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集句词
填词有即集词句者,且有通阕只集一人之句者。
然他人寥寥数篇,至竹垞则专集诗句,既工且多。
第考之临川集,荆公已启其端。
咏梅甘露歌三首,草堂菩萨蛮一首,皆是集句。
甘露歌云:"天寒日暮山谷里。 的皪愁成水。 地上渐多枝上稀。 惟有故人知。"
菩萨蛮云:"花是去年红。 吹开一夜风。"
又云:"何物最关情。 黄鹏三两声。"
可谓灭尽针线之迹。
蘅圃题蕃锦集云:"是谁能纫百家衣,只许半山人说。"
当是指此,非泛言诗中集句也。
然半山不标出处,未若竹垞历注名姓,尤令人易于根据。
汾阳客感临江仙云:"无限塞鸿飞不度,李益太行山碍并州。 白居易白云一片去悠悠。 张若虚饿啼乌旧垒,沈佺期古木带高秋。 刘长卿 永夜角声悲自语,杜甫思乡望月登楼。 魏扶离肠百结解无由。 鱼玄机诗题青玉案,高适泪满黑貂裘。 李白"他如满庭芳归田欢诸阕,神工鬼斧,前贤定畏后生。
盖集句长调比短调尤难也。
此集,六家词中未及载。
清真词有曹季中杓注。
季中,号一壶居士,见陈振孙书录解题,其注久佚不传。
近宛平查心榖为仁与钱塘厉樊榭同笺绝妙好词,然搜采佚闻,虽名为笺,与纪事相类。
若李富孙曝书亭词注,则数典释义,允为注书正例。
富孙,秋锦后人,其于是书颇多举正。
如小红楼之明月引,应为江城梅花引。
寿刘编修之六么令,应为百字令。
至蕃锦集中原本只注人名,李氏并考题目。
而桂殿秋之刘写,应为刘驾。
捣练子之顾况,应为张祜。
江神子之李贺,应为雍陶。
浣溪沙之张蟾,应为张玭。
全唐诗无张蟾。
减兰之王勃,应为王维。
采桑子之韩偓,应为韩翃。
菩萨蛮之李白,应为李中。
题画河渎神之陈颇,应为黄颇。
鹧鸪天之杜甫,应为杜牧。
燕台送陈右源还吴第一句。
李舒应为乐章。
郁氛氲见昭德皇后庙乐章。
按唐书乐志,其词内出李舒撰。
德明兴圣庙乐章、让皇帝乐章,并系四言。
河传之刘长卿,应为刘禹锡。
玉楼春之张贲,应为皮日休。
临江仙之张谓,应为张说。
钱翊应为杜荀鹤。
怀归寄周青士、缪天自。
南楼令之齐已,应为李白。
十拍子之殷文圭,应为苏广文。
天仙子之皮日休,应为陆龟蒙。
满庭芳之李颀,应为李频。
王续应为王绩。
又"笑拈霜管题诗句,难道今生不再逢",原注郎士元、韩偓,捡之本集皆无,盖竹垞出之腹笥,记忆不无偶疏。
校雠谛当,真长水之功臣矣。
然落叶之扫,时有未尽。
买陂塘下片结句素无六字,书舟、碧山诸作,尽是刻本传讹。
竹垞别阕,亦皆五字。
送展成归吴云:"怜取旧时题扇",时字应删。
原集无比字。
多丽首句三字,次句六字,今以"满长亭落叶",亦五字断句,非。
别本江湖载酒集有六么令,用赵氏事赠舍人武昔,曝书亭集删去,而寿刘编修亦全用刘氏事,其体相同,故误百字令为六么令。
"酒后狂呼双耳热,更弯弧射碎辕门柳",此暗用三国志吕布事,引北齐祖珽传及周礼释之,亦不甚关涉。
罗璧识遗谓公羊、谷梁皆姜姓,书姜开先词后醉太平阕,亦未引及。
蕃锦集偶句,无不工妙。
如浣溪沙云:"阆苑有书多附鹤,李商隐春城无处不飞花。 韩翃碧幌青灯风艳艳,元稹紫槽红拨夜丁丁。 许浑树色到京三百里,殷尧藩柳条垂岸一千家。 刘商暮雨自归山悄悄,李商隐残灯无焰影幢幢。 元稹蜡照半笼金翡翠,李商隐罗裙宜著绣鸳鸯,章孝标"鹧鸪天云:"平铺风簟寻琴谱,皮日休醉折花枝当酒筹。 白居易桃花睑薄难藏泪,韩偓桐树心枯易感秋。 曹邺松间明月长如此,宋之问石上青苔思杀人。 楼熲"玉楼春云:"一生一代一双人,骆宾王相望相思不相见。 王勃女萝力弱难逢地,曹邺戏蝶飞高始过墙。 姚合落花不语空辞树,白居易明月无情却上天。 薛逢"近黄石牧之隽痦堂集唐极有盛名,香屑一集,不胫而走。
