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一〗
蛮夷之长有知道者,中国之人士媿之。
故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
甚悲夫中国也。
宋之篡晋,义熙以后以甲子纪,而不奉宋之元朔,千古推陶公之高节。
而武都王杨盛于晋之亡不改义熙年号。
盛,仇池之酋长耳,与元亮颉颃于华、夷。
晋氏衣冠之族,闻栗里之风而不媿者,又何以对偏方之渠帅也?盛临卒谓其世子玄曰:"吾老矣,当终为晋臣,汝善事宋。"
子之从违可与已而为变计哉?盛过矣。
虽然,此非可以訿盛也。
盛远在荒裔,虽受晋爵而不纯乎其为臣,进则不必为晋争存亡,退自有其不可亡之世守,则孤立而撄宋之怒,力不能敌,且以覆先人之宗社,固不可也。
是以告其子以事宋而无贻危亡于后世,是亦一道也。
若夫戴高天,履厚土,世依日月之光,有君父之深雠,无社稷人民之世守,洁其身于山之椒、水之涯、耕读以终身,无凶危之见逮,如溧阳史氏者,屡世不干仕进,而抑可不坠其宗。
处此而曰"终吾身而已,子孙固当去事他人以希荣利",双收名利以为垄断,岂可援盛以自解哉?民之多辟,不可如何者也;自立辟焉,以两全于义利,又将谁欺?
〖二〗
承大难之余,居大位,秉大权,欲抑大奸以靖大乱,论者皆曰:"非权不济,名不可急正,义不可急伸,志不可急行,姑含忍以听其消而相安于无事,国乃可靖。 故晋弑厉公,迎悼公,公掩荀偃、栾书、士匄之恶而从容驭之,晋乃以宁。"
其说非也。
夫不见悼公之掣于群贼,邢邱一会,而天下之政移于大夫,晋乃以终亡于八卿之裔。
无他,名不正,义不伸,志不行,苟免于乱,乱之所以不息也。
叔孙婼杀竖牛,而安其宗。
汉献帝不能正董卓之罪,待其骄横而始杀之,故李傕、郭氾得以报雠为名,杀大臣,逼天子,而关东州郡坐视不救,韩馥、袁绍且以其为贼所立,欲废之而立刘虞。
夫唯弑君之罪为神人所不容,而兄弟之痛根于性而弗容隐,受其援立,与相比暱,名不正,义不伸,志不行,忘亲贪位,如是而曰权也,是岂君子之所谓权乎?
文帝初立,百务未举,首复庐陵王之封爵,迎其柩还建康,引见傅亮,号泣哀恸,问少帝、庐陵薨废本末,悲哭呜咽,亮、晦、羡之自危之心惴惴矣。
自危甚,则将相比以谋全,而虿毒再兴,固非其所惮为者。
文帝之处此,将无虑之疏而发之躁乎?而非然也。
明明在上者,天理也;赫赫在下者,人心也。
无幸灾徼利之心,而自行其性之哀戚,视三凶如大豕,而孰恤其恩怨之私哉?故天下无不可伸者,义也,义以正名,而志卒以行。
彼三凶者,方将挟迎立之恩以制帝,帝舍其私恩,伸其公怨,夺三凶之所恃,而消沮以退。
是以擒羡之、亮如搏鸡豚;谢晦虽居上流拥徒众,一旦瓦解,自伏其辜。
名其为贼以行天讨,凡民有心,无复为之效死者,党孤而自溃矣。
于帝得乘权止乱之道焉,不贪大位,不恤私恩,不惮凶威,以伸其哀愤,则一夫可雄入于九军,况业已为神人之主而何所惧哉?惟能居重者之谓权,委而下移,则权坠而衡昂矣,故程子曰:"汉以下无知权者。"
〖三〗
文帝亲临延贤堂听讼,非君天下之道也,然于其时则宜也。
自晋以来,民之不治也久矣,君非幼冲则昏闇耳,国事一委之宰辅者几百年。
乃其秉政之大臣,图篡逆者,既以饵天下为心,而成乎纵弛;贤如王导、郗鉴、何充、谢安,亦唯内戢彊臣,外御狄患,暇则从容谈说,自托风流;而贪鄙如司马道子,又弗论也。
及晋之亡,而法纪隳,风俗坏,于斯极矣。
宋武以武功猎大位,豪迈而不悉治理,固未遑念及于亲民也。
刘穆之、傅亮区区机变之小人,视斯民之治乱漠然不与相关,有司之贪浊暓乱者,不知其若何也。
文帝承其敝而欲理已乱之丝,则更不得高拱穆清以养尊贵。
而况羡之、亮、晦杀君立君,威震朝野,民且不知有天子。
苟不躬亲延访,则虚县于上,废置惟人,亦恶足以制权奸、保大位乎?故急于亲临以示臣民之有主,抑求己自彊之道也。
以是知文帝之志略已深,而正逆臣之诛,成元嘉之治,皆繇此昉焉。
虽然,以是为君人之道则已末矣。
国之大政,数端而已;铨选也,赋役也,刑狱也,乃其绪之委也,则不胜其宂,择得其人而饬之以法,士不废,民不困,而权亦不移。
若必屈天子之尊,撤瑱纩以下问锥刀子女之淫慝,与民竞智而挠之者益工,与庶官争权而窃之者益密,明敏之过,终之以惛,求以起百年之颓靡,致旦暮之澄清,不亦难乎!帝之遣使行郡县访求民隐,诏郡县各言利病,斯可谓得治理矣。
亲临听讼,暂尔权宜,非可法者也。
王敬弘曰:"臣得讯牍,读之正自不解。"
其辞傲矣,而犹不失相臣之体。
相臣执体要,佐天子以用人修法而天下宁,况天子乎?
