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轮王篇第四十"此有五部"
述意部会名部七宝部顶生部育王部述意部第一盖闻。
飞行皇帝统御四洲。
边鄙逆命则七宝威伏。
十善引化则千子感现。
囊括遐迩独处中原。
发慈父之抚育。
感赤子之忠臣。
世居久远贪逸弥繁。
峻极威戎远思天报。
于是行转轮之猛。
腾帝释之宫。
图度非分。
退失轮王之位。
怀悲苦切。
剧同涂炭之殃。
哀斯痛矣。
深可嗟呼。
会名部第二依真谛三藏法师云。
于成劫时人寿无量岁。
于住坏劫时人寿八万岁。
时有轮王出世。
若减不出。
轮王有三。
一军轮王。
二财轮王。
三法轮王。
若减八万财轮王不出世。
所以然者。
此王福德寿命长远。
即与寿相违故不出世。
若减法轮王出世。
所以然者。
如来大悲令诸众生知苦无常易可化故出世也。
故论云。
劫减佛兴世。
劫初转轮王。
唯弥勒佛出时。
人民福德。
二王俱出世也。
财有四。
一金轮王则化被四天下。
二银轮王则政隔北郁单。
王三天下。
三铜轮王则除北郁单及西俱耶尼。
王二天下。
四铁轮王则唯局阎浮提。
王一天下。
若减八万岁时有军轮王出。
以军威伏。
王一天下。
即是阿育王等。
如来为法轮王。
言劫增转轮王者。
此据财轮王也。
若论军轮故通劫减。
铁轮有二百五十辐。
铜轮有五百辐。
银轮有七百五十辐。
金轮有千辐。
故仁王经云。
道种坚德王乘金轮王四天下。
性种性王乘银轮王三天下。
习种性王乘铜轮王二天下。
以上十善得王。
乘铁轮王一天下。
七宝部第三如长阿含经云。
佛告比丘。
世间有转轮圣王。
成就七宝有四神德。
云何成就七宝。
一金轮宝。
二白象宝。
三绀马宝。
四神珠宝。
五玉女宝。
六居士宝"余经名典财宝"七主兵宝。
云何金轮宝成就。
若转轮圣王出阎浮提地。
刹利水浇头种。
以十五日月满时沐浴香汤上高殿上。
与彩女众共相娱乐。
天金轮宝忽现在前。
轮有千辐。
光色具足天金所成。
天匠所造非世所有。
轮径丈四。
轮王见已默自念言。
我曾从先宿诸旧闻如是语。
若刹利王水浇头种。
以十五日月满时沐浴香汤。
升法殿上彩女围绕。
自然金轮忽现在前。
轮有千辐。
光色具足天匠所造非世所有。
轮径丈四。
是则名为转轮圣王。
今此轮现将无是耶。
我今宁可试此轮宝。
时王即召四兵。
向金轮宝偏露右臂右膝着地。
以右手摩扪金轮语言。
汝向东方如法而转勿违常则。
轮即东转。
时王即将四兵随其后行。
轮所住处王即止驾。
尔时东方诸小王见大王至。
以金钵盛银粟。
银钵盛金粟。
来诣王所拜首白言。
善哉大王。
今此东方土地丰乐。
多诸珍宝人民炽盛。
志性仁和慈孝中顺。
唯愿圣王于此治正。
我等当给使左右承受所治。
当时轮王语小王言。
止止诸贤。
汝等则为供养我已。
但当以正法治化。
勿使偏拄。
无令国内有非法行。
身不杀生。
教人不杀生。
偷盗邪淫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贪瞋嫉妒邪见之人。
此即名为我之所治。
时诸小王闻是语已。
即从大王巡行诸国至东海表。
次行南方西方北方。
随轮所至。
其诸国王各献国土。
亦如东方诸小王比。
此阎浮提所有名曰土沃野丰。
多出珍宝。
林水清净。
平广之处轮则周行。
封地图度东西十二由旬。
南北七由旬。