然多多为富,求若此匀整细丽,亦不复数见。
今于倚声得之,真绝唱哉。
相传竹垞少时,塾师以王瓜令对,即应声曰后稷。
年十七,入赘冯氏,与名士王鹿柴即席对古人名,如顾野王沈田子、蔡兴宗崔慰祖、杜审言萧思话、韩择木李栖筠、刘方平徐圆朗、刘仁本范道根之类,凡数十事,此亦何减金屈戍、玉丁东哉。
集句别有机杼,佳处真令才人阁笔。
如武后庙云:"六宫粉黛无颜色,万国衣冠拜冕旒。"
太白酒楼云:"我辈此中惟饮酒,先生在上莫题诗。"
春宫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此时此际难为情。"
义冢云:"掩之诚是也,逝者如斯夫。"
皆不可凑泊之句。
吾闽昵游北里,每书楹帖赠所欢,仿词家娄婉儿、崔廿四故事,分押其名于内,亦有集句而佳者。
予所闻,曾经沧海难为水,愿作鸳鸯不羡仙。
水仙雪肤花貌参差是,仙管云璈彷佛闻。
雪仙喜子有情常傍户,燕儿留客不思家。
喜燕润脸呈花,圆姿替月,振声似玉,吹气成兰。
替花玉兰把往事、今朝重提起,破工夫、明日早些来,戏台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铸定事,莫错过姻缘。
伎馆全集院本者,具见撮合苦心。
昔纪文达公昀谓古语无不有偶。
时适翻孟子,或即指伯夷非其君不事请对,文达曰:"孟子致为臣而归。"
或又举"维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文达曰:"有寡妇见鳏夫而欲嫁之。"
两宋词评
北宋多工短调,南宋多工长调。
北宋多工软语,南宋多工硬语。
然二者偏至,终非全才。
欧阳、晏、秦,北宋之正宗也。
柳耆卿失之滥,黄鲁直失之伧。
白石、高、史,南宋之正宗也。
吴梦窗失之涩,蒋竹山失之流。
若苏、辛自立一宗,不当侪于诸家派别之中。
学词须兼善两宋
词至南宋奥窔尽辟,亦其气运使然,但名贵之气颇乏,文工而情浅,理举而趣少。
善学者,于北宋导其源,南宋博其流,当兼善,不当孤谐。
南宋善养气
词家讲琢句而不讲养气,养气至南宋善矣。
白石和永,稼轩豪雅。
然稼轩易见,而白石难知。
史之于姜,有其和而无其永。
刘之于辛,有其豪而无其雅。
至后来之不善学姜、辛者,非懈则粗。
姜开元词
会稽姜开元启赠歌者李郎秦楼月云:"天下李。 一般柯叶分仙李。 分仙李。 东西南祖,故家苗裔。 按赵郡李氏兄弟居巷东巷西,有东西南三祖,见唐书宰相世系表。 汉时有个延年李。 唐时有个龟年李。 龟年李,崔九堂前,岐王宅里。"
竹垞以醉太平书其后云:"支郎眼黄。 何郎粉香。 尊前一曲断肠。 爱秦楼月凉。 公羊谷梁。 自注:郑清之送新姜诗,公羊谷梁并出一人之手,其姓则姜,盖四字反切皆姜字。 鄱阳括苍。 词人试数诸姜。 自注梅山姜特立,括苍人。 算尧章擅场。"
按姜夔字尧章,鄱阳人。
运用典切,知倚声端须博览。
昔稼轩能学内传,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
易安能用世说,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以此视之,何多让也。
又海盐闺秀虞兆淑,字蓉城。
点绛唇云:"梅绽芳菲,垂杨烟外低金缕。 韶华小住。 生怕廉纤雨。 绣户凄凉,蝴蝶双飞去。 愁如许。 梦魂无据。 还在秋千路。"
