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范 前言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帝范
《帝范》 前言 李世民

据《新唐书》记载:"太宗为人聪明英武,有大志,而能曲节下士。"

有一次,李世民征薛仁杲,全胜而班师,唐高祖李渊遣李密劳军于豳州。

李密见李世民,不敢仰视,退而叹曰:"真英主也!"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其文治武功确实是比较显赫的,堪称一代英主。

就个人魅力而言,他天生英姿,才华过人,常人难以企及。

李世民四岁的时候,有一位算卦先生来拜谒父亲李渊,对李渊说:"按相法,你是个贵人,但是你家里必定有一位贵子。"

等到他见了世民,便说:"这孩子龙凤之姿,天日之表,长大之后,必能济世安民。"

说完就走了。

李渊害怕这话一旦泄露出去,引来杀身之祸,便派人去追杀算卦先生,却早已不知去向。

李渊觉得这件事很神秘,于是就用其语,给孩子取名叫世民。

隋朝大业年间,有一次隋炀帝被突厥兵包围在雁门,孤立无援,情况十分危急。

隋炀帝修了一封召集兵马救驾的诏书,系在木头上,投到汾水河中。

这时李世民才十六岁,他应募参军,去救援隋炀帝,隶属在将军云定兴部下。

他对云定兴说:"贼寇敢围困我天子,必定是知道我们没有援兵。 现在我们应该把军队前后拉开数十里,让贼寇白天能看到旌旗如云,黑夜能听到征鼓如雷,敌人一定以为我们的大队人马到了,不用打他们就吓跑了。 如果不这样,敌人一旦了解了我们的虚实,胜负就很难预料了。"

云定兴听从了李世民的计谋,敌兵果然不战自退。

年仅十六岁的李世民自此崭露军事才华。

隋大业十三年"617",时任太原留守的李渊起兵反隋,当时的主要策动者就是李世民。

李世民看到隋末天下大乱,盗贼蜂起,便广交英雄豪杰,积极招兵买马,准备夺取天下。

他的密友、晋阳县令刘文静因受瓦岗军首领李密牵连,被捕入狱。

李世民以探监为名,在狱中与刘文静定下了举兵反隋的计划。

并派人告知父亲李渊。

李渊"初不许,已而许之"。

李渊已起兵,建大将军府,西征,将至霍邑,碰上天下大雨,军粮告尽,李渊想还兵太原。

李世民劝道:"我们举义兵,是为了拯救天下,应该直入咸阳,号令天下。 现在我们回去死守一城,那和贼寇有什么两样呢?"李渊不听,李世民哭于军门,李渊惊,召而问之,李世民说:"还则众散于前,而敌乘于后,就快要灭亡了,所以感到悲伤。"

李渊始醒悟,说:"要起事也是你的主意,成败就依你吧。"

于是大军继续前进,最终攻入隋都咸阳,夺得了天下。

李世民的雄才大略、高瞻远瞩于此可见一斑。

李世民即皇帝位后,表现出了非凡的治国安民的才能。

他选贤任能,赏罚严明;虚心纳谏,杜绝谗邪;轻徭薄赋,不夺农时,使国家很快富裕起来。

贞观年间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商旅次野,无复盗贼,囹圄常空。 马牛布野,外户不闭。"

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纷纷臣服,将唐太宗尊为"天可汗"。

当时的唐都长安是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性大都市。

唐太宗为人、治国都十分严谨,为的是使唐代的江山社稷能够长治久安。

既如此,他就不能不重视大唐江山的继承人问题,不能不关注太子及诸子弟的教育问题。

贞观元年,唐太宗即位后,立长子李承干为太子。

承干时年八岁,聪明机敏,颇得太宗宠爱。

然而,李承干长大之后,却日渐沉湎于酒色,荒废学业,不求上进。

贞观十七年,李承干竟然勾结私党,招募勇士,图谋叛乱。

唐太宗随即将承干废为庶人,改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

立太子的事使唐太宗颇伤脑筋,据说他好几次以头撞墙,要寻短见。

从这件事之后,唐太宗对太子严加管教。

吃饭的时候,太宗便指着饭对李治说:"春种秋收,都要经过艰辛的劳动,只有爱惜民力,不夺农时,才会有饭吃。"

李治骑马,太宗便说:"马能代步,如果使用得当,爱护马,才能常有马骑。"

见其乘舟,又说:"舟好比人君,水好比百姓。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你将来会成为国君,一定要从中得到启发。"

见其在树荫下乘凉,就说:"这棵树虽然弯曲,但经木匠的墨绳量过之后,就可以裁成笔直的木板。 作君主的自己虽然没有大的才能,但只要虚心纳谏,肯听忠言,也能成为圣明的君主。"

他还告诫其他儿子说:"所有的父亲都知道疼爱自己的儿子,这是人之常情。 做儿子的如果能忠孝两全,这是最好不过的。 但儿子如果不走正路,不遵礼法,必然招致杀身之祸,父亲虽然疼爱,也没有办法。 汉朝的时候,燕王刘旦骄横跋扈,十分狂妄,霍光下了一道诏书,燕王就身死国灭。 你们要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事事小心,方可无虞。"

据说,自打太宗如此教诲之后,太子诸王都能约束自己,不再惹事生非。

贞观二十二年正月,唐太宗将自己御笔撰写的《帝范》十二篇赐给太子李治。

又谆谆告诫道:"你应该以古代的圣哲贤王为师,我并不是你学习的榜样。 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我自从即位以来,也有许多不足为训的地方,比如:锦绣珠宝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建造,犬马鹰隼无远不至,巡游四方烦劳百姓。 这些都是我的过失,你要引以为鉴。"

第二年,唐太宗便在翠微宫阖然长逝。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帝范》是唐太宗对太子李治最后的遗言和嘱托。

这也表现了唐太宗的良苦用心。

他一生统治天下的经验都留在了这部《帝范》里,他在教给他的儿子君临天下,驾御万民的诀窍;他在教给他的儿子做皇帝的秘诀;这部《帝范》是唐太宗留给唐朝后代皇帝的私家密典!

在《帝范》里,唐太宗几乎讲到了做皇帝应该注意的各个方面。

它包括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十二篇,是一代英主对人生和世界的体悟;是一个马上争天下、马下治天下的开国君主一生经验的总结。

或一言中的,或一语道破天机。

其看问题的高瞻远瞩、论理的深邃透彻,确实令人佩服。

一些非凡的至理明言,自非常人可以谈说,只能出自像唐太宗这样的伟人之口。

《帝范》的许多思想,对我们今天仍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这次我们将《帝范》整理出版,是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的。

原注用仿宋体依原样附在原文之后,并加"〖〗",以示与正文区别。

纪晓岚等在编纂《四库全书》时对原注的补注按语,也一并原样列于原注之后,前边加"○"符号,以示与原注区别。

为了让读者能够轻松读古籍,我们在翻译原文的时候,采取译述的方式,将一些艰深的典故都译成浅显明白的白话故事,这样既可以消除阅读障碍,又可以增加阅读兴趣。

另外,为了帮助读者更透彻地理解唐太宗的微言大义,我们将自己在这方面的研究和体悟所得,撰写成释评文章,附在每一篇之后,以求达到和读者"奇文共欣赏"的目的。

相信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整理古籍的方式。

由于水平有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方家不吝赐教。

修远1998年10月26日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