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 第六十八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法苑珠林
《法苑珠林》 第六十八 释道世

业因篇第第七十八"此有五部"

述意部业因部十恶部十善部引证部述意部第一夫涉其流者。

则澄爱河而清五浊。

失其宗者。

则震邪山而起三障。

静言兹理。

岂虚也哉。

是知善由信发。

恶由邪开。

所以一念之恶。

能开五不善门。

一念之善。

能除累劫之殃。

是故善须雕琢自勉。

可有心师之训。

恶须省退惩过。

可有情悔之时。

不尔徒烦长养浪饰画瓶。

终糜碎于黄尘。

会楚苦于幽府。

贻厥缋素鉴勖意焉。

业因部第二如对法论云。

复次有四种诸业差别。

谓黑黑异熟业。

白白异熟业。

黑白黑白异熟业。

非黑白无异熟业能尽诸业。

黑黑异熟业者。

谓不善业。

由染污故。

不可爱异熟故。

白白异熟业者。

谓三界善业。

不染污故。

可爱异熟故。

黑白黑白异熟业者。

谓欲界杂业。

善不善杂故。

非黑白无异熟业能尽诸业者。

谓于方便无间道中。

诸无漏业以方便道无间道。

是彼诸业对治故。

非黑者。

离烦恼垢故。

白者。

一向清净故。

无异熟者。

生死相违故。

能尽诸业者。

由无漏业。

为永拔得黑等三有漏业与异熟习气故。

又优婆塞戒经云。

若善男子。

有人不解如是业缘。

无量世中流转生死。

虽生非想非非想处。

寿八万劫。

福尽还堕三恶道故。

佛告善男子。

一切摸画无胜于意。

意画烦恼。

烦恼画业。

业则画身。

又阿毗昙杂心业品偈云。

业能庄饰世趣趣各处处是以当思业求离世解脱身口意集业在于有有中彼业为诸行严饰种种身身业当知二谓作及无作口业亦如是意业当知思又涅槃经云。

善男子。

因有五种。

何等为五。

一生因。

二和合因。

三住因。

四增长因。

五远因。

云何生因。

生因者。

即是业烦恼等及外诸草木子。

是名生因。

云何和合因。

如善与善心和合。

不善与不善心和合。

无记与无记心和合。

是名和合因。

云何住因。

如下有柱屋则不堕。

山河树木因大地故而得住立。

内有四大无量烦恼众生得住。

是名住因。

云何增长因。

因缘衣服饮食等故令众生增长。

如外种子。

火所不烧。

鸟所不食。

则得增长。

如诸沙门婆罗门等。

依因和尚善知识等。

而得增长。

如因父母子得增长。

是名增长因。

云何远因。

譬如因咒鬼不能害。

毒不能中。

依凭国王无有盗财。

如牙依因地水火风等。

如乳人攒为苏远因。

如无明色等为识远因。

父母精血为众生远因。

如时节等悉名远因。

善男子。

涅槃之体非是如是五因所成。

云何当云是无常因。

一切诸法复有二种因。

一者作因。

二者了因。

如陶师轮绳。

是名作因。

如灯烛等照暗中物。

是名了因。

善男子。

大涅槃者。

不从作因而有了因。

了因者。

即是三十七品助道之法六波罗蜜。

是名了因。

又云。

三解脱门三十七品。

能为一切烦恼作不生生因。

亦为涅槃而作了因。

善男子。

远离烦恼则得了了见于涅槃。

是故涅槃唯有了因无有生因。

又云。

若离如是三十七品。

终不能得声闻正果。

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不见佛性及佛性果。

以是因缘。

梵行即是三十七品。

何以故。

三十七品性非颠倒。

能坏颠倒。

性非恶见。

能坏恶见。

性非怖畏。

能坏怖畏。

性是净行故。

能令众生毕竟造作清净梵行也。

述曰。

上来虽引经论明业因多种。

至时断罪未明轻重。

故别引优婆塞戒经辩业不同。

别有四例。

一将物对意有四。

二轻重不同有八。

三上中下不同复八。

四依萨婆多论。

有心无心不同复八。

临时判罪并皆摄尽。

故经第一云。

有物重意轻。

有物轻意重。

有物重意重。

有物轻意轻。

第一有物重意轻者。

如无恶心杀于父母者是。

第二物轻意重者。

如以恶心杀于畜生者是。

第三物重意重者。

如以极恶心杀所生母者是。

第四物轻意轻者。

如以轻心杀于畜生者是。

第二如是恶业复有八种轻重不同。

何等为八。

一者方便重根本成已轻。

二有根本重方便成已轻。

三有成已重方便根本轻。

四有方便根本重成已轻。

五有方便成已重根本轻。

六有根本成已重方便轻。

七有方便根本成已重。