竹垞有题虞夫人玉映楼词集,亦填此调云:"玉映楼空,镜台留得伤心句。 比肩人去。 谁忍修箫谱。 门柳风前,依旧飘金缕。 廉纤雨。 返魂何处。 莫是秋千路。"
味其词,李居士、朱淑真一流人欤。
然历考诸家词选所载,亦只此一首,疑本集久佚,即从曝书亭采摭者。
即李氏作注,亦不得详其生平。
然则集中附录他人之作,其功岂少哉。
姜开元词,述庵亦未采。
张翥杨基学姜
前卷所载张鉴补姜尧章传,传末所举学姜诸人,本于竹垞黑蝶斋词序。
然竹垞又曰:张翥、杨基皆具夔之一体。
基之后,得其门者寡矣。
按翥字仲举,晋宁人,有蜕岩乐府。
基字孟载,嘉州人,有眉庵词。
张鉴不著于篇,盖为宋人立传,不能搀入元人明人也。
然陈允平之后,宜补列仇山村,山村亦姜派者,仲举即其门下士。
竹垞时,无弦琴谱未出,故不得论定,非有意削之也。
至孟载诗:"细柳已黄千万缕,小桃初白两三花。"
"罗幕有香莺梦暖,绮窗无月雁声寒。"
"芳草渐于歌馆绿,落花偏向舞筵多。"
此例凡数十句,竹垞谓试填入浣溪沙,皆绝妙好辞也。
静志居诗括按此说本于弇州,学者知此,则诗词之辨明矣。
作诗不求气体,徒讲字句,其不为浣溪沙亦仅矣。
汉舒赠阿陈
唐宋人无不戴花,魏晋人无不傅粉。
汉舒赠歌儿阿陈金缕曲云:"休自逊,青衣班辈。 丸髻清歌施粉黛,是六朝名士都如此。 卿一笑,吾狂矣。"
可谓雅谑。
今日官府给赏,犹有簪花之例。
而插萸戴菊,此俗久废,不过词人承用其文。
若效陈思王、何晏故事,即乐部亦惟梆子为然。
近闻崐旦乃有傅粉者,一贱业耳,而顿觉今昔淳浇之感,嗟乎。
长短调并工
长短调并工者,难矣哉。
国朝其惟竹垞、迦陵、容若乎。
竹垞以学胜,迦陵以才胜,容若以情胜。
词中一字韵
尤西堂侗曰:诗无一字,惟梁鸿五噫歌以噫字叶韵。
故东坡哨遍亦以噫字换头。
然周晴川十六字令云:"眠。 月影穿窗白玉钱。 无人弄,移过枕函边。"
已用眠字冠首矣。
艮斋杂说按此说本于孔冲远,所谓诗以申志,一字则言蹇而意不会。
毛诗正义然顾亭林曰:缁衣三章,章四句,非也。
敝字一句,还字一句,若曰敝予,还予,则言之不顺矣。
且何必一言之不为诗也。
吴志历阳山石文,楚,九州渚。
吴,九州都。
楚字一句,吴字一句,亦是一言之诗。
日知录此论最确。
若词则醉春风中三迭字,借分钗末二迭字,皆一字一句一韵。
实与历阳文渚与楚叶,都与吴叶同体。
即十六字令,蔡伸、张孝祥所填皆一字韵,不始于周晴川。
自明人作谱,方不知此字是韵,误以为三字句。
一句两韵
无名氏鞓红云:"悄不管桃红杏浅。"
管与浅叶。
少游梦扬州云:"望翠楼帘卷金钩。"
楼与钩叶。
此句法亦本毛诗秦风"于嗟乎不承权舆",乎与舆叶也。
陶南村云:虞邵庵宴散散学士家,歌儿郭氏唱今乐府,其折桂令起句云:"博山铜。 细袅香风。"
一句而两韵,名曰短柱,极不易作,先生爱其新奇。
辍耕录而不知古人已有之。
邵庵博学,一时未悟,南村亦失考也。
折桂令乃元人小曲,字数多少不同,其起句亦有六字,若七字中用两韵,则张小山"海棠娇杨柳纤腰""绿窗纱银烛梅花",当时已多此体。
近日樊榭之"溯空行小艇风轻"亦效之。
至天籁轩词谱所载白无咎百字一首,乃补红友之阙,系词家双迭格,与此名同而实异也。
又按词本有两字即成一韵,如河传之"湖上。 闲望。"
温庭筠"锦里。 蚕市。"
韦庄者是,特未全篇耳。
辍耕录载邵庵折桂令咏蜀汉事,通体二字三声互叶,赵云松翼以为前人所未有。
且引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史记瓯窭满篝、汗邪满车,以为此体之先声。