天神于中夜造城郭。
其城七重。
七重栏楣。
七重罗网。
七重行树。
周匝交饰。
七宝所成。
乃至无数众鸟相和。
造此城已金轮于城中图度封地。
东西四由旬。
南北二由旬。
天神于中夜造宫殿。
七宝所成。
乃至无数。
造宫殿已圣王踊跃而言。
此金轮宝真为我瑞。
我今真为圣王。
是为轮宝成就。
云何名为白象宝。
还清旦殿上坐。
自然象宝忽现在前。
其毛纯白七处平住力能飞行。
其首杂色六牙纤佣真金间填。
时王见已念言。
此象驯良。
即试调习诸能悉备。
即乘其上清旦出城。
周行四海食时已还。
时王踊跃而言。
此真我瑞。
是为象宝成就。
云何名为绀马宝成就。
还清旦殿上坐。
自然马宝忽现在前。
身绀青色珠鬃尾色头颈如象。
善能飞行。
时王见已此马贤良。
即试调习诸能悉备。
即乘其上清旦出城。
周行四海食时已还。
时王踊跃而言。
此真我瑞。
是为马宝成就。
云何名为神珠宝成就。
还清旦殿上坐。
自然神珠忽显在前。
质色清彻无有瑕秽。
时王见已此珠妙好。
若有光明可照宫内。
时王欲试。
即召四兵以此宝珠置高幢上。
于夜冥中赍幢出城。
其珠光明照一由旬。
城中人民皆起作务。
谓为是昼。
时王踊跃而言。
此真我瑞。
是为神珠宝成就。
云何名为玉女宝成就。
时玉女宝忽然出现。
颜色姿容面貌端正。
不长不短不粗不细。
不白不黑不刚不柔。
冬则身温。
夏则身凉举身毛孔。
出栴檀香。
口出优钵罗华香。
言语柔软举动安详。
先起后坐不失宜则。
时王见已心不暂舍。
况复亲近踊跃而言。
此真我瑞。
是为玉女宝成就。
云何名为居士宝成就。
时居士丈夫忽然自出。
宝藏财富无量。
居士宿福眼能彻视地中伏藏。
有主无主皆悉见知。
其有主者能为拥护。
其无主者取给王用。
时居士宝往白王言。
大王。
有所给与不足为忧。
我自能办。
圣王欲试即敕严船于水游戏。
告居士曰。
我须金宝汝速与我。
居士报曰。
大王小待须至岸上。
时居士宝即于船上长跪。
以右手内着水中。
宝瓶随出。
如虫缘树。
彼居士宝亦复如是。
内之水中。
宝缘手出充满船上。
而白王言。
向须宝者为须几许。
时王语言。
止吾无所须。
向相试耳。
闻王语已寻以宝物还没水中。
圣王踊跃而言。
此真我瑞。
是为居士宝成就。
云何名为主兵宝成就。
时主兵宝忽然出现。
智谋雄猛英略独决。
即诣王所白言。
大王。
有所讨伐不足为忧。
我自能办。
王欲试兵。
即集四兵而告之曰。
汝今用兵。
未集者集。
已集者放。
未严者严。
已严者解。
未去者去。
已去者住。
时主兵宝即令四兵依如王语。
王见踊跃而言。
此真我瑞。
是为转轮圣王七宝成就。
谓四神德。
一长寿不夭无能及者。
二身强无患无能及者。
三颜容端正无能及者。
四宝藏盈溢无能及者。
王行国人慈育民物如父爱子。
国民慕王如子仰父。
所有珍奇尽以贡王。
愿垂纳受在意所与。
时王报曰。
且止诸人。
吾自有宝汝可自用。
王之国土安隐丰乐平正如掌。
衣食自然不须营觅。
唯行十善不为非法。
犹如北郁单不可具述。
又十诵律云。
有阿耨达池。
纵广五十由旬。
绕池四边种种果树。
善住象王宫殿住处。
有八千象以为眷属。
若转轮圣王出于世时。
八千象中最下小者。
出为象宝给轮王乘。
又外大海内洲有月明山。
婆罗醯马王宫殿住处。
有八千马以为眷属。
若轮王出于世时。
八千马中最下小者。
出为马宝给轮王乘。
又起世经云。