〖四〗
赫连勃勃权谋勇力皆万人敌也,立国于险要之地,大修城池,宜足巩固以居而末如之何,乃至其子而遂亡。
故夷狄恶其起而若未足忧也,不患其盛而若不可拔也。
赫连氏亡而五胡杂糅之中原皆为拓拔氏所有,并刘、石、慕容、苻、姚、乞伏、赫连、沮渠、冯、高、吕、段、秃发之宇而合于一,固将挟全力以为南国忧,然而无足忧也。
夷裔之未入中国,则忧其相并而合;既入中国,则患其杂宂而不适所治,不患其合一极盛而以相压也。
故宋武之时难矣:奋勇以灭慕容超,而姚兴又竞;全力以灭姚泓,而赫连、拓拔又乘间以争;欲再举以争关中,而郑鲜之曰:"江南士庶引领以望返旆。"
盖二夷既灭,人心乍弛,不能再振矣。
拓拔氏血战以克统万,穷兵以破蠕蠕,精甲锐师半消折于二虏,是亦勃勃死而昌无能为之势也。
宋能乘之,此其时矣;坐困江东,惮其威而不进,进而不敢与之敌,盖失此一时,而六代之偷安不足以兴。
文帝非英武之君,到彦之之流不足以有为,惜哉!〖五〗
拓拔焘惜财而不轻费,亲戚贵宠未尝横有所及,其赏赐勋绩死事之臣,则无所吝,用财之道,尽于此矣。
有天下而患贫,岂惟其不当患也,抑岂有贫之可患乎?天之时、地之泽、人之力、以给天下之用者,自沛然而有余。
乃患贫而愈窘于用,则崔浩之言审矣。
国之贫,皆贫国之臣使之然也。
贫国之臣有二:一则导君以侈者,其奸易知也;一则诱君于吝者,其奸难测也。
诱君以吝者,使其君以贫告臣民,而使为我吝,君一惑之,则日发不足之欢,言之熟而遂生于心,必不以帑藏之实使其臣知之。
君匿于上,奸人乃匿于下,交相匿而上不敌下之奸,浸淫日月,出入委沓,且使其君并不知有余不足之实。
猝有大兵大役馈饟赏赐之急需,皆见为不足而吝于出纳,而国事不可言矣。
凡为此者,皆君之亲戚贵宠,而君以为真爱我者也。
经用吝而其赏赐不吝,匪直赏赐耳,上下相匿,而大臣不能问,群臣不敢问,奸人且暗窃之以去,而上下皆罔所闻知。
延及于子孙,则上无所匿于下,而专听奸人之匿以罔上,固必曰吾国贫也。
大兵大役之猝至,非吝于用以酿溃乱,则横取之百姓而民怨不恤,曰吾实贫而不能不取之民也。
则不徒亲戚贵宠之窃以厚藏者不可问,其所未窃者,湮沈填塞于古屋积土之中,至于国亡以资乱民之掠夺,新主之富有,而初不自知。
呜呼!财一滥施于权贵,而事废于国,民怨于下,兵溃于境,国卒以亡,皆导吝之说为之,亦孰知导吝之情为窃国之秘术哉?庸主惑之,察主尤惑之,丧亡相踵而不悟,悲夫!
〖六〗陶靖节之不仕,不可仕也,不忍仕也。
其小试于彭泽,以世家而为仕,道在仕也。
仕而知其终不可而去之,其用意深矣。
用意深而终不可形之言,故多诡其辞焉。
不可形之于言而托之诡词者,非畏祸也,晋未亡,刘裕未篡,而先发其未然之隐,固不可也。
万一裕死于三年之前,义符辈不足以篡,一如桓温死而谢安可保晋以复兴,何事以未成之逆加诸再造晋室之元勋,而为已甚之辞哉?此君子之厚也。
故其归也,但曰"岂能为五斗米响乡里小儿折腰"。
如是而已矣。
虽然,此言出而长无礼者之傲,不揣而乐称之,则斯言过矣。
君子之仕也,非但道之行也,义也;其交上下必遵时王之制者,非但法之守也,礼也。
县令之束带以见督邮,时王之制,郡守之命,居是官者必繇之礼也。
知其为督邮而已矣,岂择人哉?少长也,贤不肖也,皆非所问也。
孔子之于阳货,往拜其门,非屈于货,屈于大夫也;屈于大夫者,屈于礼也。
贤人在下位而亢,虽龙犹悔,靖节斯言,悔道也。
庄周曰:"无所逃于天地之闲。"
君子犹非之。
君臣之义,上下之礼,性也,非但不可逃也,亢而悔,则蔑礼失义而不尽其性,过岂小哉?非有靖节不能言之隐,而信斯言以长傲,则下可以陵上;下可以陵上,则臣可以侮君,臣可以侮君,则子可以抗父。
言不可不慎,诵古人之言,不可以昧其志而徇其词,有如是夫!
