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论 卷一 秦始皇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读通鉴论
《读通鉴论》 卷一 秦始皇 王夫之

〖一〗

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天之使人必有君也,莫之为而为之。

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因而尤有所推以为天子。

人非不欲自贵,而必有奉以为尊,人之公也。

安于其位者习于其道,因而有世及之理,虽愚且暴,犹贤于草野之罔据者。

如是者数千年而安之矣。

疆弱相噬而尽失其故,至于战国,仅存者无几,岂能役九州而听命于此数诸侯王哉?于是分国而为郡县择人以尹之。

郡县之法,已在秦先。

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古者诸侯世国,而后大夫缘之以世官,势所必滥也。

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而天之生才也无择,则士有顽而农有秀;秀不能终屈于顽,而相乘以兴,又势所必激也。

封建毁而选举行守令席诸侯之权,刺史牧督司方伯之任,虽有元德显功,而无所庇其不令之子孙。

势相激而理随以易,意者其天乎!阴阳不能偏用,而仁义相资以为亨利,虽圣人其能违哉!选举之不慎而守令残民,世德之不终而诸侯乱纪,两俱有害,而民于守令之贪残,有所藉于黜陟以苏其困。

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祚不永于商、周;而若东迁以后,交兵毒民,异政殊俗,横敛繁刑,艾削其民,迄之数百年而不息者亦革焉,则后世生民之祸亦轻矣。

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存乎神者之不测,有如是夫!

世其位者习其道,法所便也;习其道者任其事,理所宜也。

法备于三王,道著于孔子,人得而习之。

贤而秀者,皆可以奖之以君子之位而长民。

圣人之心,于今为烈。

选举不慎,而贼民之吏代作,天地不能任咎,而况圣人!未可为郡县咎也。

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

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

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二〗

孔鲋藏书,陈余危之。

鲋曰:"吾为无用之学,知吾者为友。 秦非吾友,吾何危哉?"呜呼!能为无用之学,以广其心而游于乱世,非圣人之徒而能若是乎?

诗曰:"握粟出卜,自何能谷。"

谷者,在我而已,何用卜为?屈其道而与天下靡,利在而害亦伏;以其道而与天下亢,身危而道亦不竞。

君子之道,储天下之用,而不求用于天下。

知者知之,不知者以为无用而已矣。

故曰"其愚不可及也"。

秉道以自安,慎交以远物,存黄、农、虞、夏于盗贼禽兽之中,奚不可谷,而安用卜为!庄周惩乱世而欲为散木,言无用矣,而无以储天下之大用。

握粟忧深而逃羿彀,其有细人之情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易简以消天下之险阻,非圣人之徒,其孰与归?

〖三〗

商始兴而太甲放,周始兴而成王危,秦并天下而扶苏自杀,汉有天下而惠帝弗嗣,唐则建成死于刃,宋则德昭不令其终,汔乎建文之变而憯尤烈。

天下初定,人心未靖,则天命以之不康,汤、武且不能弭,后代勿论已。

然而胡亥杀兄,旋以死亡;太甲、成王,终安其位;则伊尹、周公之与赵高,相去不但若霄壤也。

秦始皇之宜短祚也不一,而莫甚于不知人。

非其不察也,惟其好谀也。

托国于赵高之手,虽中主不足以存,况胡亥哉!汉高之知周勃也,宋太祖之任赵普也,未能已乱而足以不亡。

建文立而无托孤之旧臣,则兵连祸结而尤为人伦之大变。

徐达、刘基有一存焉,奚至此哉?虽然,国祚之所以不倾者,无谀臣也。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