽。

其命故存。

佛告比丘。

于意云何。

此人被戟为苦不耶。

比丘答佛。

一戟刺时犹尚苦痛。

况三百戟。

佛即以手取少沙石。

如豆等许。

告诸比丘。

我手中石比雪山石。

何者为多。

比丘答佛。

雪山石多。

不可为喻。

佛告比丘。

三百戟苦比泥犁苦如小沙石。

泥犁之苦如雪山石。

百千万倍不可为喻。

泥犁中苦其事云何。

若有众生堕泥犁中。

狱卒以斧烧令极然。

斫身八楞及以四方。

经百千岁极令苦痛。

而不命终。

要令恶尽复坐铁床。

以铁钳口吞热铁丸。

经百千岁。

复坐铁床。

洋铜灌口。

经百千岁。

复卧铁地。

以热铁钉钉其身首。

经百千岁。

复出其舌使舐铁地。

以钉钉之。

如张牛皮。

经百千岁。

复挽项筋缚着车上经百千岁。

复烧铁地令在上行经百千岁复烧火山令下举足着上血肉即消举足还生经百千岁。

复镬煮之经百千岁。

极令苦痛。

而不命终。

要令恶尽乃得出耳。

是为泥犁地狱中苦。

地狱罪毕生于种种畜生之中。

常处暗冥共相啖食。

受苦无量不可具说。

畜生罪毕或生人中。

若从畜生为人甚难。

犹如盲龟遇浮木孔。

设生人中贫穷下贱。

为他役使形貌丑陋。

或根残缺。

或复短命。

若作恶业者死还生在泥犁中。

轮转无穷不可具说。

佛告比丘。

凡夫愚人作身口意三恶行者。

获罪如是。

佛告比丘。

若智慧人作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

命终生于善处天上。

一向受乐。

如转轮王。

与七宝俱。

人间四妙。

佛告比丘。

于意云何。

此为乐不。

比丘答佛。

一宝一妙犹为极乐。

何况七宝四妙居也。

佛还以手取小沙石。

如豆等许。

告诸比丘。

我手中石比雪山石。

何者为多。

比丘答佛。

雪山石多不可为喻。

佛告比丘。

转轮王乐比天上乐如小沙石。

天上之乐如雪山石。

百千万倍不可为喻。

天上之乐其事云何。

若生天上所受六尘无不随意。

受极快乐不可具说。

若从天上来生人间生帝王家。

或生大姓。

大富大贵。

饶财多宝。

名称远闻。

端正殊妙。

众人所爱。

佛告比丘。

若智慧人作身口意三善行者。

获福如是。

佛告比丘。

此是世间有漏之乐。

若修善根回向菩提。

于生死中所受果报。

乃至涅槃终无有尽。

又中阿含经云。

尔时斯和提中。

有王名蜱肆。

极大丰乐资财无量。

共斯和提梵志居士。

北行至尸摄和林。

遥见尊者鸠摩罗迦叶所。