〖七〗
扩其情以统初终,而汇观其同异,则听言也,固不难矣。
非坚持一背戾之说,不然之效已著,而迷谬不解者之难辨也。
言烦而竞,诡出而相违,莫可端倪,而唯其意之所营,以恣其辩,惑人甚矣,而尤无难辨也。
凡言之惑人也,必有所动以兴;下者动以利,其次动以情,其次动以气。
利者灼见之而辨矣,或倡之,遂或和之,然皆私利之小人也,于人辨之而已。
情之动也无端,偶见为然而然之,偶见为不然而不然之,因而智计生焉,因而事之机、物之变、古人之言、皆可为其附会之资,而说益长、情益流,非有所利也,而若沥血以言之,不获已而必强人以听,此疑于忠而难辨者也。
然人之情无恒者也,倏而然之,倏而不然之,则知其情之妄,而非理之贞也。
至于气之动而尤不可御矣,若或鼓之,若或飏之,一人言之而羣嚣然以和之,言者不知其所以言,和者愈不知其所以和,百喙争鸣,若出一口,此庄周所谓"飘风则大和而听其自已"者也。
既自已矣,则前后之不相蒙,还以自攻也而不恤。
虽然,亦岂有难辨者哉?观于拓拔氏伐蠕蠕之议,而鼓以气、盪以情者,直可资旁观者之一哂而已。
当其议伐赫连氏,则曰宜置赫连而伐蠕蠕,崔浩持之,伐赫连而灭其国、俘其君矣,已而议伐蠕蠕,则又曰蠕蠕不可伐也。
何前之伐蠕蠕也易而今难,何前之克蠕蠕也利而今无利。
一言而折之有余,而羣喙争鸣不息,有如是夫!人以为不可伐,则曰可伐,人以为可伐,则曰不可。
气之为风也,倏而南,条而北;气气之为冬夏也,倏而寒,倏而暑;调之为暄清之适者,因乎时而已矣。
言之善者,调其偏而适以其时。
崔浩之言,则可谓知时矣,风不可得而飘,寒有衣儒、暑有箑也。
拓拔寿之能用崔浩也,而犹疑之情兴气动,难乎其不撼,况智不如寿者乎?虽然,无难办也,统其初终,析其同异,以其所然攻其所不然,扩然会通以折中之,岂难辨哉?岂难辨哉?〖八〗
元嘉之北伐也,文帝诛权奸,修内治,息民六年而用之,不可谓无其具;拓拔氏伐赫连,伐蠕蠕,击高车,兵疲于西北,备弛于东南,不可谓无其时;然而得地不守,瓦解蝟缩,兵歼甲弃,并淮右之地而失之,何也?将非其人也。
到彦之、萧思话大溃于青、徐,邵弘渊、李显忠大溃于符离,一也,皆将非其人,以卒与敌者也。
文帝、孝宗皆图治之英君,大有为于天下者,其命将也,非信左右佞幸之推引,如燕之任骑劫、赵之任赵葱也;所任之将,亦当时人望所归,小试有效,非若曹之任公孙彊、蜀汉之任陈祗也;意者当代有将才而莫之能用邪?然自是以后,未见有人焉,愈于彦之、思话而当时不用者,将天之吝于生材乎?非也。
天生之,人主必有以鼓舞而培养之,当世之士,以人主之意指为趋,而文帝、孝宗之所信任推崇以风示天下者,皆拘葸异谨之人,谓可信以无疑,而不知其适以召败也。
道不足以消逆叛之萌,智不足以驭枭雄之士,于是乎摧抑英尤而登进柔輭;则天下相戒以果敢机谋,而生人之气为之坐痿;故举世无可用之才,以保国而不足,况欲与猾虏争生死于中原乎?