八有方便根本成已轻。

物是一种。

以心力故得轻重果。

如十善业道有其三事。

一方便。

二根本。

三成已。

若复有人能勤礼拜供养父母师长和尚有德之人。

先意问讯言则柔软。

是名方便。

若作已竟能修念心欢喜不悔。

是名成已。

作时专著。

是名根本。

十善既尔。

十恶亦然。

第三是十业道复有三种。

谓上中下。

或方便上。

根本中。

成已下。

或方便中。

根本上。

成已下。

或方便下。

根本上。

成已中"绮互作八准前可知"。

第四依萨婆多论。

方便根本成已有心无心作八句。

准类可知。

又如阿毗昙心论云。

有五种果。

一报果。

二所依果。

三增上果。

四身力果。

五解脱果。

若是善有漏法。

或四果。

或五果。

能断结使。

是谓五果。

不依断结。

是谓四果。

除解脱果。

若是无漏法。

或四果或三果。

或能断结。

于四果中除其报果。

若不断结。

除报果解脱果。

若是无记法中唯有三果。

除报果解脱果。

十恶部第三第一就地狱明起不善。

依毗昙论云。

有五业道。

一恶口。

二绮语。

三贪。

四瞋。

五邪见。

于中恶口绮语及瞋彼受苦时三种现行。

恶骂狱卒故恶口现行。

即此恶口语不应时。

违法非正即落绮语。

尔时忿怒即是瞋恚。

此三不善地狱现行。

若论贪业及与邪见。

成就在心而不现行。

以彼粗凡未断烦恼故。

贪邪见成就在心。

彼处男女各常受苦。

无有男女共行邪事。

是故无此贪心现行。

以常受苦心识暗钝。

不能推求因果有无。

是故亦无邪见现行。

自余杀盗妄语两舌。

彼处不行一向是无间。

若地狱不有现行贪及邪见业道者。

云何说彼成就此二。

答烦恼心法未断已来。

虽不现行性常成就。

不同身口七支色业。

是粗作法。

发动方成。

无造作处则不说成。

故杂心论云。

地狱之中无相杀故无杀业道。

无受财故无盗业道。

无执受女人故无邪淫业道。

异想说故名妄语。

彼无异想故无妄语。

常乐离故无两舌。

为苦所逼故有恶口。

不时说故故有绮语。

贪及邪见成就不行。

第二第三明鬼畜道中十恶具有。

而无身口七支恶律仪也。

问今畜生中不知言者。

虽有音声成口业不。

答彼起瞋时发声则别。

虽非言辩亦成口业。

故成实论云。

畜生音声是口业不。

答虽无言说之别。

从心起故亦名为业。

亦可言具十者。

多是龙王。

解人意志故具十业道。

自余痴钝畜生但可具身三意三六种。

余四不具。

以口不解语故。

若据劫初畜生解人语者。

此亦可具十恶。

第四就人中起罪行者。

人中即有四天下。

南阎东弗西耶此三方人。

起恶多故皆具十恶。

然东西则轻。

南方最重。

以有受恶律仪故。

若就北单以论罪者。

彼方唯有四不善业。

一绮语。

二贪。

三瞋。

四邪见。

由有歌咏故有绮语。

贪瞋邪见成而不行。

问北方有行欲事。

云何言无邪淫业道。

答彼方无夫妻共相配偶。

虽有淫事无相凌夺故无邪淫。

问既有行淫即贪欲现行。

云何而言但成不行。

答彼起淫贪非俗能裁。

虽数现行圣说无罪。

但此贪心所起之淫。

尚非罪业。

不牵苦报。

何况内心能起之贪。

如世夫妻贪爱非制。

问北方之人既有歌咏等。

此不应法。

即是妄语。

云何不说有妄语业。

答彼人淳直不行奸伪。

无诳他心故非妄语。

彼定千岁故无杀命。

彼方衣食地有粳米。

树有宝衣自然而出。

无有主掌故无偷盗。

彼人和柔故无两舌恶口等业。

故杂心论云。

郁单有四不善业道。

寿命定故无杀生。

无爱财故无盗。

无执受女人故无邪淫。

无欺他故无妄语。

常和合故无两舌。

以柔软故无粗言。

有歌叹故有绮语。

若论意业道虽成就而不现行。

第五就天起罪行者。

此欲界六天有杀盗等。

于中虽有十不善业。

而无身口七种恶律仪。

故杂心论云。

欲界六天有十业道离不律仪。

虽不害天而害余趣。

如害修罗亦有截手足断而复还生。

若斩首则死。

展转相夺。

乃至十业道一切皆有。

亦有薄福诸天。

乏少资缘更相揽窃。

故有盗业。

或有诸天自薄所爱淫他美天。

故有邪淫。

自余七业文显可知。

若论色无色天。

依如毗昙则无不善。

据理而言亦有轻微三业不善。

谓彼意地有邪慢等。

身口业过如初禅中。

婆伽梵王语诸梵众。

汝得住此。

我能令汝尽老死边。

汝等不须诸瞿昙所。

黑齿比丘往彼问言。

初禅三昧。

依何三昧生。

从何三昧灭。

梵王答言。

我是诸梵中尊者。

黑齿比丘言。

我不问梵王尊卑。

