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记 卷十七·人部上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初学记
《初学记》 卷十七·人部上 徐坚

圣第一叙事《尚书》曰:睿作圣。

又曰:圣作则。

《易》曰: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礼记》曰: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

峻极于天,譬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焘。

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家语》曰:昔哀公问曰:"何谓圣人?"孔子对曰:"所谓圣人者,智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测物之情性者也。"

《六韬》曰:夫圣人者,与天下之人皆安乐。

《管子》曰:圣人若天然,无私覆也;若地然,无私载也。

私者,乱天下也。

《老子》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庄子》曰:夫卜梁倚者,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

吾教之,其果为圣人也。

《孙卿子》曰:天下无二道。

圣人者,天下利器也。

《说苑》曰:圣人之于百姓,其犹赤子乎。

馁者食之,寒者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事对【受图加算】《尚书考灵曜》曰:四千五百六十岁,精反初,握命几,起河图,圣受思。

郑玄注曰:圣谓尧也。

天握命人当起者,河乃出图,黄帝尧受而思之,以受历数也。

《河图》曰:黄帝曰:凡人生一日,天帝赐算三万六千,人赐纪二十。

圣人得三万六千七百二十月,人得三万六千。

一纪主一岁,圣人加七百二十。

【烛远照微】《尸子》曰:圣人之身犹日也。

天日圜尺,光盈天地。

圣人之身小,其所烛远。

颜延之《论检》曰:圣人者,灵照烛微,理绝功外。

【虚心正己】《老子》曰:圣人虚其心而实其腹。

《尸子》曰:圣人中一正己也,故曰天地之府。

【参天配地】《易》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

《大戴礼》曰:哀公问曰:"何谓圣人者?其事大,配乎天地,参乎日月,若天之司,莫之能识。"

【合节应枢】《韩诗外传》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

地之相去县隔,然得志而行乎中国,如合符节。

孔子曰: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殷康《论易》曰:昔伏羲始画八卦,观象以应枢。

【穆穆洋洋】《大戴礼》曰:哀公问曰:"何谓圣人?"孔子对曰:"所谓圣人者,智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穆穆纯纯,莫之能循,此则圣人也。"

《尚书》曰:圣谟洋洋,嘉言孔彰。

【随时举事以德分人】《文子》曰:圣人随时而举事,因资而立功。

守清道,拘雌节,因循而应变,常后而不先。

《庄子》曰:以德分人谓之圣,智似深渊、明如日月谓之圣。

【穷神知化尽妙体道】姚信《士纬》曰:圣人高不可极,深不可测,穷神知化,此所禀于天也。

《五行论》曰:圣人尽众妙,体至当,故不求有所示而物自亲之。

【先识玄照】姚信《士纬》曰:圣人独见先识,仁若春阳,信若影响。

扬雄《五经钩沉》曰:圣之生必资于阴阳。

阴阳之理,即圣人所尽;但尽阴阳之理,则玄照之本自见。

此谓不求于自知,而理尽自然知者。

【兼应两忘】祖台之《道论》曰:大道以至虚顺通,圣人以忘怀兼应。

刘瑾论曰:圣人体蕴干坤,故有无两忘也。

【不相无名】《史记》曰:唐举相蔡泽曰:"吾闻圣人不相,殆先生乎?"《庄子》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感而后应言而后行】《庄子》曰:圣人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

《管子》曰:圣人择可言而后行。

偷得利而后害,偷得乐而有忧,上圣人不为也。

【致用备德】《易》曰: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礼记》曰:圣人之记事也,虑之以大,爱之以敬,行之以礼,修之以孝,始之以义,终之以仁。

是故古之人一举事,而众皆知其德之备也。

【成务创物】《易》曰: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周礼》曰:智者创物,巧者述之,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

【神化天行】《文子》曰: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能以神化者也。

《庄子》曰: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

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

不为福先,不为祸始。

【天纵玄达】《论语》曰: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文子》曰:圣人诚使耳目精明玄达,无所诱慕,精神内守,形骸不越。

即观乎往代之外,来事之内,何足见也。

【纯纯荡荡】《大戴礼》:哀公问曰:"何谓圣人也?"孔子对曰:"所谓圣人者,穆穆纯纯,莫之能循,此则可谓圣人矣。"

《列子》曰:孔子曰:"西方有圣者焉。 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人无能名焉。"

【本天地参日月】《礼记》曰: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以四时为柄,以日星为纪。

《大戴礼》曰:孔子曰:"圣人者事大,配乎天地,参乎日月,而杂以霓云。"

【备九德综三纲】孔融《圣人优劣论》曰:以为圣人俱受干坤之淳灵,禀造化之和气;该百行之高善,备九德之淑懿。

挚虞《孔子赞》曰:仲尼大圣,遭时昏荒,河图沉翳,凤鸟幽藏。

爰整礼乐,以综三纲,因史立法,是谓素王。

【禀四时贯万物】姚信《士纬》曰:圣人所禀于四时也,所禀于元气也。

《淮南子》曰:圣人内修其道术,而不外饰仁义,不知耳目之宜,而游乎精神之和。

若然者,横廓六合,兼贯万物,此圣人之游也。

【幽赞神明弥纶天地】《易》曰:圣人作《易》,幽赞于神明,参天两地而倚数。

又,扬雄《五经钩沉》曰:生而知之者上也。

问曰孰生而知之乎,答曰圣人。

二仪既判,悬象列晖;八风有序,四气错御。

览日月而达阴阳之数,消摇八节,俯仰玄黄。

弥纶天地之体,穷竟有生之机。

瞻天为师,用醒己心,故曰生知,不亦审乎。

论【后汉孔融《圣人优劣论》】孔子称大哉尧之为君,唯天为大,唯尧则之,是为覆盖众圣最优之明文也。

尧作天子,九十余年,政化洽于人心,雅颂浪于众听,是以声德发闻,遂称为首。

《易》所谓圣人久于其位而天下化成,百年然后胜残去杀,必世而后仁者也,故曰大哉尧之为君。

尧之为圣也,明其圣与诸圣同,但以人见称为君也。

【梁沈约《辨圣论》】圣人遗情忘己,常以兼济为念。

若不登九五之位,则其道不行,非以黄屋、玉玺为尊贵也。

文王造周而未集,武王集之而未成;周公虽无王禄,而父兄二圣之烈,不可以不终。

若不表示圣功,制礼作乐,则太平之业不著,二圣之美不彰。

【晋华谭《新论》】夫体道者圣,游神者哲。

体道然后寄意形骸之外,游神然后穷理变化之端。

故寂然不动,而万物为我用;块然玄默,而众机为我运。

【殷仲堪《天圣论》】天者为万物之根本,冥然而不言。

百姓生而不用其功,万物成而不疲其劳。

圣者承天之照,用天之业。

圣,宣其道者也。

颂【张文琮《太宗文皇帝颂》】赫矣神武,继期作圣;下括九围,上齐七政。

业统文武,勋迈高光;何险不济,何患不攘。

士女胥说,厥篚玄黄;斯物之至,昭于我皇。

我皇覆育,资生怀造;配尧登唐,攘周在镐。

翕受敷施,明征定保;允迪厥德,惟清帝道。

帝道钦明,天下和平;三时不害,百谷以成。

我庾斯积,如坻如京;既富而教,讼息刑清。

【颜师古《圣德颂》】天下文明,日月贞观;百神受职,三灵叶赞。

太阶既平,光华照烂;超轩跨,腾周轶汉。

万寿无疆,永延遐算。

【后汉张超《尼父颂》】岩岩孔圣,异代称杰;量合干坤,明参日月。

赞【晋湛方生《孔公赞》】邈哉孔公,龙见九二;阐化击象,道映周季。

贤第二叙事《语林》曰:贤者,国之纪,人之望,自古帝王皆以之安危。

故《书》曰:惟后非贤不义,惟贤非后不食。

昔者周公,体大圣之德,而勤于吐握,由是天下之士争归之。

向使周公骄而且吝,士亦当高翔远去,所至寡矣。

后汉李固上表曰:"臣闻,气之清者为神,人之清者为贤,理身者以练神为宝,理国者以积贤为道。"

