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春第一叙事《礼记·月令》曰:孟春之月,日在虚,昏昴中,晓心中。
"孟,长也。 日月之行,一岁十二会。 观斗所建,命其四时。 孟春,日月会于И訾,而斗建寅。 "其日甲乙,其帝太,其神勾芒,"郑玄曰:此苍精之君,木官之臣。 自古以来,著德立功者,太、宓羲也。 勾芒,少氏之子,曰重,为木官。 "律中太簇。
"律,候气之管,以铜为之,中犹应也。 高诱注曰:万物动生,簇地而出,故曰太簇。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振,动也。 "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
"此皆记时候。 "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
"此阳气蒸运,可耕之候。 "《夏小正》曰:正月启蛰,雉震;",古ず字。 者,鸣也;震者,鼓其翼也。 "时有浚风,"浚者,大风,南风。 "涤冻途,"涤者,变也,变而暖也。 "田鼠出。
"田鼠,兼鼠也。 "农及雪,泽采芸,"音魂。 芸似邪蒿,可食。 "柳ㄗ,"ㄗ者,发孚也。 "梅、杏、桃则华。
"桃,山桃。 "《月令》曰:仲春之月,日在营室;昏东井中,晓箕中。
"仲,中也。 仲春者,日月会于降娄,而斗建卯。 "律中夹钟,"高诱曰:是月,万物去阴而生,故候管者中夹钟。 始雨水,桃始华,仓庚鸣,仓庚,黄鹂也。 "鹰化为鸠;玄鸟至,"玄鸟,燕也。 "日夜分,雷始发声。
始电,蛰虫咸动。
《夏小正》曰:二月祭鲔,"鲔之至,其时美。 "采芑,"芑音杞。 蘧也。 "降燕乃睇。
"降,下也。 燕一名玄鸟,齐人呼乙。 睇,眄也。 眄者,视可为室。 "《淮南子》曰:二月之夕,女夷鼓歌,以司天和。
"女夷,神名。 "《月令》曰:季春之月,日在娄,昏柳中,晓南斗中。
"季,少也。 季春日月会于大梁,而斗建辰。 "律中姑洗,"高诱注曰:姑,故也。 洗,新也。 是月阳气发,故去故就新。 "桐始华,田鼠化为β,虹始见,始生。
"くぐ谓之虹。 ,萍也。 "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勾者毕出,萌者尽达。
"屈而生者曰勾,芒而直者曰萌。 "《夏小正》曰:三月参则伏,"参星伏不见。 "[B166]则鸣,"[B166],天蝼也。 《尔雅》注云:天蝼,蝼蛄。 "颁冰,"分冰以授大夫。 "拂桐葩。
"桐葩始生貌,拂拂然。 "《周书·时训》曰:三月鸣鸠拂羽,戴胜降于桑。
"拂羽,以羽相击;戴胜,促织之鸟。 一名戴{任鸟}。 "梁元帝《纂要》曰:春曰青阳,"气清而温阳。 "亦曰发生、芳春、青春、阳春、三春、九春;天曰苍天;"万物苍苍而生。 "风曰阳风、春风、暄风、柔风、惠风;景曰媚景、和景、韶景;时曰良时、嘉时、芳时;辰曰良辰、嘉辰、芳辰;节曰华节、芳节、良节、嘉节、韶节、淑节;草曰弱草、芳草、芳卉;木曰华木、华树、芳林、芳树;林曰茂林;鸟曰阳鸟、时鸟、阳禽、候鸟、时禽、好鸟、好禽;正月孟春,亦曰孟阳、孟陬、上春初春、开春、发春、献春、首春、首岁、初岁、开岁、发岁、献岁、肇岁、芳岁、华岁;二月仲春,亦曰仲阳;三月季春,亦曰暮春、末春、晚春。
事对【苍精青祗】张协《杂诗》曰:太启东节,春郊礼青祗。
苍精见叙事注。
【参伏祥正】《大戴礼》曰:三月参则伏不见。
《国语》曰:农祥晨正。
唐固注曰:农祥,房星也;晨正,谓晨见南方,谓立春之日。
【谷雨条风】《孝经纬》曰:周天七衡六间曰立春,后十五日斗指寅为雨水,后十五日指甲为惊蛰,后十五日指乙为清明,后十五日指辰为谷雨。
《易通卦验》曰:立春条风至。
宋均注曰:条风者,条达万物之风。
【迟日和风】《毛诗》曰: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郑注曰:迟迟,舒缓也。
陆士衡《乐府诗》曰:游客芳春林,春芳伤客心;和风飞清响,鲜云垂薄阴。
【淑景鲜】李《悲四时诗》曰:舒朗景之淑鲜。
鲜云事已见《和风》注中。
【九阳三节】傅玄《阳春赋》:生气方盛,九阳奋发。
又《乐府诗》曰:穆穆三春节,天气暖且和。
【仓庚玄乙】《毛诗》曰: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注曰:仓庚,黄鹂也。
蔡邕《月令章句》曰:仲春玄鸟至。
玄鸟,燕也。
《尔雅》曰:燕,乙也。
【拂羽挥鳞】《礼记》曰:季春之月,鸣鸠拂其羽。
李《悲四时》曰:春日悲兮,鱼挥鳞于巨川。
【鸣鹃ず雉】《临海异物志》曰:单鸠,一名田鹃。
三月鸣,昼夜不止;至当麦子熟,鸣乃得止。
《大戴礼》曰:正月雉震ず。
ず,鸣也;震,鼓其翼。
【玄鸟苍龙】《吕氏春秋》曰:仲春之月玄鸟至。
《礼记》曰:孟春之月,天子居青阳左介,乘青辂,驾苍龙。
【降燕来鸿】《大戴礼》:二月降燕。
降,下也。
《礼记》:孟春之月,鸿雁来。
【桑{任鸟}麦雉】蔡邕《月令章句》曰:季春戴{任鸟}降于桑。
曹植《射雉赋》曰:暮春之月,宿麦盈野,野雉群ず。
【化鸠归雁】《周礼》:罗氏仲春献鸠,以养国老。
郑玄注曰:春鹰化为鸠,变旧为新,宜以养老助生气。
《礼记》曰:正月鸿雁来。
来,归也。
北有雁门,故曰归雁。
【玄燕黄鹂】并见上玄乙、仓庚注。
【冰涣雪滋】王е《春可乐》曰:孟春之月,冰泮涣以微流。
李《悲四时》曰:悲阳泽之方宣,云兴滋于秀石,飚鸣柯于崇山。
【杏花菖叶】崔《四民月令》曰:清明节,令蚕妾理蚕室。
是月也,杏花盛。
《吕氏春秋》曰:冬至后五旬七日,菖者百草之先生也,于是始耕。
高诱注曰:菖浦水草。
【华桂柔桑】《尸子》曰:春华秋英,其名曰桂。
《毛诗》曰:春日载阳,爰求柔桑。
【兰径柳衢】《楚词》曰:献岁发春兮洎吾南征,兰皋被径兮斯路渐荣。
谢惠连《三日诗》曰:弱柳荫修衢。
【青苹绿芰】枚乘《七发》曰:淹青苹,游清风;陶阳气,荡春心。
夏侯湛《春可乐》曰:援若流之绿芰。
【柳夭桃】伍缉之《春芳诗》曰:桃柳发荣,丹绿粲郊邑。
