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通俗演义 第四十一回 大清朝膺景命二百六八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二十四史通俗演义
《二十四史通俗演义》 第四十一回 大清朝膺景命二百六八 吕安世

诗曰:

神州谁是主人翁,保卫生民化大同。

立志共筹谋国策,富强定不让西东。

却说清世祖顺治自入关以来,东征西讨,造成二百数十年基业。

其中圣凡相继,历历落落,非逐次叙述,不能详明。

及至康熙嗣位,有四位辅政大臣,尽心佐理,所有一切内弊,首先除去,此谕一出,宫廷内外,读之无不同声称颂。

到了元年三月,平西王吴三桂因缅甸送献桂王朱由榔眷属到营,当令拘禁别室,与受星阿商议,请旨发落。

爱星阿不敢另议,由三桂写折奏闻。

旨下,明朱桂王思免献俘,着即传旨赐死。

三桂立即将桂王全眷二十多口,令即绞死。

不意桂王储嗣,年十二,指三桂骂道:"我朱家何负于汝?天道有知,岂能令你善终。"

时李定国闻缅人将桂王献与三桂,遂引兵追劫,途中闻桂王凶耗,望北大哭,呕血数升,不日而死。

定国虽死,惟张煌言、郑成功二人,煌言隐居南田岛,成功占据台湾。

时有信促郑成功进兵,不料成功一病身亡,及至闻讣,遂捶胸大痛道:"成功一死,吾无望矣!"遂穷居深岛,作避世计。

一日,正在庄前闲眺,见有无数的人,穿着明朝主服,走进前来,向煌言恭而有礼,开口便问道:"君家莫非张煌言先生么?"煌言见问,大为诧异,不敢具道真名实姓。

来人见煌言犹疑,便说道:"我等皆是明朝遗民,因被清国逼得无地,避难深岛。 今见清国疏于防范,闻先生避居于此,特纠集同志,约有数千,来请先生出山,同倡议师,恢复明室。 先生莫道我等是清朝使来奸细,不敢说出姓名。"

煌言见来人口口忠义,句句思明,谅无有诈,与来人畅谈。

来人并云现在海口有数号大舟,舟中同志静候先生一会,以订盟约,共图恢复。

煌言因急于思复,遂同来人行至海口,果见有数只大船停泊海岸。

将要上船,忽然从舟出来多人,皆是拖辫清兵,上前捆起。

煌言一见,始知中计。

煌言大声道:"匹夫不可夺志,要杀便杀。"

只见岸上引煌言来的人,上前止道:"不可不可。"

遂同上船,乘风解缆,一路顺风,到了宁波,转由杭州上岸,将煌言抬起一直扑奔巡抚署中而来。

巡抚赵廷臣一见煌言,百般开导,劝他降靖。

煌言义不苟屈。

巡抚无法,只得令兵送出,使他自尽。

且说康熙帝因郑芝龙之子成功据守台湾,成功死,其于郑经复据台地,清帝遂将芝龙并其三子成恩、世恩、世荫一律斩首。

其孙郑经闻乃祖被杀,情急无法,只得暂行隐忍,再作计较。

其时康熙在位已是四年,真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口。

直到康熙六年秋季,鳌拜专政,捏奏苏克萨哈藐上,将他处死。

后又捏害萨哈子孙,康熙帝未准,竟敢挥拳殴主。

康熙帝回宫,奏与太后知道,太后百般劝慰,只得含隐。

虽然如此,奈康熙帝别具一般心思,过数月,单召鳌拜入内,宣他树党营私,陷害贤能。

鳌拜不服,仍发攘背故态,被康熙帝喝令左右将他拿下,先将他痛责一顿,然后命两人拖出复讯,叫据实讯断,不得徇私。

这两人遵旨,复奏整拜三十条大罪,旨下,应即正法。

幸有二三大臣请旨从轻议处。

康熙帝亦因是勋旧老臣,遂免重从轻,将他削职收押。

康熙帝将鳌拜这一办,内外臣僚都知康熙帝英明,皆不敢妄为。

此事一传,独有功高位重老柱国吴三桂等,倒觉心中不安。

这吴三桂自从降清,顺治帝封他平西王位,留他镇守云南,其子应熊又招为十四公主驸马,其荣耀真算第一。

他见康熙帝将鳌拜一办,心中忐忑,惟恐身蹈危机。

遂遣官到广东,会同尚可喜到福建,会同耿继茂之于精忠,一同上控,奏请撤兵。

那知此折一上,康熙帝随即批准,遂派钦差前往各藩,经理撤兵事宜。

三桂一闻此信,大惊道:"此事如何设施?"忽有部将马宝道:"王爷主见如何,若愿归田,也就罢了。 不然,当谋自立可也。"

