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第六十回 秦桧定计削兵权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第六十回 秦桧定计削兵权 熊大木

却说岳飞轻骑至临安朝见高宗,奏道:"金人举国南来,巢穴必虚,若以吾军长驱京洛以捣之,彼必奔命,可坐而毙。"

帝不从。

秦桧尤恶之,背地奏高宗,以为:"陛下既诏各路班师,不久太上皇梓宫及韦太后消息至矣。 今濠州虽失,乃小忿耳。 请陛下以大孝自体,勿听臣下之言也。"

高宗因见金人屡失盟好,迟疑未决。

岳飞既退私第,身沾宿疾苦寒,咳嗽不已。

然其志图报效,又恐高宗急于退敌,次日又具奏曰:"臣如领兵捣其虚国,势必得利。 陛下若以敌方在迩,未暇远图,欲乞亲至蕲、黄以议攻敌,庶几为后计也。"

帝见岳飞意切,乃下诏着飞会乐蕲、黄。

飞承命,即日辞帝回鄂州,收拾人马,望蕲、黄进发。

时值春尽三月间,天气暄暖,人马精神,所过秋毫无犯,陇道中耕夫皆荷锄而观。

岳侯遣人探濠州消息,哨马回报,濠州日前被金人陷了,今退去二朝矣。

岳飞得谍报,即以人马进濠州,安抚军民,修理府库,令军士筑壕垣,委官镇守,具表遣人递奏行在。

遂还兵屯舒州,以候朝廷之命。

高宗得岳飞条陈濠州表疏,差内臣赍于尚书府发落。

内臣领诏,迳至秦桧府中呈报。

秦桧见了奏疏,着人请过给事中范同,到府有事商议。

差人去不多时,范同随入府,参见秦桧毕,桧引入后堂,与之分宾主而坐。

同曰:"小官何得有坐?"桧曰:"有事与执事计议,但坐无妨。"

同始敢坐于堂侧。

桧曰:"吾意力主和议,岳飞诸人往往奏上,欲图恢复。 近日府中接到疏章迭积,诚恐诸将难制,今欲尽收其兵权,足下有何良策?"范同曰:"此易事矣。 且朝廷封爵出由丞相,何不奏上,请除韩世忠、张竣岳飞枢府之职,则兵柄自解。"

桧大喜曰:"公言深合我意。"

因设酒礼待同。

饮至半酣,桧问及朝中某人可进,某人可退,同一一为之开导。

桧见同阿己,甚悦。

酒罢,范同辞桧退去。

次日,秦桧密奏:"张俊战石皋之捷,遂复庐州。 韩世忠镇守江淮,金人不敢南下。 岳飞兵驻朱仙镇,兀朮徙家远遁。 是三将者,伟绩昭著,望陛下降诏,召赴行在,论功升赏,庶使朝廷诸人知所勉励。"

高宗大悦,遂允其请,即日颁诏,遣内臣齐于各镇去讫。

且说一路使臣齐诏到建康召张浚张俊正在府中议事,听得朝廷有使命来,即降阶迎候。

使臣迳至堂中,宣读圣旨。

诏曰:朕承中业,遭家不造,天步艰难,人心骚动。

氐羌蠹侵于西土,玁狁蜂扰于中原,生灵荼毒,朕实悯焉。

所赖文武同心,将士戮力,内平祸乱,外靖边庭。

兹者,宣抚使张俊,狥国无家,护兵有法。

智谋深博,可以运筹帷幄之中;声名隐隆,可以折冲庙堂之上。

朕心所属,与论攸归,卿宜疾赴行在,论功授封。

呜呼,尽忠匡国,惟臣子之至诚;崇德报功,乃朝廷之通典。

钦予时命,想宜体悉。

张俊接诏,谢恩已毕,即吩咐军中,戎务委能将总理,自随使臣迳赴行在。

次日朝见高宗,高宗大悦,谓曰:"卿为国勤劳,多闻捷报,朕尝欲一见,因卿总戎在外,未可遽离。 今召赴行在,实以卿克理内政也。"

俊顿首称谢。

俊既退出居府,第二日韩世忠、杨沂中、王德等,皆随诏来到,独岳飞未至。

秦桧问于参知政事王次翁,次翁曰:"岳飞一军最为关要。 明日再奏,仍遣使促之。 待众人聚于京师,权柄不一,自生猜忌,此正镇诸侯法也,丞相慎勿失此。"

秦桧然之。

遇早朝,桧复奏:"岳飞兵屯舒州未至,陛下再差内臣召入,则可以拟封爵。"

高宗允奏,复遣司农李若虚同内官黄顺,齐诏催促岳飞速赴朝廷。

李若虚、黄顺领诏,迳往舒州见岳侯,宣读上意。

岳飞俯伏听命。

诏曰:

