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记 卷十三·礼部上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初学记
《初学记》 卷十三·礼部上 徐坚

总载礼第一叙事《周礼·大宗伯之职》曰: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事谓祀之,祭之,享之。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哀谓救患分灾。 "以宾礼亲邦国,"亲谓使之亲附。 "以军礼同邦国,"同谓威其协及僭{艹老}者。 "以嘉礼亲万民。

"嘉,善也。 所以因人心所善而为制。 "吉礼之别有十二:一曰祀,二曰实柴,三曰燎,四曰血祭,五曰埋沈,六曰辜,七曰肆献,八曰馈,九曰祠,十曰礻龠,十一曰尝,十二曰。

凶礼之别有五:一曰丧礼,哀死亡;二曰荒礼,哀凶札;"荒人物有害。 "三曰吊礼,哀祸灾;"祸谓遭水火。 "四曰礻会礼,哀围败;"同盟者合会财货以更其所丧。 "五曰恤礼,哀寇乱。

"恤,忧也。 邻国相忧。 "宾礼之别有八:一曰朝,二曰宗,三曰觐,四曰遇,五曰会,六曰同,七曰问,八曰视。

时聘曰问,殷┹曰视。

军礼之别有五:一曰大师之礼,用众也;二曰大均之礼,恤众也;"均其地征,所以恤民。 "三曰大田之礼,简众也;"古者因田习兵,阅其车徒之数。 "四曰大役之礼,任众也;"筑宫室,所以□人力强弱。 "五曰大封之礼,合众也。

"正封疆沟涂,所以合聚其民任。 "嘉礼之别有六:一曰饮食,二曰婚冠,三曰宾射,四曰飨燕,五曰番,六曰庆贺。

《管子》曰:礼者,因人情,缘义理,为之节文者也。

《曲礼》曰: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政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官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氵位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礼记》又曰: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蘖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汉书》:叔孙通为高祖制礼仪十二篇。

《后汉书》:章和元年,诏曹褒于南宫东观考正旧礼。

上自天子,下至庶人,婚冠吉凶终始制度,为一百五十篇。

事对【明体辨位】《春秋说题辞》曰:礼者,所以设容明天地之体也。

《家语》曰:孔子言于鲁哀公曰:"人之所以生,礼为大。 非礼无以事天地之神,辨君臣长幼之位。"

【承天法地】《礼记》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理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

《白虎通》曰:所以作礼乐,乐以象天,礼以法地。

【设容辨等】上见明体注中。

《周礼》曰:以人辨等则人不越。

【观殷适鲁】《礼记》曰:言偃复问曰:"夫子之极言礼也,可得而闻与?"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 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干焉。"

《左传》曰:韩宣子适鲁,曰周礼尽在鲁矣。

【谐民安上】《周礼》曰: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

《孝经》曰:以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教敬睦】周礼十二教,一曰祀礼教敬,二曰阳礼教让,三曰阴礼教亲。

《礼记》曰:昔者仲尼与于蜡宾。

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制中外】《礼记》曰: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将何以为此中者?"子曰:"礼乎,夫礼所以制中也。"

《汉书》曰: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故乐以治内而为同,礼以外而为异。

同则和亲,异则畏敬;和亲则无怨,畏敬则不争。

【顺时从俗】《汉书》曰:王者必因前王之礼,而顺时施宜,有所损益,节人之心,稍稍制作。

《慎子》曰:礼从俗,政从上。

使从君国,有贵贱之礼,无贤不肖之礼。

【周旋规矩】《左传》曰:邾隐公来朝,子贡观焉。

邾子执玉高,其容仰;公受玉卑,其容俯。

子贡曰:"以礼观之,二君皆有死亡焉。 夫礼,生死存亡之体也,将左右周旋,进退俯仰,于是乎取之。 今正月相朝,而皆不度。 高仰,骄也;卑俯,替也。 骄近乱,替近疾。 君为主,其先亡乎?"《礼记》曰: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

故衡诚悬,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君子审礼,不可诬以奸诈。

【事师敬长】上见叙事中。

袁淮《正书》曰:礼者何也?缘人情而为之节文者也,严父爱亲之情也,尊亲敬长之义也。

【天经地义】《左传》曰:子太叔见赵简子,简子问揖让周旋之礼。

对曰:"是仪也,非礼也。"