三桂道:"我请撤兵,原是试探主上之意,不料竟行批准。 俟差官到来再处。"

马宝道:"然则请王爷先简兵阅马,候来使到,看军心如何,便好行事。"

三桂即日升座,传齐将士并两婿,均至校场听令。

一面召集将士,百般邀励,说主上将他调藩,不知凶吉。

众将士被他一片谎词,遂群然而起,将两钦差杀害,并巡抚朱国治一并杀讫。

三桂假意道:"你等如此胡为,叫我何以办理。"

众将道:"王爷本是明臣,清帝如此寡恩,不如反正,杀往北京,灭去清国,复恢明室,有何难为。"

三桂道:"倘北京兵来如何?"众将大呼道:"我等愿死拒之。"

次日,三桂即传檄所属,捏造一个甚么崇祯的三太子,国号大周,并遣人到福建、广东,约会耿、尚两人,择日率兵前来会齐,进攻北京。

单说三桂一反,有附会的起兵相应,抵御的调兵固守。

此时有户部员外郎萨穆哈,正在贵州办差,迎接三桂眷属至京,一闻此信,即忙上马,昼夜不停,跑到北京,将此事奏明。

王大臣惊道:"此事如何办理?"康熙帝道:"三桂既反,无论如何,谅难应命。"

立命都统巴尔布珠满等,各率兵三千,由常德、岳州等路,分道进攻云南。

单说吴三桂既据云、贵等地,亦遣将分兵进攻各省,于是湖南、四川全省皆陷。

耿精忠亦由福建率兵出东路,攻打浙江省内各地。

惟尚可喜始终事清,三桂遣使招致,不意可喜将来使拘住,把三桂之书呈奏清廷,清遣兵援助。

三桂闻使被拘,大怒,遂致函耿精忠,令攻广东。

精忠又致书郑经,令起兵夹攻粤海。

此时中原大震,南中数省半为吴有,各省告急表章纷如雪片。

康熙帝接报,即命贝子贝勒大臣各经略统领等,出兵援救,另授简亲王喇布为扬威大将军,镇守江南一带。

哪知清兵出一路,败一路。

吴兵进一路,胜一路。

不是投降,就是附从,反把三桂势力弄大了。

何以如此?实因满人领兵主将皆是王亲国戚,一经兵权到手,动不动就要摆架子,或是拿威力吓人。

你想乱兵之时,用此等手段,如何能行得去。

闲言少叙,却说康熙帝前日派哲博两钦差来云南,着他永镇云南,令其息兵,免使他日复瓦,追悔无及。

三桂不从,当将二使收禁。

现闻陕南已经得手,遂命人分扰秦陇,自率大兵出云南,赴常沣督战。

临行时,其妻张氏上前扯住道:"你如此背乱,圣主定将吾子应熊正法,你要还我儿子。"

三桂被妻纠缠,再三开导,怎奈妇人拙见,不克宽容。

三桂无法,只得将所拘两钦差放出,央他回京复奏,愿与清兵议和,如清帝不杀吾子,当即罢兵。

两钦差得此释放,如鸟出笼,连声唯唯,回京而去。

三桂又遣使西藏,请达赖喇嘛代为请命,亦不外此数语。

康熙帝闻报,也甚为焦灼,又闻哲博两使复奏,及喇嘛疏陈,心中格外焦灼。

遂召王大臣会议,此时有大学士明珠上前奏道:"三桂不去,终久为患,奴才闻西洋人南怀仁善造火炮,比我国之炮尤精,况且轻便。"

康熙帝道:"这南怀仁不是现任钦天监副官么?"明珠答:"是。"

遂传谕户部发银,叫南怀仁速召西人赶造。

随即将三桂子应熊,并应熊子世霖,一并正法。

且说三桂既放了清使,指望清使回奏,康熙帝定要允其所请;哪知一班将士,有请渡江北上的,有请直犯京城,三桂均不从。

及闻其子应熊并其孙世霖被杀,遂大怒。

当留兵七万守岳沣诸口,又分兵数万守湘、贑等地要隘,自己率大队由陕西进兵,直攻京师。

三桂兵到松滋,方遣将进略郧阳。

忽探马报道,平凉失守,王辅臣降清,三桂闻报大惊。

忽又报道,留守长沙夏相国乞援,三桂问长沙如何告急。

来报就把清廷如何运来大炮,是什么安亲王岳乐统带,现在进攻湖南呢。

三桂道:"如此情急,吾不能不回救湖南。"