《毛诗》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布德论功】《礼记》曰:立春之月,天子迎春于东郊,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
《大戴礼》曰:古者天子孟春论吏之德行功能。
【效功论赏】《礼记》曰:季春之月,蚕事既登;分茧秤丝,效功以供宗庙之服。
《管子》曰:孟春之朝,君自听朝论爵赏。
【帝藉神】《礼记》曰:孟春之月,天子躬耕帝藉。
蔡邕曰:天子藉田千亩,以供上帝之粢盛,借人力以成其功,故曰帝藉。
《吕氏春秋》曰:仲春之月,玄鸟至之日,以太牢祠于高。
蔡邕曰:高,神名也。
【献羔祭鲔】《礼记》曰:仲春之月,天子乃献羔开冰,先荐寝庙。
《大戴礼》曰:二月祭鲔,鲔者,鱼之先至者。
【祈麦荐韭】《礼记》曰:季春之月,天子乃为麦祈实。
郑玄注曰:于含秀求其成也。
崔《四民月令》:二月祠太社之日,荐韭卵于祖祢。
【徇铎载耜】《尚书》曰: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
注曰:遒人,宣令之官;木铎,金铃木舌,所以振文教也。
《礼记》曰:孟春之月,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藉田。
【禁火启冰】《周礼》曰:司ピ氏掌仲春以木铎,以修火禁。
蔡邕《月令章句》曰:仲春之月,天子献羔开冰。
【条桑采艾】《毛诗》曰:蚕月条桑。
郑玄曰:条桑支落其叶。
崔《四民月令》曰:三月可采艾耳。
【花盖叶幄】夏侯湛《春可乐》曰:春可乐兮,缀杂花以为盖,集繁蕤以饰裳。
叶幄见下谢万《春赋》。
【绿野青达】谢灵运《入彭蠡口诗》曰: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刘臻妻《献春颂》曰:玄陆降坎,青逵升震;阴祗送冬,阳灵迎春。
【浴沂禊洛】《论语》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蔡邕《禊文》曰:洋洋暮春,厥月除巳,尊卑烟骛惟女与士,自求百福,在洛之。
【榆荚雨桃花水】《汜胜之书》曰:三月榆荚雨,高地强土可种禾。
《韩诗章句》曰:溱与洧方涣涣兮,谓三月桃花水下。
时郑国之俗,三月上巳,此水招魂续魄,祓除不祥之故也。
赋【晋傅玄《阳春赋》】干坤,冲气穆清;幽蛰既动,万物乐生。
依依杨柳,翩翩浮萍;桃之夭夭,灼灼其荣。
繁华烨而曜野兮,炜分葩而扬英。
鹊营巢于高树兮,燕衔泥于广庭。
睹戴胜之止桑兮,聆布谷之晨鸣。
乐仁化之普宴兮,异鹰隼之变形。
【晋谢万《春游赋》】青阳司候,勾芒御辰。
陈涤灌以摧枯,初茎蔚其曜新;幂丰叶而为幄,靡翠草而成。
于是远啸良俦,近命嘉宾,奏羽觞而交献,罗丝竹以并陈;咏新服之璀璨,想舞雩之遗尘。
抚鸣琴而怀古,登修台而乐春。
尔乃碧增邃,灌木结阴,轻云ㄙ暧以幕岫,和风清泠而启衿。
【晋湛方生《怀春赋》】鸿飘翮于归风,燕衔泥而来征。
鸷鸟感仁而革性,乘化而变声。
麦而含秀,桑蔼蔼而敷荣。
华照灼以烂林,叶婀娜以媚茎。
【宋刘义恭《感春赋》】听时禽之ミ音,信关关以嘤嘤;悲阳鸿之赴朔,怜春燕之入楹。
天ㄙ暧而流云,日阴翳而沦精;风淑穆而吹兰,雨蒙蒙而洗茎。
草承泽而擢秀,花顺气而飞馨。
【梁简文帝《晚春赋》】待余春于北阁,藉高燕于南陂;水筛空而照底,风入树而香枝。
嗟时序之回斡,叹物候之推移;望初篁之傍岭,爱新荷之发池。
石凭波而倒植,林隐日而横垂;见游鱼之戏藻,听惊鸟之鸣雌。
树临流而影动,岩薄暮而云披;既浪激而沙游,亦苔生而径危。
【梁孝元帝《春赋》】洛阳小苑之西,长安大道之东,苔染池而尽绿,桃含山而并红;露沾枝而重叶,网萦花而曳风。
【隋庾信《春赋》】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
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开上林而竟入,拥河桥而争渡。
出丽华之金屋,下飞燕之兰宫;钗朵多而讶重,髻鬟高而畏风;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
影来池里,花落衫中。
吹箫弄玉之台,鸣凌波之水;移戚里而家富,入新丰而酒美。
苔始绿而藏鱼,麦才青而覆雉。
【隋萧悫《春赋》】落花无限数,飞鸟排花度;禁苑至饶风,吹花春满路。
岩前片石迥如楼,水里连沙聚作州;二月莺声才欲断,三月春风已复流。
分流绕小渡,堑水还相注;山头望水云,水底看山树。
舞余香尚在,歌尽声犹住;麦垄一惊,菱潭两飞鹭。
诗【唐太宗《首春诗》】寒随穷律变,春逐鸟声开;初风飘带柳,晓雪间花梅。
碧林青旧竹,绿沼翠新苔;芝田初雁去,绮树未莺来。
【南齐虞羲《春郊诗》】风迟蝶弄花,景丽鸟和春。
樵歌喧垄暮,鱼乱江晨。
山中芳杜若,依依独思人。
【南齐王俭《春夕诗》】露华方照岁,云彩复经春;虚闺稍迭草,幽帐日凝尘。
【又《春诗》】兰生已匝苑,萍开欲半池;轻风摇杂花,细雨乱丛枝。
【又】风光承露照,雾色点兰晖;青荑结翠藻,黄鸟弄春飞。
【梁简文帝《春日想上林诗》】春风本自奇,杨柳最相宜。
柳条恒著地,杨花好上吹。
处处春心动,常惜光阴移。
【又《晚春诗》】紫兰叶初满,黄莺ミ不稀;石蹲还似兽,萝长更加衣。
水曲文鱼聚,林暝鸦鸟飞;渚潇变新节,岩桐长旧围;风花落未已,山窗开夜扉。
【梁孝元帝《春日诗》】新莺隐叶啭,新燕向窗飞。
柳絮时依洒,梅花乍入衣。
玉珂逐风度,金鞍照日晖。
无令春色晚,独望行人归。
【又《望春诗》】叶浓知柳密,花尽觉梅疏。
兰生未可握,蒲小不堪书。
【梁沈约《伤春诗》】弱草半抽黄,轻条未全绿;年芳被禁御,烟华绕曾曲。
寒苔卷复舒,冬泉断方续,早花散凝金,初露泫成玉。
【又《初春诗》】扶道觅阳春,相将共携手;草色犹自非,林中都未有。
无事逐梅花,空教信杨柳;且复归去来,含情寄杯酒。
【梁鲍泉《奉和湘东王春日诗》】新莺始新归,新蝶复新飞;新花满新树,新月丽新晖。
新光新气早,新望新盈抱;新水新绿浮,新禽新听好。
新景自新还,新叶复新攀;新枝虽可结,新愁讵解颜。
新思独氛氲,新知不可闻;新扇如新月,新盖学新云。