但问初禅三昧。

依何三昧生。

从何三昧灭。

彼不能答。

即捉尊者牵出众外。

语尊者言。

我不能知初禅三昧。

从何三昧生从何三昧灭。

汝何忍在梵中损辱我也。

此是谄诈不善烦恼。

言佛不能令汝解脱。

即是谤佛绮语恶口。

上界唯有此谄诈。

发动身口微不善业。

然不于他人起粗违损以生上者。

曾修得定尽离欲界粗贪瞋等。

故得彼报还能修定。

虽有烦恼唯是痴心。

以迷道故起爱慢等。

乐修善法望得胜他。

此等烦恼为定所坏。

故不损物不相违害。

若依毗昙。

上界烦恼非是不善。

说为无记。

此细贪等能行净心。

虽是无记体是染污。

不同报生色苦心乐及威仪等白净无记。

故论说为秽污无记。

是污秽故润业受生。

若此烦恼不润业者。

业种则焦永不牵报。

上界众生不应更生。

由能润业故得更生。

问上界烦恼既能润业润生得报。

何故非记。

答上界烦恼虽复润业。

唯得总报受生而已。

不由此惑正感乐果。

亦不招苦故是无记。

不同下界不善烦恼感得总报及别报苦。

若依成实论。

上二界中所起邪见。

皆名不善。

如彼论说。

人在色无色界。

谓是涅槃。

临命尽时见欲色中阴。

即生邪见。

谓无涅槃谤无上法。

当知彼中有不善业。

又论说。

彼上界邪见是苦因缘道理。

上界据其位判。

众生心细所起或微。

多不成业故名无记。

若据通论。

不妨于中有起粗耶成不善者。

毗昙所说义当前判。

成实所论义当后通。

又据望理。

彼细烦恼皆违理起。

悉是不善。

准依成实。

不善恶业三界通起。

唯有多少增微为异。

述曰。

向来就凡明诸罪行依身起处竟。

若论圣人如须陀洹等。

出观失念容有起意。

轻微不善生恶愿等。

具欲结者。

贪瞋虽强片似余凡。

唯可直起贪欲瞋慢。

不更思量起邪见心。

亦不起杀盗等心。

如依毗昙。

得有眷属加拳等事轻不善业。

若依成论。

有意不善设动身口不成业报。

又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云。

此十不善业道一切恶法。

皆从贪瞋痴起。

如依三毒起杀生者。

若依贪心起者。

或为皮肉钱财故断生命等。

是名依贪起。

若依瞋心起者。

或以瞋心杀害怨家等。

是名依瞋起。

若依痴心起者。

或有人言。

杀蛇蝎等以生众生苦恼故虽杀无罪。

或言波罗斯等。

言杀却老父母及重病者则无罪报。

是名依痴起。

如依三毒起偷盗者。

若依贪心起者。

或为自身。

或为他身。

或为饮食等。

是名依贪起。

若依瞋心起者。

或于瞋人边及瞋人所爱偷盗彼物等。

是名依瞋起。

若依痴心起者。

如有婆罗门言。

一切大地诸所有物。

唯是我有。

何以故。

以彼国王先施我故。

以我无力故。

为余姓夺我受用。

是故我取即是自物。

不名偷盗。

是名依痴心起。

如依三毒起邪淫者。

若依贪心起者。

或于众生起贪染心。

不如实修行等。

是名依贪起。

若依瞋心起者。

或于他守护资生。

依瞋心故起。

或淫怨家妻妾。

或淫怨所爱之人等。

是名依瞋起。

若依痴心起者。

或有人言。

譬如碓臼熟华果饮食河水。

及道路等女人行淫无罪。

或如波罗斯等邪淫母等。

是名依痴起。

如依三毒起妄语者"此三可解"如是两舌恶口绮语"皆亦如是"依贪心起者。

依贪结生。

次第二心现前。

如是名为依贪起。

依瞋结生者。

名为依瞋起。

依痴结生者。

名为依痴结起。

如贪瞋与邪见皆亦如是应知。

问曰。

何故不说作不作相无作相。

决定何业中有。

何业中无。

答曰。

唯除邪淫。

余六业中悉皆不定。

此义云何。

若自作者。

成就作业及无作业。

若使他作。

唯有不作。

不得有作。

于邪淫中决定有作。

不得有不作。

何以故。

以此邪淫毕竟自作。

无使他作。

是故经言。

颇有非身作业而得成就杀生罪不。

答言。

有。

如口使人作成就杀罪。

又问。

颇有非口业作而得成就妄语罪不。

答言。

有。

如以身业作成就口业妄语之罪。

又问。

颇有非身业作非口业作而得成就身口业不。

答言。

有。

如以依仙人瞋心故以唯欲界色身。

善业道中毕竟有作及以无作。

禅无漏戒无无作戒。

何以故。

以依心故。

中间禅不定。

若深厚心毕竟恭敬心作身口业。

成就作业及无作业。

若深厚心结使心起身口业。

亦成就作业及无作业。

若非深厚心非毕竟恭敬心造身口业。

唯有作业无无作业。

若非深厚结使心发身口业。

亦唯有作业无无作业。