一路闻报,所有江湖要塞,均被清兵占去。

三桂只是催兵前进,按下不提。

且说安亲王岳乐奉命南征,将到建昌,正值白显忠攻陷城池,岳乐督攻不克。

后从北京运来大炮,连即攻城。

显忠大惧,弃城逃走。

遂克广信、饶州,随进兵攻湖南,一路克袁州。

将至醴陵,忽探马报道,敌将高大节,领兵由间道去攻袁州。

岳乐道:"袁州是吾后路,倘被截住,吾无归矣。"

忽又报道:"吴将夏相国,由前面来醴陵了。"

岳乐道:"前有来将,后有敌兵,吾不能不退。"

即传令退兵。

约行百里,天已日暮,见前面有一大山,岳乐即命就此扎营,明日再行便了。

方才扎毕,忽听山上炮声响亮,岳乐急命侦探此山何名,回报是螺丝山。

此山盘盘曲曲,如螺丝一样,也不知山上有多少兵马,只见都是大周旗号。

岳乐道:"不用管他,你们用大炮向山上攻击。"

连击数十炮,旗帜打倒也不少,就是无一息动静。

岳乐道:"不好了,吾中了敌人疑兵计了。"

赶急令军士将炮抬回,不用再放,将才入营,只见山上跑来一匹马,飞至面前,大呼道:"岳乐哪里走。"

岳乐正在山下瞭望,忽见一匹马飞来,惊得心魂皆散,策马而逃。

军士见主将走了,一时昏乱,不辨路途,四处纷散,自相践踏。

岳乐逃过螺丝山,见无追兵,心中稍定。

此时天色已明,遂收拾残兵,奔回袁州去了。

一到城下,见皆是大周旗号,正在狐疑,所四面喊声,岳乐登高一望,正是敌兵追杀清兵,赶急整齐队伍,上前救援。

那敌将正杀得高兴,忽见后军纷纷奔溃。

怎奈那将厉害,岳乐料不能取胜,领兵杀出,奔他方去了。

那将也不追赶,收兵入城。

原来杀清兵这将,就是高大节。

且说岳乐这一败,才知道大节厉害。

又说道:"此人久在江西,不是好处。"

遂同喇布会合,同往南昌去了。

不料。

后来大节被胡国柱副将韩大任害死了。

大节既死,袁州仍被喇布占住。

此非喇布本领,乃是康熙洪福,以次各处渐渐略定。

且说广州尚可喜因郑经由台湾率兵来攻,急派其子之信前去拒敌。

哪知之信不遵父训,叛了清朝,反使部兵将其父可喜拘押起来。

可喜气愤,呕血数升而亡。

之信见父已死,益无忌惮,通款三桂。

三桂封之信为辅德亲王,命他筹款助饷。

之信一闻此信,遂说道:"三桂是想来挟制于我。"

忙与部将商议,仍旧降清,所有三桂派来的官,均被拘住。

一面率军民薙发反正,一面出兵西拒马雄,东拒耿精忠。

精忠方欲对敌,闻报汉兵已入仙霞关,急回军福建,途次又闻曾养性、白显忠统已降清。

赶到福州,又闻清兵将到,建宁、延平等郡均已投阻精忠经此一吓,晕倒于地,左右救醒,半晌道:"此番休了。"

坐定后,忽左右献上一书,拆开一看,乃是清康亲王前来劝降。

心想道:"降是不好,不降又敌不过清兵。"

半天想了一条计,一面令儿子赴延平去迎清军,一面将总督范承谟绞死。

何者,因他降清,恐范承漠说他坏处。

康亲王接书,遂进福州。

精忠率文武迎接入城,康亲王令其立功赎罪,申表奏闻。

之信亦遣人至喇布前乞降,喇布亦据实申奏。

康熙帝因三桂未降,亦不深究,旨下令其仍袭王位,立功赎罪。

浙江、福建、广东次第悉平,只有广西一省,现尚未靖。

广西守将孙延龄,本是孔有德的女婿,因有德一门死难,仅遗一女,孤苦零丁,太后留养宫中,食郡主俸禄。

后嫁与延龄为妻,镇守广西,不料延龄受三桂蛊惑,封为临江王,背清降吴,起先还瞒着,后被郡主知道,劝他反正,他却不从。

今闻各处皆已反正,心中焦灼,思想再三,只有请郡主庇护,可以减罪,退入后堂,未免赧颜,无奈向郡主谢过:"前日实系愚昧,今悔已不迭,望郡主维持一二,虽死亦感激你的。"