新落连珠泪,新点石榴裙。
【梁闻人茜《春日诗》】高台动春色,清池映日华;绿葵向光转,翠柳逐风斜。
林有鸣心鸟,园多夺目花;相与咸知节,叹子独离家。
【周庾信《咏春诗》】昨夜鸟声春,惊鸣动四邻;今朝梅树下,定有折花人。
【周宗懔《春望诗》】日暮春台傍,徙倚爱余光;都尉新移枣,司空始种杨。
一枝犹桂馥,十步有兰香;望望无萱草,忘忧竟不忘。
【又《早春诗》】昨暝春风起,今朝春气来;莺鸣一两啭,花树数重开。
散粉成初蝶,剪彩作新梅;游客伤千里,无暇上高台。
【陈张正见《春初赋得池应教诗》】遥天收密雨,高阁映奔曦;雪尽青山路,冰销渌水池。
春光落云叶,花影发晴枝;琴樽奉终宴,风月岂云疲。
【隋炀帝《晚春诗》】洛阳春稍晚,四望满春辉;杨叶行将暗,桃花落未稀。
窥檐燕争入,穿林鸟乱飞;唯当关塞者,浓露方沾衣。
【隋阳休之《春日诗》】迟迟暮春日,蔼蔼春光上;柔露洗金盘,轻丝缀珠网。
渐看阶ぇ蔓,稍觉池莲长,蝴蝶映花飞,楚雀绿条响。
【隋萧悫《春晚庭望诗》】春庭聊纵望,楼台自相隐;窗梅落晚花,池竹开初笋。
泉鸣知水急,云来觉山近;不愁花不飞,到畏花飞尽。
【隋江总《春诗》】水苔宜溜色,山樱助落晖;浴鸟沉还戏,飘花度不归。
【陈叔达《春首诗》】雪花联玉树,冰彩散瑶池;翔禽遥出没,积翠远参差。
【又《早春桂林殿应诏诗》】金铺照春色,玉律动年华;朱楼云似盖,丹桂雪如花。
水岸衔阶转,风条出柳斜;轻舆临太液,湛露酌流霞。
【虞世南《春夜诗》】春苑月徘徊,竹堂侵夜开;惊鸟排林度,风花隔水来。
【杨师道《春朝闲步诗》】休沐乘闲豫,清晨步北林;池塘藉芳草,兰芷袭幽衿。
雾中分晓日,花里弄春禽;野迳香恒满,山阶笋屡侵。
何须命轻盖,桃李自成阴。
【上官仪《奉和初春诗》】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
风色翻露文,雪花上空碧;花蝶来未已,山光暖将夕。
【元万顷《奉和春日池台诗》】日影飞花殿,风文积草池;凤楼通夜敞,虬辇望春移。
【又《奉和春日诗》】花轻蝶乱仙人杏,叶密莺喧帝女桑;飞云阁上春应至,明月楼中夜未央。
【又】凤辇迎风乘紫阁,鸾车避日转彤闱;中塘促管淹春望,后殿清歌开夜扉。
夏第二叙事《礼记·月令》曰:孟夏之月,日在昴,昏翼中,晓牵牛中。
"郑玄注曰:孟夏者,日月会于实沉,而斗建巳之辰。 "其日丙丁,"丙之言炳也,万物皆炳然著见而强大。 "其帝炎帝,其神祝融,"此赤精之君,火官之臣。 炎帝,大庭氏也;祝融,颛顼氏之子,曰黎,为火官正者。 "律中仲吕。
"高诱注曰:阳散在外,阴实在中,所以旅阳成功,故曰仲吕也。 "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蝼蝈,蛙也;王瓜,[B18G]挈也。 高诱曰:蝼蝈,虾蟆也。 "靡草死,麦秋至;断薄刑,决小罪。
"靡草,荠葶苈之属。 "《夏小正》曰:四月昴则见。
"昴,星名。 "《易通卦验》曰:立夏,清明风至,而暑鹊鸣,博谷飞,电见,龙升天。
"龙,心星名。 "《月令》曰:仲夏之月日在参,昏角中,晓危中,"郑玄注曰:仲夏者,日月会于鹑首,而斗建午之辰。 "律中蕤宾。
"高诱曰:是月阴气萎蕤在下,象主人;阳气在上,象宾客。 "小暑至,螗螂生,贝始鸣,反舌无声。
"螗螂,螵蛸母也。 贝,伯劳也。 反舌,百舌鸟。 高诱曰:螗螂代谓之天马,一名疣,衮豫谓之巨斧。 是月阴作于下,阳散于上。 伯劳,夏至后应阴而杀蛇,乃磔之棘上而始鸣也。 反舌,百舌也,变易其声,仿百鸟之鸣,故谓之百舌也。 "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木槿,玉蒸也。 名,一名榇。 "《夏小正》:五月参见则螂蜩鸣,"螂蜩者,五彩具。 "初昏大火中。
"大火,心星。 "《尚书》曰:日永星火,以正仲夏,"永,长也,谓夏至之日也。 火,苍龙之中星,举中则七星见可知也。 "鸟兽希革。
"时毛羽希少改易。 革,改也。 "《月令》曰:季夏之月,日在东井,昏氐中,晓东壁中。
"郑玄曰:季夏者,日月会于鹑火,而斗建未之辰。 "律中林钟,温风至,蟋蟀居壁。
"按《尔雅》曰:蟋蟀蛩。 刘劭注云:谓ㄇ蜻也。 孙炎云:梁国谓之蛩。 郭璞云:今促织也。 蛩音义,或作蛩,方言蜻ㄇ。 楚谓之蟋蟀。 似蝗而小,正黑,有光泽如漆,有角翅。 一名蛩,一名蜻ㄇ,幽州人谓之促织。 "鹰乃学习,腐草化为萤。
"鹰学习谓攫搏。 萤,飞虫,萤火也。 "梁元帝《纂要》曰:夏曰朱明,"气赤而光明。 "亦曰长嬴、朱夏、炎夏、三夏、九夏。
天曰昊天,"言气浩汗。 "风曰炎风。
节曰炎节。
草曰茂草、杂草。
木曰蔚林、茂林、密树、茂树。
孟夏亦曰维夏、首夏、季夏,亦曰徂暑。
"徂,往也,言暑始往。 "
事对【龙见鹑栖】《尚书》曰: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注曰:火,苍龙之中星也。
《左传》曰:龙见而雩。
注云:龙见建巳之月。
苍龙七宿之体,昏见东方。
张衡《应问》曰:溽暑至而鹑火栖,寒冰Ё而鼋鼍蛰。
【麦秋梅雨】《礼记》曰:孟夏麦秋至,断薄刑。
蔡邕《月令章句》曰: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
周处《风土记》曰:梅熟时雨,谓之梅雨。
【翔贝鸣蝉】《礼记》:仲夏之月贝始鸣。
李《羡夏篇》曰:咧咧林蜩鸣,翩翩鸣贝翔。
《易通卦验》曰:夏至景风至,蝉始鸣,螗螂生。
【荣槿秀】《礼记》:仲夏木槿荣。
《毛诗》曰:四月秀。
注云:不荣而实曰秀。
,草也。
【草滋木蔚】曹植《古乐府·艳歌行》曰:夏节纯和天清凉,百草滋殖舒兰芳。
傅玄述《夏赋》曰:四月维夏,运臻正阳;鹿角解于中野,草木蔚其条长。
【素柰朱李】左思《蜀都赋》曰:朱樱春就,素柰夏成。
魏文帝《与吴质书》曰: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
【炎风炽日】陈琳《大暑赋》曰:土润溽以敲,时氵典氵忍以溷浊;温风郁其彤彤,譬炎火之陶烛。
曹植《大暑赋》曰:炎帝掌节,祝融司方;维扶桑之高燎,炽九日之重光。