共相问讯。

却坐一面。

问迦叶曰。

我如是见。

如是说。

无有后世。

无众生生。

沙门鸠摩罗迦叶告曰。

今此日月为是今世为后世耶。

王曰。

虽作是说。

然无后世。

无众生生。

迦叶种种譬喻方便为说。

固执己见而不舍之。

迦叶复告蜱肆。

汝听我说喻。

若有慧者。

闻喻则解其义。

蜱肆。

犹养猪人。

彼行路时。

见有熇粪甚多无主。

便作是念。

此粪可以养饱多猪。

我宁可取自重而去。

即取负去。

彼于中道遇天大雨。

粪释流漫浇污其身。

故负持去。

终不弃舍。

彼则自受无量之恶。

亦为众人之所憎恶。

当知蜱肆亦复如是。

若汝此见欲取怖痴终不舍者。

汝便当受无量之恶。

亦为众人之所憎恶。

犹如养猪人。

蜱肆王言。

沙门虽作是说。

但我此见欲取恚怖痴终不能舍。

尊者迦叶告曰。

蜱肆。

复听我说最后譬喻。

若汝知者善。

若不知者我不复说法。

蜱肆。

犹如大猪为五百猪王行崄难道。

彼于中道遇见一虎。

由见虎已便作是念。

而语虎曰。

若欲斗者便可共斗。

若不尔者借我道过。

彼虎闻已便语猪曰。

听汝共斗不借汝道。

猪复语曰。

虎汝小住。

待我披着祖父时铠。

还当共战。

彼虎闻已而作是念。

彼非我敌。

况祖父铠耶。

便语猪曰。

随汝所欲。

猪即还至本厕处所。

宛转粪中涂身至眼已。

便往虎所语曰。

汝欲斗者便可共斗。

若不尔者借我道过。

虎见猪已复作是念。

我常不食杂小虫者。

以惜牙故。

况复当近此臭猪耶。

虎念是已便语猪曰。

我借汝道不与汝斗。

猪得过已。

即还向虎。

而说颂曰。

虎汝有四足我亦有四足汝来共我斗何意怖而走时虎闻已。

亦复说颂。

而答猪曰。

汝毛竖森森诸畜中下极猪汝可速去粪臭不可堪时猪自夸。

复说颂曰。

摩竭鸯二国闻我共汝斗汝来共我战何以怖而走虎闻此已。

复说颂曰。

举身毛皆污汝猪臭熏我汝斗欲取胜我今与汝胜尊者迦叶告曰。

蜱肆。

若汝欲取恚怖痴终不舍者。

汝便自受无量之恶。

亦为众人之所憎恶。

犹如彼虎与猪胜也。

蜱肆王闻欢喜奉受求上妙智。

正报颂曰。

六贼奸邪伪七识乱乖真谤毁玄正理妄语役贪瞋恶业从横作忠言不喜闻一入无间狱万苦竞缠身习报颂曰。

邪见习痴业阿鼻受楚毒劫尽人中生复与邪相续邪正既相违自然成谄曲此心若不改连环未绝狱感应缘"略引一十三验"宋沈僧覆宋释道志宋唐文伯宋周宗宋王淮之宋沮渠蒙逊魏崔皓周武帝隋释慧云叔唐太史令传弈唐刑部郎中宋行质唐姜滕生唐姚明解宋吴兴沈僧覆。