《黄石公三略》曰:伤贤者殃及三代,蔽贤者身当其害,达贤者福流子孙,嫉贤者名不全。

《吕氏春秋》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议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又曰:得地千里,不如得一贤士。

又语曰:黄金累千,不如一贤。

《列子》曰: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论语》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孙卿子》曰:古之贤者,食则{衍食}鬻不足,衣则短褐不完,然而非礼不进,非义不受。

《说苑》曰:夫绝江海者托于舟,致远道者托于乘,欲伯王者托于贤。

《西京杂记》曰:汉文帝为太子立思贤苑,以招宾客。

《周书·阴符》曰:凡治国有三常:一曰君以举贤为常,二曰官以任贤为常,三曰士以敬贤为常。

夫然虽百代可知也。

事对【顺德乐道】《周礼》曰:以贤制爵则民顺德。

《孔丛子》曰:鲁人有公仪潜,贤者也。

乐道好古,恬于荣利。

【建官制爵】《尚书》曰:建官惟贤,位事惟能,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制爵见上。

【配圣法天】西凉武昭王《贤明鲁颜回颂》曰:闻一洞十,速于神机,用舍行藏,配德圣师。

《黄帝素问》曰: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以日月。

【季子玄览林宗洞照】《孙子·荆八贤赞》曰:季子聪哲,思心精微,玄览幽寤,触类应机。

李尤《九贤·郭有道颂》曰:峨峨有道,英风霞爽;玄览洞照,慧心秀朗。

【诗喻鹤鸣易称鸿渐】《毛诗》曰:鹤鸣,诲宣王也。

鹤在野闻其鸣声,喻贤者虽隐居,人咸知之。

《易》曰:山上有水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管生抱璞楚老含真】李尤《九贤·管征君颂》曰:管生含道,养志颐神,抱璞秉和,履信依仁。

谢万《八贤·楚老颂》曰:楚老潜一,寂玩无为;含真内外,载戢羽仪。

【积礼富义】任嘏《道德论》曰:夫贤人者,积礼义于朝,播仁风于野,使天下欣欣然歌舞其德。

《吕氏春秋》曰: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曰:干木盖,贤人也。

干木富乎义,贾人富乎财。

【国器人表】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曰:夫贤者,国家之器用也。

所任贤则趋舍省而功施普,器用利则功用少而就效众。

班孟坚《幽通赋》曰:天造草昧,立性命兮;复心弘道,惟贤圣兮;浑元运物,周流而不处兮;保身遗名,人之表兮。

【宰予风举戴矫云停】王е《宰我赞》曰:翩翩宰我,首名言语;志表义章,英辞风举。

《吴先贤传·故扬州别驾从事戴矫赞》曰:猗猗茂才,执节云停,志励秋霜,冰洁玉清。

【顾承鸿飞史胄凤立】《吴先贤传·奋武将军顾承赞》曰:于铄奋武,奕奕全德;在家必闻,鸿飞高陟。

又《上虞令史胄赞》曰:猗猗上虞,金蓥玉贞,凤立莺寺,邈矣不倾。

【玉粹金贞】孙绰《原宪赞》曰:原宪玄默,冰清玉粹;志逸九霄,身安陋术。

常景《古贤诗》曰:严公体沉静,立志明霜雪;素节迈金贞,清标凌玉澈。

【避时绝俗】《论语》子曰:贤者避世,其次避地,其次避色,其次避言。

徐整《豫章列士传》曰:舒令施阳,字季儒,宜春人也。

为人沉重谧静,清白绝俗,常以礼让先人后己为行,称为贤者。

【赠帛推衣】《韩诗外传》曰:孔子遇齐程本子于谈郯之间,倾盖而语终日,甚说。

顾子路曰:"由来,取束帛以赠先生。"

子路曰:"由也闻之于夫子,士不中道相见,女无媒而嫁者,君子不行也。"

孔子曰:"《诗》云:有美一人,清阳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且夫齐程本子,天下之贤士也,吾于是而赠。"

蔡邕《琴操》曰:昔思革子、成文子、叔儋子三人相为友,闻楚成王好士,相与俱往见之。

于豪岩之间,卒遇飘风暴雨,俱伏于空柳之下。

衣寒粮乏,度不俱活,三人相视叹曰:"与其俱死也,岂若并衣粮于一人哉。"

二子以革为贤,推衣让之。

【ゼ光戢景】谢万《八贤颂》曰:皎皎屈原,玉莹冰鲜,舒采翡林,ゼ光虬川。

李尤《九贤·陈太丘颂》曰:懿矣太丘,惟德之纪;弭迹下邑,戢景百里。

【飞鸾翔凤】《孙子荆八贤·管仲赞》曰:管生鸾弓,与桓是仇,骏奔从纠,块为累囚。

沐浴西郊,鸾飞詹丘。

李尤《九贤·华太尉颂》曰:敬侯,诞纵淑姿;令迹凤翔,清尘龙飞。

【主神明安让稷】《家语》曰:夫贤人,百福之宗也,神明之主也。

徐干《中论》曰:大贤之为行也,是非不与俗辨曲直。

故得其志则邦国以和,社稷以安,兆人受其福,群生赖其祚。

【辨星辰罩宇宙】《黄帝素问》曰:贤人者,辨星辰逆顺,分别四时。

李尤《九贤·嵇中散颂》曰:肃肃中散,俊明宣哲;笼罩宇宙,高蹈玄辙。

【克勤克俭知章知微】《尚书》曰:帝曰:"来禹,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弗自满假,惟汝贤。"

挚虞《颜子赞》曰:颜子,仁心不违;行无贰过,知章知微。

【宣慈惠和温良恭俭】《左传》曰:昔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武、仲熊、叔豹、季狸。

忠肃恭懿,宣慈惠和,天下之人,谓之"八元"。

《论语》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劳身苦体砥节砺行】《乐动声仪》曰:召公,贤者也。

明不能与圣人分职,常战栗恐惧,故舍于树下而听断焉。

劳身苦体,然后乃与圣人齐,是《周南》无美而《召南》有之。

《孔丛子》曰:鲁人有公仪潜,贤者也。

砥节砺行,不事诸侯。

穆公因子思欲以为相。

【挥金让玉】裴启《语林》曰:管宁尝与华子鱼少相亲友,其园中Θ菜。

见地有片金,挥Θ如故,与瓦石无异。

华提而掷去。

《刘向新序》曰: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

献者曰:"玉,人以为宝,故献之。"

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各有其宝。"