夫江东之不振也久矣。
谢玄监军事,始收骁健以鼓励之,于是北府之兵破苻坚而威震淮北;宋武平广固、收雒阳、入长安,而姚兴、拓拔嗣不能与之敌,皆恃此也。
已而宋武老矣,北府之兵,老者退,少者未能兴也。
宋武顾诸子无驾御之才而虑其逼上,故鬭王镇恶、沈田子诸人于关中,使自相残刘而不问。
文帝人立,惩营阳之祸,急诛权谋之士,区区一檀道济而剑已拟其项领。
上之意指如彼,下之祸福如此,王昙首诸人雍容谈笑以俟天下之澄清,虽有瑰玮之才,不折节以趋荏苒者,几何也?乃于其中择一二铮铮者使与猾虏竞,拓拔焘固曰;"龟鳖小竖,夫何能为。"
其墮彼目中久矣。
孝宗之任邵、李以抗女直,亦犹是也。
岳诛韩废,天下戒心于有为,风靡而弗能再振矣。
身无英武之姿,外有方张之寇,奖柔顺以挫英奇,虽抱有为之志,四顾无可用之人,前以取败而不自知,及其败也,抑归咎于天方长乱,而虏势之不可撄也,愈以衰矣!
〖九〗
闇而弱者之用兵,其防之也,如张幮帐以御蟁蠓,薄絺疏绤使弗能入焉,则鼾睡以终夕;若此而不弃师失地以近于亡也,不可得矣。
崔浩策宋兵之易败也,曰:"东西列兵,径二千里,一处不过数千,形分势弱,可席卷而使无立草之地。"
宋终不出其所料,金墉破而到彦之走,滑台败而萧思话走,守者分,攻者聚,一方溃,而诸方之患在腹心,不可支矣。
故以战为守者,善术也;以守为战者,败道也;无他,将无略而以畏谨为万全之策也。
然则孔子之于战也慎,于行军也惧,又何以称焉?夫列兵千里,尺护而寸防之,岂其能惧哉?栉比株连以外蔽而安处其中,则心为之适然而忘忧;寇之来也,于彼乎,于此乎,我皆有以防之,则处败而声息先闻,固可自全以退,而无忽出吾后以夹攻之患;于是乎而惧之情永忘,弗惧也,则亦无所慎矣。
若夫惧以慎者,一与一相当,虔矫三军,履死地而生之,曾是瓜分碁布为能慎也与?不战而慎,未临事而惧先之,不败何待焉?
〖一○〗
滑台陷,青州没,宋师熸,而拓拔氏旋遣使人聘宋以求和亲,踰年而宋报礼焉,此南北夷夏讲和之始也。
宋大败,而刘振之且弃下邳以奔逃,拓拔氏乘之以卷江、淮也易矣;顾敛兵以退而先使请和,岂其无吞宋之心哉?力疲于蠕蠕,而固不能也。
乃乘宋之惴慄以收宋,知宋之得释重忧,必欣然恐后,此虏之狡也。
夫宋新败之余,弗能急与之争,则姑受其和而缓敌以待时,庸讵非策。
且其于拓拔氏也,既非君父之雠,又无割地称臣之辱,如赵宋然者,则抑非义之所不许。
顾亦思彼之先我以求和者何心乎?和者,利于夷狄而不利于中国,利于屡胜之兵,而不利于新败之国者也。
夷狄以战而强、以战而亡者也;其能悔祸以息兵,则休息其兵,生聚其民,蕃育其马,而其骑射技击,则性焉习焉,而不以不用而废。
中国则恃和以安而忘危矣;士争虚名于廷,兵治生计于郊,人心解散,冀长此辑睦而罢兵以偷安,一旦闻警而魂摇,其败亡必矣。
屡胜之余,败之几也,虽屈己以和人,不以为辱而丧其气,抑以免骄兵之取败也,善居胜者也。
若败矣,君方悔前者之妄动以致衄,而情不竞,惴惴危慄,得和以无虞,而涣然冰释,于是乎戒战之危,而歆和之利,虽不弭兵,兵必弭矣。
边陲戍守之士,皆赘设而聊以逍遥,尚足恃以御非常之变邪?骄贪无厌之虏,方养全力以乘我,而我幸其驯扰,抱虎而望其息机牙,不亦愚乎?
刘宋以和而罢兵,赵宋欲罢兵而讲和,赵宋尤惫矣。
以和而弭兵者,志不在弭兵,弭于外未忘于内,故刘宋犹可不亡。
以弭兵而和者,唯恐己之不弱也,故赵宋君臣窜死于海滨而草能救。
且曰:"君无失德,民不知兵。"
可胜悼哉!
