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大总持寺沙门辩机撰
漕矩咤国 弗栗恃萨傥那国
安呾罗缚国 阔悉多国
活国 瞢揵国
阿利尼国 曷逻胡国
讫栗瑟摩国 钵利曷国
呬摩呾罗国 钵铎创那国
淫薄健国 屈"居勿反"浪拏国
达摩悉铁帝国 尸弃尼国
商弥国 朅盘陀国
乌铩国 佉沙国
斫句迦国 瞿萨旦那国
漕矩咤国。
周七千余里。
国大都城号鹤悉那。
周三十余里。
或都鹤萨罗城城周三十余里。
并坚峻险固也。
山川隐轸畴垄爽垲。
谷稼时播宿麦滋丰。
草木扶疏花果茂盛。
宜郁金香出兴瞿草。
草生罗摩印度川。
鹤萨罗城中踊泉流派。
国人利之以溉田也。
气序寒烈霜雪繁多。
人性轻躁情多诡诈。
好学艺多技术。
听而不明旦诵数万言。
文字言辞异于诸国。
多饰虚谈少成事实。
虽祀百神敬崇三宝。
伽蓝数百所。
僧徒万余人。
并皆习学大乘法教。
今王淳信累叶承统。
务兴胜福敏而好学。
无忧王所建窣堵波十余所。
天祠数十。
异道杂居。
但多外道。
其徒极盛宗事^2□"锡茍反下同"那天。
其天神昔自迦毕试国阿路猱山。
徙居此国南界^2□那呬罗山中。
作威作福为暴为恶。
信求者遂愿。
轻蔑者招殃。
故远近宗仰上下只惧。
邻国异俗君臣僚庶。
每岁嘉辰不期而会。
或赍金银奇宝。
或以牛马驯畜。
竞兴贡奉俱伸诚素。
所以金银布地羊马满谷。
无敢觊觎唯修施奉。
宗事外道克心苦行。
天神授共咒术。
外道遵行多效治疗疾病颇蒙痊愈。
从此北行五百余里至弗栗恃萨傥那国。
弗栗恃萨傥那国。
东西二千余里。
南北千余里。
国大都城号护苾那。
周二十余里。
土宜风俗同漕矩咤国。
语言有异。
气序寒劲人性犷烈。
王突厥种也。
深信三宝尚学遵德。
从此国东北踰山涉川。
越迦毕试国边城小邑凡数十所。
至大雪山婆罗犀那大岭。
岭极崇峻危磴^2□倾。
蹊径盘迂岩岫回互。
或入深谷。
或上高崖。
盛夏合冻銮冰而度。
行经三日方至岭上。
寒风凄烈积雪弥谷。
行旅经涉莫能伫足。
飞隼翱翔不能越度。
足趾步履然后翻飞。
下望诸山若观培塿。
赡部洲中斯岭特高。
其巅无树唯多石峰。
攒立丛倚森然若林。
又三日行方孟铝胫涟矃炻薷?
国。
安呾罗缚国。
睹货逻国故地。
周三千余里。
国大都城周十四五里。
无大君长役属突厥。
山阜连属川田隘狭。
气序寒烈风雪凄劲。
丰稼穑宜花果。
人性犷暴俗无纲纪。
不知罪福不尚习学。
唯修神祠少信佛法。
伽蓝三所。
僧徒数十。
然皆遵习大众部法。
有一窣堵波无忧王建也。
从此西北入谷踰岭度诸小城。
行四百余里至阔悉多国。
阔悉多国。
睹货逻国故地也。
周减千里。
国大都城周十余里。
无大君长役属突厥。
山多川狭风而且寒。
谷稼丰花果盛。
人性犷暴俗无法度。
伽蓝三所。
僧徒鲜少。
从此西北。
踰山越谷度诸城邑。
行三百余里至活国。
活国。
睹货逻国故地也。
周二千余里。
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
无别君长役属突厥。
上地平坦谷稼时播。
草木荣茂花果具繁。
气序和畅风俗淳质。
人性躁烈衣服毡褐。
多信三宝少事诸神。
伽蓝十余所。
僧徒数百人。
大小二乘兼功综习。
其王突厥也。
管铁门已南诸小国。
迁徙鸟居不常其邑。
从此东入葱岭。
葱岭者据赡部洲中。
南接大雪山。
北至热海千泉。
西至活国。
东至乌铩国。
东西南北各数千里。
崖岭数百重。
幽谷险峻恒积冰雪。
寒风劲烈多出葱。
故谓葱岭。
又以山崖葱翠。
遂以名焉。
东行百余里至瞢健国。
瞢健国。
睹货逻国故地也。
周四百余里。
国大都城周十五六里。
土宜风俗大同活国。
无大君长役属突厥。
北至阿利尼国。
阿利尼国。
睹货逻国故地也。
带缚刍河两岸。
周三百余里。
国大都城周十四五里。
土宜风俗大同活国。
东至曷逻胡国。
曷逻胡国。
睹货逻国故地也。
北临缚刍河。
周二百余里。
国大都城周十四五里。
土宜风俗大同活国。
从瞢健国东踰峻岭。
越洞谷历数川城。
行三百余里至讫栗瑟摩国。
讫栗瑟摩国。
睹货逻国故地也。
东西十余里。
南北三百余里。
国大都城周十五六里。
土宜风俗大同瞢健国。
但其人性暴愚恶有异。
北至钵利曷国。
钵利曷国。
睹货逻国故地也。
东西百余里。
南北三百余里。