故宋国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异也。

【虚己忘心】《任嘏别传》曰:为人纯粹恺悌,虚己如不足,恭敬如有畏,其修德履义,皆沉默潜行。

《庄子》曰: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

【天授神辅】周斐《汝南先贤传》曰:黄宪洁静通理,齐圣广渊,不矜名以诡时,不抗行以矫俗。

论者咸曰:颜子复生乎汉代矣!而其祖族出自孤鄙,父为牛医,少无度教,而后能杰然秀出,可谓天授者也。

《文子》曰:积道德者,天与之,地助之,鬼神辅之。

【参日月象天地】《庄子》曰:余将去汶,入无穷之门,以游乎无极之野。

与日月参光,与天地为常。

谯周《法训》曰:好学以崇智,故得广业;力行而卑体,故能崇德。

是以君子居谦而弘道,然后德能象天地。

论【魏高贵乡公《颜子论》】心不违仁,行无贰过;用行舍藏,与圣合契。

听承微言,罔有不谕;序之于易,以章殊异。

死则悲恸,谓天丧己。

所以殷勤至于此者,圣人嘉贤哲之效也。

碑【后汉祢衡《颜子碑》】睿哲之姿,诞自初育;英绝之才,著于孩婴;知微知章,闻一知十。

仲尼无舜禹之功,先生抱元凯之烈。

赞【晋夏侯湛《左丘明赞》】世乱谗胜,君子道忧,丘明达圣,致意春秋。

微言逃难,傍行不流。

【后汉王粲《正考父赞》】恂恂正父,应德孔盛;身为国卿,族则公姓。

年则耆耋,三叶闻政;谁能不怠,申慈约敬。

饣粥予口,伛偻受命;名书金鼎,祚及后圣。

【西晋嵇康《原宪赞》】原宪味道,财寡义丰;栖迟荜门,安贱固穷。

弦歌自乐,体逸心冲;进应子贡,邈有清风。

【晋挚虞《左丘明赞》】丘明作史,时惟衰周;错综坟籍,思弘徽猷。

阐明王典,光演春秋;诞宣圣旨,旷代弥休。

【东晋谢万《七贤·嵇中散赞》】邈矣先生,英标秀上;希巢洗心,拟庄托相。

乃放乃逸,迈兹俗网;钟期不存,寄音谁赏。

忠第三叙事《韩诗外传》曰:忠之道有三。

有大忠,有次忠,有下忠。

以道覆君而化之,大忠也;以德调君而辅之,次忠也;以是谏非而怨之,下忠也。

周公于成王,可谓大忠也;管仲于桓公,可谓次忠也;子胥于夫差,可谓下忠也。

《礼记》曰:为人臣,杀其身有益于君者则为之。

《左传》曰:楚子囊死,遗言谓子庚必城郢。

"郢,楚所徙都,未有城郭。 "君子谓子囊忠,君薨不忘增其名,将死不忘卫社稷,可谓忠乎。

忠,人之望也。

又曰:晋献公使荀息付奚齐。

对曰:"臣竭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 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

公曰:"何谓忠贞?"对曰:"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送往事居,偶俱无猜,贞也。"

又狐突曰:子之能仕,父教之忠;策名委质,贰乃辟也。

又,季文子卒,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器备。

君子是以知季文子之忠于公室也。

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

《东观汉记》曰:鲍永,字君长。

行县,过更始冢,引车欲下,从事谏止之。

永曰:"亲北面事人,何忍车过其墓?虽获罪司隶,不辟也。"

遂下车哭,尽哀。

上闻之,问公卿曰:"奉使如此,何如?"太中大夫张堪对曰:"仁者百行之宗,忠者礼义之宗。 仁不遗旧,忠不忘君,行之高者。"

上悦。

《说苑》曰:卑身贱体,夙兴夜寤,进贤不解,数称往古,以厉主意,以安国家。

如此者,忠臣也。

又曰:逆命利君谓之忠。

《东观汉记》曰:上于大会中,指王常谓群臣曰:"此家率下江诸将,辅翼汉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

是日迁常为汉中将军。

事对【孔达成卫安于定赵】《左传》曰:晋以卫之救陈也,讨焉。

使人弗去,曰:"罪无所归,将加而师。"

孔达曰:"苟利社稷,请以我说。"

遂缢而死。

卫人以说于晋而免。

卫人以为成劳,后以其子复代其位。

又曰:智文子使告赵孟曰:"范中行氏虽为乱,董安于则发之,是安于与谋乱也。"

赵孟患之。

安于曰:"我死而晋国宁,赵氏定,将焉用生。"

乃缢而死。

【扬仁被甲应詹负戈】司马《续汉书》曰:扬仁,字文义,明帝待诏补北宫卫士。

及帝崩时,诸国贵盛各争欲入宫。

仁被甲持戟,严勒门卫,莫敢轻进者。

王隐《晋书》曰:王敦将作逆,明帝问应詹曰:"如何?"詹曰:"陛下宜奋赫斯之威,臣等当负戈从戍。 不顾族命之祸,以顺讨逆。"

即日以詹为护军将,同心灭敦。

【张飞横矛铫期奋戟】《蜀志》曰:先主奔荆州,曹公追之。

先主弃妻子走,使张飞将二十骑距后。

飞据水断桥,目横矛曰:"身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战!"无敢近者。

《东观汉记》曰:铫明从光武略地,时王郎檄书到,蓟中起兵应王郎。

上趋驾出,百姓聚观,喧呼满道,遮路不得行。

期骑马奋戟,目大呼左右曰走。

众皆披靡。

【耿恭推诚傅彤授命】范晔《后汉书》曰:"耿恭守疏勒,明帝崩,救兵不至。 车师复叛,与匈奴共攻恭。 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

《蜀志》曰:先主退军义阳,傅彤断后。

拒战,兵人死尽。

吴将语彤令降,彤骂曰:"吴狗!岂有汉将军降者!"遂战死。

拜子佥为左中郎将,后为关羽都督。

景曜六年又临危授命。

论者嘉其奕世忠义。

【纪信传纛嵇绍端冕】《史记》曰:项羽围汉王于荣阳,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王可以间出。"

纪信诈为汉王,乃乘黄屋车。

传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

楚军皆呼万岁。

王隐《晋书》曰:"嵇绍以天子蒙尘,驰诣行在。 王旅败绩于荡阴,百官左右皆奔散,惟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 兵交御辇,飞箭雨集,遂以见害。"

【王堪杖节周处奋剑】傅畅《晋诸公赞》曰:惠帝幸长安,东海王越表王堪为尚书右仆射,假节都督奉迎诸军事,进于灞水上,与郭伟力战。

堪杖节临阵,慷慨气冠六军。

即斩伟,迎惠帝还洛阳。

其后为石勒所袭,垒破,左右扶堪上马。

堪慷慨叹曰:"我国家大将,不能御难,以至于此,奈何面目复还朝廷!"终不动骑,遂至被害。

《周处别传》曰:氏贼齐万年为乱,以处为建威将军。

进军大战,奋剑慷慨。

仰天叹曰:"有进无退,以身殉国!"遂战而死。

【柳隐坚壁罗献保地】常璩《华阳国志》曰:柳隐,字休然。

魏钟会伐蜀,入汉川,大城多下,唯隐坚壁不动。

后主既降,以手令敕隐,隐乃诣会。

晋文帝闻而义之。

习凿齿《襄阳耆旧记》曰:魏伐蜀,罗献为巴东守。

吴闻蜀已败,遣盛献等水陆并到,说献以合同之计。

献衔枚夜出,击破。

献旋军保城,告誓将士,以励节义。

莫不用命。

【当熊授马】《汉书》曰:孝元帝冯昭仪。

上幸虎圈斗兽,后宫皆坐。

熊遽逸出圈,攀槛欲上殿,左右贵人皆惊走,昭仪直当熊前而立。

左右格杀熊。

上问人情惊惧,何故前当熊?对曰:"猛兽得人而止。 妾恐熊至御坐,故以身当之。"