而方便作业心还悔者。

唯有作业无无作业。

问曰。

于业道中。

何者是前眷属。

何者是后眷属。

答曰。

若起杀生方便。

如屠儿杀羊。

或以物买将诣屠所。

始下一刀。

或二三刀。

羊命未断。

所有恶业名前眷属。

随下何刀。

断其命根。

即彼念时。

所有作业。

及无作业。

是等皆名根本业道。

次后所作身行作业。

是名杀生后眷属业。

乃至绮语皆亦如是。

应知自余贪瞋邪见业中无前眷属。

以初起心即时成就根本业道。

又身口意十不善业道。

一切皆有前后眷属。

此义云何。

如人起心欲断此众生命。

因复更断余众生命。

如欲祭天杀害众生。

即夺他物。

欲杀彼人。

复淫其妻。

生如是心。

还使彼妻自杀夫主复以种种斗乱言说。

破彼亲属。

无时非实。

于破物中生于贪心。

即于彼人复生瞋心。

为杀彼人故生如是邪见。

增长邪见以断彼命。

复欲杀其妻男女等。

如是次第具足十种不善业道。

如是等业名前眷属。

一切十不善业道皆亦如是应知。

又离善道非方便修行善业道。

是方便以远离根本故。

及远离方便者。

言方便者。

如彼沙弥欲受大戒。

将诣戒场礼众僧足。

即请和尚受持三衣。

始作一白。

作第二白时如是。

悉皆名前眷属。

从第三白至羯磨竟。

所起作业及彼念无作业。

是等皆名根本业道。

次说四依乃至不舍。

所受善行身口作业。

及无作业。

如是等悉皆名后眷属。

问曰。

应说十不善业道果及随顺因。

答曰。

有三种果。

一果报果。

二习气果。

三增上果。

一一业道皆有此三种。

此义云何。

具足十不善业道有下中上。

若生地狱中是果报果。

习气果者。

从地狱退生于人中。

依杀生故有短命果。

依偷盗故无资生果。

依邪淫故不能护妻。

依妄语故有他谤果。

依两舌故眷属破坏。

依恶口故不闻好声。

依绮语故为人不信。

依本贪故贪心增上。

依本瞋故瞋心增上。

依邪见故痴心增上。

如是一切名习气果。

增上果者。

依彼十种不善业道。

一切外物无有气势。

所谓土地高下。

雀鼠雹棘。

尘土臭气。

多有蛇蝎。

少谷细谷。

少果细果。

及以苦果。

如是一切名增上果。

复有相似果者。

如杀者故兴所害众生种种诸苦。

因彼苦故生地狱中受种种苦。

以断他命后生人中。

得短命报。

断他暖触。

是故一切外物资生无有气量。

如是一切十业道中。

随义相应解释应知。

如劫夺他物邪淫他妻。

虽不生他重逼恼苦。

而破坏心。

是故受罪。

虽不破坏不瞋不恶口。

而由恶心。

是故得罪。

十善部第四若依十善分别者。

如毗昙说。

于彼地狱趣中唯有意地三善业道。

然但成就而不现行。

北方亦同。

自余一切皆具十义。

文显可知。

如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云。

是菩萨行十不善业道。

集因缘故则堕三恶。

行十善业道集因缘故则生人天。

又是上十善业道。

与智慧观和合修行。

其心陜劣。

心厌三界。

远离大悲。

从他闻声而通达故。

闻声意解成声闻乘。

又是上十善清净业道不从他闻。

自正觉故不具大悲。

而通达深因缘法成辟支佛乘。

又是上上十善业道。

清净具足其心广大无量。

为诸众生起悲愍故。

修行一切种令清净具足。

故成菩萨乘。

问曰。

云何名业道义。

答曰。

身口七业即自体相。

名为业道。

余三者意相应心。

又即彼业。

能作道故。

名为业道。

问曰。

若即业名道。

皆能起地狱等者。

何故余三非是业道。

答曰。

如彼七业。

此三能作彼根本故。

以相应故。

不能如彼业故。

不名业道。

问曰。

一切美味饮酒食肉拳手掴打一切戏笑。

如是等恶行。

一切礼拜供养恭敬远离饮酒等。

如是等善行。

何故不记以为业道。

答曰。

远离饮酒等唯是心业。

能起七业非身口业。

是故非业道。

若作与心相应亦是业道。

问曰。

若即彼业能作道名为业道者。

即一切法于心皆名业道。

何故但说十种业道。

不说无量业道。

答曰。

以胜重故。

以诸恶行及善行中十业道重。

余非重故不说无量。

又七业一向极重。

意三亦轻亦重。

饮酒等不尔。

以是故但说十名为业道。

不说余者名为业道。

问曰。

远离杀生者。

云何杀生等相应说。

答曰。

杀生有八种。

一故心。

二他。

三定不定众生相。

四疑心。

五起舍命方便。

六作。

七不作相。

八无作相。

是等名为杀生身业。

身口意业名为杀生。

