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六道篇第四之二
鬼神部"此别十一部"述意部会名部住处部列数部业因部身量部寿命部好丑部苦乐部贵贱部舍宅部
述意部第一夫论鬼神之法。
特喜妖邪。
冥密之中偏多罪戾。
或处幽岩。
乍依高陇绝□深丛之里。
荒郊^7□野之中。
异种音声。
特奇形势。
摇动凡识。
恐怖愚情。
假使威光。
虚为怪相。
或复鸟形鱼质人面兽心。
或鼓乐弦歌。
鸣桴响铎。
如斯之类。
悉皆忏悔。
絓\是九洲房庙。
万国之灵。
姑苏大伯。
延陵季子。
禹川文命。
窟泽须注。
水若山精。
风师雨伯。
丰隆列缺。
回禄陵侯。
或驾竹为龙。
飞凫代雁。
形依高庙。
体附重楼。
行雨去来。
分风上下。
爰及黄头大将针发鬼神绣利勒那槃荼罗刹三千眷属五百徒党。
悉为忏悔。
复有极重之障。
称为饿鬼。
眼光似电。
咽孔如针。
不闻水浆之。
名永绝粳粮之味。
肢节一时火起。
动转五百车声。
今日善根并皆沾被。
当愿饥渴之鬼饮食自然。
妖媚鬼神无复谀谄。
光荣佛法拥护世间。
卫像防经。
长伸供养。
疏善记恶永得熏修也。
会名部第二问曰。
云何名鬼道者。
如立世论云。
鬼道名闪多。
为阎摩罗王名闪多故。
其生与王同类。
故名闪多。
复说。
此道与余往还善恶相通。
故名闪多。
又新婆沙论。
问。
何故彼趣名闭戾多。
答设施论说。
如今时鬼世界王名琰摩。
如是劫初时有鬼世界。
王名□多。
是故往彼生彼诸有情类。
皆名闭戾多。
即是□多界中所有义。
从是以后皆立此名。
有说。
由造作增长增上悭贪身语意恶行往彼生故。
感饥渴业。
经百千岁不闻水名。
岂能得见。
况复得触。
或有腹大如山咽如针孔。
虽遇饮食而不能受。
有说。
被驱役故名鬼。
恒为诸天处处驱役常驰走故。
有悕望故名鬼。
谓五趣中。
从他有情悕望多者。
无过此故。
由此因缘故多鬼趣。
又鬼神者。
婆沙论中。
鬼者畏也。
谓虚怯多畏。
故名为鬼。
又希求名鬼。
谓彼饿鬼。
恒从他人。
希求饮食以活性命。
故名希求也。
住处部第三如婆沙论说。
饿鬼有二住。
一正。
二边。
第一正住者。
说之不定。
彼论说云。
此阎浮提五百由旬之下有饿鬼界。
被阎罗王领。
是其正处。
又善生优婆塞经。
亦同此说。
五百由旬之下有阎罗鬼王城。
周匝四面七万五百千由旬。
王领鬼众于中止住。
又如五道苦经说。
此之饿鬼。
正住彼铁围两山中间。
故说偈言。
铁围两山间不□日月光饿鬼聚其中偿其宿罪故第二边住处者。
如婆沙论说。
亦不定有其二种。
一有威德。
二无威德。
彼有威德者。
住山谷。
或住空中。
或住海边。
皆有宫殿果报过人。
彼无威德者。
或依不净粪秽而住。
或依草木冢墓而止。
或依屏厕故区而居。
皆无舍宅。
果报劣人。
又如论说。
四天下中悉有鬼住。
东西二方有威德无威德鬼。
于北方中唯有威德鬼住。
无有无威德鬼。
以其报胜故如是。
乃至忉利天中亦有威德鬼神住。
应彼诸天所驱使故。
自上诸天更无住处。
故新翻婆沙论亦云。
四大天众及三十三天中唯有大威德鬼。
与诸天众守门防逻导从给使。
有说。
于此赡部洲西有五百渚。
两行而住"依旧婆沙论云。 阎浮提西有五百鬼城于此五百自有两别矣"于两行渚中有五百城。
二百五十城有威德鬼住。
二百五十城无威德鬼住。
是故昔有转轮王名□弥。
告御者摩怛梨曰。
吾欲游观。
汝可引车从是道去。
令我见诸有情受善恶果。
时摩怛梨即如王教。
引车从于二渚中过时。
王见彼有威德鬼。
首冠华鬘身着天衣。
食甘美食犹如天子。
乘象马车各各游戏。
见无威德鬼。
头发蓬乱裸形无衣。
颜色枯悴以发自覆。
执持瓦器而行乞□。
见已深信善恶业果。
问鬼趣形状云何。
答多分如人亦有傍者。
或面似猪。
或似种种余恶禽兽。
如今壁上彩画所作。
问语言云何。
答劫初成时皆作圣语。
后时随处作种种言。
或有说者。
随从何处命终生此。
即作彼形即作彼语。
评曰。
不应作是说。
若从无色界殁来生此趣。
可无形无言耶。
应作是说。
随所生处。
言形亦尔。
列数部第四依正法念经云。
饿鬼大数有三十六种。
行因不等。
受报各别。
一镬汤鬼"由受他雇杀生。 受镬汤煎煮。 或受他寄抵拒不还。 故受斯报"
二针口臭鬼"以财雇人令行杀戮故。 咽如针。 锋滴水不容也"
三食吐鬼"夫劝妇施妇惜言无。 积财悭□。 故常食吐也"四食粪鬼"由妇人诳夫自啖饮食恶嫌夫故。 常食吐粪也"
五食火鬼"由禁人粮食令其自死。 故受火烧□叫饥渴苦也"六食气鬼"多食美食。 不施妻儿常困饥渴。 唯得嗅气也"
七食法鬼"为求财利。 为人说法。 身常饥渴身肉消尽。 蒙僧说法命得存立也"
八食水鬼"由酤酒如水以惑愚人。 不持斋戒。 常患燋渴也"
九希望鬼"由买卖诤价。 欺诳取物。 常患饥渴。 先灵祭祀而得食之也"十食唾鬼"以不净食诳出家人。 身常饥渴恒被煮烧。 以求人唾兼食不净"十一食鬘鬼"以前世时。 盗佛华鬘用自庄严。 若人遭事以鬘赏祭。 因得鬘食也"
十二食血鬼"由杀生血食不施妻子。 受此鬼身。 以血涂祭方得食之"
十三食肉鬼"由以众生身肉。 脔脔秤之。 卖买欺诳。 因受此报多诈丑恶人恶见之。 祭祀杂肉方得食之"
十四食香鬼"由卖恶香多取酬直。 唯食香烟。 后受穷报"
十五疾行鬼"若有破戒而披法服。 诳惑取财。 言供病人。 竟不施与。 便自食之。 由受此报。 常食不净。 自烧其身。 十六伺便鬼(由谋诳取财不修福业。 因受此报。 身毛火出。 食人气力不净以自存活"
十七黑闇鬼"由枉法求财系人牢中。 目无所见声常哀酸。 故受闇处恶蛇遍满。 犹刀割苦"
十八大力鬼"由偷盗人物。 施诸恶反不施福田。 因受此报。 大力神通。 多被苦恼也"
十九炽然鬼"由破城抄掠杀害百姓。 因受此报。 □哭叫唤遍身火燃。 后得为人常被劫夺"
二十伺□儿便鬼"由杀□儿心生大怒。 因受此报。 常伺人便。 能害□儿也"
二十一欲色鬼"由好淫得财不施福田。 因受此报。 游行人间与人交会。 妄为妖怪以求活命"二十二海渚鬼"由行旷野见病苦人。 欺人诳取财物。 生海渚中。 受寒热苦。 十倍过人"