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
土宜风俗大同讫栗瑟摩国从讫栗瑟摩国东踰山越川。
行三百余里至呬摩呾罗国。
呬摩呾罗国睹货逻国故地也。
周三千余里。
山川逦迤土地沃壤。
宜谷稼多宿麦。
百卉滋茂众果具繁。
气序寒烈。
人性暴急。
不识罪福。
形貌鄙陋举措威仪。
衣毡皮褐颇同突厥。
其妇人首冠木角。
高三尺余。
前有两岐表夫父母。
上岐表父下岐表母。
随先丧亡除去一岐。
舅姑俱没角冠全弃。
其先强国王释种也。
葱岭之西多见臣伏。
境邻突厥。
遂染其俗。
又为侵掠。
自守其境。
故此国人流离异域。
数十坚城各别立主。
穹庐毳帐迁徙往来。
西接讫栗瑟摩国东谷行二百余里至钵铎创那国。
钵铎创那国。
睹货逻国故地也。
周二千余里。
国大都城据山崖上。
周六七里。
山川逦迤沙石弥漫。
土宜菽麦。
多蒱陶胡桃梨柰等果。
气序寒烈人性刚猛。
俗无礼法不知学艺。
其貌鄙陋多衣毡褐。
伽蓝三四所。
僧徒寡少。
王性淳质深信三宝。
从此东南山谷中。
行二百余里至淫薄健国。
淫薄健国。
睹货逻国故地也。
周千余里国大都城周十余里。
山岭连属川田隘狭。
土地所产气序所宜。
人性之差同钵铎创那。
但言语少异。
王性苛暴不明善恶。
从此东南踰岭越谷峡路危险。
行三百余里至屈"居勿反"浪拏国。
屈浪拏国。
睹货逻国故地也。
周二千余里。
土地山川气序时候。
同淫薄健国。
俗无法度人性鄙暴。
多不营福少信佛法。
其貌丑弊多服毡褐。
有山岩中多出金精。
琢析其石然后得之。
伽蓝既少僧徒亦寡。
其王淳质敬崇三宝。
从此东北登山入谷途路艰险。
行五百余里至达摩悉铁帝国"亦名镇侃又谓护蜜"。
达摩悉铁帝国。
在两山间。
睹货逻国故地也。
东西千五六百余里。
南北广四五里。
狭则不踰一里。
临缚刍河。
盘纡曲折堆阜高下。
沙石流漫寒风凄烈。
唯植麦豆少树林乏花果。
多出善马。
马形虽小而耐驰涉。
俗无礼义。
人性犷暴。
形貌鄙陋。
衣服毡褐。
眼多碧绿异于诸国。
伽蓝十余所。
僧徒寡少。
昏驮多城国之都也。
中有伽蓝。
此国先王之所建立。
疏崖奠谷式建堂宇。
此国之先未被佛教但事邪神。
数百年前肇弘法化。
初此国王爱子婴疾。
徒究医术有加无瘳。
王乃躬往天祠礼请求救。
时彼祠主为神下语。
必当痊复良无他虑。
王闻喜慰回驾而归。
路逢沙门容止可观。
骇其形服问所从至。
此沙门者。
已证圣果。
欲弘佛法故此仪形。
而报王曰。
我如来弟子。
所谓苾刍也。
王既忧心。
即先问曰。
我子婴疾生死未分。
沙门曰。
王先灵可起爱子难济。
王曰。
天神谓其不死。
沙门言。
其当终。
诡俗之人言何可信。
迟至宫中爱子已死。
匿不发丧更问神主。
犹曰不死疹疾当瘳。
王便发怒缚神主而数曰。
汝曹群居长恶妄行威福。
我子已死尚云当瘳。
此而谬惑孰不可忍宜戮神主殄灭灵庙。
于是杀神主除神像。
投缚刍河回驾而还。
又遇沙门见而敬悦。
稽首谢曰。
曩无明导伫足邪途。
浇弊虽久沿革在兹。
愿能垂顾降临居室。
沙门受请随至中宫。
葬子既已谓沙门曰。
人世纠纷生死流转。
我子婴疾问其去留。
神而妄言当必痊差。
先承指告果无虚说。
斯则其法可奉。
唯垂哀愍导此迷徒。
遂请沙门揆度伽蓝。
依其规矩而便建立。
自尔之后佛教方隆。
故伽蓝中精舍为罗汉建也。
伽蓝大精舍中有石佛像。
像上悬金铜圆盖众宝庄严。
人有旋绕盖亦随转。
人止盖止莫测灵鉴。
闻诸耆旧曰。
或云圣人愿力所持。
或谓机关秘术所致。
观其堂宇石壁坚峻。
考厥众议莫知实录。
踰此国大山北至尸弃尼国。
尸弃尼国。
周二千余里。
国大都城周五六里。
山川连属沙石遍野。
多宿麦少谷稼。
林树稀疏花果寡少。
气序寒烈风俗犷勇。
忍于杀戮务于盗窃。
不知礼义不识善恶。
迷未来祸福惧现世灾殃。
形貌鄙陋皮褐为服。
文字同睹货罗国。
语言有异。
越达摩悉铁帝国大山之南至商弥国。
商弥国。
周二千五六百里。
山川相间堆阜高下。
谷稼备植菽麦弥丰。
多蒱陶出雌黄。
凿崖析石然后得之。
山神暴恶屡为灾害。
祀祭后入平吉往来。
若不祈祷风雹奋发。
气序寒风俗急。
人性淳质俗无礼义。
智谋寡狭伎能浅薄。
文字同睹货逻国。
语言别异。
多衣毡褐。
其王释种也。
崇重佛法。
国人从化莫不淳信。
伽蓝二所。
僧徒寡少。
国境东北踰山越谷经危履险。
行七百余里至波谜罗川。
