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诗曰:
孔子孔子,大哉孔子!
孔子之前,未有孔子;
孔子之后,未有孔子。
孔子孔子,大哉孔子!
却说孔子名丘,字仲尼,鲁人,今为山东曲阜县,宋微子启弟微子衍之后也。
衍号微仲,五传至弗父何,逊国于其弟厉公,世为宋卿。
何生宋父周,周生世父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
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始以孔为氏焉。
宋华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遂攻杀孔父,而娶其妻。
嘉生金父,金父生睾生夷,睾夷生防叔。
防叔避华氏之乱而奔鲁,生伯夏。
伯夏生叔梁纥,娶施氏,生九女而无子;其妾生孟皮,孟皮病足,纥乃求婚于颜氏。
颜氏有三女,其幼曰征在。
颜父问三女曰:"陬大夫虽父祖为士,然其先圣王之裔,今其人身长十尺,武力绝伦,吾甚贪之。 虽年长性严,不足为疑,三子孰能为之妻"?二女莫对。
征在进曰:"从父所制,将何问焉?"父曰:"即尔能矣。"
遂以妻之。
征在求子,祷于尼丘之山。
征在升山时,草木之叶皆上起,及祷毕而下,草木之叶皆下垂。
是夜梦黑帝见召,嘱曰:"汝有圣子。"
觉而有孕,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庚戌十月庚子夏正八月二十七日,生孔子于鲁昌平乡。
先是未生时,有麒麟吐玉书于阙里,其文曰:"水精之子,继衰周而为素王。"
颜氏异之,以绣绂系麟之角,信宿而去。
怀妊十一月生。
诞生之辰,有二龙绕室,五老降庭,颜氏房中闻钧天之乐,空中有声云:"天生圣子。"
孔子生有异相,牛唇虎掌,鸳肩龟脊,海口辅喉,顶门状如反字,中间低,而四傍反高,胸有文曰:"制作定世符。"
父纥曰:"此儿秉尼山之灵。"
因名曰丘。
孔子生三岁,父叔梁纥卒。
葬于鲁东防山。
六岁为儿嬉,尝陈俎豆,设礼容。
十七岁,鲁大夫孟僖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与其弟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十九岁,娶宋亓官氏。
二十岁为鲁委吏,料量平。
二十一岁为乘田,养畜蕃息。
是岁,子鲤生。
其生也,鲁君适以鲤赐孔子,孔子荣君之赐,因名曰鲤,字伯鱼。
二十二岁,始教于阙里,颜、闵之徒,皆受学焉。
二十四岁,母颜氏卒,合葬于防。
二十七岁,郯子来朝,夫子见而问官。
二十八岁,见郯子而学礼,既而告人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信哉。"
二十九岁,闻师襄善琴,往学焉。
三十一岁,齐景公遣使聘孔子,孔子遂适齐。
齐有一足之鸟,飞集于公朝,舒翅而跳,齐侯使问孔子,孔子曰:"此鸟名商羊,水祥也。 昔童儿屈于脚,振肩而跳。 且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 ’将有大水为灾。"
顷之大霖雨,水溢。
景公曰:"圣人之言,信有征矣。"
三十二岁,景公欲以廪邱之邑为养。
辞不受,谓弟子曰:"吾闻之,君子当有功受赏,今吾言而君未行,先赐邑,其不知某亦甚矣。"
三十四岁,谓南宫敬叔曰:"吾闻周有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学焉。"
敬叔言于鲁君,赐之车马侍御,与敬叔俱适周,见老聃而学礼焉。
老聃曰:"子所言,其人与骨,俱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时则驾,不得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凡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辨宏远而危其身者,好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无以有己。 为人臣者,无以私己。 归而求之于身,则道不远矣。"
子曰:"敬受教。"
又访乐于苌弘。
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桀、纣之像,又有周公抱成王,负扆朝诸侯之图,谓从者曰:"夫明镜所以察形,往古所以知今,人主不务袭其所以安,而忽其所以危,是犹却步而求及前人也,岂不惑哉?"又入后稷之庙,有金人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文慎言人也,诫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无多事,多事多患。 安乐必戒,无行所悔。 勿谓何伤,其祸将长。 勿谓何害,其祸将大。 勿谓大闻,神将伺人。 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塞,流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扎,将寻斧柯。 诚能慎之,福之根也。 口是何伤,祸之门也。 强梁者必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 盗憎主人,民怨其上。 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 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 温恭慎德,使人慕之。 执雌持下人莫逾之,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人皆惑之,我独不徙。 内藏我智,不示人技。 我虽尊高,人莫我害。 江海虽左,长于百川,以其下也。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诚之哉!"顾谓弟子曰:"小子识之,此言实而中情。"