问曰。

何故名故心者。

答曰。

若不故心成杀生罪者。

则阿罗汉不得涅槃。

以阿罗汉断世间因。

有不作心而杀众生。

亦应还生世间。

而实不然。

以是义故。

不故心杀不得罪报。

问曰。

何故名他。

答曰。

非自命故。

若有他人是可杀者。

能杀人得杀生罪。

以自杀者无可杀境故。

自断命不得恶报。

又阿罗汉自害其身。

断己命故而彼无罪。

何以故。

已离瞋心等故。

是自杀不得杀罪。

问曰。

何名定不定众生相者。

答曰。

定众生相者。

如有百千人作心于中定杀其人。

是得杀罪。

若杀余人不得杀罪。

不定者。

以舍一切故随杀得罪。

以彼处不离众生相故。

问曰。

何故名疑者。

答曰。

疑心杀生亦得杀罪。

以彼是众生亦得杀罪。

以舍慈悲心故得杀罪。

问曰。

何故名起舍命方便者。

答曰。

若杀者于彼事中起不善心。

必欲断命。

非慈悲心。

作杀方便。

是名为起。

问曰。

何故名作不作相无作相者。

答曰。

作者所作事。

不作者所名作事。

彼作事共起。

虽作业灭而善无记法相续不断。

如修多罗说。

有信者修行十种功德。

行住睡寤等。

日夜常生功德。

增长功德。

若离身口业更无无作。

云何异心法而得增长。

是故当知。

离身口业有无作法。

又自不作使他作业。

若无无作此云何成。

若无无作法。

离波罗提木叉。

亦应无无作戒。

是故当知。

有无作法。

问曰。

云何名远离偷盗者。

答曰。

偷盗有九种。

一他护。

二彼想。

三疑心。

四知不随他。

五欲夺。

六知他物起我心。

七作。

八不作相。

九无作相。

是等名为偷盗身业。

问曰。

何名他护者。

答曰。

此明取他护物。

问曰。

何名彼想者。

答曰。

若不生自想。

不言是我物。

则不得罪。

名为彼想。

问曰。

何名疑心者。

答曰。

若心有疑。

为是我物。

为是他物。

而彼物他物并须识之。

问曰。

何名知不随他者。

知他物生心他随我想。

问曰。

何名欲夺者。

答曰。

起损害心。

问曰。

何名和他物起我心者。

答曰。

若不异见。

若闇地取。

若疾疾取。

若取余物。

若取他物。

若取自物想。

问曰。

何名作不作相无作相者。

答曰。

此三如前杀生中说。

问曰。

云何远离邪淫者。

答曰。

邪淫有八种。

一护女人。

二彼想。

三疑心。

四道非道。

五不护。

六非道非时。

七作。

八无作想。

是等名为邪淫身业。

问曰。

何名护女人者。

答曰。

所谓父母等护。

问曰。

何名彼想者。

答曰。

若知彼女是父母等所护。

女想非不护想。

问曰。

何名疑心者。

答曰。

若生疑心为自女。

为他女。

为父母护。

为不护等女。

一一皆成邪淫。

问曰。

何名道非道者。

答曰。

道者所有道。

非道者。

谓非道。

问曰。

何名彼不护女非道非时者。

答曰。

此亦名邪淫。

问曰。

何名作不作相无作相者。

答曰。

此三如杀生中说。

然此中不作相者。

于邪淫中无如是不作法以要自作成。

问曰。

云何名远离妄语者。

答曰。

妄语有七种。

一见等事。

二颠倒非颠倒事。

三疑心。

四起覆藏想。

五作。

六不作相。

七无作相。

是等名为妄语口业。

问曰。

何名见等事者。

答曰。

谓见闻觉知。

问曰。

何名颠倒非颠倒事者。

答曰。

颠倒事者如闻如彼事非颠倒者。

谓如彼事。

问曰。

何名疑心者。

答曰。

若生疑为如是不是。

为一向如是。

为一向不如是。

问曰。

何名起覆藏想者。

答曰。

覆藏实事异相事中住异相说。

作不作无作相如杀生中说。

问曰。

云何远离两舌者。

答曰。

两舌有七种。

一起不善意。

二实虚妄。

三破坏心。

四先破不和合意。

五作。

六不作相。

七无作相。

是等名为两舌口业"此七易解不烦释之"。

问曰。

云何远离恶口者。

答曰。

恶口有七种。

一依不善意。

二起恼乱心。

三依乱心。

四言说他。

五作。

六不作相。

七无作相"此七亦易不烦释之"。

问曰。

云何远离绮语者。

答曰。

绮语有七种。

一依不善意。

二无义。

三非时。

四恶法相应。

五作。

六不作相。

七无作相。

问曰。

何名依不善意者。

答曰。

依欲界修道烦恼心相应说名为绮语。

问曰。

何名无义者。

答曰。

离实义故。

问曰。

何名非时者。

答曰。