东西千余里。
南北百余里。
狭隘之处不踰十里。
据两雪山间故寒风凄劲。
春夏飞雪昼夜飘风。
地碱卤多磔石。
播植不滋草木稀少。
遂致空荒绝无人止。
波谜罗川中有大龙池。
东西三百余里南北五十余里。
据大葱岭内。
当赡部洲中。
其地最高也。
水乃澄清皎镜莫测其深。
色带青黑味甚甘美。
潜居则鲛螭鱼龙鼋鼍龟鳖。
浮游乃鸳鸯鸿雁灰鴐鹅鹅鳵。
诸鸟太卵遗□荒野。
或草泽间。
或沙渚上。
池西派一大流。
西至达摩悉铁帝国东界。
与缚刍河合而西流。
故此已右水皆西流。
池东派一大流。
东北至佉沙国西界。
与徙多河合而东流。
故此已左水皆东流。
波谜罗川南越山有钵露罗国。
多金银金色如火。
自此川中东南登山屦险路无人里唯多冰雪。
行五百余里至朅盘陀国。
朅盘陀国。
周二千余里。
国大都城基大石岭背徙多河。
周二十余里。
山岭连属川原隘狭。
谷稼俭少菽麦丰多。
林树稀花果少。
原隰丘墟城邑空旷。
俗无礼义人寡学艺。
性既犷暴力亦骁勇。
容貌丑弊衣服毡褐。
文字语言大同佉沙国。
然知淳信敬崇佛法。
伽蓝十余所。
僧徒五百余人。
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
今王淳质敬重三宝。
仪容闲雅笃志好学。
建国已来多历年所。
其自称云。
是至那提婆瞿呾罗"唐言汉日天种"此国之先。
葱岭中荒川也。
昔波利刺斯国王娶妇汉土。
迎归至此。
时属兵乱东西路绝。
遂以王女置于孤峰。
极危峻梯崖而上下。
设周卫警昼巡夜。
时经三月寇贼方静。
欲趣归路女已有娠。
使臣惶惧谓徒属曰。
王命迎妇属斯寇乱。
野次荒川朝不谋夕。
吾王德感妖氛已静。
今将归国王妇有娠。
顾此为忧不知死地。
宜推首恶或以后诛。
讯问諠哗莫究其实。
时彼侍儿谓使臣曰。
勿相尤也。
乃神会耳。
每日正中有一丈夫。
从日轮中乘马会此。
使臣曰。
若然者何以雪罪。
归必见诛留亦来讨。
进退若是何所宜行。
佥曰。
斯事不细谁就深诛。
待罪境外且推旦夕。
于是即石峰上筑宫起馆。
周三百余步。
环宫筑城立女为主。
建官垂宪至期产男。
容貌妍丽。
母摄政事。
子称尊号。
飞行虚空控驭风云。
威德遐被声教远洽。
邻域异国莫不称臣。
其王寿终葬在此城东南百余里大山岩石室中。
其尸干腊今犹不壤。
状羸瘠人俨然如睡。
时易衣服恒置香花。
子孙奕世以迄于今。
以其先祖之出。
母则汉土之人。
父乃日天之种。
故其自称汉日天种。
然其王族貌同中国。
首饰方冠身衣胡服。
后嗣陵夷见迫强国。
无忧王命世即其宫中建窣堵波。
其王于后迁居宫东北隅。
以其故宫为尊者童受论师建僧伽蓝。
台阁高广佛像威严。
尊者呾叉始罗国人也。
幼而颖悟早离俗尘。
游心典籍栖神玄旨。
日诵三万二千言。
兼书三万二千字。
故能学冠时彦名高当世。
立正法摧邪见。
高论清举无难不酬。
五印度国咸见推高。
其所制论凡数十部。
并盛宣行莫不玩习。
即经部本师也。
当此之时。
东有马鸣。
南有提婆。
西有龙猛。
北有童受。
号为四日照世。
故此国王闻尊者盛德。
兴兵动众伐呾叉始罗国。
胁而得之。
建此伽蓝。
式昭瞻仰。
城东南行三百余里至大石崖。
有二石室。
各一罗汉于中入灭尽定。
端然而坐难以动摇。
形若羸人肤骸不朽。
已经七百余岁。
其须发恒长。
故众僧年别为剃发易衣。
大崖东北踰岭履险。
行二百余里至奔"通论反"穰舍罗"唐言福舍"葱岭东冈四山之中地方百余顷。
正中垫下。
冬夏积雪风寒飘劲。
畴垄舄卤稼穑不滋。
既无林树唯有细草。
时虽暑热而多风雪。
人徒才入云雾已兴。
商侣往来苦斯艰险。
闻诸耆旧曰。
昔有卖客。
其徒万余。
橐驼数千赍货逐利。
遭风遇雪人畜俱丧。
时朅盘陀国有大罗汉。
遥观见之愍其危厄。
欲运神通拯斯沦溺。
适来至此商人已丧。
于是收诸珍宝集其所有。
构立馆舍储积资财。
买地邻国鬻户边城以赈往来。
故今行人商侣咸蒙周给。
从此东下葱岭东冈。
登危岭越洞谷。
溪径险阻风雪相继。
行八百余里出葱岭至乌铩国。
乌铩国。
周千余里。
国大都城周十余里。
南临徙多河。
地土沃壤稼穑殷盛。
林树郁茂花果具繁。
多出杂玉。
则有白玉黳玉青玉。
气序和风雨顺。
俗寡礼义人性刚犷。
多诡诈少廉耻。
文字语言少同佉沙国。
容貌丑弊衣服皮褐。
然能崇信敬奉佛法。
伽蓝十余所。
僧徒减千人。