此象马宝于一日中暂受调伏堪任众事。
为试象马于其晨朝日初出时。
乘此象宝等周回巡历。
遍诸海岸尽大地际。
既周遍已。
是转轮王还至本宫乃进小食。
又大楼炭经云。
转轮圣王有四种。
一者大富珍宝田宅奴婢等。
天下无有如王者。
二者王最端正姝好颜色无比。
天下无有如王者。
三者王常安隐无有疾病亦无寒热。
诸所饮食食皆安隐。
四者王常安隐长寿。
天下无有如王者。
是为转轮圣王四德具足七宝如法。
又萨遮尼干子经云。
佛言。
大王当知。
转轮圣王复有七种名为软宝。
所有功德少前七宝。
何等为七。
一剑宝。
二皮宝。
三床宝。
四园宝。
五屋舍宝。
六衣宝。
七足所用宝。
第一剑宝者。
轮王所王国内。
若有违王命者。
彼剑宝即从空飞往。
诸小王见即降伏拜。
第二皮宝者。
此海龙王皮。
出大海中广五由旬。
长十由旬。
体净鲜洁光曜白日。
火烧不燋。
水渍不烂。
猛风吹不能动。
体含温凉能却寒热。
随王去处皮宝亦去。
所有士众满十由旬。
遍覆其上。
能作别屋不相妨碍。
第三床宝者。
王所用床立能平正柔软得所。
若王入禅即入解脱禅定三昧。
能灭贪瞋痴。
女人见王坐宝床者。
即皆得离贪瞋痴心。
第四园宝者。
入彼园时即得定心。
若王欲受五欲乐时。
依王所行善业功德。
诸天界中所有华果池河戏乐之具。
自然隐没现于王前。
第五舍宝者。
王入彼屋欲见日月星宿。
所有殊异珍玩伎乐屋中悉闻。
即离忧恼一切疲劳。
于睡眠中极受快乐。
第六衣宝者。
王所有衣无如世间绢布丝缕。
纵广文章第一柔软。
一切尘垢不能点污。
着彼宝衣即离寒热饥渴忧恼。
而水火刀等所不能损。
第七足所用宝者。
所谓靴等。
若王著者。
涉水不没。
入火不烧。
虽复远行百千由旬不觉疲极。
是名轮王七种软宝。
是十善中少分习气功德。
非正具足十善业道。
又中阿含经云。
若转轮王出于世时。
当知有此七宝出世。
如是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出于世时。
当知亦有七支宝出于世间。
云何为七。
一念觉支宝。
二择觉支宝。
三精进觉支宝。
四喜觉支宝。
五息觉支宝。
六定觉支宝。
七舍觉支宝。
顶生部第四如贤愚经云。
佛告比丘。
过去无量阿僧祇劫。
此阎浮提有一大王。
名曰瞿萨离。
典斯天下。
有八万四千小国。
有二万夫人婇女一万大臣。
时王顶上欻生一疱。
甚形如茧。
净洁清彻亦不疼痛。
后大如瓠。
便劈看之。
得一童子。
其为端正。
大王已崩。
顶生为王。
七宝具足。
衣食音乐自然作乐。
经八万四千岁。
时有夜叉踊出殿前。
高声唱言。
东方有国名弗婆提。
其中丰乐快善无比。
大王可往。
王即悦意欲行。
金轮复转蹑虚而进。
群臣七宝皆悉随从。
既至彼土。
诸小王等尽来朝贺。
王于彼国五欲自恣经八千岁。
夜叉复言。
西方有国名瞿耶尼。
王可至彼。
还如前去。
经十四亿岁。
夜叉复唱。
北方有国名郁单越。
王可到彼。
还如前去。
经十八亿岁。
夜叉复唱。
有四天王处其乐难量。
王可游之。
王与群臣及四种兵乘空而上。
四天遥见甚怀恐怖。
即合军众出外拒之。
竟不奈何。
顶生于中优游受乐。
经十亿岁。
意中复念。
欲升忉利。
即与群臣。
蹈虚登上。
时有五百仙人住在须弥山腹。
王之象马屎尿下落汗仙人身。
诸仙相问。
何缘有此。
中有智者告众人言。