提七萃之旅,入则拱卫于岩除;建六纛之威,出则抚临于边塞。

克备爪牙之寄,聿资心膂之臣。

诞敷显命,播告治朝。

乃者诸路招讨使岳飞伟量沈雄,英资果毅,早膺勇爵,备历戎行。

怀干城御侮之材,着斩将夺旗之绩。

屡得捷闻,甚契朕意。

今将颁诏于诸镇,即日咸聚于京师。

欲拟封赏,惟卿未至,故兹诏示,指不多及。

岳飞拜受诏书,请使臣李若虚、黄顺入后堂坐定,问曰:"有劳使臣远来,近日颁诏诸镇,出于上意,或由廷臣主之?"若虚曰:"不瞒君侯说,吾二人实上命所遣,其拟封赏级,皆从秦丞相之请也。"

飞曰:"二使臣先回,岳某随后便至。"

黄顺曰:"圣旨候君侯与诸镇会朝,若复后期,则吾二人亦有罪也。 望君侯一同付朝。"

岳飞只得以军事付岳云掌理,自与使臣迳赴行在。

至京师几越七日,遂同韩世忠、张竣杨沂中、王德等,会朝见高宗皇帝。

帝下命召岳飞入内廷,有机密事商议。

飞即承命,进见高宗于拱德殿,拜伏阶下。

高宗曰:"朕尝思内阁之语,以中兴一事专委任卿。 廷臣多有议论与金讲和者,朕亦缘太上皇梓宫未还,韦太后车驾耗焉,是以切于寻盟,欲得应成此事。 目今遣使往返道路,金人屡有此请,朕不得已而从之。 是使卿班师还镇,用赐封赏,居列朝廷,分理诸政事。 候在金人的有太上皇及韦太后消息,与卿等又作远图。 何屡屡诏至,卿未即赴以慰朕怀耶?"岳飞顿首流血徐奏曰:"臣非敢抗违君命,而不果行哉。 初,臣驻兵郾城,距黄龙府只曾七十里。 那时金人之气销沮殆尽,正待会集两河忠义,指日渡河,诛兀朮如砧上之肉,复汴京犹反掌之易。 陛下连赍到御札金字牌一十三道;臣遽离朱仙镇,河南百姓苦遭金人所荼毒者,遮道而留,哭声震野,惨不忍闻。 彼时臣逗遛于进退莫得之间。 仰思君命,俯视民情,是班师归鄂之旨,臣甚不得已之意也。"

言罢血披阶墀,呜咽似不出声。

高宗亦为之惨焉,复谕曰:"卿之勤劳,朕足知矣。 日已晏,且退,来早诣尚书省听候指挥。"

飞披命而退。

次日降出圣旨,拜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副使,并宣押至枢府治事。

加杨沂中开府仪同三司,赐名存中。

王德清远军节度使。

准秦桧奏而进范同为翰林学士。

世忠等既承封爵,各具表会同谢恩。

惟张俊怀不平,退居府中,自以为岳飞年少于我,初只列在将校之中,今日职位拔起,居我上,必须谋陷之,方雪此愤。

乃与心腹人胡居正商议陷岳飞之计,居正曰:"枢密近来知朝廷封爵之事乎?"俊曰:"不知也。"

居正曰:"秦桧力主和议,恐难制诸将,故用此锁诸侯法,尽收枢密等兵权。 今圣上拟定升职,犹使并宣押诣枢府治事,非秦桧之本意。 枢密何不以罢兵首请秦桧,将所部隶御前,庶示不复用兵意,且力赞和议,重结于秦桧。 那时何患官职弗进于岳侯之上,而乃区区欲陷之乎。"

张俊闻居正之言大喜。

次日,迳往秦府中见桧,请以所部隶御前。

且言边将贪功,阻其和议,致使干戈不息,毋以舒内寝之宵旰也。

桧见俊首开罢兵之端,深合其意,喜曰:"张枢密果有心对秦某,终当不负公也。"

俊曰:"丞相为天下苍生也,俊安得不赞其成。"

桧尤悦之,留府中议论终日。

自是秦桧有所为,必谋于后。

俊图得高位,亦尽心为之措置矣。

桧因奏帝,乞罢三宣抚司,以其兵俱隶御前。

遇出师之际,临时取旨调发。

又奏置三总领所于湖北、淮东、淮西,以统诸军。

帝皆允其请。

诏下,即日罢三宣司,以收其兵。

凡朝廷一应政事,皆出秦桧门矣。

以后军需钱粮,因时改变。

中外骚动,将士多不安。

淮东旧属韩世忠部下之军,因罢宣抚司后暴悍无统,欲生边衅。

消息传入御前,高宗召廷议曰:"军制之初,即闻变乱,以其无大将统之也。 朕于众诸侯中择其素有重望者领之,惟宣司职不预焉。 尔众臣试举谁能任此职者?"谏议大夫万俟禼奏曰:"陛下之论极善。 大将之中素有重望者,惟开府仪同三司杨存中深得士心,其人可称此任。"

高宗曰:"存中虽有小才,而非大器,终不足以济大事也。 据朕所论,大将才无如岳飞者,若委任之,必能服众矣。"

是日即下诏着岳飞往淮东,安抚韩世忠之军。

岳飞承诏迳往淮东地界。

军士闻知朝廷差岳侯来到,无有不悦。

岳飞至镇所,宣以威信,部伍肃然,内中有反去者,依前来归。

事闻行在,高宗悦曰:"岳飞的不负朕委任也。"

廷臣举贺,不在话下。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