帝叹嗟,因为敬重焉。

《魏志》曰: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也。

太祖起义兵,下马,以马授太祖。

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

遂步从到汴水。

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共济。

【申蒯断臂弘演纳肝】《刘向新序》曰:崔杼弑庄公,申蒯渔于海,将入死之。

门者以告,崔杼令勿内之。

申蒯曰:"汝疑我乎?吾与汝臂。"

乃断左臂而与门者,以示崔杼。

杼陈八列令入,申蒯授剑呼天而斗。

《吕氏春秋》曰:狄人逐卫懿公,于荣泽见杀,尽食其肉,独舍其肝。

弘演使还,哭毕,呼天而号。

尽哀而止,因自出其肝,以内懿公之肝。

【碎首袒背】《公羊传》曰:宋万弑闵公,仇牧闻之,趋而至。

遇之于门,手剑而叱之。

万批杀仇牧,碎其首,齿著于门阖,仇牧可谓不畏强御矣。

《左传》曰:齐襄公田于具邱,丧履,反诛履于徒人费。

弗得,鞭之见血,走出,遇贼于门,劫而束之。

费曰:"我奚御哉。"

袒而示之背,信之。

费请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门中。

【衔须目】范晔《后汉书》曰:温序为护羌校尉,行部至襄武,为隗嚣别将荀宇等所劫。

宇谓序曰:"若子与我并威同力,天下可图。"

序曰:"受国重任,分当效死,义不贪生。"

宇赐以剑。

序受剑,衔须于口,顾左右曰:"既为贼所迫杀,无令须污土。"

梁祚《魏统》曰:曹公之败于张绣也,唯校尉典韦力战门中。

兵散。

贼从他门入,韦突杀数人,重创,目大骂而死。

【令德高行】《左传》曰:忠为令德。

《管子》曰:忠者,臣下之高行。

【季孙相鲁诸葛兴汉】《左传》曰:晋人执季文子,舍之于莒邱。

范文子谓栾武子曰:"季孙子鲁,相三君矣。 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可不谓忠乎!"《蜀志》曰:诸葛亮《表》曰:"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于陛下之职分也。"

【抉目剖心】《史记》曰:吴王赐子胥属镂之剑以死。

子胥仰天叹曰:"抉吾眼著吴东门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乃自刭而死。

《尚书》曰: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

孔安国注曰:比干忠谏,谓其心有异于人,剖而观之。

【奉初推后】《左传》曰:楚平王信谗,使奋扬杀太子。

太子奔宋。

王召奋扬曰:"言出于余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对曰:"臣告之。 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余。 臣不佞,不能苟贰,奉初以还,不忍后命,故遣之。"

《汉书》曰:公孙弘奏事,有所不可,不肯庭辨,常与汲黯请间。

黯先发之,弘推其后。

【复楚归邾】《左传》曰:初,伍员与申包胥友。

其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国。"

包胥曰:"子勉之。 子能覆之,我必兴之。"

及昭王在随,包胥如秦乞师,立依于庭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

如是,秦师乃出。

又曰:师入邾,邾众保于绎,邾茅夷鸿以束帛乘车请救于吴。

吴子伐鲁,而邾子归之也。

【勃苏昼吟许肃夜泣】《战国策》曰:吴入郢,棼冒勃苏赢粮潜行。

十日而薄秦朝,鹤立而不转,昼吟宵泣,七日不得,水浆无入于口。

秦王闻而走之,冠剑不相及,左奉其首,右濡其口。

于是秦救楚,退吴师,复楚国。

《许肃别传》曰:肃为愍帝侍中,帝送平阳。

顷之,刘聪阴行鸩毒,帝因食心闷,欲见肃。

肃驰诣前,帝已不能语,执肃手流涕。

肃欷登床,帝遂殂于扶抱之中。

昼夜号泣,哀感异类。

【城郢复陈】城郢见叙事。

《家语》曰:孔子读史楚复陈曰:"贤哉楚庄王也!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非申叔时之忠,不能建其义;非庄王之贤,弗能受其训。"

【卫难犯颜】《礼记》曰:公叔文子卒,其子成请谥于君。

君曰:"昔卫国有难,夫子以死卫寡人,不亦贞乎?"《汉书》曰:汲黯,字长孺,好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其谏,犯主颜色。

常慕傅伯袁盎之为人。

【束帛嬴粮】事并见上注。

【冒难经险】许肃冒难持愍帝左右,贼共让曰:"此晋之忠臣也!"又《抱朴子》曰:竭身命以殉国,经夷险而一节者,忠臣也。

【龚胜推印胡刚悬冠】《汉书》曰:王莽篡位,遣使奉玺书印绶驰马迎龚胜。

胜辄推不受,曰:"吾受汉家大厚之恩,无以仰报,岂以一身事二姓?"范晔《后汉书》曰:胡广六叶祖刚,清高有志节。

平帝时,大司马辟之,王莽居摄。

解其衣冠,县府门而去。

【石昔灭亲乐羊食子】《左传》曰:卫州吁弑桓公,石厚从州吁如陈。

石昔使告于陈曰:"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

陈人执之而请于卫,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

石昔使其宰犭需羊肩莅杀石厚于陈。

君子曰:"石昔,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 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韩子》曰:乐羊为魏将,攻中山。

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

乐羊坐于幕下而飨之。

【李不顾宗祭不念属】《东观汉记》曰:王郎遣将攻信都。

大姓马宠开城内之,收李忠母妻子,而令亲属招呼忠。

时宠弟从忠为校尉。

忠时召见,责数之以背恩反城,因格杀之。

诸将皆惊曰:"家属在人手中,杀其弟何也?"忠曰:"若纵贼不诛,则二心也。"

上闻而谓忠曰:"今吾兵已成矣,将军可归救若母妻子。"

忠曰:"蒙明公大恩。 忠得效命,诚不敢内顾宗亲。"

又曰:信都反为王郎所置,信都王捕系祭彤父弟及妻子。

使为手书呼彤曰:"降者封爵,不降者灭族。"

彤泣报曰:"事君者不得顾家。 彤亲所以至今得安于信都者,刘公之恩。 公事方争国,不得复念私也。"

文【太宗文皇帝《祭比干文》】道丧时昏,奸邪并用;暴君虐主,正直难居。

虽识鉴存亡,讵能遣凶残之累;智周万物,不能离颠沛之间。

然则大厦将崩,非一木之能正;天道去矣,岂一贤之能全。

奋不顾身,有死无二,蹈斯节者,罕有其人。

所以凄怆风烟,靡寻余迹,暄凉邱垄,空有其名。

虽古今殊途,年代冥寞,式遵故实。

爰赠太师,谥忠烈公,清酌少牢,以陈薄礼。

游魄仿佛,昭此嘉诚。

【陈李元操《为宣帝祭比干文》】自独夫肆虐,天下崩离。

观窍剖心,固守诚节,忠逾白日,义概秋天,羲皇已来,一人而已。

见马卿之赋,恨不同时,闻李牧之名,愿以为将。

九原不作,恨深千古;聊伸薄祭,君其飨诸。

赞【周庚信《袁盎谏文帝赞》】千乘峻辙,六辔危行;路回松坂,山斜柳城。

龙渊地狭,华盖风惊。

贤臣揽辔,可谓忠贞。

【梁元帝《忠臣传受托篇赞》】太真英挺,投袂勤王;伯猷蹈节,身殒名扬。

嶷嶷景倩,主亡与亡。

嗟乎尚矣,惟国之贞。

【《忠臣传谏争篇赞》】子政铿铿,诚存社稷,朱云折槛,遂其幸直。

表【梁元帝《上忠臣传表》】资父事君,实曰严敬;求忠出孝,义兼臣子。

是以冬温夏清,尽事亲之节;进思将美,怀出奉之义。

是知理合君亲,忠孝一体,性与率由,恩义致极。

序【梁元帝《忠孝传序》】夫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由生所以尽孝,因位所以立忠。

事君事父,资敬之理宁异;为臣为子,率由之道斯一。

忠为令德,实所景行。

今将发箧陈书,备加讨论。

孝第四叙事《尔雅》曰:善事父母曰孝。

《孝经》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礼记》:曾子曰:孝体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公明仪问曾子曰:"夫子可以为孝乎?"曾子曰:"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参直养者也,安能为孝。"