夫子自周返于鲁,而道益尊。
弟子弥众,远方来受业者,盖三千焉。
三十五岁,昭公出奔。
孔子适齐,舍于外馆,景公造焉。
宾主之使既接,而左右白曰:"周使适至,言先王之庙灾。"
公问曰:"何王之庙?"孔子曰:"必厘王之庙。"
公曰:"何以知之?"子曰:"厘王变文王之政,而作玄黄华丽之饰,宫室高崇,舆马奢侈。 而勿可振,天灾所宜加也。"
俄顷,果报厘王庙灾。
公曰:"善乎!圣人之智,过人远矣。"
三十七岁,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景公问政,大悦,将以尼溪之田封孔子。
晏婴沮之。
孔子遂行,返于鲁。
四十二岁,在鲁,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若羊,问仲尼,云得狗。
仲尼曰:"以丘所闻,羊也。 某闻之:木石之怪,夔,罔虫两;水之怪,龙,罔象;土之怪,羵羊。"
吴伐越,堕会稽,得骨节专车。
吴使使问仲尼:"骨何者最大?"仲尼曰:"禹会群臣于会稽,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
吴使曰:"谁为神?"仲尼曰:"山川之神,足以纲纪天下,其守为神。"
吴使曰:"防风何守?"仲尼曰:"汪罔氏之君厘姓,在虞、夏、商为汪罔,在周为长翟,今谓之大人。"
客曰:"人长几何?"仲尼曰:"僬侥氏三尺,短之至也。 长者不过十倍之,数之极也。"
使曰:"善哉圣人。"
四十四岁,在鲁。
时季氏强僭,阳虎专政,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益众。
四十六岁,在鲁,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
问于守庙者:"此谓何器?"对曰:"此宥坐之器。"
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明君以为至诚,故常置之于坐侧。"
顾谓弟子:"试注水焉。"
乃注水中则正,满则覆。
夫子喟然曰:"呜呼!夫物乌有满而不覆者哉。"
子路进曰:"敢问持满有道乎?"
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损之又损,所谓道也。"
四十七岁,鲁定公以为中都宰,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途,路不拾遗。
器不雕伪,市不二价。
为四寸之棺,三寸之椁。
因丘陵为坟,不封不树。
行之一年,四方则之。
公曰:"学子之法,以治鲁国,何如?"对曰:"虽天下可也,何但鲁国哉?"于是定公以为司空,乃别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
五十一岁,为鲁司寇,摄行相事,理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于两观之下。
子贡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今夫子为政而始诛之,或者太过乎?"夫子曰:"天下有大恶五,而窃盗不与焉。 心逆而险,行僻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 五者有一于身,则不免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此乃人之奸雄者也,不可以不除也。"
五十二岁,齐大夫犁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子,其势危齐。"
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将以乘车往,孔子摄相事。
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请具左右司马以从。"
定公曰:"诺。"
会齐侯于夹谷,为坛位,上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
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
景公曰:"诺。"
于是旍旄羽祓,矛戟剑拨,鼓噪而至。
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 何为而进,请命有司。"
景公心怍,麾而去之。
有顷,齐有司请奏宫中之乐。
景公曰:"诺。"
优倡侏儒,为戏而前。
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荧惑者,罪当诛。 请命有司。"
齐人莫应。
孔子曰:"齐鲁一也,鲁左右司马何在?"鲁左右司马加以法焉,手足异处。
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乃返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五十四岁,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五百雉之城,今三家过制,请损之。"
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郈.于是叔孙先堕邱,季氏将堕费。