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
自数百年王族绝嗣。
无别君长役属朅盘陀国。
城西二百余里至大山。
山气巃嵷触石兴云。
崖隒峥嵘将崩未坠。
其巅窣堵波郁然奇制也。
闻诸土俗曰。
数百年前山崖崩圯。
中有苾刍瞑目而坐。
躯量伟大形容枯槁。
须发下垂被肩蒙面。
有田猎者见已白王。
王躬观礼。
都人士子不召而至。
焚香散花竞修供养。
王曰斯何人哉。
若此伟也。
有苾刍对曰。
此须发垂长而服袈裟。
乃入灭心定阿罗汉也。
夫入灭心定者先有期限。
或言闻揵稚声。
或言待日光照。
有兹警察便从定起。
若无警察寂然不动。
定力持身遂无坏灭。
段食之体出定便谢。
宜以苏油灌注令得滋润。
然后鼓击警悟定心。
王曰。
俞乎。
乃击揵稚其声才振而此罗汉豁然高视。
久之乃曰。
尔辈何人形容卑劣。
被服袈裟对曰。
我苾刍也。
曰然我师迦叶波如来。
今何所在。
对曰。
入大涅槃。
其来已久。
闻而闭目怅若有怀。
寻重问曰。
释迦如来出兴世耶。
对曰。
诞灵导世已从寂灭。
闻复俯首。
久之乃起升虚空现神变。
化火焚身遗骸坠地。
王收其骨起窣堵波。
从此北行山碛旷野五百余里至佉沙国"旧谓疏勒者乃称其城号也。 正音宜云室利讫栗多底。 疏勒之言犹为讹也"。
佉沙国。
周五千余里。
多沙碛少壤土。
稼穑殷盛花果繁茂。
出细毡褐工织细毡氍□。
气候和畅风雨顺序。
人性犷暴俗多诡诈。
礼义轻薄学艺肤浅。
其俗生子押头匾□。
容貌粗鄙文身绿睛。
而其文字取则印度。
虽有删讹颇存体势。
语言辞调异于诸国。
淳信佛法勤营福利。
伽蓝数百所。
僧徒万余人。
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
不究其理多讽其文。
故诵通三藏及毗婆沙者多矣。
从此东南行五百余里。
济徙多河踰大沙岭至斫句迦国"旧曰沮渠"。
斫句迦国。
周千余里。
国大都城周十余里。
坚峻险固编户殷盛。
山阜连属砾石弥漫。
临带两河颇以耕植蒲陶梨柰。
其果寔繁。
时风寒人躁暴。
俗唯诡诈公行劫盗。
文字同瞿萨旦那国。
言语有异。
礼义轻薄。
学艺浅近。
淳信三宝。
好乐福利。
伽蓝数十。
毁坏已多。
僧徒百余人。
习学大乘教。
国南境有大山。
崖岭嵯峨峰峦重迭。
草木凌寒春秋一贯。
溪涧浚濑飞流四注。
崖龛石室棋布岩林。
印度果人多运神通。
轻举远游栖止于此。
诸阿罗汉寂灭者众。
以故多有窣堵波也。
今犹现有三阿罗汉。
居岩穴中入灭心定。
形若羸人须发恒长。
故诸沙门时往为剃。
而此国中大乘经典部数尤多。
佛法至处莫斯为盛也。
十万倾为部者。
凡有十数。
自兹已降其流寔广。
从此而东踰岭越谷。
行八百余里至瞿萨旦那国"唐言地乳即其俗之雅言也。 俗语谓之涣那国。 匈奴谓之于遁。 诸胡谓之溪旦。 印度谓之屈丹。 旧曰于阗讹也"。
瞿萨旦那国。
周四千余里。
沙碛太半壤土隘狭。
宜谷稼多众果。
出氍□细毡。
工纺绩絁紬。
又产白玉黳玉。
气序和畅飘风飞埃。
俗知礼义人性温恭。
好学典艺博达技能。
众庶富乐编户安业。
国尚乐音人好歌舞。
少服毛褐毡裘。
多衣絁紬白毡。
仪形有礼风则有纪。
文字宪章聿尊印度。
微改体势。
粗有沿革。
语异诸国。
崇尚佛法。
伽蓝百有余所。
僧徒五千余人。
并多习学大乘法教。
王甚骁武敬重佛法。
自云。
毗沙门天之祚胤也。
昔者此国虚旷无人毗沙门天于此栖止。
无忧王太子在呾叉始罗国。
被抉目已无忧王怒谴辅佐迁其豪族。
出雪山北居荒谷间。
迁人逐物至此西界。
推举酋豪尊立为王。
当是时也东土帝子蒙谴流徙居此东界。
群下劝进又自称王。
岁月已积风教不通。
各因田猎遇会荒泽。
更问宗绪因而争长。
忿形辞语便欲交兵。
或有谏曰。
今何遽乎因腊决战未尽兵锋。
宜归治兵期而后集。
于是回驾而返。
各归其国校习戎马。
督励士卒。
至期兵会。
旗鼓相望旦日舍战西主不利。
因而逐北遂斩其首。
东主乘胜抚集亡国。
迁都中地方建城郭。
忧其无土恐难成功。
宣告远近谁识地理。
时有涂灰外道。
负大瓠盛满水。
而自进曰。
我知地理。
遂以其水屈曲遗流。
周而复始。
因即疾驱忽而不见。
依彼水迹峙其基堵。
遂得兴功即斯国治。
今王所都于此城也。
城非崇峻攻击难克。
自古已来未能有胜。
其王迁都作邑建国安人。
功绩已成齿耋云暮。
未有胤嗣恐绝宗绪。