《毛诗》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论语》曰: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韩诗外传》曰:曾子曰:"往而不可还者,亲也。 故孝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以椎牛之葬,不如鸡豚之逮亲存也。 初吾为吏,禄不过釜,尚欣欣而喜者,非以为多也,乐其逮亲也。 既没之后,吾尝南游于楚,得尊官焉。 堂高九尺,转毂百乘,然犹北向而泣涕者,非为贱也。 悲不逮吾亲,故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

《孝子传》曰:老莱子至孝,奉二亲。

行年七十,著五彩褊衤阑衣,弄《刍鸟》鸟于亲侧。

又曰:吴坦之性至孝,母葬之夕,设九饭祭。

每临一祭,辄号恸断绝。

至七祭,吐血而死。

《吕氏春秋》曰:凡理国家者必先务本。

务本莫过于孝。

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纲纪也。

执一术而百善至。

《礼记》: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 五者不遂,灾及于亲,敢不敬乎!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敷之而横乎四海。 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孝经·援神契》曰:元气混沌,孝在其中。

天子孝,天龙负图,地龟出书,夭孽消灭,景云出游;庶人孝,则泽林茂,浮珍舒,怪草秀,水出神鱼。

事对【陟屺循陔】《毛诗》曰:陟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

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束广微《补亡诗》曰: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

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闱,心不遑安。

【怡声愉色】《礼记》曰:适父母之所,乃下气怡声。

又曰: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嗣服继志】《毛诗》曰:下武,继文也。

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郑玄注曰:服,事也。

昭哉武王言嗣行祖考之事,谓伐纣定天下也。

《礼记》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

【赐算得寿】《河图》曰:孝顺二亲,得算二千。

天司录所表事,赐算中功。

《礼记》曰:舜其大孝也欤,德为圣人,尊为天子。

富有四海之内,宗庙享之,子孙保之。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问竖求医】《礼记》曰: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

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

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暮亦如之。

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

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王季复膳,然后亦复初。

《孝经·援神契》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病则致其忧,顾额消形,求医翼全。

宋均注曰:翼,羽翼亲者也。

【尽欢竭力】《礼记》曰: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养,死无以为礼也。"

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论语》: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先意察色】《礼记》曰:公明仪问于曾子曰:"夫子可以为孝乎?"曾子曰:"是何言欤。 君子之所谓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参直养者也,安能为孝也。"

《东观汉记》曰:"汝郁,字叔异。 年五岁,母被病不能饮食。 郁常抱持啼,不肯饮食。 母怜之,强为餐饭,欺言已愈。 郁察母颜色不平,辄复不食。 宗亲共异之,因字曰叔异。 【尽力乐心】《周书》曰:忠爱以事亲,欢以敬之;尽力而不固,敬以安之,忠孝者也。 《礼记》曰:曾子曰:“孝子之养亲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食者也。"

【扇枕温席】《东观汉记》曰:黄香,字文强。

父兄举孝廉,无奴仆。

香躬执勤苦,尽心供养,体无被,而亲极滋味。

暑则扇床枕,寒即以温席。

袁山松《后汉书》曰:罗威母年七十。

天寒,常以身温席,而后授其处。

【孜孜】《尚书》曰:有鳏在下曰虞舜。

帝曰:"俞,子闻如何?"岳曰:"瞽子。 父顽,母へ,象傲;克谐以孝,,弗格奸。"

《东观汉记》曰:章帝殂,明帝子以至孝称,孜孜膝下。

【汉奁魏玺】《东观汉记》曰:明帝,光武第四子,阴后所生。

即祚,长思慕。

至逾年正月,当谒原陵,梦先帝、太后如平生,欢。

朝率百官上陵。

上伏御床视太后镜奁中物,感动悲涕,令易脂泽妆具。

左右皆泣,莫敢仰视。

《魏志》曰:明帝太和元年,初营宗庙,掘地得玺,方一寸九分。

其文曰:天子羡思慈亲。

明帝为之改容。

【曾闵荀何】《论语》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家语》曰:曾参,字子舆,志孝道,故孔子因之作《孝经》。

萧广济《孝子传》曰:闵损与曾参,门徒之中,最有孝称,今言者莫不本之曾闵。

荀伯子《荀氏家传》曰:荀ダ年逾耳顺,而母年九十,色养,以孝闻当时。

在丧憔悴,儿不可识,蓬首环经,奉迎节使,若婴孩之号,哀恸旁人。

傅玄著书,称勖与何会曰:文王之道事其亲者。

其顺昌何侯乎?其荀侯乎?古称曾闵,今有荀何。

【色难敬易】《论语》曰: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郑玄注曰:言和颜悦色为难也。

食余曰馔。

《庄子》曰:以敬孝易,以爱孝难。

【陟岵倚门】《毛诗》曰:陟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师觉授《孝子传》曰:赵犭旬幼有孝性。

年五六岁时,得甘美之物,未尝敢独食,必先以哺父。

出辄待还而后食,过时不还则倚门啼以俟父。

至数年父没,犭旬思慕羸悴,不异成人;哭泣哀号,居于冢侧。

乡族嗟称,名闻流著。

汉安帝时,官至侍中。

【吮痈尝毒】《东观汉记》曰:雍,字长鱼,事母至孝。

母尝病痈,昼夜匍伏,不离左右,至为吮痈。

周斐《汝南先贤传》曰:蔡顺,字君仲,有至孝之心。

少丧父,奉养母,甘口之物,不敢先尝。

母至婚家,因饮酒变吐,顺恐中毒,乃尝其吐。

母生疮出脓,以口嗽之。

【陆绩怀橘殷挥持瓜】《吴志》曰:陆绩,字公纪。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

术出橘,绩怀三枚,因拜辞堕地。

术曰:"陆郎何乃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

术奇之。

萧广济《孝子传》曰:殷挥生而谨愿。

七岁丧父,哀号毁悴,不为戏弄。

得瓜果可啖之物,怀持进母,未尝先食。

【鲍永去妻郭道瘗子】《东观汉记》曰:鲍永,字君长,上党人也。

少有志操,事后母至孝。

妻尝于母前叱狗,而永即去之。

裴子野《宋略》曰:散骑常待袁瑜,荐会稽郭道,事继母至孝。

家贫产子,忧不能字,谓其妻曰:"伤慈以终孝,吾无恨也。"

遂瘗之。

【无改不忘】《论语》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礼记》曰: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声不绝乎耳,心志嗜欲不忘乎心。