说罢便潸然下涕。

郡主见他如此,心中不忍。

遂入京求太后为他讨情。

不料他这反正三桂已知,派从孙吴世琮诱杀之。

且说吴三桂自叛清以来,已经五年。

康熙十三年僭号,借立崇祯后为名,其实称周国。

他心中把称帝早存一个念头。

至康熙十七年,于衡州筑土建坛,祭告天地,自称大周皇帝,改元昭武。

总奈他已恶贯满盈,即位之时,受一点风寒,竟致不起,于康熙十八年春月,就呜呼了。

三桂临死,遗嘱夏国相一班伪大臣等,辅太孙世王番嗣位。

国相等秘不发丧,密遣人至云南迎请世王番,至衡州即位。

百官叩贺,改元洪化,遂发哀诏,布告国民。

此时清兵闻知三桂已死,人人思勇,个个图功。

安亲王岳乐、简亲王喇布各统大兵,入湖南,克复岳州、常德。

惟顺承郡王勒尔锦常驻荆州,三桂未死前,连头也不敢出;此时听三桂已死,弛也就发起扬来,大着胆率兵过江,攻长沙,直逼衡州。

夏国柱等见这样情形,哪里还敢迎战,只得弃城而走。

吴世琮在陕西也被将军莽依图战死。

此时四川汉中俱皆克复。

现在大周吴世王番所有地方,均被清兵占住,刻下只落云南、贵州两省了。

康熙帝见各处虽然报捷,总是不能荡平,想必诸将不肯用命,遂传旨一律调回治罪。

另派贝子贝勒都统将军,统大军由川、广、闽、粤,进兵云、贵,直捣周兵巢穴。

周军见清兵大队云集,吓得魂飞魄散,纵勉强迎战一照面就逃走了。

自此世王番又把贵州失了,到康熙二十年十月间,城中粮尽,军心遂变,城中守将方志球暗里通款蔡督军毓荣,放蔡军入城,于是各兵继进。

将周通同擒获,余兵溃散。

世王番见国已灭,遂悬梁自尽。

所获兵将,解送京师发落。

至于已降复叛之藩,一律递京问罪。

诸清将见大功垂成,即陆续班师回京。

三藩既定,中国十八省,并关东三省,皆属大清舆图。

惟台湾一岛,被郑经占据,后经病死,其子孙陆续嗣位,到康熙二十三年才亡。

康熙帝既平海内,又想征服蛮夷。

先从俄人入手,于是即令都统郎坦,侦探俄城形势,后遂出兵。

至二十八年中俄才订约修好。

二十九年,出长城,攻蒙古三部,亲征往还三次,至三十年蒙古内部附。

三十六年,康熙立允扔为太子,到五十一年,康熙帝将允扔废黜,立意不立太子。

诸皇子及王大臣,不知主上何意。

到康熙六十一年,已是六十九岁了。

大学士九卿等,方拟明年是圣上七旬万寿,预备大庆典礼,谁料人有旦夕祸福,康熙帝竟患起病来,渐渐沉重,服药无效。

次日,帝到畅春园,诸皇子随驾前往。

过数日,病甚重,即召隆科多入内。

命他传旨召十四皇子入内,只是舌头蹇涩,说出十字便停住,又说出四子二字。

隆科多出来,即遣宫监去召皇四子胤祯。

次早四皇子至畅春园,见过母舅,隆科多即入内请安。

康熙帝见他来到,手指胤祯说道:"好好。"

只此二字,便归天去了。

诸皇子大加痛哭。

隆科多说道:"请诸阿哥收泪,听读遗诏。"

便读道:"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仰承大统,着继朕嗣位。"

皇四子随即皇帝位,悉遵旧章治丧。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而崩。

四皇子胤祯即位主丧,次年改元雍正。

雍正登位后,召王大臣文武入宫,王大臣等到了宫内,见雍正南面高坐,忽谕众官道:"皇考在日,至晚年储位未定,心中常不定,朕想明立,恐他兄弟争夺,弄出大祸,朕想出一条计来,将拟定皇储诏旨,亲写密封,藏在匣内,放在这正大光明殿匾额后面,可好么?"王大臣道:"臣等安敢妄议。"