乃往毗沙门天神所祈祷请嗣。
神像额上剖出婴孩。
捧以回驾国人称庆。
既不饮乳恐其不寿。
寻诣神祠重请育养。
神前之地忽然隆起。
其状如乳。
神童饮吮。
遂至成立。
智勇光前风教遐被。
遂营神祠宗先祖也。
自兹已降奕世相承。
传国君临不失其绪。
故今神庙多诸珍宝。
拜祠享祭无替于时。
地乳所育因为国号。
王城南十余里有大伽蓝。
此国先王为毗卢折那"唐言遍照"阿罗汉建也。
昔者此国佛法未被。
而阿罗汉自迦湿弥罗国。
至此林中宴坐习定。
时有见者骇其容服。
具以其状上白于王。
王遂躬往观其容止。
曰尔何人乎。
独在幽林。
罗汉曰。
我如来弟子闲居习定。
王宜树福弘赞佛教。
建伽蓝召僧众。
王曰。
如来者。
有何德。
有何神。
而汝鸟栖勤苦奉教。
曰如来慈愍四生诱导三界。
或显或隐示生示灭。
遵其法者出离生死。
迷其教者羁缠爱网。
王曰。
诚如所说事高言议。
既云大圣。
为我现形。
既得瞻仰。
当为建立罄心归信弘扬教法。
罗汉曰。
王建伽蓝功成感应。
王茍从其请建僧伽蓝。
远近咸集法会称庆。
而未有揵稚扣击召集。
王谓罗汉曰。
伽蓝已成佛在何所。
罗汉曰。
当至诚。
圣鉴不远。
王遂礼请。
忽见空中佛像下降授王揵稚。
因即诚信弘扬佛教。
王城西南二十余里有瞿室馂伽山"唐言牛角"山峰两起岩隒四绝。
于崖谷间建一伽蓝。
其中佛像时烛光明。
昔如来曾至此处。
为诸天人略说法要。
悬记此地当建国土。
敬崇遗法遵习大乘。
牛角山岩有大石室。
中有阿罗汉入灭心定待慈氏佛。
数百年间供养无替。
近者崖崩掩塞门径。
国王兴兵欲除崩石。
即黑蜂群飞毒螫人众。
以故至今石门不开。
王城西南十余里有地迦婆缚那伽蓝。
中有夹纻立佛像。
本从屈支国而来至止。
昔此国中有臣。
被谴寓居屈支。
恒礼此像。
后蒙还国。
倾心遥敬。
夜分之后像忽自至。
其人舍宅建此伽蓝。
王城西行三百余里至勃伽夷城。
中有佛坐像。
高七尺余。
相好允备威肃嶷然。
首戴宝冠光明时照。
闻诸土俗曰。
本在迦湿弥罗国。
请移至此。
昔有罗汉。
其沙弥弟子临命终时求酢米饼。
罗汉以天眼观见。
瞿萨旦那国有此味焉。
运神通力至此求获。
沙弥啖已愿生其国。
果遂宿心得为王子。
既嗣位已威摄遐迩。
遂踰雪山伐迦湿弥罗国。
迦湿弥罗国王整集戎马欲御边寇。
时阿罗汉谏王。
勿斗兵也。
我能退之。
寻为瞿萨旦那王说诸法要。
王初未信尚欲兴兵。
罗汉遂取此王先身沙弥时衣而以示之。
王既见衣得宿命智。
与迦湿弥罗王谢咎。
交欢释兵而返。
奉迎沙弥时所供养佛像。
随军礼请。
像至此地不可转移。
环建伽蓝或招僧侣。
舍宝冠置像顶。
今所冠者。
即先王所施也。
王城西百五六十里。
大沙碛正路中有堆阜。
并鼠壤坟也。
闻之土俗曰。
此沙碛中鼠大如猬。
其毛则金银异色。
为其群之酋长。
每出穴游止则群鼠为从。
昔者匈奴率数十万众寇掠边城。
至鼠坟侧屯军。
时瞿萨旦那王率数万兵。
恐力不敌素知碛中鼠奇而未神也。
洎乎寇至无所求救。
君臣震恐莫知图计。
茍复设祭焚香请鼠。
冀其有灵少加军力。
其夜瞿萨旦那王梦见大鼠。
曰敬欲相助愿早治兵。
旦日合战必当克胜。
瞿萨旦那王知有灵佑。
遂整戎马。
申令将士。
未明而行。
长驱掩袭。
匈奴之闻也。
莫不惧焉。
方欲驾乘被铠。
而诸马鞍人服弓弦甲縺。
凡厥带系鼠皆啮断。
兵寇既临面缚受戮。
于是杀其将虏其兵。
匈奴震摄以为神灵所佑也。
瞿萨旦那王。
感鼠厚恩建祠设祭。
奕世遵敬特深珍异。
故上自君王下至黎庶。
咸修祀祭以求福佑。
行次其穴下乘而趋拜以致敬。
祭以祈福或衣服弓矢。
或香花肴膳。
亦既输诚多蒙福利。
若无享祭则逢灾变。
王城西五六里有娑摩若僧伽蓝。
中有窣堵波。
高百余尺。
甚多灵瑞时烛神光。
昔有罗汉自远方来止此林中。
以神通力放大光明。
时王夜在重阁遥见林中光明照曜。
于是历问。
佥曰。
有一沙门自远而至。
宴坐林中示现神通。
王遂命驾躬往观察。
既睹明贤乃心只敬。
钦风不已请至中宫。
沙门曰。
物有所宜志其所在。
幽林薮泽情之所赏。
高堂邃宇非我攸闻。
王益敬仰深加宗重。
为建伽蓝起窣堵波。
沙门受请遂止其中。
顷之王感获舍利数百粒。
甚庆悦。
窃自念曰。
舍利来应何其晚欤。
早得置之窣堵波下。
岂非胜迹。
寻诣伽蓝具白沙门。
罗汉曰。
王无忧也。
今为置之宜以金银铜铁大石函等。
以次周盛。