二十三阎罗王执杖鬼"由前世时。 亲近国王大臣专行暴恶。 。 因受此报。 为王给使。 作执杖鬼"
二十四食小儿鬼"由说□术诳惑取人财物。 杀害猪羊。 死堕地狱。 后受此报。 常食小儿"
二十五食人精气鬼"由诈为亲友。 我为汝护。 令他勇力没阵而死。 竟不救护。 故受斯报"
二十六罗刹鬼"由杀生命以为大会。 故受此饥火所烧报"
二十七火烧食鬼"由悭嫉覆心。 喜啖僧食。 先堕地狱。 从地狱出。 受火炉烧身鬼也"
二十八不净巷陌鬼"由此不净食。 与梵行之人。 因堕此报。 常食不净也"二十九食风鬼"由见出家人来乞。 许而不施其食。 因受此报。 常患饥渴。 如地狱苦"
三十食炭鬼"由典主刑狱。 禁其饮食。 因受此报。 常食火炭也"
三十一食毒鬼"由以毒食令人丧命。 因堕地狱。 后出为鬼。 常饥饿恒食毒火。 烧其身也"
三十二旷野鬼"由旷野湖池造已施人。 恶口决破令行人渴乏。 故受斯报。 常患饥渴。 火烧其身也"
三十三冢间食灰土鬼"由盗佛华卖已活命。 故受此报。 常食死人。 处烧尸热灰也"三十四树下住鬼"由见人种树为施人作荫。 恶心斫伐。 取财而用。 故堕树中。 常被寒热也"
三十五交道鬼"由盗行路人粮。 以恶业故。 常被铁锯截身因交道祭祀。 取食自活也"
三十六魔罗身鬼"由行邪道不信正真。 因堕魔鬼。 当破人善法也"
依顺正理论云。
鬼有三种。
谓无少多财。
无财复有三。
炬针臭口。
炬口鬼者。
此鬼口中常吐猛焰炽然无绝。
身如被燎多罗树形。
此受极悭所招苦果。
针口鬼者。
此鬼腹大量如山谷口如针孔。
虽见种种上妙饮食。
不能受用。
饥渴难忍。
臭口鬼者。
此鬼口中常出极恶腐烂臭气。
过于粪秽沸溢厕门。
恶气自熏恒空呕逆。
设遇饮食亦不能受。
饥渴所恼狂噭乱奔。
少财亦有三。
谓针毛臭毛瘿。
针毛鬼者。
此鬼身毛坚刚锯利不可附近。
内钻自体外射多身。
如鹿中毒箭怖狂走。
时逢不净少济饥渴。
臭毛鬼者。
此鬼身毛臭甚常秽薰烂肌骨。
蒸坌肠腹冲喉恋欧。
荼毒难忍。
攫体拔毛伤裂皮肤。
转加剧苦。
时逢不净少济饥渴。
言瘿鬼者。
谓此鬼咽恶业力。
故生于大瘿。
如大^7□肿热晞酸疼。
更相□^6□臭脓涌出。
争共取食少得充饥。
多财亦有三。
谓希祠希弃大势。
希祠鬼者。
此鬼常时往祠祀中。
飨受他祭。
生处法尔时历异方。
如鸟陵空往还无碍。
由先胜解作是希望。
我若命终诸子孙等必当祠我资具饮食。
由胜解力生此鬼中。
乘宿善因感此祠祀。
或有先性爱亲知。
为欲皆令丰足资具。
以不如法积集珍财。
悭□居心不能布施。
乘斯恶业生此鬼中。
住本舍边便秽等处。
亲知追念为请沙门梵志孤穷供施崇福。
彼鬼见已。
于自亲知及财物中生己有想。
又自明见悭果现前。
于所施田心生净信。
相续生长舍相应业。
由此便成顺现法受。
乘斯力故得资具丰饶。
希弃鬼者。
此鬼欲常收他所弃吐残粪等用充所食。
亦得丰饶。
谓彼宿生悭过失故。
有饮食处见秽或空。
乐净见秽。
亦由现福。
如其所应各得丰饶。
饮食资具生处法尔。
所受不同不可推征祠到。
所以如地狱趣异熟生色。
断已还续。
余趣则无。
于人趣中有胜念智修梵行等。
余趣中无。
如天中随欲众具皆现。
如斯等事生处法然。
不可于中求其定量。
大势鬼者。
大同前婆沙论说。
又瑜伽论云。
鬼趣有三。
一者外障鬼。
谓彼有情由习上悭生鬼趣中。
常与饥渴相应。
皮肉枯槁犹如火炭。
头发蓬乱唇口干焦。
常以其舌舐掠口面。
饥渴慞惶处处驰走。
所到泉池为诸有情手执刀仗护不令觑。
或变成脓血自不欲饮。
是名外障鬼。
二者内障鬼。
谓彼有情口如针炬其腹宽大。
纵得饮食自不能食。
是名内障鬼。
谓有饿鬼。
名猛焰鬘。
随所饮啖皆被烧然。
由此因缘饥渴大苦。
是名无障鬼。
若夫善名利物。
感报怡愉。
恶是损他招果摧折。
但善类登山理为难上。
恶如崩坠实可易行。
是以天宫闲旷来踪盖寡。
地狱樊笼往人争凑也。
业因部第五如智度论说。
恶有三品。
但造下品之恶。
即生饿鬼趣中。
依如十地论。
亦同此说。
于十恶业。
随造何业。
一一先生三涂。
后得人身。
若依正法念经说。
若起贪嫉邪佞谄曲欺诳于他。
或复悭贪积财不施。
皆生鬼道。
从鬼命终。
多生畜生道中。
受遮咤迦鸟身。
恒常饥渴受大苦恼。
唯饮天雨仰口而承。
不得更饮余水。
是故常困饥渴也。
依业报差别经说。
具造十业生饿鬼中。
一身行轻恶。
二口行恶。
三意行轻恶。
四悭□多贪。
五起非分恶。
六谄曲嫉□。
七起于邪见。
八爱着资生。
即便命终。
九困饥而亡。
十枯渴而死。
以是业生饿鬼中。
又分别功德论云。
有诸沙门行诸禅观。
或在冢间。
或在树下。
时在冢间观于死尸。
夜见饥鬼打一死尸。
沙门问曰。
何以打此死尸耶。
答曰。
此尸困我如是。
是以打之。
道人曰。
何以不打汝心打此死尸。
当复何益也。
于须臾顷。
复有一天。
以天曼陀罗花散此臭尸。
沙门问曰。
何为散花此臭尸耶。
答曰。
由我此尸得生天上。
此尸即是我之善友。
故来散花报往昔恩。
道人答曰。
何不以花散汝心中。
乃散臭尸。
夫为善恶之本皆心所为。
乃舍本求末耶。
身量部第六如五道经说。
饿鬼形量极大者长一由旬。
头如大山。
咽内如针。
头发蓬乱形容羸瘦。
柱杖而行。
如是者极众。
最小者如有知小儿。
或曰。
三寸中间形量。
依经具说。
不可备录。
寿命部第七如观佛三昧经说。
其有饿鬼。
极长寿者八万四千岁。
短则不定。
依成实论。
极长寿者七万岁。
短亦不定。
若依优婆塞经说。
极长寿者一万五千岁。
如人间五千年为饿鬼中一日一夜。
如是日夜"计此人间日月岁数当二千七百万岁也即彼鬼寿一万五千岁"若依正法念经说。
有鬼寿命五百岁。
如人间十年为饿鬼一日一夜。
如是日夜。
寿五百岁"计此人间日月岁数当一百八十万岁也"。
好丑部第八如婆沙论云。
鬼中好者如有威德。
鬼形容端正诸天无异。
又一切五岳四渎山海诸神。
悉多端正名为好也。
第二丑者。
谓无威德鬼。
形容鄙恶不可具说。
身如饿狗之腔。
头若飞蓬之乱。
咽同细小之针。
脚如朽槁之木。
口常垂涎鼻常流涕。
耳内生脓眼中血出。
诸如是等。
名为大丑。
苦乐部第九如婆沙论说。
鬼中苦者。
即彼无威德鬼。