吾闻顶生王欲上三十三天。
必是象马失此不净。
仙人忿恨便结神咒。
令顶生王及其人众悉住不转。
王复知之。
即立誓愿。
若我有福斯诸仙人悉皆当来承王威感。
五百仙人尽到王边。
扶轮御马共至天上。
未到之顷遥睹天城。
名曰快见。
其色皦白高显殊特。
此快见城有千二百门。
诸天怖畏悉闭诸门着三重铁关。
顶生兵众直趣不疑。
王即取呗吹之张弓扣弹。
千二百门一时皆开。
帝释寻出与共相见。
因请入宫与共分坐。
天帝人王貌类一种。
其初见者不能分别。
唯以视瞬迟疾知其异耳。
王于天上受五欲乐。
尽三十三天。
末后欲害帝释独霸为快。
恶心已生寻即堕落。
当本殿前委顿欲死。
诸人来问。
顶生答曰。
统领四域。
三十亿岁七日雨宝及在二天。
而无厌足故致堕落。
阿难又问。
此顶生王宿殖何福而获大报。
佛告之曰。
乃往过去不可计劫时世有佛。
号曰弗沙。
与其徒众游化世间。
时婆罗门子适欲娶妇。
手把大豆当用散妇。
是其曩世俗之家礼。
于道值佛心意欢喜。
即持此豆奉散于佛。
四粒入钵一粒住顶。
由此因缘受无极福。
四粒入钵王四天下。
一粒在顶受乐二天。
又顶生王故事经云。
尔时顶生适生是念。
即于释提桓因坐处堕阎浮提。
及四部兵退失神足。
举身皆痛如人欲死时。
七宝等皆亦命终。
尔时大王五处亲属皆悉云集。
往顶生所白顶生曰。
大王命终后苦备有。
尔时顶生王者即我身是。
当知乃至五欲而无厌足。
染着聚集贮欲无厌。
所谓足者。
至贤圣道然后乃足。
尔时世尊便说偈言。
不以钱财业觉知欲厌足乐少苦恼多智者所不为设于五欲中竟不爱乐彼爱尽便得乐是三佛弟子贪欲拘利盛终便入地狱本欲安所生命为苦所切诸法悉无常生者必坏败生生悉归尽彼灭第一乐尔时尊者阿难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
又起世经云。
轮王舍命必生天上。
与三十三天同处共生。
命终已后始经七日。
七宝并皆隐没。
育王部第五如杂阿含经云。
尔时世尊晨朝着衣持钵。
共诸比丘入王舍城乞食。
时彼世尊光相普照如千日之焰。
顺邑而行。
时彼有两童子。
一者上姓。
二者次姓。
共在沙中嬉戏。
一名阇耶。
二名毗阇耶。
遥见世尊来。
三十二大人相庄严其体。
时阇耶童子心念。
我当以麦□手捧。
细沙着世尊钵中。
时毗阇耶合掌随喜。
而发愿言。
以惠施善功德令得一天下伞盖王。
即于此生得供养佛。
乃至得成无上正觉故。
世尊发微笑相。
尔时阿难见世尊微笑。
即便合掌向佛白言。
世尊。
非无因缘而发微笑。
尔时世尊告阿难曰。
我今笑者。
其有因缘。
阿难当知。
我灭度百年之后。
此童子于巴连弗邑统领一方为转轮王。
姓孔雀。
名阿育。
正法治化。
又复广布我舍利。
当造八万四千法王之塔安乐无量众生。
如偈所说。
于我灭度后是人当作王孔雀姓名育譬如顶生王于此阎浮提独王世所尊佛告阿难。
取此钵中所施之沙舍着如来经行处令当生彼处。
阿难受教。
即取钵沙舍经行处。
阿难当知。
于巴连弗邑有王名日月护。
彼王当生子。
名曰频头娑罗。
当治彼国。
彼复有子。
名曰修师摩。
时彼瞻婆国有一婆罗门女。
极为端正。
令人乐见。
为国所珍。
诸相师辈见彼女相。
即记彼女当为王妃。
又生二子。
一当领一天下。
二当出家学道当得圣迹。
时婆罗门闻彼相师所说欢喜无量。
即庄严女嫁与此王。
王见其女端正有德。
即为夫人。