王命匠人不日功毕。
载诸宝舆送至伽蓝。
是时也王宫导从庶僚凡百观送舍利者动以万计。
罗汉乃以右手举窣堵波置诸掌中。
谓王曰。
可以藏下也。
遂坎地安函其功斯毕。
于是下窣堵波无所倾损。
观睹之徒叹未曾有。
信佛之心弥笃。
敬法之志斯坚。
王谓群官曰。
我尝闻佛力难思神通难究。
或分身百亿。
或应迹人天。
举世界于掌内众生无动静之想。
演法性于常音。
众生有随类之悟。
斯则神力不共智慧绝言。
其灵已隐其教犹传。
□和饮泽味道钦风。
尚获斯灵深赖其福。
勉哉凡百宜深崇敬。
佛法幽深于是明矣。
王城东南五六里有麻射僧伽蓝。
此国先王妃所立也。
昔者此国未知桑蚕。
闻东国有也命使以求。
时东国君秘而不赐。
严敕关防无令桑蚕种出也。
瞿萨旦那王。
乃卑辞下礼求婚东国。
国君有怀远之志。
遂允其请。
瞿萨旦那王命使迎妇。
而诫曰。
尔致辞东国君女。
我国素无丝绵桑蚕之种。
可以持来自为裳服。
女闻其言。
密求其种。
以桑蚕之子置帽絮中。
既至关防。
主者遍索。
唯王女帽不敢以验。
遂入瞿萨旦那国。
止麻射伽蓝故地。
方备仪礼奉迎入宫。
以桑蚕种留于此地。
阳春告始乃植其桑。
蚕月既临复事采养。
初至也尚以杂叶饲之。
自时厥后桑树连阴。
王妃乃刻石为制。
不令伤杀。
蚕蛾飞尽乃得治茧。
敢有犯违明神不佑。
遂为先蚕建此伽蓝。
数株枯桑。
云是本种之树也。
故今此国有蚕不杀。
窃有取丝者。
来年辄不宜蚕。
城东南百余里有大河西北流。
国人利之以用溉田。
其后断流。
王深怪异。
于是命驾问罗汉僧曰。
大河之水国人取给。
今忽断流其咎安在。
为政有不平。
德有不洽乎。
不然垂谴何重也。
罗汉曰。
大王治国政化清和。
河水断流龙所为耳。
宜速祠求当复昔利。
王因回驾祠祭河龙。
忽有一女凌波而至。
曰我夫早丧。
王命无从。
所以河水绝流农人失利。
王于国内选一贵臣配我为夫。
水流如昔。
王曰。
敬闻任所欲耳。
龙遂目悦国之大臣。
王既回驾谓群下曰。
大臣者国之重镇。
农务者人之命食。
国失镇则危。
人绝食则死。
危死之事何所宜行。
大臣越席跪而对曰。
久已虚薄谬当重任。
常思报国未遇其时。
今而预选敢塞深责。
茍利万姓何吝一臣。
臣者国之佐。
人者国之本。
愿大王不再思也。
幸为修福建僧伽蓝。
王允所求功成不日。
其臣又请早入龙宫。
于是举国僚庶鼓乐饮饯。
其臣乃衣素服乘白马与王辞诀。
敬谢国人驱马入河。
履水不溺。
济乎中流麾鞭画水。
水为中开自兹没矣。
顷之白马浮出负一栴檀大鼓封一函书。
其书大略曰。
大王不遗细微谬参神选。
愿多营福益国滋臣。
以此大鼓悬城东南。
若有寇至鼓先声震。
河水遂流。
至今利用。
岁月浸远龙鼓久无。
旧悬之处今仍有鼓池侧伽蓝荒圯无僧。
王城东三百余里。
大荒泽中数十顷地绝无^8□草。
其土赤黑。
闻诸耆旧曰。
败军之地也。
昔者东国军师百万西伐。
此时瞿萨旦那王。
亦整齐戎马数十万众东御强敌。
至于此地两军相遇。
因即合战。
西兵失利。
乘胜残杀。
虏其王杀其将。
诛戮士卒无复孑遗。
流血染地其迹斯在。
战地东行三十余里至媲摩城。
有雕檀立佛像。
高二丈余。
甚多灵应。
时烛光明。
凡有疾病随其痛处。
金薄帖像即时痊复。
虚心请愿多亦遂求。
闻之土俗曰。
此像昔佛在世憍赏弥国邬陀衍那王所作也。
佛去世后自彼凌空至此国北曷劳落迦城中。
初到此城人安乐富饶。
深着邪见而不珍敬。
传其自来神而不贵。
后有罗汉礼拜此像。
国人惊骇异其容服。
驰以白王。
王乃下令。
宜以沙土坌此异人。
时阿罗汉身蒙沙土糊口绝粮。
时有一人心甚不忍。
昔常恭敬尊礼此像。
及见罗汉密以馔之。
罗汉将去谓其人曰。
却后七日当雨沙土。
填满此城略无遗类。
尔宜知之早图出计。
犹其坌我获斯殃耳。
语已便去忽然不见。
其人入城具告亲故。
或有闻者莫不嗤笑。
至第二日大风忽发吹去秽壤。
雨杂宝满衢路。
人更骂所告者。
此人心知心然。
窃开孔道出城外而穴之。
第七日夜宵分之后。
雨沙土满城中。
其人从孔道出。
东趣此国止媲摩城。
其人才至其像亦来。
即此供养不敢迁移。
闻诸先记曰。
释迦法尽像入龙宫。
今曷劳落迦城为大堆阜。
诸国君王异方豪右。
多欲发掘取其宝物。
适至其侧猛风暴发。
烟云四合。
道路迷失。
媲摩川东入沙碛。
行二百余里至尼攘城。
周三四里。
在大泽中。
泽地热湿难以履涉。