大明末本土饥荒。

逐食至山阳。

昼入村野乞食。

夜还寄寓寺舍左右。

时山阳诸寺小形铜像甚众。

僧覆与其乡里数人积渐窃取。

遂囊箧数四悉满焉。

因将还家共铸为钱。

事既发觉。

执送出都。

入船便云。

见人以火烧之。

昼夜噭呼。

自称楚毒不可堪忍。

未及刑坐而死。

举体皆炘裂。

状如火烧。

吴郡朱享亲识僧覆。

具见其事。

宋沙门道志者。

北多宝僧也。

尝僧令知殿塔。

自窃帐盖等宝饰。

所取其众。

后遂偷像眉间珠相。

既而开穿垣壁若外盗者。

故僧众不能觉也。

积旬余而得病。

便见异人以戈矛刺之。

时来时去。

来辄惊噭应声流血。

初犹日中一两如此。

其后病甚刺者稍数。

伤痍遍体。

呻呼不能绝声。

同寺僧众颇疑其有罪。

欲为忏谢。

始问犹讳而不言。

将尽二三日。

乃具自陈列泣洟请救曰。

吾愚悖不通。

谓无幽途。

失意作罪。

招此殃酷。

生受楚考。

死婴刀镬。

已糜之身。

唯垂哀恕。

今无复余物。

唯衣被毡履。

或足充一会。

并频请愿具为忏悔。

昔偷像相珠有二枚。

一枚已属妪人不可复得。

一以贸钱在陈照家。

今可赎取。

道志既死。

诸僧合集赎得相珠。

并设斋忏。

初工人复相珠时。

展转回趣终不安合。

众僧复为礼拜烧香。

乃得着焉。

年余而同学等。

于昏夜间闻空中有语。

详听即道志声也。

自说云。

自死以来备婴痛毒。

方累年劫未有出期。

赖蒙众僧哀怜救护。

赎像相珠故。

于苦酷之中时有间息。

感自网已。

故暂来称谢言此而已。

闻其语时腥腐臭气苦痛难过。

言终久久乃稍歇。

此事在泰始末年。

其寺好事者。

已具条记。

宋唐文伯。

东海戆榆人也。

弟好蒲博家资都尽。

村中有寺。

经过人或以钱上佛。

弟屡窃取。

久后癞病。

卜者云。

崇由盗佛钱。

父怒曰。

佛是何神。

乃令我儿致此。

吾当试更虏夺。

若复能病可也。

前县令何欣之妇。

上织成宝盖带四枚。

乃盗取之。

以为腰带。

不盈百日复得恶病。

发疮之始起腰带处。

世时在元嘉年初尔。

宋周宗者。

广陵肥如人也。

元嘉七年随刘彦之北伐王师失利。

与同邑六人逃窜间行。

于彭城北遇一空寺。

无有僧徒。

中有形像。

以水精为相。

因共窃取。

出村贸食。

其一人羸病。

等辈轻之。

独不得分。

既各还家。

三四年中宗等·五人相系病癞而死。

不得分者独获全免。

宋王淮之字元曾。

琅琊人也。

世以儒专不信佛法。

常谓身神俱灭。

宁有三世。

元嘉中为丹阳令。

十年得病气绝。

少时还复暂苏。

时建康令贺道力。

省疾下床。

会淮之语力曰。

始知释教不虚。

人死神存信有征矣。

道力曰。

明府生平置论不尔。

今何见而异。

淮之敛眉答云。

神实不尽。

佛教不得不信。

语卒而终"右五验出冥祥记"。

宋沮渠蒙逊。

时有沙门昙摩谶者。

博达多识。

为蒙逊之所信重。

魏氏遣李顺拜蒙逊为凉王。

仍求昙摩谶。

蒙逊吝而不与。

摩谶意欲入魏。

屡从蒙逊请行蒙逊。

怒杀之。

既而左右常白日见。

摩谶以剑系蒙逊。

因疾而死"右一验出宣魂志"。

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丙戌。

是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太武皇帝信任崔皓邪佞谄谀。

崇重寇谦号为天师。

残害释种毁破浮图。

废弃淫祀。

时诸臣佥曰。

如康僧感瑞太皇创寺。

若也除毁恐贻后悔。

又于后宫内掘地得一金像。

皓乃秽之。

阴处尤痛噭声难忍。

太史卜曰。

由犯大神故。

于是广祈名山多赛祀庙。

而屏苦尤重内痛弥甚。

有信宫人屡设谏曰。

陛下所痛由犯释像。

请祈佛者容可止苦。

皓曰。

佛为大神耶。

试可求之。

一请便愈。

欣庆易心。

乃以车马迎康僧会法师。

请求洗忏从受五戒。