【朱辂赤旗】《礼记》:孟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左介,乘朱辂。
兵书曰:夏出兵,赤旗在前,执戟前行。
【象德封功】范子《计然》曰:德取象于春夏,刑取象于秋冬。
京房《易占》曰:夏至离王,景风用事;人君当爵有德,封有功。
【风观冰台】潘岳《关中记》曰:桂宫一名甘泉,又作迎风观、寒露台,以避暑。
陆《邺中记》曰:石季龙于冰井台藏冰,三伏之日,以冰赐大臣。
【祭黍羞桃】皇览《逸礼》曰:夏则乘赤辂,驾赤骝,载赤旗,以迎夏于南郊,其祭先黍与鸡。
《礼记》曰:仲夏之月,天子羞以含桃,先荐寝庙。
【均管颁冰】《礼记》曰:仲夏之月,命乐修召な鼓,以均琴瑟管箫。
《周礼》曰:凌人掌夏颁冰。
注云:暑气盛以冰颁赐。
【环炉交扇】桓谭《新论》曰:汉中送王仲都,至夏大暑日,使暴坐,又环以十炉火,不言热而身不汗出。
刘义庆《世说》曰:却嘉宾三伏之月诣谢公,炎暑熏赫,虽复当风交扇,犹沾汗流离。
【啸风嗽露】王粲《大暑赋》曰:仰庭熠而啸风,风既至其如汤;气呼吸以祛和,汗雨下而沾裳。
王度《扇上铭》曰:朱明赫离光,启窗来清风;服嗽云露,体夷神自融。
【濯枝雨飞芒露】周处《风土记》曰:仲夏濯枝荡川。
注云:此节常有大雨,名濯枝。
傅玄《夏赋》曰:和风穆而扇物,麦含露而飞芒。
【黄雀风丹鱼水】周处《风土记》:仲夏长风扇暑。
注云:此节东南常有风,俗名黄雀长风。
郦元注《水经》曰:丹水出丹鱼,先夏至前十夜伺之,鱼浮水则赤光上照如火。
【避暑饮感凉会】魏文帝《典论》曰:大驾都许,使光禄大夫刘松北镇袁绍军,与绍子弟日共宴饮。
常以三伏之际,昼夜醋饮,极醉,至于无知,云以避一时之暑。
故河朔有避暑饮。
傅咸《感凉赋·序》曰:盛夏月困于炎热,热甚不过旬日,而复自凉。
以时之凉,命亲友曲会作赋尔。
赋【后汉繁钦《暑赋》】景暑方往,时惟六月;林钟纪度,祝融司节。
大火光,炎风酷烈;沉阳腾射,滞暑散越。
区寓郁烟,物焦人渴;煌煌野火,贲薄中原。
翕翕盛热,蒸我层轩;温风氵典氵忍,动静增烦。
【晋夏侯湛《大暑赋》】惟青春之谢兮,接朱明之季月;何太阳之赫曦,乃郁陶以兴热。
于是大吕统律,祝融纪节;蒸泽外熙,太阴内闭。
若乃三伏相仍,徂暑彤彤,上无纤云,下无微风。
【隋卢思道《纳凉赋》】祝融司方,朱明届序,气乃初伏,节惟徂暑。
积蒸于帘栊,流烦溽于园御;阳风氵典其长扇,火云赫而四举。
尔乃警六御,按三条,击鼍鼓,吟凤箫;云车错毂,麟马齐镳。
入云宫之蹇产,登仙观之;引雄风于洞穴,承清露于丹霄;动飕于翠帐,散霏微于绮寮。
诗【唐太宗《初夏诗》】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阴阳深浅叶,晓夕重轻烟。
ミ莺犹响殿,横丝正网天;佩高兰影接,绶细草文连。
碧鳞惊棹侧,玄燕舞檐前;何必汾阳处,始复有山泉。
【《赋得夏首启节诗》】北阙三春晚,南营九夏初;黄莺弄朝变,翠林花落余。
瀑流还响谷,猿啼自应虚;早荷向心卷,长扬就影舒;此时叹不极,调轸坐相娱。
【齐谢《夏日诗》】麦侯始清和,凉雨销炎燠;红莲摇弱荇,丹藤绕新竹。
【梁简文帝《和湘东王首夏诗》】冷风杂细雨,垂云助麦凉;竹木俱葱翠,花蝶两飞翔;燕泥衔复落,吟敛更扬。
卧石藤为缆,山桥树作梁;欲待华池上,明月吐清光。
【梁萧子范《夏夜独坐诗》】节序遇徂炎,兹宵在三伏;凭轩伫凉气,中筵倦烦燠。
寂寞对空窗,清疏临夜竹;虫音乱阶草,萤光绕庭木。
帘月度斜辉,风花起余馥。
【梁徐怦《夏诗》】炎光歇中宇,清气入房栊;晚荷犹卷绿,疏莲久落红。
【梁徐ゼ《夏诗》】夏景厌房栊,促席玩花丛;荷阴斜合翠,莲影对分红。
此时避炎热,清樽独未空。
【隋庾信《夏日应令诗》】朱帘卷丽日,翠幕蔽重阳;五月炎气蒸,三时刻漏长。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开冰带井水,和粉杂生香;衫含蕉叶气,扇动竹花凉。
早菱生软角,初莲开细房;愿陪仙鹤举,洛浦听笙簧。
【隋李德林《夏日诗》】夏景多烦蒸,山水暂追凉;桐枝覆玉槛,荷叶满银塘。
轻扇摇明月,珍簟拂流黄;壶盛仙客酒,瓶贮帝台浆。
才人下铜雀,侍妓出明光;歌声越齐市,舞曲冠平阳。
微风动罗带,薄汗染红妆;共欣陪宴赏,千秋乐未央。
【隋薛道衡《梅夏应教诗》】长廊连紫殿,细雨应黄梅;浮半空上,清吹隔池来。
集凤桐花散,腾龟莲叶开;幸逢为善乐,频降济时才。
【又《夏晚诗》】流火稍西倾,夕影遍曾城;高天澄远色,秋气入蝉声。
【隋魏彦琛《初夏应诏诗》】虽度芳春节,物色尚余华;出帘飞小燕,映户落残花。
舞衫飘细,歌扇掩轻纱;兰房本宜夜,不畏日光斜。
【杨师道《和夏日晚景应诏诗》】辇路夹垂杨,离宫通建章;日落横峰影,云归起夕凉。
雕轩动流吹,羽盖息回塘;草生还绿,残花疏尚香。
青岩类姑射,碧涧似汾阳;幸属无为日,欢娱方未央。
书【魏文帝《与吴质书曰》】事已见上朱李注中。
秋第三叙事《礼记·月令》曰:孟秋之月,日在张,昏尾中,晓娄中。
"郑玄曰:孟秋者,日月会于鹑尾,而斗建申之辰。 "其日庚辛,"庚之言更也,辛之言新也。 日行秋,西从白道,成熟万物;月为之佐。 万物皆肃然改更,秀实新成也。 "其帝少,其神蓐收。
"此白精之君,金官之臣。 少昊,金天氏,蓐收,少氏之子,曰该,为金官。 "律中夷则,"高诱曰:太阳力衰,太阴气发,万物凋伤,应法成性。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
"鹰祭鸟者,将食之示有先也。 "仲秋之月,日在角,昏南斗中,晓毕中。
"郑玄曰:仲秋者,日月会于寿星,而斗建酉之辰。 "律中南吕,"高诱曰:阳气内藏,阴吕于阳,任其成功。 "盲风至,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盲风,疾风也;玄鸟,燕也。 归谓去蛰也。 凡鸟随阳者,不以中国为居,羞谓所养。 "日夜分,雷乃始收,蛰虫坏裴户,阳气日衰,水始涸。
"坏,益也。 "季秋之月,日在角,昏牵牛中,晓东井中。