芦草荒茂无复途径。
唯趣城路仅得通行。
故往来者莫不由此城焉。
而瞿萨旦那以为东境之关防也从此东行入大流沙。
沙则流漫聚散随风。
人行无迹遂多迷路。
四远茫茫莫知所指。
是以往来聚遗骸以记之。
乏水草多热风。
风起则人畜惛迷。
因以成病。
时闻歌啸或闻号哭。
视听之间恍然不知所至。
由此屡有丧亡。
盖鬼魅之所致也。
行四百余里至都逻故故国。
国久空旷城皆荒芜。
从此东行六百余里至折摩驮那故国。
即涅末地也。
城郭岿然人烟断绝。
复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
即楼兰地也。
推表山川考采境壤。
详国俗之刚柔。
系水土之风气。
动静无常取舍不同。
事难穷验非可仰说。
随所游至略书梗概。
举其闻见记诸慕化。
斯故日入已来咸沐惠泽。
风行所及皆仰至德。
混同天下一之宇内。
混同天下一之宇内。
岂徒单车出使通驿万里者哉。
记赞曰。
大矣哉。
法王之应世也。
灵化潜运。
神道虚通。
尽形识于沙界。
绝起谢于尘劫。
形识尽虽应生而不生。
起谢绝示寂灭而无灭。
岂实迦维降神娑罗潜化而已。
固知应物效灵。
感缘垂迹。
嗣种刹利。
绍胤释迦。
继域中之尊。
擅方外之道。
于是舍金轮而临制法界。
摛玉毫而光抚含生。
道洽十方。
智周万物。
虽出希夷之外。
将庇视听之中。
三转法轮于大千一音振辩于群有。
八万门之区别。
十二部之综要。
是以声教之所沾被。
驰骛福林。
风轨之所鼓扇。
载驱寿域。
圣贤之业盛矣。
天人之义备矣。
然忘动寂于坚固之林。
遗去来于幻化之境。
莫继乎有待。
匪遂乎无物。
尊者迦叶妙选应真。
将报佛恩。
集斯法宝。
四含总其源流。
三藏括其枢要。
虽部执兹兴。
而大宝斯在。
越自降生。
洎乎潜化。
圣迹千变。
神瑞万殊。
不尽之灵逾显。
无为之教弥新。
备存经诰。
详着记传。
然尚群言纷纠。
异议舛驰。
原始要终。
罕能正说。
此指事之实录。
尚众论之若斯。
况正法幽玄。
至理冲邈。
研核奥旨。
文多阙焉。
是以前修令德。
继轨逸经之学。
后进英彦。
踵武缺简之文。
大义郁而未彰。
微言阙而无问。
法教流渐。
多历年所。
始自炎汉迄于圣代。
传译盛业流美联晖。
玄道未摅。
真宗犹昧。
匪圣教之行藏。
固王化之由致我。
大唐临训天下。
作孚海外。
考圣人之遗则。
正先王之旧典。
阐兹像教。
郁为大训。
道不虚行。
弘在明德。
遂使三乘奥义郁于千载之下。
十力遗灵。
閟于万里之外。
神道无方。
圣教有寄。
待缘斯显。
其言信矣。
夫玄奘法师者。
疏清流于雷泽。
派洪源于妫川。
体上德之祯祥。
蕴中和之淳粹。
履道合德。
居贞葺行。
福树曩因。
命偶昌运。
拔迹俗尘。
闲居学肆。
奉先师之雅训。
仰前哲之令德。
负笈从学。
游方请业。
周流燕赵之地。
历览鲁卫之郊。
背三河而入秦中。
步三蜀而抵吴会。
达学髦彦。
遍效请益之勤。
冠世英贤。
屡申求法之志。
侧闻余论。
考厥众谋。
竞党专门之义。
俱嫉异道之学。
情发讨源。
志存详考。
属四海之有截。
会八表之无虞。
以贞观三年仲秋朔旦。
褰裳遵路。
杖锡遐征。
资皇化而问道。
乘冥佑而孤游。
出铁门石门之阨。
踰凌山雪山之险。
骤移灰管。
达于印度。
宣国风于殊俗。
喻大化于异域。
亲承梵学。
询谋哲人。
宿疑则览文明发。
奥旨则博问高才。
启灵府而究理。
廓神衷而体道。
闻所未闻。
得所未得。
为道场之益友。
诚法门之匠人者也。
是知道风昭著。
德行高明。
学蕴三冬。
声驰万里。
印度学人咸仰盛德。
既曰经笥。
亦称法将。
小乘学徒。
号木叉提婆"唐言解脱天"大乘法众。
号摩诃耶那提婆"唐言大乘天"斯乃高其德而传徽号。
敬其人而议嘉名。
至若三轮奥义。
三请微言。
深究源流。
妙穷枝叶。
奂然慧悟。
怡然理顺。
质疑之义。
详诸别录。
既而精义通玄。
清风载扇。
学已博矣。
德已盛矣。
于是乎。
历览山川。
徘徊郊邑。
出茅城而入鹿苑。
游杖林而憩鸡园。
回眺迦维之国。
流目拘尸之城。
降生故基。
与川原而膴膴。
潜灵旧趾。
对郊阜而茫茫。
览神迹而增怀。
仰玄风而永叹。
匪唯麦秀悲殷。
黍离愍周而已。
是用详释迦之故事。
举印度之茂实。
颇采风壤。
存记异说。
岁月遄迈。
寒暑屡迁。
有怀乐土。
无忘返迹。
请得如来肉舍利一百五十粒。