陔余丛考然毛诗"于嗟乎驺虞",乎与虞韵,则已二字郎韵矣。
又云松指邵庵所作为诗,亦误也。
汪晋贤森曰:自有诗,而长短句即寓焉。
南风之操,五子之歌是已。
周之颂三十一篇,长短句居十八,汉郊祀歌十九篇,长短句居其五,至短箫铙歌十八篇,篇皆长短句,谓非词之源乎。
迄于六代,江南采莲诸曲,去倚声不远,其不即变为词者,四声犹未谐畅也。
自古诗变为近体,而五七言绝句传于伶官乐部,长短句无所依,则不得不更为词。
当开元盛时,王之涣、王昌龄诗句流播旗亭,而李白菩萨蛮等词亦被之歌曲。
古诗之于乐府,近体之于词,分镳并骋,非有先后。
谓诗降为词,以词为诗之余,殆非通论矣。
词综序晋贤与竹垞交好,故其持论相同,真得词之源流,非胶为附会以尊词也。
惟云:五七言绝句传于伶官乐部,长短句无所依,则不得不更为词,是殆不然。
诗人自为五七言绝句耳,乐部歌之,衬字泛声,遂变成长短句。
太白、飞卿即并其衬字泛声填之,非绝句之外,别有长短句也。
至吴子安谓金、元以来,南北曲皆以词名,或系南北,或竟称词,词所同也,诗余所独也。
顾世称诗余者寡,欲名不相混,要以诗余为安。
榕园词韵发凡是则不讲派别之过也。
南北自名曲,长短句自名词。
且古之以词名书者,莫先于离骚。
而句法参差,十常七八,是亦可谓为诗余乎。
况武帝有秋风辞,陶靖节有归去来辞,若如子安之言,岂汉晋作者乃为关汉卿、白仁甫、高则诚辈作鼻祖哉。
子安徒见论填词者谓其名多本于诗,不加谛审,遽作主持。
然唐宋人长短句数百家,以词名者十之七八,以乐府名者十之二三,以诗余名者不过廖省斋、许梅屋、吴履斋数人。
此如后村之名别调,东泽之名绮语债,林正大之名风雅遗音同意。
非必谓词宜名诗余也。
且明人义谓曲为词余矣,然则安得以词称曲哉。
故诗余指声音则可,指体制则未可,予前已备论之。
词继古诗作
王述庵曰:汪氏晋贤叙竹垞太史词综,谓词长短句本于三百篇并汉之乐府,其见卓矣,而犹未尽也。
盖词实继古诗而作,而诗本于乐,乐本于音,音有清浊高下轻重抑扬之别,乃以五音十二律以著之。
非句有长短,无以宣其气而达其音。
故孔颖达诗正义谓风雅颂有一二字为句及至八九字为句者,所以和以人声而无不协也。
国朝词综序此于句法之所以长短,果能深知其故。
惟以晋贤之言为未尽,是又好为议论。
夫上古诗与乐合,虞廷典乐诗歌无不该。
中古诗与乐渐分,尼山删定,便须弦歌以求其合。
然文字与声音犹未尝显判为二也。
其后文人不审音,不能不别立乐府,于是有合乐之诗,有不合乐之诗。
六代以还,乐府浸废,而声音之道,终古不亡。
乃寄之绝句,乃寄之填词,然则填词,真乐府之嫡传矣。
今述庵曰:实继古诗而作。
吾不知述庵所指古诗是谓南风之操、五子之歌之类乎,则晋贤已言及之矣。
是谓汉世所遗如河梁赠答及十九首之类乎,则词实起于唐,实转于五七言,歌法不能祧唐及六代而直祖汉人。
且苏、李、枚叔之篇,亦未闻其被之弦管。
至正义明言诗之见句,少不减二,多至于八。
其外更不见九字十字,征引尤为失实。
梁章冉曰:长短句法自一字至十余字,其源皆起于古歌词。
赓歌都俞,一字之始也。
风雅之祈父、肇禋,二字之始也。
江有沱、思无绎,三字之始也。
四五六七为句,所在多有。
七字而外,句法虽长,皆可读矣。
藤花亭曲话是言与述庵相发明。
然都俞非歌,不得谓为一字之始。
至诗句长短相参,盖不胜举。
即如山有榛章,始三字,中四字,终五字。
昊天有成命章,始五字,次四字,次六宇,次三字,换节移声,大致已与词同。
昔人谓梁武帝江南弄,沈隐侯六忆为词之渐,是未免数典忘祖欤。
七字外如金缕曲之八字,摸鱼儿之十字,水调歌头之十三字,或竟作一句,或分作两句,则视填者笔兴之所至矣。