恒常饥渴累年不闻浆水之名。
岂得逢斯甘□设值大河欲饮即变为炬火。
纵得入口即腹烂燋。
然如斯之类。
岂不苦哉。
第二鬼中乐者。
即彼有威德中。
富足丰美。
衣食自然。
身服天衣。
口餐天供。
形常优纵。
策乘轻驰。
任情游戏。
共天何殊。
如斯之类。
岂不乐哉。
问曰。
既有斯乐便胜于人。
何故经说人鬼殊趣。
答曰。
经说鬼神不如人道。
略述二意。
一受报公显不及于人。
为彼鬼神昼伏夜游故。
不及于人二。
虚怯多畏不及于人。
虽有威德以报卑劣常畏于人。
纵昼夜值人恒避路私隐。
问曰。
既劣于人何得威德报同于天。
答然由前身大行檀故。
得受威报由前身谄曲不实故。
受斯鬼道也。
贵贱部第十如婆沙论云。
有威德者。
即名为贵。
无威德者。
即名为贱。
又为鬼王者。
即名为贵。
受驱使者。
即名为贱。
贫富如何。
答有威德者。
多饶衣食仆使自在。
即名为富。
身常驱驱恒被敦役。
□食不闻。
弊服难值。
如斯之类。
即名为贫也。
舍宅部第十一如婆沙论说。
有威德者。
便有宫宅七宝庄严。
一切山河诸神悉有舍宅。
依之而住。
无威德者。
如浮游浪鬼。
饥渴之徒悉无舍宅。
权依冢墓。
暂止丛林。
草木岩穴。
是其居处。
故。
庄严论云。
佛言。
我昔曾闻有大商主子。
名曰亿耳。
入海采宝。
既得回还。
与伴别宿。
失伴慞惶。
饥渴所逼。
遥见一城。
谓为有水。
往至城边欲索水饮。
然此城者是饿鬼城。
到彼城中。
四衢道头众人集处。
空无所见。
饥渴所逼唱言。
饥渴所逼。
又见一城谓有水。
往至城边欲索饮。
然此城者是饿鬼城。
到彼城中四衢道头处人集处。
空无所见。
饥渴所逼。
唱言水水。
诸饿鬼辈闻是水声。
皆来云集。
谁慈悲者欲与我水。
比诸饿鬼身如焦柱。
以发自缠。
皆来合掌作如是言。
愿乞我水。
亿耳语言。
我渴所逼故来求水。
尔时饿鬼闻亿耳为渴所逼自行求水。
悕望都息。
皆各长叹。
作如是言。
汝可不知。
此饿鬼城。
云何此中而索水耶。
即说偈言。
我等处此城百千万岁中尚不闻水名况复得饮者譬如多罗林炽然被火焚我等亦如是肢节皆火燃头发悉蓬乱形体皆毁破昼夜念饮食慞惶走十方饥渴所逼切张口驰求索有人执杖随寻逐加楚挞槌打不得近我等忧此苦云何能得水以用慧施人我等先身时悭贪极嫉□不曾施一人浆水及饮食自物不与他抑彼令不施以是重业故今受是苦恼感应缘"略引六验"
宋司马文宣宋王胡宋李旦唐眭仁茜临川诸山鬼怪杂明俗中鬼神宋司马文宣。
河内人也。
颇信法。
元嘉九年丁母难弟丧。
月望旦忽见其弟。
身形于灵座上不异平日。
回遑叹嗟讽求饮食。
文乃试与言曰。
汝平生时修行十善。
若如经言应得生天。
若在人道。
何故乃生此鬼中耶。
说吟俯仰默然无对。
文宣即夕梦见其弟。
云生所修善。
蒙报生天。
旦灵床之鬼。
是魔魁耳。
非其身也。
恐兄疑怪。
故诣以白兄。
文宣明旦请僧转首楞严经。
令人扑系之。
鬼乃逃入床下。
又走户外。
形稍丑恶举家骇惧詈叱遣之。
鬼云。
饿乞食耳。
积日乃去。
顷之母灵床头有一鬼。
肤体赤色身甚长壮。
文宣长息。
孝祖与言往反。
答对周悉。
初虽恐惧末稍安习之。
鬼亦转相附狎。
居处出入殆同家人。
于时京师传相报告。
往来观者门巷迭迹。
时南林寺有僧。
与灵味寺僧含沙门。
与鬼言论亦甚□曲。
鬼云。
昔世□为尊贵以犯众恶。
受报未竟果此鬼身。
去寅年有四百部鬼。
大行疾疠。
所应钟灾者。
不^2□道人耳。
而犯横极众多滥福善。
故使我来监察之也。
僧以食与之。
鬼曰。
我自有粮不得进此食也。
含曰。
鬼多知我生。
何来何因作道人。
答曰。
人中来。
出家因缘本誓愿也。
问诸存亡生死所趣。
略皆答对。
具有灵验条次繁多。
故不曲载。
含曰。
人鬼道殊。
汝既不求食何为久留。
鬼曰。
此间有一女子应在收捕。
而奉戒精勤。
故难可得。
比日稽留用此故也。
藉乱主人有愧不少。
自此已后不甚见形。
后往视者但闻语耳。
时元嘉十年也。
至三月二十八日语文宣云。
暂来寄住。
而汝倾家营福。
见畏如此那得久留。
孝祖云。
听汝寄住。
何故据人先亡灵筵耶。
答曰。
汝家亡者各有所属。
此座空设。
故权寄耳。
于是辞去。
宋王胡者。
长安人也。
叔死数载。
元嘉二十三年忽见形。
还家责胡。
以修谨有阙家事不理。
罚胡五杖。
傍人及邻里并闻其语及杖声。
又见杖瘢□。
而不□其形。
唯胡犹得亲接。
叔谓胡曰。
吾不应死。
神道须吾算诸鬼录。
今大从吏兵恐惊损墟里。
故不将进耳。
胡亦大见众鬼纷闹若村外。
俄然叔辞去曰。
吾来年七月七日当复暂还。
欲将汝行游历幽途使知罪福之报也。
不须费设。
若意不已止可荼来耳。
至斯果还。
语胡家人云。
吾今将胡游观毕。
当使还不足忧也。
胡即顿卧床上泯然如尽。
叔于是将胡。
遍观群山。
备□鬼怪。
未至嵩高山。
诸鬼过胡。
并有馔设。
余施味不异世中。
唯姜甚脆美。
胡欲怀将还。
左右人笑胡云。
止可此食。
不得将还也。
胡末见一处。
屋宇华旷。
帐筵精整。
有二少僧居焉。
胡造之。
二僧为设杂□槟榔等。
胡游历久之。
备见罪福苦乐之报。
乃辞归。
叔谓胡曰。
汝既已知善之可修。
何宜在家。
白足阿练。
戒行精高可师事也。
长安道人足白。
故时人谓为白足阿练也。
甚为魏虏所敬。
虏主事为师。
胡既奉此练。
于其寺中。
遂见嵩山上年少僧者游学众中。
胡大惊与叙乖阔。
问何时来。
二僧答云贫道本住此寺。
往日不忆与君相识。
胡复说嵩高之遇。
此僧云。
君谬耳。
岂有此耶。
至明日二僧无何而去。
胡乃具告诸沙门叙说往日嵩山所见。
众咸惊怪。
即追求二僧不知所在。
乃悟其神人焉。
元嘉末。
有长安僧释昙爽。
来游江南。
具说如此也。
宋李旦。
字世则。
广陵人也。
以孝谨质素。
著称乡里。
元嘉三年正月十四日暴死。
心下不冷。
七日而苏。
唅以饮粥。
宿昔复常云。
有一人。
持信幡来至床头称。
府君教唤。
旦便随去。
直北向行。
道甚平净。
既至城阁高丽似今宫阙。
遣传教慰劳问呼。
旦可前至。
大厅事上见有三十人。
单衣青帻列坐森然。
一人东坐披袍隐机。
左右侍卫可有百余。
视旦而语坐人云。
当示以诸狱令世知也。
旦闻言已。