金佛像一躯。
通光座高尺有六寸。
拟摩揭陀国前正觉山龙窟影像。
金佛像一躯通光座高三尺三寸。
拟婆罗□斯国鹿野苑初转法轮像。
刻檀佛像一躯。
通光座高尺有五寸。
拟憍赏弥国出爱王思慕如来。
刻檀写真像刻檀佛像一躯。
通光座高二尺九寸。
拟劫比他国如来自天宫降履宝阶像。
银佛像一躯。
通光座高四尺。
拟摩揭陀国鹫峰山说法花等经像。
金佛像一躯。
通光座高三尺五寸。
拟那揭罗曷国伏毒龙所留影像。
刻檀佛像一躯。
通光座高尺有三寸。
拟吠舍厘国巡城行化像。
大乘经二百二十四部。
大乘论一百九十部。
上座部经律论一十四部。
大众部经律论一十五部。
三弥底部经律论一十五部。
弥沙塞部经律论二十二部。
迦叶臂耶部经律论一十七部。
法密部经律论四十二部。
说一切有部经律论六十七部。
因论三十六部。
声论一十三部。
凡五百二十夹。
总六百五十七部。
将弘至教。
越践畏途。
薄言旋轫。
载驰归驾。
出舍卫之故国。
背伽耶之旧郊。
踰葱岭之危磴。
越沙碛之险路。
十九年春正月达于京邑。
谒帝雒阳。
肃承明诏。
载令宣译。
爰召学人。
共成胜业。
法云再荫。
慧日重明。
黄图流鹫山之化。
赤县演龙宫之教。
像运之兴。
斯为盛矣。
法师妙穷梵学。
式赞深经。
览文如已。
转音犹响。
敬顺圣旨。
不加文饰。
方言不通。
梵语无译。
务存陶治。
取正典暮。
推而考之。
恐乖实矣。
有搢绅先生。
动色相趣。
俨然而进曰。
夫印度之为国也。
灵圣之所降集。
贤懿之所挺生。
书称天书。
语为天语。
文辞婉密音韵循环。
或一言贯多义。
或一义综多言。
声有抑扬。
调裁清浊。
梵文深致。
译寄明人。
经旨冲玄。
义资盛德。
若其裁以笔削。
调以宫商。
实所未安。
诚非谠论。
传经深旨。
务从易晓。
茍不违本。
斯则为善。
文过则艳。
质甚则野。
谠而不文。
辩而不质。
则可无大过矣。
始可与言译也。
李老曰。
美言者则不信。
信言者则不美。
韩子曰。
理正者直其言。
言饰者昧其理。
是知垂训范。
物义本玄同。
庶袪蒙滞。
将存利喜。
违本从文。
所害滋甚。
率由旧章法王之至诚也。
缁素佥曰。
渝乎斯言谠矣。
昔孔子在位听讼。
文辞有与人共者。
弗独有也。
至于修春秋。
笔则笔。
削则削。
游夏之徒。
孔门文学。
尝不能赞一辞焉。
法师之译经。
亦犹是也。
非如童寿逍遥之集文。
任生肇融睿之笔。
况乎园方为圆之世。
斲雕从朴之时。
其可增损圣旨绮藻经文者欤。
辩机远承轻举之胤。
少怀高蹈之节。
年方志学。
抽簪革服。
为大总持寺萨婆多部道岳法师弟子。
虽遇匠石。
朽木难雕。
幸入法流。
脂膏不润。
徒饱食而终日。
诚面墙而卒岁。
幸藉时来。
属斯嘉会负燕雀之资。
厕鹓鸿之末。
爰命庸才。
撰斯方志。
学非博古。
文无丽藻。
磨钝励朽。
力疲曳蹇。
恭承志记。
伦次其文。
尚书给笔札而撰录焉。
浅智褊能。
多所阙漏。
或有盈辞。
尚无刊落。
昔司马子长良史之才也。
序太史公书。
仍父子继业。
或名而不字。
或县而不郡。
故曰一人之精思繁文重。
盖不暇也。
其况下愚之智。
而能详备哉。
若其风土习俗之差。
封^8□物产之记。
性智区品。
炎凉节候。
则备写优薄。
审存根实。
至于胡戎姓氏。
颇称其国。
印度风化。
清浊群分。
略书梗概。
备如前序。
宾义嘉礼。
户口胜兵。
染衣之士。
非所详记。
然佛以神通接物。
灵化垂训。
故曰神道洞玄。
则理绝人区。
灵化幽显。
则事出天外。
是以诸佛降祥之域。
先圣流美之墟。
略举遗灵。
粗申记注。
境路盘纡。
^8□场回互。
行次即书。
不存编比。
故诸印度。
无分境壤。
散书国末。
略指封域。
书行者亲游践也。
举至者。
传闻记也。
或直书其事。
或曲畅其文。
优而柔之。
推而述之。
务从实录。
进诚。
皇极。
二十年秋七月。
绝笔杀青。
文成油素。
尘黩圣鉴讵称天规。
然则冒远穷遐。
寔资朝化。
怀奇纂异。
诚赖皇灵。
逐日八荒。
匪专夸父之力。
凿空千里。
徒闻博望之功。
鹫山徙于中州。
鹿苑掩于外国。
想千载如目击。
览万里若躬游。
夐古之所不闻。
前载之所未记。
至德焘覆。
殊俗来王。
淳风遐扇。
幽荒无外。
庶斯地志补阙山经。
颁左史之书事。
备职方之遍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