简子曰:"敢问何谓礼?"对曰:"吉也。 闻诸先大夫子产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体信成仁】《礼记》曰:先王礼以达义,体信以达顺。

又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应变从宜】《庄子》曰:三王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楂梨橘柚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

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也。

《礼记》曰:礼从宜,使从俗。

郑玄注云:事不可常也。

晋士丐帅师侵齐,闻齐侯卒乃还。

春秋善之。

【考信成道】《礼记》曰: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考其信,示人有常。

郑玄注云:考,成也。

成道见上成仁注中。

【同天气合人心】《礼稽命征》曰:礼之动摇,与天地同气,四时合信。

《礼记》曰:礼者,合于天时,设于地财,顺于鬼神,合于人心,理万物者也。

【统百官理万物】上见谐民注。

下见合人心注。

【象五行变四时】《大戴礼》曰:礼之象,五行也,其义四时也。

故以四举,有恩有义,有节有权。

《礼记》曰:是故夫礼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

【兄弟亲君臣义】《礼记》曰:非礼无以辨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疏数之文。

又曰:朝觐之礼,所以明君臣之义也;聘问之礼,所以使诸侯相尊敬也。

【定君臣笃父子】《礼记》曰: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又曰:礼义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

【别男女决嫌疑】《家语》曰:孔子言于鲁哀公曰:"人之所以生,礼为大。 非礼无以事天地之神,辨君臣长幼之位,别男女父子之交。"

决嫌疑见叙事中。

【明是非别同异】并见叙事。

【含阴阳同天地】《汉书》云:六经之旨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治身者斯须忘礼,则暴慢入之矣;为国者一朝失礼,则荒乱及之矣。

人含天地阴阳之气,有喜怒哀乐之情,禀其性而不能节矣。

《礼稽命征》曰:礼之动摇也。

与天地同气,四时合信,阴阳为符,日月为明。

【达人情从天道】《礼记》曰: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

所以讲信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也;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

《左传》:齐侯伐曹,入其郛,讨其来朝也。

季文子曰:"齐侯其不免乎?己则无礼,而讨于有礼者,曰汝何故行礼。 礼以顺天,天之道也。"

赋【楚荀况《礼赋》】爰有大物,非丝非帛;文理成章,非日非月,为天下光。

生者以寿,死者以葬,城郭以固,三军以强。

粹而王,而霸,无一焉而亡。

臣愚不识,敢请之王。

王曰,此夫文而不采者与;简而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小人所不乱者与;性不得则若禽兽,性得之则具足与。

匹夫崇之,则为圣人;诸侯崇之,则一四海者与。

至明而约,甚顺而体,请归之礼。

诏【李德林《为隋文帝修定五礼诏》】礼之为用时义大矣哉。

黄琮苍璧,降天地之神;粢盛牺牲,致宗庙之敬。

正父子君臣之序,明婚姻丧纪之节。

故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安上化民,莫善于礼。

【《贞观年中颁礼乐诏》】先王制礼,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象天地以制法,通神明以施化。

乐由内作,礼自外成,可以移风易俗。

揖让而天下化者,其惟礼乐乎。

固以同节同和,无声无体,宁饰玉帛之容,岂崇钟鼓之奏。

祭祀第二叙事《尚书大传》曰:祭之言察也。

察者至也,言人事至于神也。

《尔雅》曰:春祭曰祠,夏祭曰彳勺,秋祭曰尝,"尝新谷。 "冬祭曰。

",进也。 进品物。 "祭天曰燎柴,"既祭,积薪焚之也。 "祭地曰瘗埋,"既祭,埋藏之。 "祭山曰庋悬,"或庋或悬,置之于山。 "祭川曰浮沉,"或浮或沉,置之于水。 "祭星曰布,"布散于地。 "祭风曰磔。

"今俗当大道磔狗,此其遗像。 "是类是,师祭也;"师出征伐,类于上帝,,于出征之地。 "既伯既祷,马祭也。

"伯,马祖也。 将用马力,必先祭其祖。 "《说文》曰:除恶之祭为祓,会福之祭曰礻会,告事求福曰祷。

道上之祭为礻,洁意以享为,以类祭神为礻类,祭司命为礻此,祭豕先为礻曹。

月祭为礻卒,"以上并出《说文》。 "祷雨为雩,"《左传》:龙见而雩。 雩,旱祭也。 "祷晴为。

"按:《左传》:雪霜风雨之灾则之。 "《周礼》曰:以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燎祀司中。