举头四视。
都失向处。
乃是地狱中。
见群罪人受诸苦报。
呻吟号呼不可忍视。
寻有传教称。
府君信君可还去。
当更相迎。
因此而还。
至六年正月复死。
七日又活。
述所见事较略如先。
或有罪囚寄语报家道。
生时犯罪使为作福。
稍说姓字亲识乡伍。
旦依言寻求皆得之。
又云。
甲申年当行疾疠杀诸恶人。
佛家弟子作八关斋。
戒修心善行可得免也。
旦本作道家祭酒。
即欲弃录本法。
道民谏制。
故遂两事。
而常劝化作八关斋。
宋尚书仆射荥阳郑鲜之。
元嘉四年从大驾巡京。
至都夕暴亡。
乃灵语着人曰。
吾寿命久尽早应过世。
赖比岁来敬信佛法放生布施。
以此功德延驻数年耳。
夫幽显报应有若影响宜放落俗务崇心大教。
于时胜贵多皆闻云"右三验出冥报记也"。
唐眭仁茜者。
赵郡邯郸人也。
少事经学不信鬼神。
常欲试其有无。
就见鬼人学之十余年不能得见。
后徙家向县。
于路见一人如天官。
衣冠甚暐晔乘好马。
从五十余骑。
视仁茜而不言。
后数见之常如此。
经十年凡数十相见。
后忽驻马呼仁茜曰。
比频见君情相眷慕。
愿与君交游。
茜即拜之问公何人耶。
答曰。
吾是鬼耶。
姓成名景。
本弘农。
西晋时为别驾。
今任胡国长史。
仁茜问其国何在王何姓名。
答曰。
黄河已北总为临胡国。
国都在楼烦西北。
沙碛是也。
其王即是故赵武灵王今统此国总受太山控摄。
每月各使上相朝于太山。
是以数来过此与君相遇也。
吾乃能有相益。
令君预知祸难。
而先避之可免横害。
唯死生之命与大祸福之报。
不能移动之耳。
仁茜从之。
景因命其从骑常掌事。
以是赠之遣随茜行有事令先报之。
即尔所不知当来告我。
于是便别。
常事恒随逐如侍从者。
须有所问无不先知。
时大业初陵岑之象为邯郸令。
子文本年未弱冠。
之象请仁茜于家。
教文本书。
茜以此事告文本。
仍谓曰。
成长史语我。
有一事羞君不得道。
既与君交亦不能不告君。
鬼神道亦有食。
然不能得饱。
常苦饥。
若得人食便得一年饱。
众鬼多偷窃人食。
我既贵重不能。
偷之。
从君请一餐。
茜既告文本。
文本即为具馔备设珍羞。
茜曰。
鬼不欲入人屋。
可于外水边张幕设席陈酒食于上。
文本如其言。
至时仁茜见景两客来坐。
从百余骑既坐。
文本向席再拜谢以食之不精。
亦传景意辞谢。
初文本将设食。
仁茜请有金帛以赠之。
文本问。
是何等物。
茜云。
鬼所用物。
皆与人异。
唯黄金及绢为得通用。
然亦不如假者。
以黄色涂大锡作金。
以纸为绢帛。
最为贵上。
文本如言作之。
及景食毕令其从骑更代坐食。
文本以所作金钱绢赠之。
景深喜谢曰。
因眭生烦郎君供给。
郎君颇欲知寿命乎。
文本辞云。
不愿知也。
景笑而去。
数年后。
仁茜遇病不甚困笃。
而又不起。
月余日。
茜凭常掌事。
掌事不知。
便问长史。
长史报云。
国内不知。
后月因朝太山为问消息相报。
至后月长史来报云。
是君乡人赵某为太山主簿。
主簿一员阙。
荐君为此官。
故为文案经纪召君耶。
案成者当死。
茜问请将案出。
景云。
君寿应年六十余。
今始四十。
但以赵主簿横征召耳。
当为请之。
乃曰。
赵主簿相问。
眭兄昔与同学恩情深至。
今幸得为太山主簿。
适遇一员官阙。
明府今择人。
吾已启公。
公许相用。
兄既不得长生。
命当有死。
死遇济会未必当官。
何惜一二十年。
茍生延时耶。
今文书已出不可复止愿。
决作来意无所疑也。
茜忧惧病逾笃。
景请茜曰赵主簿必欲致君。
君可自往太山于府君陈诉。
则可以免。
茜问何因见府君。
景曰。
鬼者可得见耳。
往太山庙。
东度一小岭平地。
是其都所。
君往自当见之。
茜以告文本。
文本为具行装。
数日景又告茜曰。
文书欲成。
君诉惧不可免。
急作一佛像。
彼文书自消。
茜告文本。
以三千钱为画一座像。
于寺西壁记。
而景来告曰。
免矣。
茜情不信佛。
意尚疑之。
因问景云。
佛法说。
有三世因果。
此为虚实。
答曰。
皆实。
茜曰。
即如是人死当分入六道。
那得尽为鬼。
而赵武灵王及君今尚为鬼耶。
景曰。
君县内几户。
茜曰。
万余户。
又曰。
狱囚几人。
茜曰。
常二十人已下。
又曰。
万户之内有五品官几人。
茜曰。
无。
又曰。
九品已上官几人。
茜曰。
数十人。
景曰。
六道之义分一如此耳。
其得天道万无一人。
如君县内无一五品官。
得人道者万有数人。
如君县内九品数十人。
入地狱者万亦数十。
如君狱内囚。
唯鬼及畜生最为多也。
如君县内课役户。
就此道中又有等级。
因指其从者曰。
彼人大不如我。
其不及彼者尤多。
茜曰。
鬼有死乎。
曰然。
茜曰。
死入何道。
答曰。
不知。
如人知生而不知死彼之事。
茜问曰。
道家章醮为有益不。
景曰。
道者被天帝总统六道。
是为天曹。
阎罗王者如人间天子。
太山府君如尚书令。
录五道神如诸尚书。
若我辈国如大州郡。
每人间事道上章谓请福。
如求神之恩。
天曹受之下阎罗王云。
以某月日得某甲诉云云。
宜尽理勿令枉滥。
阎罗敬受而奉行之。
如人奉诏也。
无理不可求免。
有枉必当得申。
何为益也。
茜又问。
佛法家修福何如。
景曰。
佛是大圣无文书行下。
其修福者。
天神敬奉多得宽宥。
若福厚者虽有恶道文簿不得追摄。
此非吾所识。
亦莫如其所以然。
言毕即去。
茜一二日能起便愈。
文本父卒还乡里。
茜寄书曰。
鬼神定是贪谄。
往日欲郎君饮食乃尔殷勤。
比知无复利相见殊落漠。
然常掌事犹见。
随本县为贼所陷死亡略尽。
仆为掌事所道如常贼不见。
竟以获全。
贞观十六年九月八日。
文官赐射于玄武门。
文本时为中书侍郎。
与家兄太府卿及治书侍御史马周给事中韦琨。
及临对坐。
文本自语人云尔"右一验出冥报记"
临川间。
诸山县有妖魅来。
常因大风雨有声如啸能射人。
其所著者如蹄头肿大毒有雌雄。
雄急雌缓。
急者不过半日。
缓者不延经宿。
其有旁人常以救之。
救之小免则死。
俗名曰刀劳鬼。
故外书云。
鬼神者。
其祸福发扬之验于世者也。
老子曰。
昔者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