近蒋子宣选词,拘牵红友之言,谓某字必读,某字必句,是亦执一而未观其通也。
况红友所分句读,律以诸家之词,龃龉却亦不少。
词不必唱
文章有创体,即为绝唱,断不容后人学步者。
司空表圣诗品,骚坛久奉为金科玉律。
国朝袁子才乃有续品之作,其语言工妙,兴象深微,吾不知媲美前修否也。
近日吴江郭祥伯、金匮杨伯夔又仿之,合撰为词品。
夫词之于诗,不过体制稍殊,宗旨亦复何异。
而门迳之广,家数之多,长短句实不及五七言。
若其用,则以合乐,不得专论文字。
引刻幽眇,颇难以言语形容,是固不必品,且亦不能品也。
今试以二君所作示人,不预告之曰词品,安知其不可以品诗哉。
况又拘牵为二十四则,此如杜老秋兴,偶得八咏,而和者必如数以取盈,不敢有所增减,胶柱鼓瑟,可笑孰甚。
至其所分名目,更多雷同。
微婉讵别于委曲,闲雅无异于幽秀。
孤瘦逋峭,所差几何。
穠艳奇丽,亦复相近。
幽秀、高超、雄放、委曲、清脆、神韵、感慨、奇丽、含蓄,逋峭、穠艳、名隽十二则祥伯撰。
轻逸、绵邈、独造、凄紧、微婉、闲雅、高寒、澄澹、疏俊、孤瘦、精炼、灵活十二则伯夔撰。
与表圣立名少异,盖高古、疏野、实境、超诣等称,与词不相似也。
而源流正变,都无发明,亦何贵此迭床架屋为也。
虽其中若芙蓉作花,秋水一半,欲往从之,细石凌乱。
委曲杂花欲放,细柳初丝,上有好鸟,微风拂之。
神韵送君长往,怀君思深,白日欲堕,池台气阴。
凄紧幽弦再终,白云愈稀,千里飘忽,鹤翅不肥。
轻逸吐属非不雅隽,然不切则为陈言矣。
吴子律乃以为奄有众妙,何也。
芑川词
元曾鸥江允元点绛唇云:"长亭道。 一般芳草。 只有归时好。"
此真善言离情矣。
芑川之任台阳,过相思岭,亦填忆秦娥云:"相思岭。 凄凉一片离人境。 离人境。 白云红树,迢迢孤影。 问名乍觉乡心警。 归来莫惜重寻省。 重寻省。 峰峦一样,两般情景。"
用意与鸥江相类,嗟乎,令威化鹤,岂知其竟不归来耶。
又过涵江江城子云:"远山如画暎晴沙。 乱飞葭。 不闻鸦。 但有一双柔橹响咿哑。 九十九湾人未到,鸥鹭惯,识归家。 红楼隐约露红牙。 日初斜。 树重遮。 几度随风,吹出笑声哗。 梁燕双栖情自乐,孤雁影,落天涯。"
写景如绘,彷佛红船问渡时也。
予壬子于役漳平,载经此地,兴怀离索,并感雅制,乃填忆秦娥云:"轻舟渡。 故人当日填词处。 填词处。 远山如画,一双柔橹。 飘零双燕真凄楚。 孤鸿觅食尤辛苦。 尤辛苦。 天涯海角,何心怀古。"
前半即用芑川语。
芑川时与肖岩同行,故有双燕之句,若怀古则指其莆田四绝句也。
绝句云:"鼙鼓渔阳事已非。 故乡犹自说梅妃。 萧兰八赋工何益,不及梨园奏羽衣。"
"怀古何心吊六朝。 余郎客鬓已萧萧。 江山满目无穷感,却把零笺记板桥。"
"去损何如比玉才。 栎翁赏识出尘埃。 招尤不惜缘知己,赋到寒鸦转自哀。"
"陈紫方红各擅场。 一编忠惠谱堪详。 浮名毕竟关何事,驿骑年年去故乡。"
肖岩曰:芑川阻雨桃岭,赋浪淘沙绝佳。
其词云:"推枕对铜荷。 一夜滂沱。 行时不得住如何。 窗外鹧鸪先客醒,唤遍哥哥。 匝月总晴和。 今雨偏多。 故乡已是隔关河。 旅次途中都一样,不算蹉跎。"
余过邮亭,穷寻之不可得,想浪疥吾壁,已为逆旅主人削去矣。
闻芑川居台后,所作日富,兼揽小晏、大苏之胜。
乃烽火厄之,波涛厄之,遗集已苍茫不可问。
循览旧日书札,忍泪而尽登之。
子建所谓既伤逝者,行自念也。
悲夫。
白石诗说
白石道人为词中大宗,论定久矣。
读其说诗诸则,有与长短句相通者。
节录一二于左,略以鄙意注之,而传诸同志焉。
无怪予之附会也。