〖一一〗
拓拔氏诏举逸民,而所征皆世胄,民望属焉,其时之风尚然也。
江左则王、谢、何、庾之族显,北方则崔、卢、李、郑之姓著,虽天子莫能抑焉,虽夷狄之主莫能易也。
士大夫之流品与帝王之统绪并行,而自为兴废,风尚所沿,其犹三代之遗乎!夫以族姓用人者,其途隘;舍此而博求之,其道广;然而古之帝王终不以广易隘者,人心之所趋,即天叙天秩之所显也。
尧求人于侧陋,而舜固虞幕之裔;文王得贤于屠钓,而太公固四岳之嗣。
降及于周衰而游士进,故孔子伤陪臣之僭,而忧庶人之议。
春秋于私嬖骤起之臣,善则书人,恶则书盗;孟子恶处士之横逆,而均之于洪水猛兽;耕商驵侩胥史之徒起,而为大伦之蟊贼,诚民志之所不顺也。
汉高起自田闲,萧、曹拔于掾吏,上意移而下俗乱,故江充、主父偃、息夫躬、哀章之徒,得以干主行私,乱君臣父子之彝伦而祸人宗社;然而古道之在人心者,不可泯也。
六代南北分,而此意独传,以迄于唐,世胄与寒门犹相持而不下。
及朱温肆清流之毒,五季摧折以无余,宋因陋而不复。
然其盛也,吕、范、韩、陈犹以华胄而登三事、列清要,天下咸想望之;其卓然立大勋明圣学者,类能不坠家声而为国所恃赖,至于文及甫、程松之为败类者,百不得一也。
女直、蒙古更主中国,而北面事之者,皆猥类无行之鄙夫,无有能如崔浩之不惜怨祸以护士大夫之品类者,而古道埽地无余。
以迄于今,科举孤行,门阀不择,于是而市井锥刀、公门粪除之子弟,彫虫诡遇,且与天子坐论而礼绝百僚。
呜呼!君子之于小人,犹中国之于夷狄,其分也,天也,非人之故别之也,一乱而无不可乱矣。
六代固尝以夷狄主中国矣,而小人终不杂于君子,彼废而此不废焉。
至于两俱废,而后人道之不灭者无几矣。
拔浊流而清之,将谓引小人而纳于君子之途,道至大也;乃其弊也,夷君子于小人,而道遂丧。
道大则荒,故先王畏其荒而不嫌其隘,譬之治津涂者,无迳隧而任人之行,则蔓草遍于周行,而无所谓津涂矣。
其位,君子也;其职,君子也;其饰文物以希当世者,君子也。
而钱刀嚚讼之声,习而闻之;役父谇母之色,狎而安之;则廉耻丧于天下,而人无以异于禽。
故曰:将引小人而纳之君子,实夷君子于小人也。
小人杂于君子,而仕与同官,学与同师,游与同方,婚姻与同种姓,天下无君子,皆小人矣,中国皆夷狄矣,可胜痛哉!有王者起,无仍朱温恶清流之恶;名世兴,无避崔浩清流品之怨,庶以扶干坤于不毁乎!
〖一二〗
吏民得告守令,拓拔氏之制也。
拓拔焘自谓恤弱民而惩贪虐,以伸其气,自以为快,而无知者亦将快之,要为夷狄駤戾之情,横行不顾,以乱纲纪、坏人心,柰之何世主不择而效之也!以事言之,能于天子之阙、大吏之廷、告守令者,必非愚懦可侮、被守令之荼毒而无告者也。
奉公有式,守宪有常,守令犹以苛敛残虐枉抑之而无所忌,此其人见守令而惴慄弗敢逆者,而能叩天子之阙、登大吏之廷以告守令乎?此诏行,而奸猾胁守令以横行,守令且莫敢谁何,乡闾比族之弱民登其刀俎者,敢有或为喘息者哉?若夫贪墨之守令,免此亦易尔,宽假奸顽而与相比,则愚懦者之肉恣食之而固无忧也,其害于拓拔氏之世已著见矣。
而君子所甚恶者尤不在此。
逆大伦、裂大分也,奖浇薄而导悖乱也,贱天之所贵、夷堂廉而天子且不安其位也,此则君子之所甚恶也。
夫人君诚患守令之残民与?则亦思其残民也何所自,而吾欲止其恶也,何以大正而小不能违。
夫流品不清,而纨袴、赀郎、胥史、驵侩得以邀墨绶;铨选不审,而辇金、怀绮、姻亚、请谒得以猎大邑;秉宪不廉,而纠参会察施于如水之心,荐剡吹嘘集于同昏之党;皆教贪奖酷之所自也。
原其所本,则女谒兴,宦寺张,戚畹专,佞幸进,源浊于上,流污于下,其来久矣。
腥闻熏天,始从而怒之,假手于告讦之民以惩之;必民之是假也,亦恶用天子与大臣哉?夷狄不能禁其部曲,渐以流毒于郡邑,无已而此法行焉。
堂堂代天而理民者,明大伦、持大法,以激浊扬清而弗伤其忠厚和平之气者,焉用此为?