谷得一以盈。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祯。
然则天地鬼神。
与我并生者也。
气分则性异。
域立则形殊。
莫能相兼也。
生者主阳。
死者主阴。
性之所托各安其方。
太阴之中怪物存焉"右二条出搜神记"。
韩诗外传曰。
死为鬼。
鬼者归也。
精气归于天。
肉归于土。
血归于水。
脉归于泽。
声归于雷。
动作归于风。
眼归于日月。
骨归于木。
筋归于山。
齿归于石。
膏归于露。
露归于草。
呼吸之气复归于人。
礼记祭义曰。
宰我曰。
吾闻鬼神之名不知其所谓。
子曰。
气之也者。
神之盛也。
魄也者鬼之盛也。
合鬼与神教之至也。
依崔鸿十六国春秋前凉录曰。
张倾安定马氏人。
初倾之杀麴俭。
俭有恨言。
恨言。
是月光见白狗。
拔剑斫之。
倾委地不起。
左右见俭在傍。
遂乃暴卒。
依神异经曰。
东北方有鬼星石室。
三百户而共所。
石傍题曰鬼门。
门昼日不闭。
至暮则有人语。
有火青色"右此四验出其御览"。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
夜行逢鬼。
问曰。
言鬼。
寻复问之。
卿复谁。
定伯诳之言。
我亦鬼。
鬼问。
欲至何所。
答曰。
欲至宛市。
鬼言。
我亦欲至宛。
送行数里。
鬼言。
步行太迟。
可共递相檐也。
定伯曰。
大善。
鬼便先檐定伯数里。
鬼言。
卿大重将非鬼也。
定伯言。
我新死故身重耳。
伯因复檐鬼。
鬼略无重。
如是再三。
定伯复言。
我新死不知鬼悉何所畏忌。
鬼答言。
唯不喜人唾。
于是共行。
道遇水。
定伯令鬼先度。
听之了无声音。
定伯自度漕灌作声。
鬼复言。
何以声。
定伯曰。
新死不习度水故尔。
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
定伯便檐鬼着头上急持之。
鬼大呼声咋咋然。
索下不复听之。
径至宛市中下着地。
化为一羊便卖之。
恐其变化。
为羊唾之。
得钱千五百乃去。
于时石崇言。
定伯卖鬼得千五百文"右此一验出列异传"。
赵泰传曰。
泰曾奄然而绝。
有使二人。
扶而从西入趣宫治。
合有三重黑门。
周匝数十里。
高梁瓦屋。
是日亦有同死者。
男子五六千人。
皆在门外。
有吏着帛单衣持笔疏人姓名。
男女左右别记。
谓曰莫动。
当将汝入呈太山府君。
名簿在第二十须臾便至。
府君西向坐。
边有持刀直卫。
左右至者案名一一呼入至府君所。
依罪轻重断之入狱。
案抱朴子曰。
按九鼎记及青灵经。
并云。
人物之死俱有鬼也。
魏孙恩作逆时吴兴纷乱。
一男子避急突入蒋侯庙。
始入门木像弯弓射之即死。
行人及守庙者。
无不必见"右此一验出幽冥录"。
畜生部"此别十部"
述意部会名部住处部身量部寿命部业因部受报部修福部苦乐部好丑部述意部第一夫论畜生。
痴报所感种类既多。
条绪非一。
禀兹秽质。
生此恶涂。
顿罢慧明。
唯多贪恚。
所以蜂虿蕴毒。
蛇蝮怀瞋。
鸽雀嗜淫豺狼骋暴。
或复被毛戴角。
抱翠衔珠。
嘴巨锋芒。
爪甲长利。
或复听物往还。
受人驱策。
犬勤夜吠。
鸡竞晓鸣。
牛弊田农。
马劳行阵。
肌肉于是消耗。
皮肤为之零落。
或可潜藏草泽遂被置罗。
窜伏陂池横遭罾网。
如是畜生悉皆忏悔。
乃至鲲鹏大质。
蝼蚁细驱。
偃鼠饮河。
鹪鹩巢木。
水生陆产羽族毛群。
锦质紫鳞丹鳃赪尾。
如此之流。
悉皆代为忏悔。
当令信根清净。
舍此恶形。
慧命庄严。
复兹天报。
无复驱驰之苦。
永离屠割之悲。
纵意逍遥。
随心放荡。
饮啄自在。
呜啸无为。
出彼樊笼。
免乎系缚也。
会名部第二畜生者。
如婆沙论中释。
生谓众生。
畜谓畜养。
谓彼横行。
禀性愚痴。
不能自立。
为他畜养。
故名畜生。
问曰。
若以畜养名畜生者。
如诸龙水陆空行。
岂可为人所养名为畜生耶。
答曰。
养者义宽。
具满人间及以六天。
不养者处狭。
唯在人中山野泽内。
又古昔诸龙亦为人养。
具在文史。
今从畜养偏多。
故名畜生。
又立世论云。
畜生梵名底"都履反"栗车。
由因谄曲业故。
于中受生故。
复说。
此道众生多覆身行。
故说名底栗车。
依新婆沙论。
名为傍生。
故问。
云何傍生趣。
答其形傍故行亦傍。
故形亦傍。
是故名傍生。
有说。
彼诸有情由造作增上愚痴身语意恶行。
往彼生闇钝。
故名傍生。
谓此遍于五趣皆有。
如捺落迦中。
有无足者。
如娘矩咤虫等。
有二足者如铁嘴鸟等。
有四足者如黑骏狗等。
有多足者如百足等。
于鬼趣中。
有无足者如毒蛇等。
有二足者如乌鸱等。
有四足者如狐狸象马等。
有多足者如六足百足等。
于人趣三洲中。
有无足者如一切腹行虫。
有二足者如鸿雁等。
有四足者如象马等。
有多足者如百足等。
于拘卢洲中。
有二足者如鸿雁等。
有四足者如象马等。
无有无足及多足者。
彼是受无恼害业果处故。
四天王众天及三十三天中。
有二足者如妙色鸟等。
有四足者如象马等。
余无者如前释。
上四天中。
唯有二足者如妙色鸟等。
余皆无者。
空居天处转胜妙故。
问彼处若无象马等者如何为乘。
亦闻彼天乘象马等。
云何言无。
答由彼诸天福业力故。
作非情数象马等形。
而为御乘自娱乐也。
依楼炭经说。
畜生不同。
大约有其三种。
一鱼。
二鸟。
三兽。
于此三中。
一一无量。
鱼有六千四百种。
鸟有四千五百种。
兽有二千四百种。
于彼经中。
但列总数不别列名。
正法念经。
种数不同有四十亿。
亦不列名。
住处部第三如新婆沙论。
问傍生本住何处。
答本所住处在大海中。
后时流转遍在诸趣。
问其形云何。
答多分傍侧。
亦有竖者。
如紧捺落毕舍遮醯卢索迦等。
问语言云何。
答劫初成时皆作圣语。
后以饮食时分有情不平等故。
谄诳增上故。
便有种种语。
乃至有不能言者。
又旧婆沙论说。
畜生住处乃有边正之别。
第一正住者。
或说在铁围两界之间冥闇之中。
或在大海之内。
或在洲渚之上。
第二边住者。
谓在五趣之中。
如地狱中。
或有无足畜生如彼蛇等。
或有二足者如彼乌鸠等。
或有四足者如彼狗等"此中。 或有实报或有化者不定"于鬼趣中亦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畜生。