公山弗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
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
将堕邸,公敛处父谓孟孙曰:"堕郕,齐人必至北门,且我孟氏之保障,无郕,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
十二月,公围郕,弗克。
五十五岁,孔子相鲁,鲁大治,齐人闻而惧。
用犁钮谋,馈女乐。
季桓子受之,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月番肉于大夫,孔子遂行,适卫,主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
五十六岁,在卫,卫灵公至粟六万,居顷之,或谮孔子于灵公,灵公使以兵仗卫孔子,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去卫。
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与阳货入匡,彼缺处,被攻之所也。"
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
阳虎曾暴于匡,孔子貌似阳虎,遂拘孔子五日。
弟子惧。
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乃使从者求解于卫臣宁武子。
匡人曰:"吾以为阳虎,故围之。 今非也,释之去。"
过蒲,时子路治蒲,孔子善其政,月余返乎卫,主蘧伯玉家。
卫灵公夫人南子,甚有美色,旧通于宋朝。
宋朝者,男子中之美色者也。
既通于灵公之母襄姜,复通于灵公之夫人南子。
宋朝惧,遂作乱奔晋。
自晋归宋,南于思之不置。
灵公复为南子召宋朝,男女并宠焉。
南子虽有淫行,而复贤慧,尝与灵公夜坐,闻车声辚辚,至明而止,过阙复鸣,南子曰:"此必蘧伯玉也。"
灵公曰:"何以知之?"南子曰:"君子不为昭昭饰节,不为冥冥堕行,吾闻之,蘧伯玉君子也,是以知之。"
公使人问之,果伯玉也。
孔子主伯玉家。
南子使人谓孔子曰:"四方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 寡小君愿见。"
孔子辞谢,不得已入见之。
孔子入门,北面稽首。
夫人答拜,环佩之声璆然,隔帘相见而出。
居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雝渠参乘,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孔子丑之,去卫适曹,又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于大树下。
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伐其树。
孔子遂微服过宋,适郑,与弟子相失。
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顶类皋陶,肩类子产,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门之狗。"
子贡以实告。
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似丧家之狗,然哉!"遂至陈,主司城贞子家。
五十九岁,自陈过蒲,会公叔氏以蒲叛,蒲人止孔子。
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贤而勇,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 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
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无适卫,吾出子。"
与之盟,孔子出东门。
孔子遂适卫。
子贡曰:"盟可负耶?"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卫灵公闻孔子来,郊迎问曰:"蒲可伐乎?"对曰:"可。"
灵公曰:"吾大夫以为不可,今蒲、卫之所以待晋、楚也,以卫伐之,无乃不可乎?"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与公叔氏同叛者四五人。"
灵公曰:"善。"
乃不伐蒲。
晋佛肸为中牟宰,赵筒子攻范中行,伐中牟。
佛肸叛。
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子路不悦,已而竟不行。
将西见赵简子,至河,闻窦鸣犊、舜华二人见杀,临河叹曰:"美哉水,洋洋乎!某之不济此,命也夫!"子贡曰:"何谓也?"孔子曰:"二人皆贤大夫也。 赵氏未得志时,用此二人。 而后从政,君子恶伤其类,故余云然。"
遂反乎卫,主蘧伯玉家。
他日,灵公问陈,孔子对以未学。
明日与孔子语,见飞鸿,仰视之,色不在孔子。
孔子遂行,复如陈。
六十岁,在陈。
鲁桓僖之庙灾,南宫敬叔救火。
孔子在陈闻之,曰:"灾必桓僖庙乎?"既而果然。
秋,季桓子病,谓其子康子曰:"我死,汝必相鲁,相鲁必召孔子。"
康子立,欲召仲尼。
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为诸侯笑。 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矣。"
康子曰:"然则谁召而可?"