语虽有义而非时说亦成绮语。

又有时说于大众中为自在人说亦成绮语。

问曰。

何名恶法相应者。

答曰。

谓一切戏语非法歌舞等。

一切与不善法相应者。

皆是绮语。

作不作无作相者。

如前杀生中说"此下贪瞋邪见其文易解不烦释之"。

又论云。

如娑伽罗龙王所问经中如来说言。

龙王离杀获得十种离烦恼热清凉之法。

何等为十。

一施与一切众生无畏。

二安住大慈念中。

三断诸烦恼过患习气。

四取无病果。

五增长寿种子。

六诸非人等常所守护。

七睡寤安隐。

八不见恶梦离怨恨心。

九不畏一切外道。

十退生天中。

是名十种离烦恼热清凉之法。

龙王。

若不杀善根回向阿耨菩提者。

彼人得菩提时心得自在。

是故寿命无量。

如龙王菩萨离杀生故能起布施。

则得成就大富资生。

不可破坏。

得长寿命。

行菩萨行。

过诸世间所恼恶事。

如是龙王。

十善业道亦复如是。

庄严成就大利益故。

引证部第五如杂宝藏经云。

昔佛在世时。

波斯匿王有其一女。

名曰善光。

聪明端正。

父母怜愍举宫爱敬。

父语女言。

汝因我力举宫爱敬。

女答父言。

我有业力不因父王。

王闻瞋忿而语之言。

今当试汝有自业力。

即遣左右觅一最下贫穷乞人。

以女妻之。

王语女言。

汝自有业不假我者。

从今可验。

女犹答言。

我有业力。

即共穷人相将出去。

妇问夫言。

有父母不。

夫答妇言。

我父母先此舍卫城中第一长者。

父母居家都已死尽。

无所依怙是以穷乞。

妇复问言。

汝今颇知故宅处不。

答言。

知处。

垣宅毁坏遂有空地。

夫妇相将往至故舍周历案行。

随其行处伏藏自出。

即以珍宝雇人造宅。

未盈一月宫宅悉成。

宫人伎女奴婢仆使不可称计。

王卒忆念我女善光。

云何生活。

有人答王。

善光女郎宫室钱财不减于王。

王女即日遣其夫主。

请王到舍。

王即受请。

见其家内宫宅庄严。

叹未曾有。

王往问佛。

此女先世作何福业。

得生王家身有光明。

佛答王言。

乃往过去九十一劫。

毗婆尸佛入涅槃后。

有槃头王。

以佛舍利起七宝塔。

王大夫人见即便以天冠拂饰着像顶上。

以天冠中如意宝珠着塔^2□头。

因发愿言。

使我将来身有光明。

紫磨金色尊荣豪贵。

莫堕三恶八难之处。

昔夫人者。

今善光是。

后于过去迦叶佛时。

复以肴膳供养佛僧。

而夫遮断。

妇即劝请。

我今已请使得充足。

夫还听妇。

尔时妇者今善光是。

尔时夫者今日夫是。

由昔遮妇世常贫贱。

以还听故。

要因其妇得大富贵。

无其妇时后还贫贱。

以是因缘。

善恶之业。

逐身受报。

未曾违失。

又杂宝藏经云。

佛在世时。

波斯匿王时于眠中闻二内官共诤道理。

一人说言。

我依王活。

一答言。

我自依业不依王也。

王闻可彼依王活者。

而欲赏之。

即遣直人语夫人言。

我今当使一人往者重与财物。

寻即遣彼依王活者。

持所饮酒送与夫人。

此人出户鼻中血出不得前进。

寻即倩彼依业者送。

夫人见已重赐钱财衣服璎珞。

来到王前。

王见深怪。

即便唤彼依王活者。

而问之言。

我使汝去。

云何不去。

彼即向王具白情事。

王闻叹言。

佛语真实自作其业还自受报。

不可夺也。

由是观善恶报应自业所引。

非天非王之所能与。

要须自作自得。

起于正见信业果报。

近获人天。

远招佛果。

若违圣教具受前苦。

又轮转五道经云。

迦维罗卫国。

舍卫国。

佛在世时。

二国之间有一大树。

名尼俱类。

树高二十里。

枝布方圆覆六十里。

其树上子皆数千万斛。

食之香甘。

其味如蜜。

甘果熟落。

人民食之。

众病皆愈。

眼目精明。

佛在树下。

时诸比丘取果食之。

佛告阿难。

天下万物各有宿缘。

阿难白佛。

何等宿缘。

佛言。

夫人作福。

譬喻此树稍稍渐大收子无限。

夫人豪贵国王长者。

从礼三尊中来。

为人大富财物无限。

从布施中来。

为人长寿无有疾病。

身体强壮姝长。

从持戒中来。

为人端正颜色洁白辉容第一见无不喜。

从忍辱中来。

为人精进乐于福事。

从精进中来。

为人安庠言行审谛。

从禅定中来。

为人才明达解深法。

从智慧中来。

为人音声清彻闻者乐听。

从歌叹三宝中来。

为人洁净无有疾痛。

从慈心中来。

阿难白佛。

云何为慈。

佛言。

一慈众生如母爱子。

二悲世间欲令解脱。

三解脱道意心常欢喜。

四为能护一切不犯。

是名慈心。

佛言。

为人姝长恭敬人故。

为人短小轻慢人故。