"郑玄曰:季秋日月会于大火,而斗建戌之辰。 "律中无射,"季秋气生,则无射之律应。 高诱曰:阴气上升,阳气下降,万物随阳而盛,而无射出见者也。 "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豺乃祭兽,戮禽。
"来宾,言其客止未去。 大水,海也;戮,杀也。 "霜始降,草木黄落。
《尚书》曰: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宵,夜也;虚玄武中星,以秋分日见。 "鸟兽毛《毛先》。
"《毛先》,理也,毛更生整理也。 "《淮南子》曰:七月,百虫蛰伏,青女乃出,"高诱曰:青女乃青要玉女,司霜雪者。 "以降霜雪。
《夏小正》曰:八月,丹鸟羞"羞,进也。 "白鸟,"白鸟,蚊蚋。 "辰则伏,"辰,房星。 "β为鼠。
九月,内火。
"火,大火,心星也。 "梁元帝《纂要》曰:秋曰白藏,"气白而收藏万物。 "亦曰收成,"万物成而收敛。 "亦曰三秋、九秋、素秋、素商、高商;天曰天;",愍也,愍万物之凋零。 "风曰商风、素风、凄风、高风、凉风、激风、悲风;景曰朗景、澄景、清景;时曰凄辰、霜辰;"霜辰可施九月。 "节曰素节、商节;草曰衰草;木曰疏木、衰林、霜柯、霜条;七月孟秋,亦曰首秋、上秋、肇秋、兰秋;八月仲秋,亦曰仲商;九月季秋,亦曰暮秋、末秋、暮商、季商、杪秋,亦曰授衣,"此时妇功毕,始授衣。 "亦曰玄月。
事对【火流土王】《毛诗》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易说》曰:坤西南主立秋。
京房《易占》曰:立秋坤王,凉风用事。
《周易·集林》曰:坤,土也。
【露下风高】《易通卦验》曰:立秋凉风至,白露下。
江诗曰:高风催节变,凝霜督物化。
【蓼风葭露】蔡邕《月令·章句》曰:仲秋白露节,盲风至。
秦人谓蓼风为盲风。
《毛诗》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凝雾凉烟】袁淑《秋情赋》曰:曳悲泉之凝雾,转绝垠之严云。
鲍明远《秋思赋》曰:秋木兮架浦,凉烟兮冒江。
【劲风月】潘岳《秋兴赋》曰:庭树槭以洒落,劲风戾而吹帷。
湛方生《秋夜赋》曰:夜悠悠而难极,月而停光。
【收潦涤气】《楚辞》曰:悲哉秋之为气也,寥兮天高而气清,寂惨兮收潦而水清。
袁淑《秋情赋》曰:炎都褰埃,寓涤气。
【凉风凄日】《礼记》曰:凉风至。
《毛诗》曰: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长宵短晷】卢谌诗曰:凛凛素秋,日促宵长。
潘岳《秋兴赋》曰:何微阳之短晷,觉长夜之方永。
【金帝玉女】《礼记》曰:孟秋,其帝少。
注云:,金天氏。
《淮南子》曰:至秋三月,青女乃出,降霜雪。
高诱注曰:青女乃天神青要玉女,主霜雪。
【凝露飞霜】曹植《秋思赋》曰:四时更王兮秋气悲,高云静兮露凝衣。
徐广《秋赋》曰:于时招摇西建,天高气清,飞霜凝洒,悴叶飘零。
【收温涤暑】湛方生《秋夜词》曰:秋夜清白兮,播商气以收温,扇凄风以革凉。
李《悲四时》曰:秋日兮火流天而涤暑,风入林而疏条。
【珠露金风】李《感兴赋》曰:风触波而文动兮,露沾卉而珠凝。
张协诗曰:金风扇素节,丹露启阴期。
【白帝青女】《礼记》曰:立秋之月,天子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
郑玄注曰:是月祭白帝于西郊,以迎秋。
青女见上玉女注中。
【归燕鸣蜩】《周书》曰:白露后五日,玄鸟归。
又,立秋后,寒蜩鸣。
【击隼化萤】《汉书》曰:孙宝为京兆尹,以立秋日署侯文为东都督邮。
入见,敕曰:今鹰隼始击,当从天气,取奸恶以成严霜之诛。
《易通卦验》曰:立秋腐草化为萤。
【虫吟鸟击】苏彦《秋夜长》曰:时禽鸣于庭柳,节虫吟于户堂。
《易通卦验》曰:秋分鸷鸟击。
【木落草衰】魏文帝《燕歌行》曰: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零落露为霜。
李陵《答苏武书》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
【露叶霜条】谢惠连诗曰:团团满叶露,淅淅振条风。
何瑾《悲秋》曰:霜凝条兮璀璀,露溜叶兮泠泠。
【落英陨叶】苏彦《秋夜长》曰:零叶纷其交华,落英飘以散芳。
潘岳《秋兴赋》曰:游氛朝兴,槁叶夕陨。
【九法五政】《周礼》曰:大司马之职,掌建邦国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国,仲秋教理兵政。
《管子》曰:秋三月以庚辛之日发五政:一政曰禁博赛;二政曰无见五兵之刃;三政曰慎旅农,趋聚收;四政曰补缺塞坼、修垣墙、谨门闾;五政曰敬时,五谷之皆入也。
【逆寒迎气】《周礼》曰:龠章掌仲秋击土鼓,吹豳诗,以逆寒气。
司马彪《续汉书》曰:立秋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白绢皂领,缘中衣,迎气于西郊。
【献裘授几】《周礼》曰:司裘掌为大裘,以供王祀天之服,仲秋献良裘,季秋献功裘。
《礼记》曰:仲秋之月,天子居总章太庙。
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
【月帐风帷】汤惠休《白诗》曰:秋风袅袅入曲房,罗帐含月思心伤。
风帷已上见劲风注中。
【霜阶风隙】夏侯湛《秋可哀赋》曰:秋夕兮遥长,哀心兮永伤;木萧萧以被风,阶缟缟以受霜。
谢灵运《七夕诗》曰:月弦光入户,秋首风绕隙。
【日凄凄风冽冽】《毛诗》曰:秋日凄凄。
左思《杂诗》曰:秋风冽冽,白露为霜。
【照帷月盈幕风】夏侯湛《秋可哀》曰:月翳翳以隐云,星胧胧而没光;映前轩之疏幌,照后帷之闲房。
宋孝武《秋诗》曰:萧萧风盈幕。
【振条风倾枝露】《楚词》曰:秋风兮萧萧,舒芳兮振条。
孝武诗曰:泫泫露倾枝。
【警露鹤含风蝉】周处《风土记》曰:鸣鹤戒露,白鹤也。
此鸟性警,至八月白露降,即鸣而相警。
谢惠连《怀秋诗》曰:萧瑟含风蝉,寥唳度云雁。
赋【汉繁钦《秋思赋》】何晏秋之忄替凄,处闲夜而怀愁;风清凉以激志兮,树动叶而鼓条。