谓彼有威德鬼中亦有象马驼驴等。
无威德鬼中唯有狗等。
修罗趣中"一同鬼趣中说"于天趣中。
唯有二足四足畜生。
更无余种"然欲色二界诸天。 有具不具报化畜生一如前天中说"。
身量部第四如菩萨处胎经云。
第一大鸟不过金翅鸟。
头尾相去八千由旬高下亦尔。
若其飞时从一须弥。
至一须弥终不中止。
广如经说。
第二兽者不过于龙。
如阿含经说。
难陀跋难陀二龙。
其形最大。
绕须弥山七匝。
头犹山顶尾在海中。
第三鱼身者不过摩竭大鱼。
如四分律说。
摩竭大鱼身长。
或三百由旬四百由旬。
乃至极大者。
长七百由旬。
故阿含经云。
眼如日月。
鼻如大山。
口如赤谷。
若依俗书。
庄周说云。
有大鹏。
其形极大。
鸿鹏之背不知几千里。
将欲飞时击水三千里。
翼若垂天之云。
搏扶摇而上。
去地九万。
方乃得逝。
要从北溟至于南溟。
一飞六月。
终不中息"此当内典小金翅鸟。 俗情不测谓言别有大鹏之鸟"俗书复说。
水兽大者。
不过巨灵之鳌。
其形最大。
首冠蓬莱海中游戏。
亦不说其高下长短也"此^6□未同小小之摩竭。 不可较其优劣也"庄周说。
小鸟之微不过于鹪螟之鸟。
蚊子须上养子。
有卵须上孚乳。
其卵不落"此亦未达。 内典众生受报极小者形如微尘。 天眼方睹。 故内律云。 佛令比丘漉水而饮。 舍利弗乃多遍而漉。 犹有细虫。 因此七日不饮水。 身形枯^6□。 佛知而故问。 汝云何憔悴。 答言。 佛令漉水而饮。 弟子。 纵多遍漉。 以天眼观虫。 犹尚而过如器中漂水沙。 以护生命不敢饮水。 故身憔悴佛告舍利弗。 若以天眼观一切人民无有活者。 自今已后但听肉眼看水清净。 其内无虫即得开饮。 故知众生微报处处皆遍。 小者岂同鹪螟之质大也"。
寿命部第五如毗昙说云。
畜生道中。
寿极长者不过一劫。
如持地龙王及伊罗□龙等。
寿极短者不过蜉蝣之虫。
朝生夕死不盈一日。
中间长短不可具述。
如智度论说。
佛令舍利弗观鸽过未。
前后各八万劫。
犹不舍鸽身。
故知畜生寿报长远。
非凡所测也。
业因部第六依业报差别经中说。
具造十业得畜生报。
一身行恶。
二口行恶。
三意行恶。
四从贪烦恼。
起诸恶业。
五从瞋烦恼。
起诸恶业。
六从痴烦恼。
起诸恶业。
七毁骂众生。
八恼害众生。
九施不净物。
十行于邪淫。
若依正法念经说。
畜生种类各各差别。
业因得报亦各不同。
备如经说。
不可具述。
若依地持。
具造十恶。
一一能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中。
后得人身犹有习报"具如余篇中说"。
受报部第七依贤愚经云。
尔时有诸估客欲诣他国。
其诸商人共将一狗。
至于中路。
众贾顿息。
伺人不看。
狗便盗肉。
众人瞋打而折其脚弃野而去。
时舍利弗天眼见狗。
□躄饥饿困笃垂死。
着衣持□入城乞食。
得已持出飞至狗所。
慈心怜愍以食施与。
狗得其食活命欢喜。
即为狗说微妙之法。
狗便命终。
生舍卫国婆罗门家。
后舍利弗独行乞食。
婆罗门见。
而问言。
尊者独行无沙弥耶。
舍利弗言。
我无沙弥。
闻卿有子。
当用见与。
婆罗门言我有一子。
字曰均提。
年既孤幼。
不任使命。
比前长大当用相与。
后至七岁。
以其儿付令使出家。
便受其儿。
将至只桓听为沙弥。
渐为说法。
心开意解得阿罗汉果。
功德悉备。
均提沙弥始得道已。
自以智力观过去世本造何行遭圣获果。
观见前身作一饿狗。
蒙和上恩今得人身并获道果。
欣心内发而自念言。
我蒙师恩得脱诸苦。
今当尽身供给所须。
求作沙弥不受大戒。
佛告阿难。
由过去世迦叶佛时。
均提出家少年声好。
善巧赞呗人所乐听。
有一老僧音声浊钝不能经呗。
已得罗汉功德皆具。
年少比丘自恃好声。
见而诃之声如狗吠。
时老比丘便呼年少。
汝识我不。
我得罗汉仪式悉具。
年少闻说。
心惊毛竖惶怖自责。
即于其前忏悔过咎。
由其恶言五百世中常受狗身。
由其出家持净戒故。
今得见我蒙得解脱。
又智度论云。
愚痴多故。
受蚯蚓蜣螂蝼蚁鸺鹜角□之属诸騃虫鸟。
龙树菩萨或云。
淫欲情多故欲受鹜身。
或云。
愚痴多故亦受鹜身。
此二鹜身为同为异。
答谓习欲生者是水鸟凫鸭之流。
习痴生者是陆鸟□枭之类。
或昼见夜亦见。
由欲生故恒多连飞。
并泛鸟之类。
或夜见昼不见。
由痴生故恒多夜游伺。
鼠鸱亦二种。
习欲生者是老鸱。
则昼见夜不见。
习痴生者是角鸱。
则夜见昼不见。
又长阿含及增一经云金翅鸟有四种。
一卵生。
二胎生。
三湿生。
四化生。
皆先大布施。
由心高陵虚苦恼众生心多瞋慢生此鸟中。
有如意宝珠以为璎珞。
变化万端无事不辨。
身高四十里。
衣广八十里。
长四十里。
重二两半。
食鼋鼍虫□以为段食"涅槃经云。 能食能消一切鱼金银等宝唯除金刚也"洗浴衣服为细滑食。
亦有婚姻。
两身相触以成阴阳。
寿命一劫。
或有减者。
大海北岸一树。
名究罗瞋摩。
高百由旬。
荫五十由旬。
树东有卵生龙宫。
卵生金翅鸟宫。
树南有胎生龙宫。
胎生金翅鸟宫。
树西有湿生龙宫。
湿生金翅鸟宫。
树北有化生龙宫。
化生金翅鸟宫。
各各纵广六千由旬。
庄饰如上。
若卵生金翅鸟飞下海中。
以翅搏水水即两披。
深二百由旬。
取卵生龙随意而食之"华严经云。 此鸟食龙所扇之风。 风若入人眼人眼则失明故不来人间恐损人眼也"胎湿化等亦复如是"涅槃经云唯不能食受三归者"有化龙子。
于六斋日受斋八禁。
时金翅鸟欲取食之。
衔上须弥山北大铁树上。
高十六万里。
求觅其尾了不可得。
鸟闻亦受五戒。
又观佛三昧经云。
金翅鸟王。
名曰正音。
于众羽族快乐自在。
于阎浮提日食一龙王及五百小龙。
于四天下更食。
日日数亦如上。
周而复始。
经八千岁死相既现。
诸龙吐毒不能得食。
饥逼慞惶求不得安。
至金刚山。
从金刚山直下。
从大水际至风轮际。
为风所吹还上金刚山。
如是七返。
然后命终。
以其毒故。
令十宝山同时火起。
难陀龙王惧烧此山。
即降大雨滴如车轴。
鸟肉消尽唯余心存心。
又直下七返如前住金刚山。
难陀龙王取为明珠。
转轮圣王得为如意珠。
若人念佛心亦如是。
又楼炭长阿含经等云。