〖一三〗儒者之统,与帝王之统并行于天下,而互为兴替。
其合也,天下以道而治,道以天子而明;及其衰,而帝王之统绝,儒者犹保其道以孤行而无所待,以人存道,而道可不亡。
魏、晋以降,玄学兴而天下无道,五胡入而天下无君,上无教,下无学,是二统者皆将斩于天下。
乃永嘉之乱,能守先王之训典者,皆全身以去,西依张氏于河西;若其随琅邪而东迁者,则固多得之于玄虚之徒,灭裂君子之教者也。
河西之儒,虽文行相辅,为天下后世所宗主者亦鲜;而矩薙不失,传习不发,自以为道崇,而不随其国以荣落。
故张天锡降于苻秦,而人士未有随张氏而东求荣于羌、氏者。
吕光叛,河西割为数国,秃发、沮渠、乞伏,蠢动喙息之酋长耳,杀人、生人、荣人、辱人唯其意,而无有敢施残害于诸儒者。
且尊之也,非草窃一隅之夷能尊道也,儒者自立其纲维而莫能乱也。
至于沮渠氏灭,河西无孤立之势,拓拔焘礼聘殷勤,而诸儒始东。
阚骃、刘昞\、索敞师表人伦,为北方所矜式,然而势屈时违,祗依之以自修其教,未尝有乘此以求荣于拓拔,取大官、执大政者。
呜呼!亦伟矣哉江东为衣冠礼乐之区,而雷次宗、何胤出入佛、老以害道,北方之儒较醇正焉。
流风所被,施于上下,拓拔氏乃革面而袭先王之文物;宇文氏承之,而隋以一天下;苏绰、李谔定隋之治具,关朗、王通开唐之文教,皆自此昉也。
一隅耳,而可以存天下之废绪;端居耳,而可以消百战之凶危;贱士耳,而可以折嗜杀横行之异类。
其书虽不传,其行谊虽不著,然其养道以自珍,无所求于物,物或求之而不屈,则与姚枢、许衡标榜自鬻于蒙古之廷者,相去远矣。
是故儒者之统,孤行而无待者也;天下自无统,而儒者有统。
道存乎人,而人不可以多得,有心者所重悲也。
虽然,斯道互天垂地而不可亡者也,勿忧也。
〖一四〗
营阳弑,庐陵死,而文帝之心戚矣。
环任诸弟以方州,而托国政于彭城,非但以为不拔之基也;顾瞻兄弟,不忍为权臣所屠割,相奖以共理,冀以服天下而保本支;衰世之君能尔者鲜矣。
不然,营阳废而己兴,岂不早忧奸人之援立以加我者而峻防之乎?然则彭城之伏罪以废弃,彭城之不仁也,于帝何尤焉!义康之入辞也,唯对之号泣而无一语,义康而有人之心也,其何以自容也!义康奉顾命之诏,刘湛即昌言幼主之不可御天下。
义康而无篡夺之心乎?即不能执湛以归司寇,自可面折而斥绝之;方且爱湛弥笃,而不自敛约,义康之心,路人知之矣。
或曰:"义康非固有其意,而湛以倾险导之,义康固可原也。"
亲则兄弟,尊则君臣,此立身何等事,而可谢咎于人之诱之也哉!扶令育谏文帝以保全义康则可矣,欲使召还而授以政,是亦一刘湛也,其见杀亦自取之也。
〖一五〗
当其重也,则孔子之车,颜渊无椁而不可得也;当其轻也,则天子之尊,四海之富,如野蔌之在山麓水湄,而人思掇之也。
谢灵运、范晔彫虫之士耳,俱思蹶然而兴,有所废立,而因之以自篡,天子若是其轻哉!何昉乎?昉于司马懿也。
王敦、桓温死而不成;桓玄狂逞遂志而终以授首;傅亮、谢晦、徐羡之甫一试其凶,而身膏鈇钺;而灵运、晔犹不恤死以思偾兴,唯视天下之果轻于一羽,而尫夫举之无难也。
范晔之志趋无常,何尚之先知之,其处心非一日也;灵运犹倚先人之功业,而晔儒素之子弟耳,一念怏怏,而人主县命于其佩刀之下,险矣哉!萧道成、萧衍之佹得也,灵运、晔之佹失也,一也。
大位之轻若此,曹操所经营百战而不敢捷得者也,故曰司马懿昉之也。
位不重,奸不戢,天下之祸乱不已,君臣之分义不立,故易曰:"圣人之大宝曰位。"
思所以服天下之心而早戢其异志,必有道矣。
爱名器,慎选举,以重百官。
贾生曰:"陛尊、廉远、堂高。"
知言也夫!
〖一六〗
高允几于知易矣。
易曰:"其出入以度入声外内,句使知惧。"
故圣人之作易也,使人度也,使人惧也;使人品也,即使入学也。
子曰:"不占而已矣。"
谓不学也。
拓拔丕从刘絜而欲谋篡,梦登白台,四顾不见人,使董道秀筮之,而道秀曰:"吉。"
此以占为占,而不知以学为占也。
允曰:"亢龙有悔,高而无民,不可以不戒。"
此以学为占,而不于得失之外言吉凶也。
天下无所谓吉,得之谓也,无所谓凶,失之谓也,无所谓得失,善不善之谓也。
然而圣人作易以前民用者,两俱仁而有不广,两俱义而有不精,时位变迁而争之于毫末,思虑穷,而易以何思何虑之妙用,折中以协乎贞,则易之所以神,而筮之所以不可废也。
若夫臣之思,子之孝,义之必为,利之必去,昭然揭日月于中天,非偶然朽骨枯茎、乘不诚不道者之私以妄动,任术士之妄,谓之吉而遽信为吉,以祸天下而自戕者,所可窃以亿中也。
然而易亦未尝绝小人而不正告之也,通其义,裁之以理,使小人亦知惧焉。
夫小人之为不善,行且为天下忧,故易不为小人谋,而为天下忧,惩小人之妄而使之戢,则祸乱不作,故大义所垂以遏小人之恶者,亦昭著而不隐。
呜呼!知此者鲜矣,而高允能知焉,不亦善乎!朱子乃谓易但为筮卜之书,非学者所宜学,何其言之似王安石,而顾出允下也!