深加敬重也。

太武皇帝方知寇谦阴用邪误。

乃加重罚。

以置四郊。

埋身出口。

令四衢行人皆用口厕。

以尽形命。

徒党之流并皆斩决。

至庚寅年。

大武遭疾。

方始感寤。

兼有昙始白足禅师。

来相启发。

生愧悔心。

即诛崔皓。

到壬辰岁太武帝崩。

孙文成立。

即起浮图。

毁经七年还兴三宝。

至和平三年。

昭玄统沙门释昙曜。

慨前凌废欣今再兴。

故于此台石室寺。

集诸僧众译经传流。

通后贤之徒使法藏住持。

千载不坠。

准此掘地获像。

明知秦周已有佛教验矣。

昔后周承魏运。

魏接晋基。

余则偏王所无依据。

而宋齐梁陈之日。

自有司存。

国亡帝落。

遂即从诸笔削。

可不然乎。

周之先祖宇文觉者。

即西魏大丞相黑泰之世子也。

泰举高阳王为魏帝。

西迁长安。

改衣幡为皂色。

号大统元年。

一十八载。

改年废帝。

立魏齐王。

四年而薨。

觉承魏禅。

当年被废。

立弟毓为帝。

四年而崩。

立弟邕为帝。

太祖第三子也。

开阔大度。

统御群小。

立十二年杀叔大蒙宰。

晋国公护父子十人大臣六家。

改元建德。

至三年内。

纳道士张宾妖佞云。

佛法于国不祥。

遂灭除之。

至建德六年。

东平齐国。

又殄前代数百年来公私寺塔。

扫地除尽。

融刮圣容。

焚烧经典。

州县佛寺出四十千。

尽赐王公。

三方释子减三百万。

还归编户。

帝以为大周天下无事。

不谓祸灾身遂大患。

志高虑远。

改元宣政五月而崩。

太子赟立。

杀齐王父子八人。

改元大成。

二月立子衍为太子。

禅位与之。

改元大象。

自号天元皇帝。

立四皇后。

威仪服饰倍多于古。

大象二年五月天元崩。

子衍立。

正月一日改元大定。

二月禅位于隋。

周凡五帝。

二十五年。

治于长安"右二验出唐高僧传记"。

隋开皇十一年。

内太府寺丞赵文昌身忽暴死。

于数日唯心上暖。

家人不敢入殓。

后时得语。

眷属怪问。

文昌说云。

吾死已有人引至阎罗王所。

语昌云。

汝一生已来作何福业。

昌答云。

家贫无物可营功德。

唯专心诵持金刚般若。

王闻此语合掌敛膝。

赞言。

善哉善哉。

汝能受持般若。

功德甚大。

不可思议。

王语所执之人。

好须勘当。

莫令错将人来。

使人少时之间。

勘当知错。

即报王言。

此人实错。

计活更合二十余年。

王闻此语。

即语使人。

汝引文昌向经藏内。

取金刚般若经将来。

使人受教。

即引文昌。

向西行五里。

得到藏所。

见数十间屋。

甚精华丽。

其中经卷皆悉遍满。

金轴宝帙庄饰极好。

文昌见已善心弥发。

一心合掌闭目信手抽取一卷。

大小似旧诵者。

文昌忙怕。

恐非般若。

求使却换。

使人不肯然见及题云。

功德之中最为第一。

昌即开看乃是金刚般若。

文昌欢喜将至王所。

令一人执卷在西。

昌令东立。

面向经卷。

遣昌诵经。

使人勘试。

一字不遗。

并皆通利。

时王放昌还家。

仍约束昌云。

汝勤受持此经勿令废忘。

令一人引昌从南门出。

欲至门首。

便见周武帝在门东房内颈着三重钳锁。

即唤昌云。

汝是我本国人。

暂来至此。

须共汝语。

文昌见唤。

走至武帝所。

便即拜之。

帝云。

汝识我不。

文昌答曰。

臣昔宿卫陛下。

奉识陛下。

武帝云。

卿既是我旧臣。

汝今还家。

为吾具向隋文皇帝说吾诸罪。

并欲辩了唯灭佛法罪重未可得竟。

当时以卫元嵩教。

我灭佛法。

比来数追元嵩未得。

以是不了。

昌问元嵩何处去。

王追不得。

武帝答云。

吾当时不解元嵩意。

错灭佛法。

元嵩是三界外人。

非是阎罗王所能管摄。

为此追之不得。

汝语隋帝。

乞吾少物。

营修功德。

冀望福资得出地狱。

昌受嘱辞行。

少时出南门外。

见一大粪坑中有一人。

头发片出。

昌问引人。

此是何人。

引人答云。

此是秦将白起。

坑赵卒。