于是雍正命诸臣退出,只留总理事务大臣在内,自己密书太子名字,封藏匣内,令内侍缘梯而上,将此匣悬在干清官正中正大光明匾后。

后来雍正晏驾,开匣方知立储已毕。

忽接到四川总督年羹尧八百里紧报,青海造反。

青海原在西藏东北,此时青海首领达赖浑吉欲谋独立,想脱清朝关系,暗约策妄阿布坦为后援,大举寇清。

兵部侍郎常寿由青海奔来奏闻,雍正帝只道青海内乱,仍命常寿前往调停。

常寿一到,即被丹津拘留。

川督年羹尧闻报飞奏,雍正帝即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提督岳钟棋任奋威将军,率兵往讨。

兵分二路,率兵前进,势如破竹,斩首万级,直逼青海。

丹津闻报大惊,送出清使,上表请罪。

清廷不准,催羹尧进兵。

岳钟祺请道:"青海地面寥阔,寇众无多,我军四面合攻,贼众谅无一遗。"

羹尧然之。

果于雍正二年五月,遂定青海。

年、岳二督奏凯班师,回朝叙功不提。

且说雍正帝本是薄悻主,他见外患已平,恐怕国内生出事来,想出一条毒计,欲把功高位重之臣尽行除去。

先把两兄贝子允糖、允礻异、允祀,捏他种种不法,将其拘禁。

并将为帝划策的一律处死,免得后来泄漏。

太傅年羹尧因少年为帝扶持,又兼功高,未免骄恣。

一日旨下,帝遂降他为杭州将军,又连降他十级,罚他看守城门。

他在城门里,守得格外严密。

王大臣又将他行为奏明,共成九十二款,雍正帝遂把他正法。

哪知都察院先生劾隆科多庇护年羹尧,又奏他大不赦之罪,旨下只戮其本身。

后又有多少文臣武官,稍涉嫌疑者,均受株累。

雍正既将一班人犯惩办,遂觉得意,寡情之人,无逾于此。

自雍正四年至九年。

苗人不服王化,镶黄旗鄂尔泰费尽苦心,苗人方始归命,开辟苗地二千余里。

到了十三年,苗人又生变端。

鄂尔泰,因苗人复叛,心中也自不安。

其时正在府中晚餐,忽见宫监奔入,报称皇上暴病,请大人立速进宫。

鄂尔泰连忙入宫,正值皇后已到,鄂尔泰上前揭开御帐,不觉哎呀一声,急将帐放下,其时庄亲王、果亲王皆到,一面奏议后事,一面请太子嗣位。

遂将匣取下,打开一看,当即宣读,乃是"皇四子弘历继朕登位"二语。

是时皇太子弘历等入宫奔丧,随即奉遗诏,命庄亲王率大臣奉弘历即位。

次年改元干隆,是为清高宗皇帝。

干隆即位后,朝政宽平,宗室人等凡被拘禁,一律释放。

封允礻我等公爵;自己兄弟,皆封亲王;在朝王大臣及外省官员,均加一级。

功勋故旧,官吏小民,无不颂当今仁德。

只因云苗复叛,未曾平靖,召回张照哈等治罪。

另授张广泗七省经略,节制各路军马,择日出师前进。

到了苗境,约历两月,已定苗疆,海内承平。

干隆帝乃偃武修文,四夷入贡,八荒称臣,真是太平天下,别有一番景象。

迨至干隆六十年,把人生富贵荣华际遇,无一事没做到的,无一件没想到的。

一日,不料干隆帝忽召诸王大臣入内,拟把帝位傅于太子,自称太上皇。

王大臣也没甚惊疑,不过请皇上暂缓归政。

干隆又开谕一番,说道:"朕遵守先皇遗法,已将太子之名,藏密正大光明殿匾内。"

即命宫监取下,开匣一看,乃皇四子颙琰,遂命他嗣位。

拟明年改元嘉庆。

干隆帝虽内禅,仍然大权在手,惟恐一旦交卸,有乖制度。

今见嘉庆帝浚哲文明,温恭克让,于礼制上格外尊崇,遂决意归政。

于嘉庆元年元旦,举行归政典礼。

王大臣率百官等上表恭贺。

随颁;太上皇传位谕旨,大赦全国。

元年四月。

太上皇开千秋春宴;正在热闹之时,忽宫监递来湖北督军的奏折,内陈枝江、宜都两县内白莲教徒聂杰人、刘盛鸣等纠众滋闹等情,请发兵迅剿。

要知胜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