〖一七〗
历法至何承天而始得天,前此者未逮,后此者为一行、为郭守敬,皆踵之以兴,而无能废承天之法也。
子曰:"行夏之时。"
伤周历之疏也。
历莫疏于周,莫乱于秦,惟其简而已矣。
春秋所书日食三十六,有未朔、既朔、月晦而食者,简故疏也。
秦以建亥为岁首,置闰于岁终,简故乱也。
历无可简者也,法备而后可合于天。
承天之法,以月食之冲,知日之所在;因日躔之异于古,知岁之有差;以月之迟疾置定朔,以参合于经朔,精密于前人。
天之聪明,以渐而著,其于人也,聪明以时而启,唯密以察者能承之。
拘葸之儒,执其习见习闻以闭天之聪明,而反为之谤毁;嵬琐之士,偶得天明之一端,自诩其神奇,而欲废古人之规矩以为简捷;皆妄也。
古之所未至,可益也;以益之者改之,可改也。
古之所已备者,不可略也;略之而使亡焉,则道因之而永废矣。
废古而亡之,取便于流俗,苟且之术,秦之所以乱天下者,君子之所恶也。
郭守敬废历元,俾算者之简便,徇流俗尔。
历元废,则甲子何所从始,奚以纪年而奚以纪日邪?近乃有欲废气盈朔虚,以中气三十日有奇纪孟仲季,而废闰并废月者,是天垂三曜而蔑其一也。
夫人仰而见月,以月之改矣,知四时寒暑之且更矣;舍之而以中纪岁,非据历之成书,而人莫能知时之变迁矣。
故古之以朔纪月,而为闰以通之于岁者,所以使人仰观于月而知时,犹仰观于日而知昼夜,何可废也。
备古之所未逮,则自我而始,垂之无穷;古法废,则自我而且绝;此通蔽之大端,君子之所不敢恃己以逆天人也,岂徒历法为然哉!
〖一八〗
王玄谟北伐之必败也,弗待沈庆之以老成宿将见而知之也;今从千余岁以下,繇其言论风旨而观之,知其未有不败者也。
文帝曰:"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
坐谈而动远略之雄心,不败何待焉?
兵之所取胜者,谋也、勇也,二者尽之矣。
以勇,则锋镝雨集车驰骑骤之下,一与一相当,而后勇怯见焉。
以言说勇者,气之浮也,侈于口而馁于心,见敌而必奔矣。
若谋,则疑可以豫筹者也;而豫筹者,进退之大纲而已。
两相敌而两相谋,扼吭抵虚,声左击右,阳进阴退之术,皎然于心目者,皆不可恃前定以为用。
唯夫呼吸之顷,或敛、或纵、或虚、或实,念有其萌芽,而机操于转眄;非沈潜审固、凝神聚气以内营,则目荧而心不及动,辨起而智不能决。
故善谋者,未有能言其谋者也。
指天画地,度彼参此,规无穷之变于数端,而揣之于未事,则临机之束手,瞀于死生而噤无一语也,必矣。
玄谟之勇,大声疾呼之勇也;其谋,鸡鸣而寤、画衾扪腹之谋也;是以可于未事之先,对人主而拄笏掀髯,琅琅惊四筵之众。
今亦不知其所陈者何如,一出诸口,一濡之笔,而数十万人之要领已涂郊原之草矣,况又与江、徐文墨之士相协而鸣也哉!