君子生则敬养,死则敬享,思终身不辱。

【陈纪画像丁兰图形】《海内先贤传》曰:陈子故大鸿胪纪,字元方。

有至德绝俗,才达过人,色养,不离左右。

豫州刺史嘉其至行,表上尚书,画像百城,以厉风俗焉。

孙盛《逸人传》曰:丁兰者,河内人也。

少丧考妣,不及供养,乃刻木为人,仿佛亲形,事之若生,朝夕定省。

其后邻人张叔妻从兰妻有所借,兰妻跪报木人,木人不悦,不以借之。

叔醉疾来谇骂木人,以杖敲其头。

兰还,见木人色不怿,乃问其妻。

妻具以告之,即奋剑杀张叔。

吏捕兰,兰辞木人去。

木人见兰,为之垂泪。

郡县嘉其至孝,通于神明,图其形像于云台也。

【杜孝投鱼罗威进果】萧广济《孝子传》曰:杜孝,巴郡人也。

少失父,与母居,至孝称。

役在成都。

母喜食生鱼,孝于蜀截大竹筒,盛鱼二头,塞之以草,祝曰:"我母必得此。"

因投中流。

妇出汲,乃见筒横来触岸,异而取视,有二鱼。

含笑曰:"必我婿所寄。"

熟而进之。

闻者叹骇。

又陆彻《广州先贤传》曰:罗威,字德仁。

八岁丧父,事母至孝。

耕耘为业,勤身苦体,以奉供养。

令召署门下吏,不就,将母循避,隐居增城县界。

令还复故居,朝暮供侍,异果珍味,随时进前也。

【有司旌门太守表墓】魏收《后魏书》曰:杨引三岁丧父,为母所养。

母年九十三终,引年七十五,哀毁过体,三年服终。

恨不识父,追服斩衰,誓终身命。

经十三年,哀慕不改。

为郡县乡闾三百余人上状称美,有司奏宜旌赏,复其一门,旌其纯孝。

王烈之《安成记》曰:县有孝子符表,以孝闻天下。

年十六,其母姜氏有疾,侍省昼夜,数十日。

母一食,表亦一食;母不食,表亦不食。

见母将绝,至恸成咽,乃至殒。

俄顷母死亦没,一日二丧在殡,葬于四望冈。

太守王府君树双旌阙,以表其墓。

赋【魏陈思王曹植《怀亲赋》】猎平原而南骛,观先帝之旧营;步壁垒之常制,识旌麾之所停。

存官曹之典烈,心仿佛于平生。

回骥首而永逝,赴修途以寻远;情眷恋而顾怀,魂须臾而九反。

【晋陆士衡《思亲赋》】悲桑梓之悠旷,愧蒸尝之弗营;指南云以寄款,望归风而效诚。

年岁俄其聿暮,明星烂而将清。

回飚肃以长赴,零雪纷其下颓。

羡纤枝之在干,悼落叶之去枝;存顾复之遗志,感明发之所怀。

兄琼芳而惠茂,弟兰发而玉晖;感瑰姿之晚就,痛慈景之先违。

【晋刘柔妻王氏《怀思赋》】超离亲而独寄,与忧愤而长俱;虽毫分以自勉,曾无间于须臾。

想昔日之欢侍,奉膝下而怡裕;集同生而从容,常欣泰而逸豫。

何运遇之偏否,独辽隔于修路。

【梁武帝《孝思赋》】念过隙之倏忽,悲逝川之不停;践霜露而凄怆,怀燧谷而涕零。

仲由念枯鱼而永慕,虞邱感风树而长悲;虽一至而舍生,奉二亲而何期。

诗【晋束《补亡诗》曰: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

】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闱,心不遑安。

彼其之子,罔或游盘。

循彼南陔,厥草油油;彼其之子,色思其柔。

眷恋庭闱,心不遑留;馨尔夕膳,洁尔晨羞。

有獭有獭,在河之;凌波赴汨,噬鲂捕鲤。

嗷嗷林鸟,受哺于子;养优敬薄,惟禽之似。

勖增尔虔,以介寿祉。

【其二章曰:白华,孝子之洁白也。

】白华朱萼,被于幽薄;粲粲门子,如磨如错。

终晨三省,匪惰其恪。

白华绛趺,在陵之陬;茜茜士子,涅而不渝。

竭诚尽敬,忘劬;白华玄足,在邱之曲。

堂堂处子,无营无欲;鲜侔晨葩,莫之点辱。

【魏王粲《思亲四言诗》】穆穆皇妣,德音徽止;思齐先姑,志侔姜姒。

躬此劳瘠,鞠予小子。

小子之生,遭世罔宁;烈考勤时,从之于征。

奄遘不造,殷忧是婴。

赞【梁元帝《孝德传·天性赞》】生之育之,长之畜之;顾我复我,答施何时。

欲报之德,不可方思;涓尘之孝,河海之慈。

废书叹息,泣下涟ㄝ。

晋夏侯湛《闵子骞赞》:子骞,立体中正,干禄辞亲,孝亲尽敬。

勉心景迹,擢词流咏。

友悌第五叙事《论语》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又曰: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尚书·君陈》曰:友于兄弟,克施有政。

《尔雅》曰:善兄弟为友。

《诗》曰: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又曰:陟彼冈兮,瞻望兄兮。

兄曰嗟,予季行役,夙夜必偕。

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孔子曰:兄弟怡怡如也。

《汝南先贤传》曰:颍川陈有子曰元方,次曰仲方,并以名德称。

兄弟孝养,闺门雍睦。

海内慕其风,四府并命,无所屈就。

兄弟尝过同郡荀爽,夜会饮宴,太史奏德星聚。

《周礼·大司徒》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

《春秋左氏传》曰: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友,弟敬,所谓六顺。

事对【因心本性】《毛诗》曰: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则笃其庆。

《衮裕别传》曰:次兄有疾,疠气方殷。

衮纳浆粥,扶侍不舍昼夜,友爱之至,本之天性。

【梁王同辇清河共室】《汉书》曰:梁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乘舆驷马,迎梁王于阙下。

入则侍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

梁之侍中郎谒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门,与汉官无异。

张莹《汉南记》曰:孝和皇帝讳肇,章帝中子也。

兄庆为皇太子,其母被谗死,庆为清河王。

帝年四岁,代为太子,而特亲庆,入则共室,出则同车。

章帝以此更哀怜庆,衣服饮食与帝同也。

【许荆解剑李鸿刻印】谢承《后汉书》曰:许荆兄子常报仇杀人,怨家会众操兵至荆家,欲杀之。

会荆始从府休归,与相遇,因出门解剑长跪曰:"前无状相犯,咎皆在荆不能相教。 兄既早没,一子为嗣,如全死者,伤其灭绝。 今愿杀身,代之塞咎,虽死已往,犹谓更生。"

怨家扶起荆曰:"许掾郡中称为贤,吾何敢相侵?"因遂委去。

又曰:李鸿,字奉逊,体性仁孝,友于兄弟。

弟育为人所侵辱,育后阴结客报怨,为执法吏所得,当伏罪。

时未有立嗣,鸿为大尉掾,在京师。

伤育以义刷耻,门户断绝,自分代育,遂刻印还归。

欲过家,恐见妻子,亏移其意,到县北亭,预作记乞代育。

通记,便饮鸩而死。

县令省记,怛然惊感。

【孔融争死泠平让生】司马彪《续汉书》曰:山阳张俭,以忠正为中常侍,侯览所忿疾。

览为刑章下州郡,召捕俭。

俭与孔融兄褒有旧,亡投,遇褒出。

时融年十五六,少之,不下告也。

融知俭长者,有窘迫色,谓曰:"吾独不能为君主乎?"因留舍藏之。

后以客发泄觉知,国相已下密就掩。

俭得脱走,登时收融及褒送狱。

融曰:"保纳藏舍者融也,融当坐之。"