寄禁此中。

罪犹未了。

引人将昌至家得活。

昌经三日所患渐瘳。

昌以此事具奏文帝。

文帝出敕遍下国内。

人出一钱。

为周武帝转金刚般若经。

兼三日持斋。

仍敕录此事入于隋史。

隋东川释慧云。

范阳人。

十二出家。

游听为务。

年至十八。

乘驴止于叔家。

叔睹其驴快。

将规害之。

适持刀往。

见东墙下有黄衣人。

扬拳逆叱曰。

此道人方为通法大上。

何忍欲害。

叔惧告妇。

妇曰。

君心无刚。

眼华所致耳。

闻已复往。

又见西墙下黄衣人云。

勿杀道人。

若杀大祸交及。

叔怖乃止。

明旦辞往姊家。

叔又持刀送之。

告云曰。

此路幽险故送师度难。

云在前行。

正在深阻。

叔在其后挥刃欲斫。

忽见姊夫在傍。

遂得免害。

云都不知。

云后学问名德高远。

至开皇年中。

领徒五百来过叔家。

见阐化深惭昔亹。

乃奉绢十匹。

夫妻发露。

云始知之。

乃为说法永断毒心。

常以此事每诫门人曰。

吾昔不乘好物何事累人。

自预学徒闻皆俭素。

大有声誉。

不测终年。

唐太史令传奕。

本太原人。

隋末徙至扶风。

少好博学。

善天文历数。

聪辩能剧谈。

自武德贞观二十许年。

常为太史令。

性不信佛法。

每轻僧尼。

至以石像为塼瓦之用。

至贞观十四年秋暴病卒。

初奕与同伴传仁均薜赜。

并为太史令。

赜先负仁均钱五千未偿。

而仁均死后。

赜梦见仁均。

言语如平常。

赜曰。

因先所负钱当付谁。

仁均曰。

可以付泥犁人赜问。

泥梨人是谁。

答曰。

太史令传奕是也。

既而寤。

是夜少府监凭长命又梦。

已在一处多见先亡人。

长命闻经文说罪福之报。

未知当定有不。

答曰。

皆悉有之。

又问曰。

如传奕者。

生平不信。

死受何报。

答曰。

罪福定有。

然传奕已被配越州。

为泥犁人矣"言泥犁者。 依经翻为无间大地狱苦也"长命旦入殿见薜赜。

因说所梦。

赜又自说泥犁人之事。

二人同夜闇相符会。

共嗟叹之。

罪福之事不可不信。

赜既见征。

仍送钱付奕。

并为说梦。

后数日间而奕忽卒。

初亡之日大有恶征。

不可具说临在殿庭。

亲见二官。

说梦皆同。

唐尚书刑部郎中宋行质。

博陵人也。

性不信佛。

有慢谤之言。

至永徽二年五月病死。

至六月九日。

尚书都官令史王^2□暴死。

经二日而苏。

自言。

初死之时见四人来至其所云。

官府追汝。

^2□随行入一大门。

见厅事甚壮。

向北为之。

厅上西间有一人坐。

形容肥黑。

厅东间有一僧坐。

与官相当。

皆面向北。

各有床几案缛。

侍童子二百许人。

或冠或辫。

皆美容貌。

阶下有吏文案。

有一老人。

着枷被缚立东阶下。

^2□至庭亦已被缚。

吏执纸笔问^2□。

辞曰。

贞观十八年任长安佐史之日。

因何改李须达籍。

答曰。

^2□前任长安佐史。

贞观十六年转选。

至十七年蒙授司农寺府吏。

十八年改籍。

非^2□罪也。

厅上大官读其辞辩。

顾谓东阶下老囚曰。

何因妄诉耶。

囚曰。

须达年实未至。

由^2□改籍。

加须达年大。

岂敢妄耶^2□云。

^2□至十七年。

改任告身见在。

请追验之。

官司呼领^2□者三人。

解^2□缚将取告身。

告身至大官。

自读之。

谓老囚曰。

他改任大分明。

汝无理令送老囚出北门外。

昏闇多有城。

城上皆有女墙。

似是恶处。

大官因书案上。

谓^2□曰。

汝无罪。

放汝去。

^2□辞拜。

吏引^2□至东阶拜辞僧。

僧印^2□臂曰好去。

吏引^2□出东南。

行度三重门。

每皆勘视臂印。

然后听出。

至四门。

门甚壮大。

重楼朱粉三户并开。

状如官城门。

守卫严切。

又验印听出。

门东南行数十步。

闻有人从唤^2□。

^2□回顾见侍郎宋行质。

面色惨黑。

色如湿地。

露头散腰着故绯袍。

头发短垂。

如胡人者。

立于厅事阶下。