韵度欲其飘逸,其失也轻。
词嫌重滞,故浑厚宏大诸说,俱用不著。
然使其飘逸而轻也,则又无绕粱之致,而不足系人思。
雕刻伤气,敷衍露骨。
若鄙而不精巧,是不雕刻之过。
拙而无委曲,是不敷衍之过。
此即疏密相间之说也。
故白石字雕句刻,而必准之以雅。
雅则气和而不促,辞稳而不浇,何患其不精巧委曲乎。
僻事实用,熟事虚用。
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此即熟事虚用之法。
说景要微妙。
微妙则耐思,而景中有情。
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杨柳岸、晓风残月。
所以脍炙人口也。
短章酝藉,大篇有开阖乃妙。
不酝藉则吐露,言尽意尽,成何短章。
无开阖则板拙,周草窗之词或讥之为平矣。
委曲尽情曰曲。
竹垞赠钮玉樵曰:吾最爱姜、史,君亦厌辛、刘,亦以其径直不委曲也。
语贵含蓄。
句中无余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者也。
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
填词有一定字数,但使填毕读之,短不可增,长不可节,已极洗伐操纵功夫矣。
若余味余意,则词家率不留心,故讲之为尤难。
体拘不欲寒乞。
今之搜讨冷僻者,其去寒乞亦无几矣,而奈何自以为淹博哉。
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日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
自然高妙,词家最重,所谓本色当行也。
词源精湛
词盛于宋,宋人论词,精湛莫过乐笑翁。
词源一书,以澹生居士刻本为善。
考诸家所刻乐府指迷,即此书之下卷。
而此书实名词源,不宜与沈伯时相混。
若选本则周草窗绝妙好词其最也。
盖在花庵词选、阳春白雪诸书之上。
阳春白雪尤蹖驳少条理。
朱淑真生查子
朱淑真以生查子一词,传者疑其失德。
然池北偶谈曰:是词见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三十一卷,然则非朱氏之作明矣。
淑真又有采桑子,皆集唐宋女郎诗句,见花草粹编,此尤集句之雅谈欤。
按淑真所集,校以四十四字体,上下两结句后皆多一五字句,凡五十四字。
考之诸家谱律,俱不载釆桑子有此体,且黄来同押,尤为可疑,当博询知者。
而湖壖杂记载一事,颇属异闻,今录之。
顺治辛卯,有云间客扶乩于片石居,有女仙降,或问仙来何处。
书曰:儿家原住在钱塘,曾有诗编号断肠。
问仙为何氏。
书曰:犹传小字在词场。
或不知断肠集谁氏作也。
乃又问曰:得非苏小小乎。
书曰:漫把若兰方淑女。
或曰:然则李易安乎。
书曰:须知清照异真娘。
朱颜说与任君详。
或方悟为朱淑真。
故随问随答,即成浣溪沙一阕。
随复拜祝,再求珠玉。
乩又书曰:"转眼已无桃李。 又见茶蘼绽蕊。 偶尔话三生,不觉日移阶晷。 去矣。 去矣。 叹惜春光似水。"
乩遂不动。
或疑客之所为,然客非知文者。
此与苏小小降乩,和马浩澜诗相似。
浩澜事见本事诗。
鲍坟鬼唱,又何止一曲黄金缕也,岂其精灵固有以自咏者哉。
更按淑真,诸书俱云号幽栖居士,钱塘人,世居桃村。
而词林纪事引四朝诗集以为海 宁人,文公姪女,未审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