龙还有四。
皆先多瞋恚心曲不端。
大行布施今受此形。
由施福故以七宝为宫"宫之所在如前金翅鸟中说也"身高四十里。
衣长四十里。
广八十里。
重二两半。
神力自在。
百味饮食。
最后一口变为虾□。
若自化眷属发于道心乞施皂衣能使诸龙各兴供养者。
沙不雨身及离众患"亦能变身为蛇等。 不遭虾蟆及金翅鸟"。
食鼋鼍鱼鳖以为段食。
洗浴衣服为细滑食。
亦有婚姻。
身相触以成阴阳。
寿命一劫。
或有减者。
得免金翅鸟食。
唯有十六王。
一娑竭。
二难陀。
三跋难陀。
四伊那婆罗。
王提头赖咤。
六善见。
七阿卢。
八伽句罗。
九伽毗罗。
十阿波罗。
十一伽□。
十二瞿伽□。
十三阿耨达。
十四善住。
十五忧睒伽波头。
十六得叉迦。
又楼炭华严经云。
娑竭龙王住须弥山北大海底。
宫宅纵广八万由旬。
七宝所成。
墙壁七重。
栏楯罗网。
严饰其上。
园林浴池众鸟和鸣。
金壁银门。
门高二千四百里。
广二千二百里。
彩画殊好。
常有五百鬼神之所守护。
能随心降雨。
群龙所不能及。
住渊涌流入海。
青□璃色。
又海龙王经云。
龙王白佛言。
我从劫初正住大海。
从拘楼秦佛时。
大海之中妻子甚少。
今者海龙眷属繁多。
佛告龙王。
其于佛法出家。
违犯戒行不舍直见不堕地狱。
如斯之类寿终已后皆生龙中。
佛告龙王。
拘楼秦佛时。
九十八亿居家出家。
违其禁戒皆生龙中。
拘那含牟尼佛时。
八十亿居家出家。
毁戒恣心。
寿终之后皆生龙中。
迦叶佛时。
六十四亿居家出家。
犯戒皆生龙中。
于我世中九百九十亿居家出家。
□诤诽谤经戒。
死生龙中。
今已有出者。
以是之故。
在大海中。
诸龙妻子眷属不可称计。
泥洹后多有恶优婆塞违失禁戒。
当生龙中或堕地狱。
又僧护经云。
尔时世尊告僧护比丘。
汝于海中所见龙王。
受此龙身。
牙甲鳞角。
其状可畏。
臭秽难近。
以畜生道障出家法。
不能得免金翅鸟王之所食啖。
龙性多睡。
有五法不能隐身。
一生时。
二死时。
三淫时。
四瞋时。
五睡时。
复有四毒不能如法。
一以声毒故不能如法。
若出声者闻则害人。
二以见毒故不能如法。
若见身者必能害人。
三以气毒故不能如法。
若被气嘘必能害人。
四以触毒故不能如法。
若触身者必能害人。
修福部第八如菩萨处八胎经云。
佛告智积菩萨。
吾昔一时无央数劫为金翅鸟王。
七宝宫殿后园浴池皆七宝成。
心得自在如转轮王。
乃能入海求龙为食。
时彼海中有化生龙子。
于其斋日奉持八禁。
时金翅鸟王身长八千由旬。
左右两翅各长四千由旬。
以翅斫海取龙。
水未合顷飞衔龙出。
鸟欲食龙时。
先从尾而吞。
到须弥山北有大铁树。
高下六万里。
衔龙至彼欲得食啖。
求龙尾不知处。
以经日夜明日龙始出尾语金翅鸟。
化生龙者我身是也。
我不持八斋法者汝即灰灭。
时金翅鸟闻悔过自责。
佛之威神甚深难量。
我有宫殿。
去此不远。
共我至彼以相娱乐。
龙即随鸟至宫观看。
今此眷属不闻如来八关斋法。
唯愿指授禁戒威仪。
若寿终后得生人中。
尔时龙子具以禁戒法便读诵之。
即于鸟宫而说颂曰。
我是龙王子修道七万劫以针刺树叶犯戒作龙身我宫在海水亦以七宝成摩尼玻□珠明月珠金银可随我到彼观看修佛事复益善根本慈润悉周遍尔时鸟闻龙子所说。
受八关斋法。
口自发言。
从今以后尽形寿不杀生如诸佛教。
金翅鸟眷属受三自归已。
即从龙子到海宫殿。
彼有七宝塔。
诸佛所说诸法深藏。
别有七宝函满中佛经。
见诸供养犹如天上。
龙子语鸟。
我受龙身劫寿未尽。
未曾杀生娆触水性。
时龙子龙女心开意解。
寿终之后。
皆当得生阿弥陀佛国。
苦乐部第九如经说云。
如有福龙。
依报快乐具足。
妻妾伎女衣服饮食象马七珍无不备有。
优乐自在过逾于人。
乃至六欲天中亦有鸟兽。
自在受乐。
亦有薄福诸龙。
日别热沙爆身。
为诸小虫之所唼食。
又如人间畜生驱策鞭打担轻负重驰骋走使不得自在。
乃至水陆空行乏少水草共相残害。
又复铁围山间。
两界畜生恒居暗瞑。
受苦无间无暂时乐。
如是诸苦不可具陈。
好丑部第十如经说云。
如龙骥驎凤孔雀鹦鹉山鸡画雉。
为人所贵情希爱乐。
如猕猴豺狼虎兕蚖蝮服鸟枭鸱等。
人所恶见不喜闻音。
如是好丑陈列难尽。
贵贱可知。
不可具述。
感应缘"略引其七"黄初有魅怪蜀山有猳国怪越山有鸟怪季桓子井有羊怪晋怀瑶家地有犬怪皋辛氏时有狗怪西国行记人畜交孕怪魏黄初中。
顿丘界有人骑马夜行。
见道中有物大如兔。
两眼如镜。
跳梁遮马令不得前。
人遂惊惧堕马。
魅便就把惊怖暴死。
良久得苏。
苏已失魅不知所在。
乃便上马前行数里逢一人。
相问讯已说向者事变如此。
今相得为伴甚佳欢喜。
人曰。
我独行得君为伴快不可言。
君马行疾且前。
我在后随也。
遂共行语曰。
向者物何如乃令君惧怖耶。
对曰。
其身如兔而眼如镜形甚可恶。
伴曰。
试顾视我耶。
人顾视之犹复是也。
魅便跳上马人遂坠地怖死。
家人怪马独归。
即行推觅。
于道得之。
宿昔乃苏说状如是。
蜀中西南高山之上有物与猴相类。
长七尺。
能作人行善走逐人。
名曰猳国。
一名马化。
或曰玃□。
伺道行妇女。
有长者辄盗取将去。
人不得知。
若有行人经过其傍。
皆以长绳相引犹故不免。
此物能别男女气臭。
故取女男不知也。
若取得人女则为家室。
其无子者终身不得还。
十年之后形皆类之。
意亦迷惑不复思归。
若有子者辄抱送还其家。
产子皆如人形。
有不养者其母辄死。
故惧怕之无敢不养。
及长与人不异。
皆以杨为姓。
故今蜀中西南多诸杨率。
皆是猳国马化之子孙也。
越地深山中有鸟。
大如鸠青色。
名曰治鸟。
穿大树作巢。
如五六升器。
户口径数寸。
周饰以土垩。
赤自相分。
状如射侯。
伐木者见此树即避之去。
或夜冥不见鸟。
鸟亦知人不见。
便鸣唤曰。
咄咄上去。
明日便急上去。
咄咄下去。
明日便宜急下。
若不使去但言笑而已者。
人可止伐也。
若有秽恶及其所止者。
则有虎通夕来守。
人不去便伤害人。
此鸟白日见其形是鸟也。
夜听其呜亦鸟也。
时有观乐者便作人形。
长三尺。
至□中取石蟹就人火炙之。
人不可犯也。
越人谓此鸟是越柷之祖也。
季桓子穿井获如土缶其。
中有羊马便。
问之仲尼曰。
吾穿井而获狗何耶。