为人丑陋喜瞋恚故。

为人生无所知不学问故。

为人专愚不教人故。

为人喑哑谤毁人故。

为人聋盲不听法故。

为人奴婢负债不偿不礼三宝故。

为人丑黑遮佛光明故。

为人生在裸国者。

轻衣入精舍故。

生马蹄国者。

着屐蹑佛前故。

生穿胸人国者。

布施作福悔惜心故。

生在獐鹿麋麂中者。

喜惊怖人故。

生在龙中者。

调戏忿怒人故。

身生恶疮癞疾难差医药所不治苦痛难言者。

前身喜鞭打众生故。

人见欢悦者。

前身见人欢悦故。

人见不欢悦者。

前身见人不欢悦故。

喜遭县官闭在牢狱杻械其身者。

前身喜笼系众生不从意故。

为人口缺者。

前身钩鱼口缺故。

为人闻说法心不听采于中两舌乱人听受者。

后生作长耳驴耽耳狗中。

为人悭贪而骄悕好独食者。

死入地狱堕饿鬼中。

出生为人贫穷饥饿。

衣不盖形。

食不供口。

为人好食独啖恶食施人者。

后堕猪肫蜣螂之中。

为人喜剥脱人物者。

后随羊中生被剥皮。

为人喜杀生者。

后生为水上作蜉蝣之虫。

朝生暮死。

为人喜偷盗人物者。

后生奴婢牛马中。

为人喜妄语传人恶者。

死入地狱。

烊铜灌口拔出其舌。

以牛犁之。

后堕鸲鵅鸦鹊鸟中。

人闻其鸣莫不惊怖。

皆言变怪祝令其死。

为人喜淫他妇女者。

死入地狱。

男抱铜柱。

女卧铁床。

后堕淫象鹅鸭鸟中。

为人喜饮酒醉犯三十六失者。

死入地狱堕沸屎泥犁中。

后生堕鼪鼪兽中。

后生为人。

愚痴故无所知。

为人夫妇不相和顺。

数共斗诤更相驱遣者。

后堕鸠鸽中。

为人喜贪人力者。

后堕象中。

佛言。

除州县官长禀食官禄无罪。

或私侵于民。

鞭打输送。

告诉无地。

杻械系录。

不得宽纵者。

此人罪报死入地狱。

神更受痛数千万劫。

罪毕乃出。

后堕水牛中。

穿领决鼻牵船挽车。

大杖打扑偿其宿罪。

为人不洁净者。

从猪中来。

为人悭贪不好施者。

从狗中来。

为人佷戾自用者。

从羊中来。

为人不安庠不能忍事者。

从猕猴中来。

为人内恶含毒心者。

从蝮蛇中来。

为人好于美食恐害众生无有善者。

前身从豺狼狸猫中来。

又佛说须摩提女经云。

尔时罗阅城有长者。

号曰郁迦。

有女名须摩提。

厥年八岁。

历世奉敬过去无数百千诸佛。

积累功德不可称计。

行到佛所头面礼足。

却住一面。

叉手白佛。

欲有所问。

愿为解说。

佛语须摩提。

恣所欲问。

今当为说令汝欢喜。

须摩提问佛言。

菩萨云何所生处人见之常欢喜。

云何得大富有常多财宝。

云何不为他人所别离。

云何不在母人腹中。

常得化生千叶莲花中立法王前。

云何得神足。

从不可计亿刹土去到彼间得礼诸佛。

云何得无仇怨无侵嫉者。

云何所说闻者信从踊跃受行。

云何得无殃罪所作善行无能坏者。

云何魔不能得其便。

云何临寿终时。

佛在前立为说经法。

即令不堕苦痛之处。

所问如是。

是时佛语须摩提。

如汝所问如来义者。

善哉大快。

乃如是乎。

汝若欲闻。

吾当解说。

时女即言。

甚善世尊。

愿乐欲闻。

佛言菩萨有四事法。

人见皆欢喜。

何等为四。

一瞋恚不起。

视怨家如善知识。

二常有慈心向于一切。

三常行求索无上要法。

四作佛形像。

菩萨复有四事法得大富有。

何等为四。

一布施以时。

二与已倍悦。

三与后不悔。

四既与不求其报。

菩萨复有四事法。

不为他人所别离。

何等为四。

一不传应说斗乱彼此。

二导愚痴者使入佛道。

三若有毁败正法护使不绝。

四劝勉诸人教使求佛令坚不动。

菩萨复有四事法。

得化生千叶莲华中立法王前。

何等为四。

一细捣红青黄白莲华。

合此四种末之如尘。

使满软妙华。

持是供养世尊。

若塔及舍利。

二不令他人起瞋恚意。

三作佛形像使坐莲华上。

四得最正觉便欢喜住。

菩萨复有四事法。

得神足从一佛国复至一佛国。

何等为四。

一见人作功德不行断绝。

二见人说法而不中止。

三常然灯火于塔寺中。

四求三昧。

菩萨复有四事法。

得无仇怨无侵嫉者。

何等为四。

一于善知识无谀谄心。

二不悭贪妒他人物。

三见人布施助其喜。

四见菩萨诸所作为不行诽谤。

菩萨复有四事法。

其所语言闻者信从踊跃受行。

何等为四。

一口之所说心亦无异。

二于善知识常有至诚。

三闻人说法不生是非。

四若见他人请令说法不求其短。

菩萨复有四事法。

得无殃罪所作善行疾得净住。

何等为四。

一心意所念常志于善。

二常持戒三昧智慧。

三初发菩萨意。

便起一切智多所度脱。