褒曰:"彼来投我,罪我之由,非弟之过,我当坐之。"

兄弟争死,郡县疑不能决,乃上谳。

诏书令褒坐焉,融由是著名。

崔鸿《南燕录》曰:有司奏沙门僧智,夜入临淄,入泠平舍,淫其寡嫂季氏,平与弟安国杀之。

郡县按平兄弟,以杀人论。

而平国各引手杀,让生竟死,义形急难。

【棣华荆叶】《毛诗》曰:棠棣之华,鄂不кк,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

周景式《孝子传》曰:古有兄弟,意欲分异。

出见三荆同根,接叶连阴,叹曰:"木犹欣聚,况我而殊异哉!"还为雍和。

【阴庆推第李孟让园】张莹《汉南记》曰:阴庆为阳侯,其弟员有丹皆为郎。

庆以明尚书修儒术,推居第园田奴婢钱,悉分与员丹。

庆但佩印绶而已,当代称之。

陈寿《益部耆旧传》曰:李孟元修《易》、《论语》,大义略举,质性恭顺。

与叔子就同居,就有痼疾,孟元推所有田园,悉以让就。

夫妇纺绩,以自供给。

【萌肥礼瘦】《东观记》曰:倪萌,字子明,齐国临淄人也。

仁孝敦笃,不好荣贵,常勤身田农。

遭岁仓卒,兵革并起,人民馁饿相啖,与兄俱出城采蔬,为赤眉贼所得,欲杀啖之。

诣贼叩头言:兄年老羸瘠,不如萌肥彳建,愿代兄。

贼义而不啖。

又曰:赵孝,字长平,沛国蕲人。

王莽时天下乱,人相食。

孝弟礼为饿贼所得,孝闻,即自缚诣贼曰:礼久饿赢瘦,不如孝肥。

饿贼大惊,并放之。

【寿子载旌姚苌授马】《左传》曰:卫宣公于夷姜,生急子,属诸左公子,为之娶于齐而美。

公取之,生寿及朔。

宣姜与公子朔构急于公,使诸齐。

使盗待诸莘,将杀之。

寿子告之使行,不可。

及行,寿子饮以酒,载其旌以先,盗杀之。

崔鸿《后秦录》曰:姚襄与李历战,马中流矢死。

弟苌下马以授襄,襄曰:"汝何以自免?"苌曰:"兄济,此竖子安敢害苌!"会救至,俱免死。

【陟冈在原】《毛诗》曰:陟彼冈兮,瞻望兄兮。

又曰:《脊鸟》鸽在原,兄弟急难。

【卢毓养寡山伟训孤】《汉书》曰:卢毓,字子家,涿郡人也。

父植,有名于时。

毓十岁而孤,遇本州乱,二兄死难。

当袁绍公孙瓒交兵幽冀,属年荒,养嫂孤兄子,以学行称。

魏收《后魏书》曰:山伟弟少亡,伟抚寡训孤,同居二十余年,恩义甚笃,不营产业。

身亡之后,卖宅营葬。

【王商推财卜式分产】《汉书》曰: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

商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

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

又曰: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有少弟。

式脱身出,独取羊百余口,田宅财物与弟。

式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

式辄复分与之。

【姜肱同被李充易衣】司马彪《续汉书》曰:姜肱,字伯维,彭城广威人也。

肱兄弟三人,皆以孝行著。

肱年最长,与二弟仲季同被卧,甚相亲友。

杜预《汝南记》曰:李充兄弟六人,贫无担石之诸。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其妻窃谓充曰:"今贫如是,我有私财,可分异独居,人多费极,无为空自穷也。"

充请呼诸邻里,室家相对,前跪举觞,告其母。

便顾其妻,叱而遣之。

妇行泣出门去。

【赵孝食蔬魏霸服粝】《东观汉记》曰:赵孝,字长平,沛国蕲人也。

建武初,天下新定,谷食尚少。

孝得谷,炊将孰,令弟礼夫妻使出,比还,孝夫妻共蔬食茹菜。

礼夫妻归,告言已食,辄独饭之。

谢承《后汉书》曰:魏霸,字乔卿,济阴人,为钜鹿太守。

临郡,终不遣吏归乡里。

妻子不到官舍,常念兄嫂在家勤苦,已独尊乐,故常服粗粝,不食鱼肉之味。

妇亲蚕桑,子躬耕,与兄弟同苦乐,不得自异。

乡里慕其行化之。

【陈叶洒血徐苗含痈】谢承《会稽先贤传》曰:陈业,字文理。

业兄度海倾命,时依止者五六十人,骨肉消烂而不可辨别。

业仰皇天,誓后土曰:"闻亲戚者必有异焉。"

因割臂流血,以洒骨上。

应时敛血,余皆流去。

王隐《晋书》曰:徐苗,字叔胄,高密淳于人也。

轻财重义,行人所难者。

兄及小弟早卒,鞠养孤寡,隐约口腹。

及与妻子、兄弟客居四十余年,田宅奴婢,推之孤侄。

弟亡临殡,口中有痈溃脓血,含去之。

其行事类皆如此也。

【分甘美同衣食】《东观汉记》曰:孔奋笃骨肉,弟奇在雒阳为诸生,分禄俸以供给其粮用。

四时送衣,下至脂烛,每有所食甘美,辄分减以遗奇。

江徽《陈留志》曰:李铨,平丘人也。

少聪慧,有至行。

铨兄前母子,后母甚不爱也,而衣食皆使下铨。

铨始年五岁,觉己衣服胜兄,即脱不著,须兄得己同,然后服之,其母遂不得有偏。

及长,铨内曲顺母,外奉其兄,故闺门雍睦,为群族所称。

诗【《小雅·棠棣诗》】棠棣之华,鄂不靴靴,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鸽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晋陆士龙《答兄士衡诗》】悠远途何极,别促怨会长;衔思恋行迈,兴言在临觞。

南津有绝济,北渚河无梁;神往同逝感,形留悲参商。

衡轨若殊迹,牢牛非服箱。

赞【隋辛德源《姜肱赞》】姜肱澹雅,昆季遗荣;同衾协好,比德齐声。

战胜而说,嘉遁以贞;孤舟直迈,卷迹沧溟。

【东晋庚统《三人赞》】运遘屯凶,三孤丞立;离禽婴鸣,邂逅同集。

式谷既熟,和响具翕;肇彼远岐,泯焉齐入。

【朱明张《臣尉赞》】诗咏张仲,今也朱明;财敦友,衣不表形。

寡妻屏秽,棠棣增荣;臣尉邈然,丑类感诚。

恭敬第六叙事《论语》曰: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礼记》曰: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庄敬恭顺,礼之制也。

昔者鲁哀公问孔子曰:何以敬身?对曰:君子过言则人作辞,过动则人作则,君子言不过辞,动不过则,百姓不令而敬恭。

如是则能敬其身,能敬其身则能成其亲。

又《礼记·少仪》曰:宾客主恭,祭祀主敬;敬恭之道,不可废也。

《左传》曰:正考父佐戴武宣,"三人皆宋君。 "三命兹益恭,"三命上卿。 "故其鼎铭曰: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

"俯恭于伛,伛恭于偻。 "循墙而走,"言不敢安行。 "亦莫余敢侮。

"其恭如是,人亦不敢侮慢。 "《论语》曰: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有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夷狄虽无知,犹当以恭敬忠信。 "《鲁国先贤传》曰:鲁有恭士者,名曰行。