云朝跻于西汜兮,遂愤薄于丹邱;潜白日之玄阴兮,翳朗月于重幽。
零雨蒙其迅疾,黄潦汩以横流。
【晋潘岳《秋兴赋》】四运忽其代序兮,万物纷以回薄;览华莳之时育兮,察盛衰之所托。
感冬索而春敷,嗟夏茂而秋落。
善哉宋玉之言曰,悲哉秋之为气。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そ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
夫送归怀慕徒之恋,远行有羁旅之愤。
临川感激而叹逝兮,登山怀远而悼近。
彼百感之疚心,遭一涂而难忍。
嗟秋日之可哀兮,良无愁而不尽。
野有归燕,隰有翔隼;游氛朝兴,槁叶夕陨。
于时屏轻扇,释纤,籍莞,御衤夹衣。
庭树槭以洒落,劲风戾而吹帷。
蝉ィィ以寒吟兮,雁飘飘而南飞。
天晃朗而弥高,日悠扬而寝微。
知秋阳之短景,觉良夜之方永;月ㄔ胧以含光,露凄清而凝冷。
熠耀粲于阶闼兮,蟋蟀鸣于轩屏;听离鸿之晨吟,望流火之余景。
云云。
【晋曹毗《秋兴赋》】素秋始启,清风激暑;叶零玉阶,柯委劲楚。
离禽嘤嘤而晨鸣,轻帷翩翩以微举;夕露颓润于兰庭,秋虫属响乎廊宇。
【齐褚彦回《秋伤赋》】云纷纷而夹转兮,树菸黄而陨落;瞻孤游之流鸿兮,观云间之舞鹤。
景暖暖而向颓兮,时冉冉而将薄;独悲愁而凄惨兮,敛轻裾以归幕。
【虞世南《秋赋》】观四时之代序,对三秋之爽节;云既净而天高,潦将收而水洁。
凝珠露之凄冷,镜青山之忄晃澈;燕运幕而巢空,雁惊群而行绝。
于斯时也,登绮阁,临飞观。
开雾谷之疏幌,褰轻绡之碧幔;映金波之皎洁,明玉绳之粲烂。
看夜鹊之绕枝,望牵牛之隔汉;莲尚香于江浦,草犹青于河畔。
诗【唐太宗《度秋诗》】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蛾眉岫初出,洞庭波渐起。
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运流方可叹,含毫属微理。
【又《初秋夜坐诗》】斜廊连绮阁,初月照宵帷;塞冷鸿飞疾,园秋蝉噪迟。
露结林疏叶,寒轻菊吐滋;愁心逢此节,长叹独含悲。
【又《秋日诗》】爽气澄兰沼,秋风动桂林;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
日岫高低影,云空点缀阴;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娱心。
【又】菊散金风起,荷疏玉露圆;将秋数行雁,离夏几林蝉。
云凝愁半岭,露碎缬高天;还似成都望,直见娥眉前。
【又《秋日翠微宫诗》】秋光凝翠岭,凉吹肃离宫;荷疏一盖缺,树冷半帷空。
侧阵移鸿影,圆花钉菊丛;摅怀俗尘外,高眺白云中。
【又《辽东山夜临秋诗》】烟生遥岸隐,月落半崖阴;连山惊鸟乱,隔岫断猿吟。
【又《山阁晚秋诗》】山亭秋已满,岩牖凉风度;疏兰尚染烟,残菊犹承露。
古石衣新苔,新巢封古树;历览情无极,只尺轮光暮。
【晋左思《杂诗》】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柔条朝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皎皎流素光;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谢惠连《秋诗》】皎皎天月明,奕奕河宿烂;萧瑟含风蝉,寥唳度云雁。
寒商动清闺,孤灯暖幽幔;耿介繁虑积,展转长宵半。
【宋南平王《刘铄歌》】天清且高,秋气发初凉;白露下微津,明月流素光。
凝烟泛城阙,凄风入轩房。
【宋鲍昭《秋日诗》】枯桑叶易落,疲客心易惊;今兹亦何早,已闻络纬鸣。
肃肃簟上寒,凄凄帐里清;物色延暮思,霜露逼朝荣。
白扬方萧瑟,长叹从此生。
【宋汤惠《休歌》】秋风袅袅入曲房,罗帐含月思心伤;蟋蟀夜鸣断人肠,长夜思君心飞扬。
他人相思君相忘,锦衾瑶席徒为芳。
【梁文帝《初秋诗》】秋风忽袅袅,向夕引凉归;卷幌通河色,开窗望月晖。
晚花栏下照,疏萤簟上飞;直置犹如此,何况送将归。
【又】盲风度函谷,坠露下芳枝;绿潭倒云气,青山衔月规。
花心风上转,叶影树中移;外游独千里,夕叹共谁知。
【梁范云《赠竣公道人诗》】秋蓬飘秋甸,寒藻泛寒池;风条振风响,霜叶断霜枝。
幸及清江满,无使明月亏;月亏君不来,相期竟何时。
【梁沈约《秋夜诗》】月落宵向分,紫烟郁氛氲;аа萤入雾,离离雁出云。
巴童暗理瑟,汉女夜缝裙;新知乐如是,久要讵相闻。
【梁鲍泉《秋诗》】露色已成霜,梧揪欲半黄;燕去檐恒静,莲寒池不香。
旅情常自苦,秋夜渐应长。
【周弘让《立秋诗》】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改夏色,木叶动秋声。
【陈张正见《和衡阳王秋夜诗》】睢苑凉风举,章台云气收;萤光连烛动,月影带河流。
绿绮朱弦泛,黄花素蚁浮;高轩扬丽藻,即是赋新秋。
【隋炀帝《悲秋诗》】故年秋始去,今年秋复来;露浓山气冷,风急蝉声哀。
鸟击初移树,鱼寒欲隐苔;断雾时通日,残云尚作雷。
【隋阳休之《秋诗》】日照前窗竹,露湿后园薇;夜虫扶砌响,轻蛾绕烛飞。
【隋庾信《晚秋诗》】凄清临晚景,疏索望寒阶;湿庭凝坠露,抟风卷落槐。
日气斜还冷,云峰晚更霾;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
【又《和初秋诗》】落星初伏火,秋霜正动钟;北阁连横汉,南空映凿龙。
祥鸾栖竹实,灵蔡上芙蓉;自有南风曲,还来吹九重。
【隋萧悫《和初秋西园应教诗》】池亭三伏后,林馆九秋前;清冷涧泉石,散漫杂风烟。
蕖开千叶影,榴艳百枝然,约岭停飞旆,凌波动画船。
【又《和司徒铠曹阳辟强秋晚诗》】叶疏知树落,香尽觉荷衰;山薮良多思,田园聊复归。
【又《秋日诗》】秋天拟文学,秋水擅庄蒙;草湿蒹葭露,波卷洞庭风。
便坐翻木叶,长坂歇兰丛;檐喧犹有燕,陂静未来鸿。
蝉唱闻疑断,池清似映空。
【袁朗《秋日应诏诗》】玉树凉风举,金塘细草萎;叶落商飙观,鸿归明月池。
迎寒桂酒熟,含雾菊花垂;一奉章台宴,千秋长愿斯。