四常有大慈愍于一切。

菩萨复有四事法。

魔不能得其便。

何者为四。

一常念于佛。

二常精进。

三常念经法。

四常立功德。

菩萨复有四事法。

临寿终时佛在前立为说经法。

令其不堕苦痛之处。

何等为四。

一为一切人故具满诸愿。

二若人布施诸不足念欲足之。

三见人杂施若有短少便裨助之。

四常念供养于三宝。

尔时须摩提白佛言。

唯世尊所说四十事。

我当奉行令不缺减。

悉使具足不违一事。

又辩意长者子经云。

尔时世尊与无央数大众共会围绕说法。

时舍卫城中有大长者子。

名曰辩意。

从五百长者子。

来诣佛所为佛作礼。

叉手白言。

欲有所问。

唯愿慈愍。

有何因缘得生天上。

复何因缘来生人中。

复何因缘生地狱中。

复何因缘常生饿鬼中。

复何因缘生畜生中。

复何因缘常生尊贵中众人所敬。

复何因缘生奴婢中为人所使。

复何因缘生庶民中。

口气香洁身心常安。

为人所誉不被诽谤。

复何因缘得生为人。

常被诽谤为人所憎。

形体丑恶身意不安。

常怀恐怖复何因缘所生之处。

常与佛会闻法奉众。

初不差违。

遭遇知识逮得好心。

若作沙门当得所愿。

所问如是。

唯愿世尊。

分别解说。

令使众会得闻正教。

愿使一切得济彼安。

佛告长者子。

谛听谛听。

善思念之。

吾当为汝解说妙要。

有五事行得生天上。

何谓为五。

一慈心不杀。

恤养物命令众得安。

二贤良不盗他物。

布施无贪济诸穷乏。

三贞洁不犯外色男女。

护戒奉斋精进。

四诚信不欺于人护口。

四过无得贪欺。

五不饮酒不经过口。

行此五事乃得生天。

佛告辩意。

复有五事得生人中。

何谓为五。

一布施恩润贫穷。

二持戒不犯十恶。

三忍辱不乱众患。

四精进劝化无有懈怠。

五一心奉孝尽忠。

是为五事得生人中大富长寿端正威德得为人主一切敬侍。

佛告辩意。

复有五事死入地狱亿劫乃出。

何谓为五。

一不信有佛法众。

而行诽谤轻毁圣道。

二破坏佛寺尊庙。

三四辈转相诽谤不计殃罪。

无敬顺意。

四反逆无有上下君臣父子不相顺从。

五当来有欲为道。

已得为道便不顺师教诲。

而自贡高轻慢诽谤师。

是为五事死入地狱展转地狱无有出期。

复有五事堕饿鬼中。

何谓为五。

一悭贪不欲布施。

二盗窃不孝二亲。

三愚闇无有慈心。

四积聚财物不肯衣食。

五不给父母兄弟妻子奴婢。

是为五事堕饿鬼中。

复有五事作畜生行堕畜生中。

何谓为五。

一犯戒私窃偷盗。

二负债抵而不偿。

三杀生以身偿之。

四不善听受经法。

五常以因缘艰难斋戒施会以俗为缘。

是为五事生畜生中。

复有五事得为尊贵众人所敬。

何谓为五。

一施慧普广。

二礼敬三宝及众长者。

三忍辱无有瞋恚。

四柔和谦下。

五博闻经戒。

是为五事得为尊贵众人所敬。

复有五事常生卑贱为人奴婢。

何谓为五。

一憍慢不敬。

二亲二刚强无恪心。

三放逸不礼三尊。

四盗窃以为生业。

五负债逃避不偿。

是为五事常生卑贱奴婢之中。

复有五事得生人中。

口气香洁身心常安。

为人所誉不被诽谤。

何谓为五。

一至诚不欺于人。

二诵经无有彼此。

三护戒不谤圣道。

四教人远恶就善。

五不求人长短。

是为五事生于人中口气香洁身心常安为人所誉不被诽谤。

复有五事若在人中。

常被诽谤为人所憎。

形体丑恶心意不安。

常怀恐怖。

何谓为五。

一常无至诚欺诈于人。

二大会之人有说法者而诽谤之。

三见诸同学而轻试之。

四不见他事而为作过。

五斗乱两舌彼此。

是为五事。

若在人中常被诽谤。

为人所憎形体丑恶身心不安常怀恐怖。

复有五事所生之处。

常与佛法众会。

初不差违。

见佛闻法便得好心。

若作沙门即得所愿。

何谓为五。

一身奉三宝劝人令事。

二作佛形像当使鲜洁。

三常奉佛教不犯所受。

四普慈一切与尊正等如爱赤子。

五所受经法昼夜讽诵。

是为五事所生之处。

常与佛法众会。

初不差违。

见佛闻法便得好心。

若作沙门即得所愿。

于是长者子辩意。

闻佛说是五十事要法之义。

欣然欢喜逮得法忍。

五百长者皆得法眼净。

又诸会各得所志。

颂曰。

心境相乘业结牵缠七识起发八识因缘三界受报六趣迁延随事起业触处拘连五阴劳倦九恼迍邅自非慈圣岂益我筌含情普洽机寤重玄舒则利物卷则自然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八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