年七十,其恭益甚。

冬日行阴,夏日行阳,一食之间三起。

鲁君问曰:"子年甚长矣,何不释恭?"对曰:"君子好恭以成其名,小人学恭以除其刑。 誉人者少,恶人者多。 行年七十,常恐斧之加于者,何释恭焉?"事对【思齐致悫】《毛诗》曰:思齐太任,文王之母。

郑玄注:文王之母,常思庄敬者,太任也。

《礼记》曰:祭之日,入室,ㄊ然必有见乎其位。

周还出户,肃然必有闻乎其容声;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叹息之声,是故先王之孝也。

色不忘乎目,声不绝乎耳,心志嗜欲不忘乎心。

致爱则存,致悫则著。

著存不忘乎心,夫安得不敬乎?君子生则敬养,死则敬享,思终身弗辱也。

【诗美温温雅称翼翼】《毛诗》曰: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又《尔雅》云:肃肃翼翼,恭也。

【敬以免祸恭以存位】《礼记》云:乡饮酒之礼,主人拜迎宾于门之外。

入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盥洗扬觯,所以致洁也;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

斯君子所以免祸也,故圣人制之以道。

《易系辞》曰:君子致恭,以存其位。

【正服去冠】虞预《会稽典录》曰:陈瑞,字文象,为县卒。

瑞谦恭敬让,行惟敬谨,及其居二千石九卿位。

少年童竖拜者,皆正朝服与之抗礼;若疾病不能答拜,辄拊颡以谢之。

《左传》曰: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

楚子次于干溪,以为之援。

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

仆圻父从,右尹子革夕。

王见之,去冠被舍鞭。

杜预注曰:敬大臣也。

【蘧瑗下门韩卓趋社】孟仪同载曰:卫灵公时,蘧伯玉为人恭俭笃礼,夜行,过公门必下。

灵公尝与夫人夜坐,有车当阙无声。

公谓夫人曰:"知车为谁?"夫人曰:"必蘧伯玉也,何以言之?伯玉,卫之笃礼者也,夫礼,下公门,式路马。 今车当阙无声,是下门也。 非伯玉,谁能暗行而不废礼?"公使问之,果是。

又江微《陈留志》曰:韩卓敦厚纯固,恭而多爱,博学洽闻,好道人以善,遇社则趋,见生不食其肉。

【尚贤敬老】《孔业子》曰:定公问曰:"《周书》所谓庸庸只只威威,何谓也?"孔子对曰:"不失其道,明之于人之谓也。 夫能用可用则能致理矣,敬可敬则能尚贤矣。"

《史记》曰:鲁懿公弟称,肃恭明神,敬事耆老,赋事行刑,必问于遗训而咨于故实也。

【正巾敛衽】习凿齿《襄阳耆旧传》曰:庞公躬耕,妻子相待如宾,休息则正巾端坐。

梁祚《魏国统》曰:山涛,字巨源。

少有大量,在总角之中,耆老宗长见者,箕踞敛衽。

【赵盾假寐茅容危坐】《左传》曰:晋灵公不君,赵宣子骤谏,公患之,使Θ贼之。

晨往,寝门闭矣。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遂触槐而死。

谢承《后汉书》曰:茅容,字季伟,陈留人也。

年四十余,耕于野。

时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箕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郭林宗见而奇之。

歌【魏文帝《乐府短歌行》】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引【魏陈思王《箜篌引》】置酒高殿上,亲友从我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久要不可忘,薄我义所尤;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诗【宋鲍明远《还旧庐诗》】肃装属云旅,奉引承末途;严恭履桑梓,加敬览榆。

聪敏第七叙事《史记》云:人所以尚干将、镆耶者,贵于立断也;所以尚骐骥者,为其立至也。

必若历日旷久,丝整犹能挈石,驽马亦能致远。

是以聪明敏捷,人之美材也。

刘劭《人物志》曰: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于知人。

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是故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用二八为功,汤以扶有莘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治。

由是谕之,圣人之为治,孰不劳聪明于求人,获安逸于任使。

《说苑》云:昔黄香,字文强,江夏人。

博览传记群书,无不涉猎,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后魏书》曰:后魏元顺,字子和,任城王澄之子。

年九岁,师事乐这安陈丰,昼夜诵书。

旬有五日,一皆通利。

丰奇之,白王曰:"丰十五从师,迄于白首,耳目所经,未见此比。 江夏黄童,不得无双也。"

王笑曰:"蓝田生玉,何容不尔。"

王之《童子传》曰:近代有乐安任嘏者,十二就师,学不再问,一年通三经。

乡人歌曰:蒋氏翁,任氏童。

言蒋氏之门老而方笃,任家之学幼而多慧。

《魏志》曰:王粲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人常以为宿构。

事对【知十应五】《论语》曰:孔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

《史记》曰:淳于髡见邹忌,说毕趋出,面其仆曰:"是人吾与之微言五,其应我若响之随声,是以对不久。"

【默识响应】陈寿《益部耆旧传》曰:赵闳,字温柔,幼时读尚书,默识其音句。

又孔融《荐祢衡表》云:安世默识。

响应事见上应五注。

【答果题酪】刘劭《幼童传》曰:杨氏子者,梁国人也,九岁甚聪慧。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

果有杨梅。

指以示儿:"此君家果?"儿即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刘义庆《说苑》:人饷魏武,尝讫,题酪器上为合字,以示众,众莫之解。

次至杨修,修便啖之。

公问之:"人皆遥过,卿何独餐?"修曰:"公教人一口,复何疑也。"

【诵千言赋一物】刘劭《幼童传》曰:夏侯荣,字幼权,沛国谯人也。

幼聪慧,七岁能属文,诵书日千言,经目辄识之。

张隐《文士传》曰:吴郡张纯,少有令名。

尝谒骠骑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

纯应声便成,文不加点。

【五行并下一字不遗】谢承《后魏书》曰:应奉读书,五行并下。

魏收《后魏书》曰:祖莹,字元珍,范阳人。

十二为中书学生,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

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

【校亡书比字】《汉书》:张安世,字子孺,少小以父任为郎。

因善书,给事尚书。

上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

后购求得以相校,一字无遗失。

上奇其才,擢为尚书令。

谢承《后汉书》曰:祢衡与黄祖子射尤善。

衡与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文,恨不写取。

衡谓射曰:"吾虽一过,犹识其言,其两字不明。"

因书出之。

射写还比校,皆无所误,唯两字缺。

诗吴郡张纯,少有清才,与同郡张俨、朱异,俱童少,往见骠骑将军朱据。

据闻三人才名,欲试之,曰:"今三贤屈顾,老鄙渴甚矣!其为吾各赋一物。"

然后乃坐。

纯曰:"以迅骤为工,鹰隼以轻疾为妙,何必积思,皆随目立成。"

据大欢悦。

纯《赋席》曰:席为冬设,簟为夏施;揖让而坐,君子攸宜。

俨《赋犬》曰:守则有威,出则有获;韩犭卢宋鹊,书名竹帛。

异《赋驽》曰:南岳之干,钟山之铜;应机命中,射隼高墉。

序【魏祢衡《鹦鹉赋序》】时黄祖太子射宾客大会,有献鹦鹉者,举酒于衡前曰:"祢处士,今日无用娱宾。 窃以此鸟自远而至,明惠聪善,羽族之可贵,愿先生为之赋,使四座咸共荣观,不亦可乎?"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