曰:"必召冉求。"
于是使使召冉求。
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
是日,孔子有"归与!归与!"之叹。
六十一岁,自陈如蔡。
六十二岁,自蔡如叶。
叶公问政,既而返乎蔡,有《问津》诸章。
六十三岁,孔子在陈、蔡之间。
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
陈、蔡大夫谋曰:"孔子用于楚,则陈、蔡危矣。"
相与发徒兵,围孔子于野。
孔子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
颜回曰:"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孔子遭围,请诵弦歌不衰。
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来迎,然后得免。
时楚昭王渡江,有一物触王舟,使使问孔子。
孔子曰:"此萍实也,其甘如蜜"。
使曰:"何以知之?"子曰:"吾昔之郑,适乎陈之野,闻小儿谣曰:‘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甘如蜜。 ’得无是乎?"验之果然。
楚昭王将以书社之地七百里封孔子。
楚令尹子西沮之,昭王乃止。
’于是孔子自楚反乎卫。
六十四岁,在卫。
先是,卫灵公夫人南子淫于宋朝,灵公之太子蒯瞶献地于齐。
过宋野,宋野人歌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太子羞之,谓戏阳速曰:"从我朝少君,我顾,乃杀之。"
速曰:"诺。"
乃朝夫人。
太子三顾,速不进,夫人见其色,啼而走曰:"蒯瞶将杀余。"
公执其手以登台,太子奔宋,尽逐其党。
及灵公薨,蒯瞶之子辄立。
蒯瞶欲人,辄兴兵拒之,诸侯数以为让。
卫君欲得孔子为政,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故子路仕于卫。
六十六岁,夫人亓官氏卒。
期年,伯鱼犹哭。
孔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
子曰:"嘻!其甚也。"
伯鱼闻之,遂除之。
六十八岁,在卫,冉有为季氏将,与齐师战于郑,克之。
季康子曰:"子于军旅,学之乎?性之乎?"冉有曰:"学之于孔子。"
康子曰:"我欲召之,可乎?"对曰:"欲召之,则无以小人间之,斯可矣。"
康子遂以币迎孔子。
孔子至鲁,哀公馆焉。
哀公问政,终不能用。
乃序《书》,上自唐、虞,下至秦缪,删古诗三千,为三百五篇。
晚而喜读《易》,韦编三绝,修《礼记》。
六十九岁,子伯鱼卒。
七十一岁,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
叔孙氏之车子鉏商获麟,伤其左足,见其麕而角,以为不祥,以赐虞人。
仲尼观之,曰:"麟也,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泗沾袍,曰:"麟出而死,吾道穷矣。"
乃因鲁史作《春秋》,自隐至哀十二公,自平至敬十四王,凡二百四十二年。
而绝笔于获麟。
笔则笔,削则削,文学如游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
颜回、闵损、冉耕、冉雍、端木赐、宰予、仲由、冉求、言偃、卜商、颛孙师、曾点、曾参、澹台灭明、高柴、宓不齐、樊须、有若、公西华、原宪、公冶长、南宫适、公皙哀、颜高、商瞿、漆雕开、公良孺、秦商、颜刻、司马耕、巫马期、梁鳣、琴牢、冉孺、颜辛、伯虔、公孙龙、曹恤、陈亢、叔仲哙、秦祖、奚藏、公祖兹、廉洁、父黑、公西蒧、壤驷赤、冉季、石处、左郢,狄黑、商泽、任常、郑邦、乐欣、颜之仆、孔忠、漆雕哆、颜哙、颜无繇、公夏首、申振、邬单、荣旗、悬成、燕仅、原亢、部巽、施之常、秦非、句并疆,步叔乘。
七十二岁,子路死于卫。
初,卫孔文子圉之妻伯姬,蒯瞶之娣也,素通于家人浑良夫。
圉卒,子悝执政,蒯瞶因浑良夫求人,伯姬劫孔悝,立蒯瞶,辄出奔鲁,仲由入,石乞、孟黡以戈击之,断缨,子路结缨而死。
悝立蒯瞶.孔子在鲁,闻卫之乱,叹曰:"柴也来,由也其死矣。"
七十三岁,壬戌四月己丑,夏正二月十八日,孔子卒。
先时七日,蚤作,负手曳杖,逍遥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
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吾将安仿?夫子殆将病也。"
遂趋而入。
孔子曰:"赐,余畴昔之夜,梦坐莫于两楹之间,此殷礼也,某殷人也,夫明王不兴,天下其孰能宗予?殆将死也。"
寝疾七日而殁。