有吏主守之。

西近城有一大木牌。

高一丈二尺许。

大书牌上曰。

此是勘当拟过王人。

其字大方尺余甚分明。

厅事上有床坐几案。

如官府者。

而无人坐。

行质见^2□悲喜。

口云。

汝何故得来。

^2□曰。

官追勘问改籍。

无事放还。

行质捉其两手谓^2□曰。

吾被官责问功德簿。

吾手中无功德簿。

坐此困苦。

加之饥渴寒苦不可言说。

君可努力。

至我家急语令作功德也。

如是殷勤四嘱之。

^2□乃辞去。

行数十步。

又呼^2□。

还未及言。

厅上有官人来坐怒^2□曰。

我方勘责事。

汝何人辄至囚处。

使卒搭其耳推令去。

^2□走又至一门。

门吏曰。

汝被搭耳。

耳当聋。

吾为汝却其中物。

因以手挑其耳。

耳中鸣乃验。

即放。

出门外外黑如。

漆^2□不知所。

在以手摸西及南。

皆是墙壁。

唯东无障碍而闇不可行。

立待少时见向者追^2□之吏从门出来。

谓^2□曰。

君尚能待我甚善。

可乞我钱一千。

^2□不应。

内自思曰。

吾无罪放来。

何为觅贿。

吏即谓曰。

君不得无行。

吾向若不早将汝过官令。

二日受缚。

岂不困耶。

^2□心然之。

因愧谢曰。

依命。

吏曰。

吾不用汝铜钱。

欲得白纸钱。

期十五日来取。

^2□许。

因问归路。

吏曰但东行二百步。

当见一处。

墙穿破见明。

可推倒之。

即至君家。

^2□如信行。

至墙推之良久。

乃至依倒处出。

即至其所居。

隆政坊南门矣。

于是归家见人坐泣。

入户而苏。

至十五日。

^2□忘与钱。

明日复病困绝。

见吏来怒曰。

君果无行。

期与我钱。

遂不与。

今复将汝去。

因即驱行。

出金光门令入坑。

^2□拜谢百余拜。

遂即放归。

又苏^2□告家人。

买纸百张作钱送之。

明日^2□又病困。

复见吏曰。

君幸能与我钱。

而钱不好。

^2□辞谢请更作许之。

又苏。

至二十日。

^2□令用六十钱买白纸百张作钱并酒食。

自于隆政坊西门渠水上烧之。

既而身轻体健。

遂念诵不废。

临问其事。

时与刑部侍郎刘燕客大理少卿辛茂将。

在大理鞫问请。

刘召^2□至。

与辛卿等对问之云耳"右三验出冥报记"。

冀州故观城人姜滕生。

武德末年忽遇恶疾。

遂入蒙山。

医疗积年不损。

后始还家。

身体疮烂手足指落。

夜眠忽梦见一白石像。

可长三尺许。

谓之曰。

但为我续手令尔即差。

至旦忽忆。

于武德初年在黍地里打雀。

于故村佛堂中。

取维摩经。

裂破用。

系杖头吓雀。

有人见者云道裂经大罪。

滕生反更恶骂。

遂入堂中打白石像。

右手总落。

梦中所见宛然旧像。

遂往佛前头面作礼。

尽心悔过。

雇匠续其像手。

造经四十卷。

营一精舍。

一年之内病得痊愈。

乡人号为圣像。

其堂及像并皆见在。

唐姚明解者。

本是普光寺沙门也。

性聪敏有文藻。

工书翰善丹青。

至于鼓琴亦当时独绝。

每欣俗网不乐道门。

至龙朔元年举应诏人。

躬赴雒阳。

及升第归俗。

颇有余言。

未几而卒。

后托梦于相知净土寺僧智整曰。

明解宿无福业不遵内教。

今大受罪非常饥乏。

傥有故人之情。

颇能惠一□不。

智整梦中许诺及其寤后乃为设食。

至夜才眠。

即见明解来愧谢之。

至二年秋中又托梦于画工曰。

我以不信佛法今大受苦痛。

努力为我写二三卷经。

执手殷勤赋诗言别。

教画工读十八遍令记。

寤乃忆之。

其诗曰。

握手不能别。

抚膺还自伤。

痛矣时阴短。

悲哉泉路长。

松林惊野吹。

荒^3□落寒霜。

言离何以赠。

留心内典章。

其画工素不识字。

忽寤乃倩人录之。

将示明解知友故人。

皆曰。

是明解文体不惑。

闻见者莫不恻然。

京下道俗传之非一"右二验出冥报拾遗"。

法苑珠林卷第七十九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