【杨师道《初秋夜坐应诏诗》】玉凉初应,金壶夜渐阑;仓池流稍洁,仙掌露方团。
雁声风处断,树影月中寒;爽气长空净,高吟觉思宽。
【上官仪《奉和山夜临秋诗》】殿帐清炎气,辇道含秋阴;凄风移汉筑,流水入虞琴。
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滴沥露枝响,空蒙烟壑深。
【又《和颍川公秋夜诗》】寥空色远,叶黄凄序变;洞浦落遵鸿,长飙送巢燕。
千秋流夕景,百籁含宵唤;峻雉聆金柝,层台切银箭。
【刘之《九成宫秋初应制诗》】帝圃疏金阙,仙台驻玉銮;野分鸣岫,路接宝鸡坛。
林树千霜积,山宫四序寒;蝉急知秋早,莺疏觉夏阑。
怡神紫气外,凝睇白云端;舜海词波发,空惊游圣难。
冬第四叙事《礼记·月令》曰:孟冬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晓张中。
"郑玄曰:孟冬者,日月会于析木之津,而斗建亥之辰。 "其日壬癸,"壬之言任也;癸之言揆也。 日之北行从黑道,闭藏万物,月为之佐。 万物怀妊于壬癸,然萌牙。 "其帝颛顼,其神玄冥。
"此黑精之君,水官之臣。 颛顼,高阳氏也;玄冥,少昊氏之子,曰修,曰熙,为水官之臣。 "律中应钟,"高诱曰:阴应于阳,转成其功。 "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化为蜃,虹藏不见。
"大水,淮也。 大蛤曰蜃。 "仲冬之月,日在箕,昏营室中,晓轸中。
"郑玄曰:仲冬者,日月会于星纪,斗建子之辰。 "律中黄钟,"黄钟者,律之始也。 高诱曰:阳气聚于下,阴气盛于上,萌于黄泉下,故曰黄钟。 "冰益壮,地始坼,日短至。
阴阳争,诸生荡。
"争者,阴方盛,阳欲起。 荡谓物将萌牙者。 "芸始生,荔挺出,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芸,香草也;荔挺,马薤也;水泉动,润上行也。 "季冬之月,日在南斗,昏奎中,晓氐亢中。
"郑玄注曰:季冬日月会于玄枵,而斗建丑之辰。 "律中大吕,雁北向,鹊始巢,雉ず鸡乳,"ず雉鸣也。 "出土牛以送寒气。
"出犹作也。 土牛者,丑为牛,牛可牵止,送犹毕也。 "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
"言日月星辰,运行至此,皆周匝于故处也。 次,舍也,纪犹会也,"《尚书》曰: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日短,冬至之日;昴,白虎中星。 "鸟兽毛。
"鸟兽皆生濡毳细毛以自温也。 "蔡邕《月令章句》曰:冬;终也。
梁元帝《纂要》曰:冬曰玄英,"气黑而青英。 "亦曰安宁,亦曰玄冬、三冬、九冬;天曰上天;"言时无事,在上而临下。 "风日寒风、劲风、严风、厉风、哀风、阴风;景曰冬景、寒景;时曰寒辰;节曰严节;鸟曰寒鸟、寒禽;草曰寒卉、黄草;木曰寒木、寒柯、素木、寒条。
十月孟冬,亦曰上冬,亦曰阳月;"此时纯阴用事,嫌其无阳,故曰阳月。 "十二月季冬,亦曰暮冬、杪冬、除月、暮节、暮岁、穷稔、穷纪。
事对【黄钟玄辔】《礼记》曰:仲冬月律中黄钟。
李《感冬篇》曰:高阳揽玄辔,太御冬始;望舒游天策,曜灵协燕纪。
【北陆南郊】司马彪《续汉书》曰:日在北陆谓之冬。
沈约《宋书》曰:十月庚寅冬至,亲祠圜丘于南郊。
【琼雪珠冰】刘义恭《夜雪诗》曰:屯云闭星月,飞琼集庭树。
谢惠连《雪赋》:流滴垂冰,缘溜承隅;粲兮若冯夷,割蚌出明珠。
【泉动水Ё】《周书》曰:冬至后十五日,水泉动;不动,阴不承阳。
刘桢《鲁都赋》曰:伊岁之冬,云气清;水Ё露凝,冰雪皑皑。
【爱日严霜】杜预注《左传》曰: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古诗》曰:寒冬十一月,晨起践严霜。
【折冰坼地】《文子》曰:冬冰可折,夏条可结。
《礼记》曰:仲冬之月地始坼。
【风切云严】谢惠连《咏冬诗》曰:履霜冰弥坚,积寒风愈切。
鲍昭《冬诗》曰:严云乱山起,白日欲还次。
【玄雪素雪】阮籍《咏怀诗》曰:良辰在何许,凝霜沾衣衿;寒风振山冈,玄雪起重阴。
钟夫人诗曰:冽冽季冬,素雪其霏。
【冰鱼霜鹤】《易通卦验》曰:大雪鱼负冰。
郑玄曰:鱼负冰,上近冰也。
鲍昭《冬诗》曰:眇眇负霜鹤,皎皎带云雁。
【龙吹鹤语】《淮南子》曰: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
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
许慎注云:不见日,故龙以目照之,盖长千里。
开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
刘敬叔《异苑》曰:太康二年冬,大寒。
南州人见二白鹤于桥下,曰:"今兹寒不减尧崩年。"
于是飞去。
【蛰鸟潜鳞】魏武帝《出夏门行》曰:孟冬十月,北风徘徊;蛰鸟潜藏,熊罴窟栖。
王粲诗曰:冽冽冬日,肃肃祁寒;潜鳞在川,归雁载轩。
【桂荣松茂】《楚词》曰:嘉南周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
何邵《游仙诗》曰:青青陵上松,亭亭南山柏;光色冬夏茂,根柢无凋落。
【讲武论刑】《礼记》曰:孟冬之月,天子命将帅讲武习射。
郑玄注曰:为仲冬大阅习之。
《大戴礼》曰:季冬听狱论刑者,所以正法。
【纳稼储谷】《毛诗》曰:十月纳禾稼,黍稷童,禾麻菽麦。
崔《四民月令》曰:十月农事毕,五谷既登,家家储畜,乃顺时令也。
【祈年贞岁】《礼记》曰: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
注云:天宗,日月星辰也。
《周礼》曰:天府掌季冬陈玉,以贞来岁之美恶。
郑玄注曰:问事之正曰贞。
问岁美恶,谓问于龟。
【戒闾堇户】《礼记》曰:孟冬,命有司循行积聚,坏城郭,戒门闾。
《毛诗》曰:穹窒熏鼠,寒向堇户。
注云:向北出牖。
堇,涂也。
【凿冰爨燧】《礼记》曰:季冬之月,冰方盛,水泽腹坚,命取冰腹厚也。