哀公诔之曰:"夏天不吊,不宁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子贡曰:"君其不殁于鲁乎?夫礼失则昏,名失则愆。 生不能用,死而诔之,非礼也;称一人,非名也。 君两失之。"
五月,葬鲁城北泗水上,弟子皆服心丧三年而去。
惟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
鲁人从冢而家者百余,因名曰孔里。
孔子之弟子,惟颜回最贤,先孔子卒。
其传道有曾子。
曾子名参,字子舆,父点,学于孔子之门。
曾参年十六,孔子在楚,命参之楚,受学焉。
参性至孝,尝出彩薪于野,客至其家,母以手搤臂。
参即驰至,问母曰:"臂何恙乎?"母曰:"今有客至,搤臂以呼汝。"
参母死,后母遇参无礼,而供养不衰。
尝芸瓜,误斩其根。
曾皙怒,援杖击之。
参扑地,有顷而苏,蹙然而起。
进曰:"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鼓瑟而歌,欲父听其歌,而知其平也。
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纳也。 昔舜事瞽瞍,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故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今参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义,安得为孝乎?"曾子曰:"参之罪大矣!"遂造孔子谢过。
曾子每读丧礼,泣下沾襟曰:"往而不可还者,亲也,子欲养而亲不在。 是故椎牛以祭,不如鸡豚之逮亲存也。 初吾为吏,禄不及釜,尚欣欣而喜者,非以为多也,乐其逮亲也。 既没之后,吾尝南游于楚,得尊官焉,犹北面而涕泣者,非以为贱也,悲不逮吾亲也。"
孔予以其能通乎道,故授以一贯之传。
曾子以《大学.圣经》一章教弟子,弟子记其意为十传,为千古儒学之宗。
其弟子孔伋,字子思,孔鲤之子,孔子之孙也。
逮事孔子,而受业于曾子。
于思年十六,适宋,宋大夫乐朔与之言学而怒,遂围于思。
宋君闻之,驾而救子思。
子思既免,曰:"文王拘于羡里,作《周易》。 尼父厄于陈、蔡,作《春秋》。 吾困于宋,可无作乎!"于是述父师之意,作《中庸》。
古云:"孔仅穷居于宋,惧家学不明,作《大学》以经之,《中庸》以纬之。 《学》、《庸》皆于思作,甚为近理。 初,伯鱼卒,其妻转嫁于卫之庶氏,其后死于庶氏之家,讣于子思,子思哭于庙。 门人至,曰:“庶氏之母死,何为哭于孔子之庙乎?"于思曰:"吾过矣!吾过矣!"遂哭于他室,见《礼记》。
子思之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孟孙之后,邹人也。
父激,字公宜,娶仉氏,梦神人攀龙凤,自泰山来,将止于峄,凝视久之,忽见片云坠而寤。
时间巷皆见五色云,覆孟氏居,而孟子生焉。
孟子三岁丧父,母有贤德,挟其子以居。
始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戏为墓间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所以居于也!"乃去。
舍近市,嬉戏为贾彳玄亍事。
母曰:"又非所以居子也。"
遂徙舍学宫旁,其嬉戏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母曰:"此真可以居于矣!"遂居之。
稍长,就学而归。
母方绩。
问曰:"学何所至矣?"轲曰:"自若也。"
母以刀断织。
轲问其故,母曰:"君子学以立名,问以广知皆由积累而成,亦犹织之待积而成也。 若废学无成,与断机何异!"轲惧,旦夕勤学不息,受业于子思,道既通。
值梁惠王卑礼厚币,以招贤者,乃至梁。
既而去梁适齐,齐宣王以为客卿。
当是时,天下务于合纵连衡,以攻伐善战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不合。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仲尼之道,作《孟子》七篇,以诏来世。
娶由氏,生子名仲子。
孟子曰:"人皆知以食愈饥,不知以学愈愚。 夫学者,崇名立身之本也。 孟子之学,尊孔子而辟杨、墨,曰:“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故杨、墨之害,亦自是灭息,此孟子不世之功也。
或曰:"佛老之教,甚于杨、墨,不知孟子之时,虽未知有佛,而老子生于孔子之前,其书流传已久,何孟子初无一语辟之也?"今之人以儒、释、道为三教,欲知佛老之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