前夫人及诸婇女。
见其夫人来作是念言。
此女端正国中所珍。
王弃舍我等乃至目所不视诸女即使学习剃毛师业。
彼悉学已为王料理须发。
料理之时王大欢喜。
即问彼女。
汝何所求欲。
女启王言。
唯愿王心爱念我耳。
如是三启。
时王言。
我是刹利灌顶王。
汝是剃毛师。
云何得爱念汝。
彼女白王言。
我非是下姓生。
乃是高贵婆罗门之女。
相师语我父云。
此女应嫁与国王。
是故来至此耳。
王言。
若然者谁令汝习下劣之业。
女启王言。
是旧夫人婇女令我学此。
王即敕言。
自今勿复习下业。
王即立为第一夫人。
王常与彼自相娱乐。
仍便怀体。
月满生子。
生时安隐母无忧恼。
过七日后立字名无忧。
又复生子。
名曰离忧。
无忧者。
身体粗涩"以其施沙得相似果"父王不大附捉情所不念。
又王欲试二子。
呼宾伽罗阿时婆罗门言。
和尚观我诸子。
于我灭后谁当作王。
婆罗门言。
将此诸子出城金殿园馆中。
于彼当观其相。
乃至出往彼园。
时阿育王母言。
承王出向金殿园馆中观诸王子谁当作王。
汝今云何不去。
阿育启言。
王既不念我。
亦复不乐见我。
母复语言。
但往彼所。
阿育复启母言。
今便往去。
愿母当送饭食。
母言。
如是。
当出城门。
时逢一大臣。
名曰阿□罗陀。
此臣问阿育言。
王子今至何所。
阿育答言。
闻大王出金殿园馆观诸王子于我灭后谁当作王。
今往诣彼。
王先敕大臣。
若阿育来者。
当使其乘老钝象。
又复老人为眷属。
时阿育乘是老象乃至园馆中。
于诸王子中地坐。
时诸王子各下饭食。
阿育母以瓦器盛酪饭送与阿育。
如是诸王子各食饮食。
时父王问师言。
此中谁有王相当绍我位。
时彼相师视诸王子。
见阿育具有王相当得绍位。
我若语言王愁不乐。
即语言。
我今总记。
王报言。
如师所教。
师言。
此中若有乘好乘者。
是人当作王。
时诸王子闻彼所说。
各念言。
我乘好乘。
时阿育言。
我乘老象我得作王。
又言。
此中有第一座者。
彼当作王。
诸王子各相谓言。
我坐第一座。
阿育言。
我今坐地。
是我胜座。
我当作王。
又言。
此中上器食者。
此当作王。
乃至阿育念言。
我有胜乘胜座胜食。
时王观子相毕便即还宫。
时阿育母问阿育言。
谁当作王。
婆罗门记谁耶。
阿育启言。
上乘上座上器上食当作王。
王子自见当作王。
老象为乘。
以地为座。
素器盛食。
糠米杂酪饭。
时彼婆罗门知阿育当作王。
数修敬其母。
其母亦重饷婆罗门。
若子作王者师当一切善得吉利。
尽形供养。
时频头罗王边国德叉尸罗反。
时王语阿育。
汝将四兵众伐彼国。
王子去时都不与兵甲。
时从者白王子言。
今往伐彼国。
无有军仗云何得平。
阿育言。
我若为王。
善根果报者兵甲自然来应。
发是语时。
寻声地开兵甲从地而出。
即将四兵往伐彼国。
时彼诸国人民闻阿育来。
即平治道路庄饰城郭。
执持吉瓶之水及种种供养奉迎王子。
而作是言。
我等不反大王及阿育王子。
然诸臣辈不利我等。
是故违背圣化。
即以种种供养王子请入城邑。
平此国已。
又使至伐佉沙国。
时彼二大力士为王平治道路。
诸天宣令。
阿育当王此天下。
汝等勿兴逆意。
彼国王即便降伏。
如是乃至平此天下至于海际。
时父王得重疾。
王语诸臣。
吾今欲立修师摩为王。
令阿育往至彼国。
时诸臣欲令阿育作王。
以黄物涂阿育体及面手脚已。
诸臣白王言。
阿育王子今得重疾。