薛安都之攻关、陕而胜也,鲁方平谓安都曰:"卿不进,我斩卿,我不进,卿斩我。"
流血凝肘而不退,兵是以胜。
武陵王骏之守彭城而固也,张畅谓江夏王义恭曰:"若欲弃城,下官请以颈血污公马蹄。 骏听之,誓与城存亡,城是以全。 繇此观之,拓拔氏岂果有不可当之势哉?勇奋于生死之交,谋决于安危之顷,武帝之所以灭慕容、俘姚泓,骂姚兴而兴不敢动,夺拓拔嗣之城以济师而嗣不敢遏,亦此而已矣。 皆玄谟所引以自雄者,而心妄度之,目若见之,口遂言之,反诸中而无一虚静灵通之牖,以受情势之变,而生其心;则事与谋违,仓皇失措,晋寇以屠江、淮,不待智者而早已灼见之矣。 言兵者必死于兵,听言而用兵者,必丧其国,赵括之所以亡赵,景延广之所以亡晋,一也。 最下而郭京、申甫之妖诞兴焉。 有国家者,亟正以刑可也。 但废不用,犹且著为论说以惑后世,而戕民于无已。 易曰:“弟子舆尸。"
坐而论兵者之谓也。
〖一九〗
于崔浩以史被杀,而重有感焉。
浩以不周身之智,为索虏用,乃欲伸直笔于狼子野心之廷,以速其死,其愚固矣。
然浩死而后世之史益薉,则浩存直笔于天壤,亦未可没也。
直道之行于斯民者,五帝、三王之法也,圣人之教也,礼乐刑政之兴废,荒隅盗贼之缘起,皆于史乎征之,即有不典,而固可征也。
若浩者,仕于魏而为魏史,然能存拓拔氏之所繇来,详著其不可为君师之实,与其乘闲以入中国之祸始,俾后之王者鉴而知惧,以制之于早,后世之士民知媿而不屑戴之为君,则浩之为功于人极者亦伟矣。
浩虽杀,魏收继之,李延寿继之,撰述虽薉,而诘汾、力微之薉迹犹有传者,皆浩之追叙仅存者也。
前乎此而刘、石、慕容、苻、姚、赫连之所自来佚矣;后乎此而契丹、女直、蒙古之所自出泯矣。
刘、石、慕容、苻、姚、赫连之佚也,无史也;契丹、女直之泯也,蒙古氏讳其类,脱脱隐之也;然犹千百而存一也。
宋濂中华之士,与闻君子之教,佐兴王以复中华者也,非有崔浩族诛之恐。
而修蒙古之史,隐其恶,扬其美,其兴也,若列之汉、唐、宋开国之君而有余休;其亡也,则若无罪于天下而不幸以亡也。
濓史成,而天下之直道永绝于人心矣。
濂其能无媿于浩乎?浩以赤族而不恤,濂以曲徇虞集、危素而为蒙古掩其腥秽,使后王无所惩以厚其防,后人无所魏以洁其身。
人之度量相越,有如此哉!后之作者,虽欲正之,无征而正之,濂之罪,延于终古矣。
〖二○〗
生人之大节,至于不惮死而可无余憾矣。
然士苟不惮死,则于以自靖也,何不可为,而犹使人有余憾焉,是可惜也。
袁淑死于元凶之难,从容就义以蹈白刃,其视王僧绰与废立之谋,变而受其吏部尚书,以迹露而被杀者远矣。
虽然,元凶劭之与君父有不两立之势也,自其怨江、徐而造巫蛊已然矣。
淑为其左卫率,无能改其凶德,辞宫僚而去之,不可乎?可弗死也。
及其日饗将士,亲行酒以奉之,枭獍之谋决矣,发其不轨而闻之于帝,不可乎?言以召祸,于此而死焉,可也。
伐国不问仁人,其严气有以詟之也。
风稜峻削岳立,而为元凶所忌,或殒其身,可也。
何至露刃行逆之时,元凶尚敢就谋成败乎?且其官卫率也,将士之主也,元凶不逞,握符麾众,禽之以献,不济而死焉,可也。
何踌蹰永夜,而被其胁使登车,而泯泯以受刃乎?伤哉!淑之能以死免于从逆,而荏苒以徒亡也。
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淑之于义曙矣,而勇不足以堪之,将无有掣其情而使无勇者存邪?勇于定乱,勇于讨贼,难矣;勇于去官,决于一念而唯己所欲为者也,此之不决,则死有余憾。
为君子者,可不决之于早哉!养勇以处不测之险阻,无他,爵禄不系其心,则思过半矣。
〖二一〗晋、宋以降,国法圮、大伦斁、而廉耻丧,非一日矣。
周札应王敦,而与卞壶、桓彝同其赠恤;王谧解天子玺绶以授玄,玄死,反归而任三公,天讨不加,而荣宠及之。
数叛数归,靦颜百年而六易其主,无惑也。
如是,宜速歼以亡;而其君犹能传及其世,其士大夫犹能全其族者,何也?盖君臣之道丧,而父子之伦尚存也。
元凶为逆,孝武起兵以致讨,元凶败矣,萧斌解甲带白幡来降,逆濬就江夏王义恭以降,而但问来无晚乎,固自谓得视王谧,斌犹可立人之朝,濬犹可有其封爵也。
于是斩斌于军门,枭濬于大航,法乃伸焉,则人知覆载不容之罪无所逃于上刑。
于斯时也,义愤所激,天良警之,人理不绝于天下,恃此也夫!故延及齐、梁而父子之伦独重。
梁武于服除入见者,无哀毁之容,则终身坐废。
区区孱弱之江左,拥衣冠而抗方张之拓拔,存一线人理于所生,而若或佑之;于此可以知天,可以知不学不虑之性矣。
萧正德,萧综捐父事贼,而无有正天诛者,然后江东瓦解以澌灭。
兴亡之故,系于彝伦,岂不重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