此月日在北陆,冰坚厚之时。
《毛诗》曰:二之日凿冰冲冲。
注云:冰盛水腹,命彻取冰山林中。
冲冲,凿冰之音;二日,夏之十二月。
《淮南子》曰:孟冬之月,招摇指亥,爨松燧火。
【熊席狐裘】《吕氏春秋》曰:卫灵公天寒凿池,言不寒。
宛春曰:"君衣狐裘,坐熊席,四隅有火,所以不寒。"
【冰涧冻海】陆士衡《乐府·苦寒行》曰:北游幽朔城,原野多险艰;俯入穹谷底,仰涉高山盘。
凝冰结重涧,积雪被长峦。
阮籍《大人先生歌》曰:阳和微弱阴气竭,海冻不流绵絮折,呼吸不通寒冽冽。
【凋松伤竹】《论语》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谢承《后汉书》曰:窦武上表曰:"今冬大寒过节,毒害鸟兽,爰及池鱼,城傍松竹,皆为伤绝。"
【挟纩赐绨】《左传》曰:楚庄王围萧,申公巫臣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抚而勉之,士皆如挟纩。"
《史记》曰:范睢相秦,魏须贾使秦。
睢微行弊衣,间出而见。
贾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绨袍以赐之。
【温席叩冰】干宝《搜神记》曰:罗威,字德行,少丧父,事母至孝。
母年七十,天大寒,常以身自温席,而后授其处。
师觉《孝子传》曰:王祥少有德行,失母,后母憎而谮之。
祥孝弥谨,盛寒河冰,网罟不施。
母欲得生鱼,祥解褐叩冰求之。
忽冰少开,有双鲤出游,祥垂纶而获之。
于时人谓至孝所致也。
【歌赤凤祠白犬】干宝《搜神记》曰:汉代十月十五日,以豚酒入灵女庙,击筑奏上弦之曲,连臂踏地歌赤凤来。
巫俗也。
崔《四民月令》曰:先后冬至各五日,买白犬养之,以供祖祢。
【木皮三寸地冻一丈】《尸子》曰:朔方之寒冰,厚六尺,木皮三寸。
《汉书》晁错上书曰:夫海胡貊之地,积阴之处,木皮三寸,冰厚六尺。
文颖注云:地寒故也。
郭义恭《广志》曰:北方地厚,寒冰厚三尺,地冻一丈。
【曾冰百丈飞雪千里】东方朔《神异经》曰:北方有曾冰万里,厚百丈。
《尸子》曰:朔方之寒,地冻厚六尺。
北极左右有不释之冰。
《楚辞》曰:魂归来北方不可止,曾冰峨峨,飞雪千里。
王逸注:北极常寒。
赋【晋傅玄《大寒赋》】五行倏而惊骛兮,四节终而电逝。
谅暑往而寒来,十二月而成岁。
日月会于析木兮,重阴凄而增肃。
在中冬之大寒兮,迅季旬而逾蹙。
彩虹藏于虚廓兮,鳞介潜而长伏。
若乃天地凛冽,庶极气否,严霜夜结,悲风昼起,飞雪山积,萧条万里。
百川咽而不流兮,冰冻合于四海。
扶木憔悴于谷,若华零落于蒙汜。
【晋陆士衡《感时赋》】悲夫冬之为气,何忄替凛以萧索?天悠悠而弥高,雾郁郁而四幕;夜绵邈而难终,日δ晚而易落。
敷曾云之葳蕤,坠零雪之挥霍;寒冽冽而寝兴,风谡谡而妄作。
鸣枯条之泠泠,飞落叶之漠漠。
山崆龙以含瘁,川委蛇而抱涸;望八极以漭,普宇宙而寥廓。
伊天时之方惨,冒万物之能欢;鱼微微以求偶,兽岳岳而相攒;猿长啸于林峰,鸟高飞于云端。
【晋陆云《岁暮赋》】颛顼御时,玄冥统官。
沦重阳于潜户兮,严积阴于司寒。
坚冰涸于川底兮,白雪陨于云端。
时凛戾其可悲兮,气萧索以伤心。
凄风怆其鸣条,落叶翻而栖林。
兽藏丘而绝迹兮,鸟攀木而栖音。
山振枯于曾岭兮,人怀惨于重襟。
【梁萧子云《岁暮直庐赋》】日躔女度,岁华云暮;衡轻炭燥,权重泉涸。
藏玄武于太阴,蛰腾蛇于高雾。
日临圭而易落,晷中弋而南亻素;凝寒气于广庭,洞曾阴于端庑。
风餮切而晚作,云沧浪而晦景;霰的于彤庭,葳蕤于丹屏。
韬罘ぜ之飞栋,没屠苏之高影;始飘舞于圆池,终停华于方井。
诗【晋张华《冬初岁小会诗》】日月不留,四气回周;节庆代序,万国同休。
庶尹群和,奉爵升朝;我有嘉礼,式宴百寮。
【又《杂诗》】曰晷度随天运,四时互相乘;东壁正昏中,涸阴寒节升。
繁霜降当夕,悲风中夜兴;朱炎青无光,兰膏坐自凝。
重衾无暖气,挟纩如怀冰。
【晋曹毗《咏冬诗》】绵邈冬宵永,凛厉寒气升;离叶向晨落,长风振条兴。
夜静轻响起,天清月晖澄;寒冰盈渠结,素霜竟栏凝。
今载忽已暮,来正奄复仍。
【宋谢灵运《岁暮诗》】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易催。
【又《彭城宫中直感岁暮诗》】草草眷物徂,[B094]々矜岁殚;楚艳行复戚,吴趋感绝叹。
带缓旧裳,素鬓改朱颜;晚暮悲独坐,鸣歇春兰。
【宋鲍昭《冬日诗》】严云乱山起,白日欲还次;曛雾蔽穷天,夕阴晦寒地。
翰海有归潮,衰容不还稚;今君且安歌,无念老方至。
【梁简文帝《十月戊寅诗》】暄尘是时息,静坐对重峦;冬深柳条落,雪后桂枝残。
星明雾色尽,天白雁行单;云飞乍想阁,冰结远疑纨。
晚橘隐重屏,枯藤带回竿;岳阴连水气,山峰添月寒。
【又《玄圃寒夕诗》】洞庭门未掩,金漏已催;曛烟生涧曲,暗色起林隈。
雪花无有蒂,冰镜不安台;阶杨始倒插,浦桂半新栽。
陈根委落蕙,细叶发香梅;雁去衔芦止,猿戏绕枝来。
【又《冬诗》】兹园植积,山谷久纡葳;赏兴最多绪,真事亦因依。
是节严冬景,寒云掩落晖;远闻风瑟瑟,乱视雪霏霏。
浪起川难渡,林深人至稀;山禽背迳走,野鸟历塘飞。
【北齐邢子才《冬日伤志诗》】昔日惰游士,任性少矜裁;朝驱马脑勒,暮衔熊耳杯。
折花赠淇水,抚瑟望台;繁华宿昔改,衰病一时来。
重以三冬月,愁云聚复开;天高日色浅,林劲鸟鸣哀。
终风激檐宇,余雪满条枚;远游昔宛洛,踟蹰今草莱。
时事方去矣,抚已独怀哉。
【隋炀帝《冬夜诗》】不觉岁将尽,已复入长安;月影含冰冻,风声凄夜寒。
江海波涛壮,崤潼坂险难;无因寄飞翼,徒欲动和銮。
【北齐刑子才《酬魏收冬夜直史馆诗》】年病从衡至,动息不自安;兼豆未能饱,重裘讵解寒。
况乃冬之夜,霜气有余酸;风音响北牖,月影度南端。
灯光明且灰,华烛新复残;衰颜依候改,壮志与时阑。
体羸不尽带,发落强扶冠;夜景将欲近,夕息故无宽。
忽有清风赠,辞义婉如兰;先言叹三友,末言惭一官。
丽藻高郑卫,专学美齐韩;审喻虽有属,笔削少能刊。
高足自无限,积风良可抟;空想青易,宁见赤松难。
寄语东山道,高驾且盘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