诸臣即便庄严阿育将至王所。
今且立此子为王。
我等后徐徐当立修师摩为王。
时王闻此语甚以不喜。
默不对。
时阿育心念口言。
我应正得王位。
诸天自然来以水灌我顶素缯系首。
时王见此相貌极生愁恼。
即便命终。
阿育王如礼法殡父王已。
即立阿□楼陀为大臣。
时修师摩王子。
闻父崩背今立阿育为王。
心生不忍。
即集诸兵而来伐阿育。
阿育王四门中。
二门安二力士。
第三门安大臣。
自守东门。
时阿□楼陀大机关木象。
又作阿育王形像。
即骑象安置东门外。
又作无烟火坑以物覆之。
修师摩既来到。
阿□楼陀大臣语修师摩王子。
欲作王者。
阿育在东门。
可往伐之。
能得此王者自然得作王。
时彼王子即趣东门。
即堕火坑便即死亡。
有一大力士。
名曰跋陀申陀。
闻修师摩终亡厌世。
将无数眷属于佛法中出家学道得阿罗汉。
时诸臣辈我等共立阿育为王。
故轻慢于王不行君臣之礼。
王亦自知诸臣轻慢于我。
时王语诸臣曰。
汝等可伐华果之树殖于刺棘。
诸臣答曰。
未尝见闻却除华果而殖刺树。
而应除伐刺棘树而殖果实。
乃至二三敕令伐。
彼亦不从。
尔时国王忿诸大臣。
即持利剑杀五百大臣。
又时王将婇女眷属出外园中游戏。
见一无忧树华极敷盛。
王见此华树与我同名。
心怀欢喜。
王形体丑陋皮肤粗涩。
诸婇女辈心不爱王。
憎恶王故以手毁折无忧树华。
王从眠觉见无忧树华狼藉在地心生忿怒系诸婇女以火烧杀。
王行暴恶故曰暴恶阿育王。
时阿□楼陀大臣白王言。
王不应为是法。
云何以手自杀人诸臣婇女。
王今当立屠杀之人。
应有可杀以付彼人。
王即宣教立屠杀者。
彼有一山。
名曰耆梨。
中有一织师家。
织师有一子。
亦名耆梨。
凶恶挝打系缚小男小女。
及捕水陆之生。
乃至拒逆父母。
是故世人传云凶恶耆梨子。
时王使语彼。
汝能为王斩诸凶人不。
彼答曰。
一切阎浮提有罪者。
我能净除。
况复此一方。
时彼使辈还启王言。
彼人已得。
王言。
觅将来耶。
诸使呼彼。
答曰。
小忍。
先奉辞父母具说上事。
父母言。
子不应行是事。
如是三敕。
彼生不仁之心。
即便杀父母已。
然后乃至。
诸使问曰。
何以经久不速来耶。
时彼凶恶具说上事。
以具启王。
王即敕彼。
我所有罪人事应至死。
汝当知之。
彼启王言。
为我作舍。
王为作舍极为端严。
唯开一门亦极精严。
于其中间作治罪之法。
状如地狱。
彼凶恶人启王乞愿。
若人来入此中者不复得出。
王答言。
当以与愿。
彼诸屠主。
往诣寺中听诸比丘说地狱事。
时有比丘诵地狱经。
有众生生地狱者。
以热铁钳钳开其口。
以热铁丸着其口中。
次融铜灌口复以铁斧斩截其体。
次复杻械枷锁捡系其身。
次复火车炉炭。
次复铁镬。
次复灰河。
次复刀山剑树。
具如五天使经所说。
彼屠主具闻比丘说是诸事。
开其住处。
所作治罪之法如彼所说。
案此法则而治罪人。
又一商主入海十年。
采诸重宝还到本乡。
道中值五百群贼杀于商主。
商主之子见父死及失宝物。
厌世出家游行诸国。
次至巴连弗邑。
过此夜已晨朝着衣持钵入城乞食。
误入屠杀舍中。
时彼比丘遥见舍里火车炉炭等。
治诸众生。
如地狱中。
寻生恐怖衣毛皆竖。
便欲出门。
时凶恶主即往执彼比丘言。
入此中者无有得出。
汝今此死。
比丘闻说心生悲毒泣泪满目。
凶主问曰。
汝云何如小儿啼。
尔时比丘以偈答曰。
我不恐畏死志愿求解脱所求不成果是故我啼泣人身极难得出家亦复然遇释师子王自今不重睹尔时凶主语比丘曰。