仲尼曰。
以丘所闻羊也。
丘闻之。
木石之怪驱蚑^2□^2□。
水中之怪是龙罔。
土中之怪曰贲羊。
夏鼎志曰。
罔象如三岁儿。
赤目黑色大耳长臂赤爪。
索缚则可得食。
王子曰。
木精为游光。
金精为清明。
晋元康中。
吴郡娄县怀瑶家。
忽闻地中有犬子声隐其声。
上有小穿大如螾。
瑶以杖刺之。
入数尺觉如物。
乃掘视之得犬子雌雄。
各一目犹未开。
形大如常犬也。
哺之而食。
左右咸往观焉。
长老或云。
此名犀犬。
得之者令家富昌。
宜当养之。
以目未开还置穿中。
覆以磨砻。
宿昔发视左右无孔还失所在。
瑶家积年无他祸福也。
大兴中吴郡府舍中。
又得二牧物如初。
其后太守张茂为吴兴兵所杀。
尸子曰。
地中有犬。
名曰地狼。
有人名曰无伤。
夏鼎志曰。
掘地而得狗名曰贾。
掘地而得豚名曰邪。
掘地而得人名曰聚。
聚毋伤也。
此物之自然。
无谓鬼神而怪之。
然则与地狼名异其实一物也。
准南万毕曰。
千岁羊肝化为地宰。
蟾蜍得□卒时为鹑。
此皆因气作。
以相感而惑也。
睾辛氏有老妇人居于王宫。
得耳疾历时医为挑治。
出顶虫大如茧。
妇人去后。
置以瓠篱。
覆之以盘。
俄尔顶虫乃化为犬。
其文五色。
因名盘瓠。
遂畜之。
时戎吴盛强数侵边境。
遣将征讨不能禽胜。
乃募天下有能得戎吴将军首者。
购金千斤封邑万户。
又赐以少女。
后盘瓠衔得一头将造王阙。
王诊视之即是戎吴。
为之柰何。
群臣皆曰。
盘瓠是畜不可官秩。
又不可妻。
虽有功无施也。
少女闻之启王曰。
大王既以我许天下矣。
盘瓠衔首而来为国除害。
此天命使然。
岂狗之智力哉。
王者重言。
霸者重信。
不可以子女微躯而负明约于天下。
国之祸也。
王惧而从之。
令少女随。
盘瓠将女上南山。
山草木茂盛无人行□。
于是女解去上衣为仆竖之纷。
着独拘之叉。
随盘瓠升山入谷止于石室之中。
王悲思之遣往视觅。
天辄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盖经三年产六男六女。
盘瓠死后自相配偶为夫妻。
织续木皮染以草实。
好五色衣服裁制着用。
经后母归以语王。
王遣追之男女。
天不复雨衣服^6□裢言语侏离。
饮食蹲踞好山恶都。
王顺其意有诏赐以名山广泽。
号曰蛮夷。
蛮夷者。
外痴内黠。
安土重赐以其受异气于天命故。
待以不常之伴。
田作价贩无开湿符传租税之赋。
有邑君长皆赐印绶。
冠用獭皮。
取其游食于水。
今即梁汉巴蜀武陵长沙庐江群夷是也。
周糁杂鱼肉叩槽而号。
每祭盘瓠。
其俗至今。
故世称赤^6□横頵盘瓠子孙"右六条出搜神记"。
奘法师西国记云。
僧伽罗国"虽非印度之国路次附出"此国本宝渚也。
多有珍宝栖止鬼神。
其后南印度有一国王。
女聘邻国吉日送归。
路逢师子。
侍卫之徒弃女逃难。
女居舆中心甘丧命。
时师子王负女而去。
入深山处幽谷。
捕鹿采□以时资给。
既积岁月遂孕男女。
形貌同人性种畜也。
男渐长大力格猛兽。
年方弱冠人智斯发。
请其母曰。
我何谓乎。
父则野兽母乃是人。
既非族类如何配偶。
母乃述昔事以告其子。
曰人畜殊途宜速逃逝。
曰我先已逃不能自济其子于后逐师子父。
登山踰岭。
察其游止可以逃难。
伺父去已遂檐负母下趣人里。
母曰。
宣各慎密勿说事源。
人或知闻轻鄙我等。
于是父国。
国非家族宗祀已灭。
投寄邑人。
人谓之曰。
尔曹何国人也。
曰我本此国流离异域。
子母相携来归故里。
人皆哀愍更共资给。
其师子王还无所见。
追恋妻儿愤恚既发。
便出山谷往来村邑。
咆哮震吼。
暴害人物残毒生类。
邑人辄出遂取而杀。
击鼓吹贝负弩持鉾。
群从成旅然后免害。
其王惧仁化之不洽也。
乃纵獠者期于擒获。
王躬率四兵众以万计。
掩捕林薮弥跨山谷。
师子震吼人畜僻易。
既不擒获。
寻复招募其有擒执师子除国害者。
当酬重赏式旌茂续。
子闻王之令。
乃谓母曰。
饥寒以久宜可应募。
或有所得以相抚育。
母曰。
言不可。
若是彼兽虽是畜也犹是汝父。
岂以艰辛而兴逆害。
子曰。
人畜异类礼义安在。
既以违阻此心何异。
乃抽小刃。
出应招募。
是时千众万骑云屯雾合。
师子踞在林中。
人莫敢近。
子即其前父遂驯伏。
于是乎亲爱忘怒。
乃剚刃于腹中。
尚怀慈爱犹无忿毒。
乃至刳腹含苦而死。
王曰。
斯何人哉。
若此之异也。
诱之以福利。
震之以威祸。
然后具陈始末备述情事。
王曰。
逆哉。
父而尚害况非亲乎。
畜种难驯凶情易动。
除民之害其功大矣。
断父之命其心逆矣。
重赏以酬其功。
远放以诛其逆。
则国典不亏王言不贰。
于是装二大船多储粮糗。
母留在国周给赏功。
子女各从一舟随波飘荡。
其男船泛海至此宝渚。
见丰珍玉便于中止。
其后商人采宝复至渚中。
乃杀其商主留其子女。
如是繁息子孙众多。
遂立君臣以位上下。
连都筑邑据有疆域。
以其先祖擒执师子。
因举元功而为国号。
其女船者。
泛至波刺斯西。
神鬼所魅产育群女。
故今西大女国是也。
故师子国人。
形貌卑黑方颐大颡。
情性犷烈安忍鸩毒。
斯亦猛兽遗种故。
其人多勇健斯一说也。
若据佛法所记。
则依起世经。
昔此宝洲大铁城中。
五百罗刹女之所居也。
又屈支国东境城北天祠前有大龙池。
诸龙易形交合牝马。
逐生龙驹之子。
方乃驯驾。
所以此国多出善马。
闻诸先志曰。
近代有王号曰金华。
政教明察感龙驭乘。
王欲终没鞭触其耳。
因即潜隐以至千金。
城中无井取彼池水。
龙变为人与诸妇人会。
生子骁勇走及奔马。
如是渐染人皆龙种。
恃力作威不恭王命。
王力乃引构突厥杀此人。
少长俱戮略无^6□类。
城今荒芜人烟断绝"右二验出奘法师传"。
述曰。
数见愚俗邪说之人云。
贵贱不同人畜殊别。
何有人作畜生畜生。
作人。
佛说虚诳恐不依实。
若汝守愚不信佛言者。
何故。
前列俗典书史具述。
目验所□岂亦不信。
如行恩含忍。
即同楚子蛭痼疾皆愈。
宋公不祷妖星夕退。
若也行恶如汉鸩赵王如意。
苍狗成肉。
齐杀彭生立豕为祟。
近事尚然。
况复行因善恶业报。
升沈殊趣累劫受殃也。
法苑珠林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