汝今必死。
何所忧恼。
比丘复以哀言答云。
乞我少时生命可至一月。
彼凶不听。
如是日数减止七日。
彼即听许。
时此比丘知将死不久。
勇猛精进坐禅息心。
终不能得道。
至于七日。
时王宫内人有事至死。
送付凶恶之人令治其罪。
凶恶将是女人着臼中。
以杵捣之令成碎末。
时比丘见是事极厌恶此身。
呜呼苦哉。
我不久亦当如是。
而说偈言。
呜呼大悲师演说正妙法此身如聚沫于义无有实向者美色女今将何所在生死极可舍愚人而贪着系心缘彼处今当脱锁木令度三有苦毕竟不复生如是勤方便专精修佛法断除一切结得成阿罗汉时彼凶恶人语此比丘期限已尽。
比丘问曰。
我不解尔之所说。
彼凶答曰。
先期七日。
今既已满。
比丘以偈答曰。
我心得解脱无明大黑闇断除诸有盖以杀烦恼贼惠日今已出鉴察心意识明了见生死今者愍人时随顺诸圣法我今此身骸任汝之所为无复有吝惜尔时彼凶恶主执彼比丘着铁镬油中。
足与薪火火终不然。
假使然者或复不热。
凶主见火不然。
打拍使者而自然火。
火即猛盛。
久久见开铁镬盖见彼比丘。
铁镬中莲华上坐。
生希有心即启国王。
王即便严驾将无量众来看比丘时。
彼比丘调伏时至。
即身升虚空犹如雁王。
示种种变化。
如偈所说。
王见是比丘身升在虚空心怀大欢喜合掌观彼圣我今有所白意中所不解形体无异人神通未曾有为我分别说修习何等法令汝得清净为我广敷演令得胜妙法我了法相已为汝作弟子毕竟无有悔时彼比丘而作是念。
我今伏是王。
多有所导。
摄持佛法。
当广分布如来舍利安乐无量众生。
于此阎浮提尽令信三宝。
以是因缘故自显其德。
时阿育王闻彼比丘所说。
自于佛所生大敬信。
又白比丘言。
佛未灭度时何所记设。
比丘答言。
佛记大王。
于我灭后过百岁之时。
于巴连弗邑有三亿家。
彼国有王。
名曰阿育。
当王此阎浮提为转轮王正法治化。
又复宣布我舍利。
于阎浮提立八万四千塔。
佛如是记大王。
然大王今造此大地狱杀害无量民人。
王应慈念一切众生施其无畏令得安隐。
时彼阿育王于佛所极生敬信。
合掌向比丘作礼。
我得大罪今向比丘忏悔。
我之所作甚为不可。
愿受我忏勿复责我愚人。
今复归命。
时彼比丘度阿育王已乘空而化。
时王从彼地狱出。
凶恶白王言。
王不复得去。
王曰。
汝今欲杀我耶。
彼曰。
如是。
王曰。
谁先入此中。
答曰。
我是。
王曰。
若然者汝先应取死。
王即敕人将此凶恶主。
著作胶舍里以火烧之。
又敕坏此地狱施众生无畏。
又杂阿含经云。
阿育王言。
我今先当供养所觉菩提之树。
然后香美饮食施设于僧。
敕诸臣唱令国界。
王今舍十万两金布施众僧。
千瓮香汤灌溉菩提树。
集诸五众。
时王子名曰拘那罗。
在左右边举二指而不言说。
意欲二倍供养。
大众见之皆尽发笑。
王亦发笑而语言。
呜呼王子乃有增益功德供养。
王复言。
我复以三十万两金供养众僧。
复加千瓮香汤洗浴菩提树。
时王子复举四指。
意在四倍。
时王瞋恚语诸臣曰。
谁教王子作是事与我兴竞。
臣启王言。
谁敢与王兴竞然王子聪慧利根增益功德。
故作是事耳。
时王右顾视王子。
白上座耶舍曰。
除我库藏之物。
余一切物阎浮提夫人婇女诸臣眷属及我拘那罗子。
皆悉布施贤圣众僧。
唱令国界集诸比丘众。
而说偈言。
除生库藏物夫人及婇女臣民一切众布施贤圣僧我身及王子亦复悉舍与时王上座及比丘僧。
以瓮香汤洗浴菩提树。
时菩提树倍复严好增长茂盛。
以偈颂曰。
王浴菩提树无上之所觉树增于茂盛柯条叶柔软时王及诸群臣生大欢喜。
时王洗浴菩提树已。
次复供养众僧。
时彼上座耶舍语王言。
大王。
今有大比丘僧集。
当发淳信心供养。
时王从上至下自手供养。
复以三衣并四亿万两珍宝^8□五部众。
^8□愿已复以四十亿万两珍宝赎取阎浮提宫人婇女及太子群臣。
阿育所作功德无量如是。
又杂阿含经云。
阿育王问诸比丘言。
谁于如来法中行大布施诸比丘白言。
给孤独长者最行大施。
王复问曰。
彼施几许宝物。
比丘答曰。
以亿千金。
王闻是已。
彼长者尚能舍亿千金。
我今为王。
何缘复以亿千金施。
当以亿百千金施。
时王起八万四千佛塔。
于彼一一塔中复施百千金。
复作五岁大会。
会有三百千比丘。
用三百亿金供养于彼。
彼众中第一分是阿罗汉。
第二分是学人。
第三分是真实凡夫。
除私库藏此阎浮提夫人婇女。
太子大臣施与圣僧。
四十亿金还赎取。
如是计较用九十六亿千金。
乃至王得病欲以满亿百千金作功德。
今愿不得满足。
便就后世。
时计较前后所施金银珍宝。
唯减四亿未满。
王即办诸珍宝送与鸡雀寺中。
法益之子名三波提为太子。
诸臣等启太子言。
大王将终不久。
今以此珍宝送与寺中。
今库藏财宝已竭。
诸王法以物为尊。
太子今宜断之。
勿使大王用之。
时大王自知索诸物不复能得。
所食金器送与寺中。
时太子令断金器。
敕以银器。
王食已复送寺中。
又断银器给以铜器。
王亦送寺中。
又断铜器给以瓦器。
时大王手中有半阿摩勒果。
悲泪告诸大臣。
今谁为地主。
时诸臣启白大王。
王为地主。
王即说偈答曰。
汝等护我心何假虚妄语我今坐王位不复得自在阿摩勒半果今在于我手此即是我物于是得自在呜呼尊富贵可厌可弃舍先领阎浮提今一旦贫至如殑伽驶流一逝而不返富贵亦复然逝者不复还时阿育王呼侍者言。
汝今忆我恩养。
汝持此半阿摩勒果送鸡雀寺中作我意。
礼拜诸比丘僧足。
白言。
阿育王问讯诸大众。
我是阿育王领此阎浮提。
阎浮提是我所有。
今者顿尽无有财宝布施众僧。
于一切财而不得自在。
今唯此半阿摩勒果我得自由。
此是最后布施檀波罗蜜。
哀愍我故纳受此施。
令我得供养僧福。
时彼使者受王敕已。
即持此半果至鸡雀寺中。
至上座前五体投地作礼。
长跪合掌具向上座说前王教。
时彼上座告诸大众。
谁闻是语而不厌世。
时彼上座令此半果一切众僧得其分食。
即教令研磨着石榴羹中行已。
众僧一切皆得周遍。
时王复问傍臣曰。
谁是阎浮提王臣答王言。
大王是也。
时王从卧起而坐顾望四方。
合掌作礼念诸佛德。
心念口言。
我今复以此阎浮提施与三宝。
随意用之。
时王以此语尽书纸上而封缄之。
以齿印印之。
作是事毕便即就尽。
尔时太子臣民葬送王已。
诸臣欲立太子绍王位中有大臣。
名曰阿□罗陀。
语诸臣曰。
不得立太子为王。
大王在时愿满十万亿金作诸功德。
唯减四亿不满十万以是故今舍阎浮提施与三宝欲令满足。
今是大地属于三宝。
云何而立为王。
时诸臣闻已即送四亿诸金送与寺中。
即便立法益之子为王。
名三波提。
颂曰。
睿业澄晖宿佑因净七宝来投千子威并十善御宇四洲归正无思不惬有意斯盛秉式康衢昆虫养性八万增寿四八光莹鬼神翊卫不言而令乐哉至矣轮法苑珠林卷第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