命风师雨师,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沉埋祭山林川泽,以辜祭四方百物,以肆献裸享先王。

《礼记》:孟春之月,其祀户,祭先脾。

孟夏之月,其祀灶,祭先肺、中央土;其祀中溜,祭先心。

孟秋之月,其祀门,祭先肝。

孟冬之月,其祀行,祭先肾。

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

岁遍,士祭其先。

祭日于坛,祭月于坎。

日于东,月于西。

"以别幽明,以别内外。 "祭不欲数。

数则烦,烦则不敬。

祭不欲疏。

疏则怠,怠则忘。

王立七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厉,曰户,曰灶。 "诸侯五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国门,曰国行,曰公厉。 "大夫三祀,"曰族厉,曰门,曰行。 "士二祀,"曰门,曰行。 "庶人一祀。

"或立户,或立灶,"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日月星辰,人所瞻仰;山林、川谷、邱陵,人所取材用也。

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族犹类也。 "

事对【荐敬报功】《梁传》曰:宫室不设,不可以祭。

祭者,荐其时也,荐其敬也,荐其义也,非享味也。

许慎《五经异义》曰:公侯祭百辟,自卿已下,不过其族。

夫鬼神之所及,非其族类则绍其国位。

百辟者,国君先有功德于人者。

今在其位,故报祭之。

【も牡黝牲】《毛诗》曰:祭以清酒,从以も牡,享于祖考。

《周礼》:凡阳祀用も牲毛之,阴祀用黝牲毛之。

郑注:阴祀祭北郊及社稷。

黝黑も赤也。

【七祀五祭】上见叙事。

袁淮《正论》曰:国之大祭有五:、袷、郊、祖、宗、报。

此五者,礼之大节也。

【报德崇恩】《物理论》曰:古者尊祭重神,祭宗庙追养也,祭天地报德也。

王充《论衡》曰:凡祭祀之义有二:一曰报功,二曰修先。

报功以勉力,修先以崇恩也。

【郁酒兰汤】《周礼》曰:凡祭祀宾客之事,和郁鬯以实彝而陈之。

郑玄注曰:筑郁金煮之和鬯酒也。

郁为草若兰。

刘义庆《幽明录》曰:庙方四丈不墉,壁道广四尺,夹树兰香。

斋者煮以沐浴,然后亲祭,所谓浴兰汤。

【六变九万】《周礼》曰: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

冬曰至,于圆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

《尚书》曰: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朝日夕月】《礼记》曰:朝日祀五帝,则张大次小次,设重席重案。

合诸侯亦如之。

郑玄注曰:朝日,春拜日于东门之外。

刘向《列女传》曰:日中考正叙人事,少采夕月。

曹大家注曰:少采,降之采也。

以秋分祀夕月,以迎阴气也。

【礼地宾河】《周礼》曰:。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纪年》曰:后荒即位元年,以玄璧宾于河,狩于海,获大鱼。

【彩坛绀席】《东观汉记》曰:桓帝立黄老祠,北宫濯龙中为坛,彩色炫曜。

卫宏《汉旧仪》曰:皇帝自行,群臣从,斋皆百日,地祠不出。

祭天,紫坛幄帷。

高皇帝配天,居堂下西向,绀幄绀席。

【宜社类帝】《礼记》曰:天子将出征,宜于社。

郑玄注:宜,祭名也。

《尚书》:肆类于上帝,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三望六宗】《左传》:僖公三十一年,四卜郊。

不从,乃免牲,犹三望。

《尚书》曰:于六宗。

王肃注曰:所宗者六,皆洁祀之。

埋少牢于太昭,祭时也;相近于坎坛,祭寒暑也;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祭星也;雩,祭水旱也。

于六宗,此之谓也。

【受厘致福】《汉书·贾谊传》曰: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

至入见,上方受厘坐宜室。

苏林注曰:未央前正室。

《周礼》曰:掌都祭之礼,致福于国。

【圜丘方泽苍璧黄琮】《周礼》曰: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征,姑洗为羽。

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

函钟为宫,太簇为角,姑洗为征,南吕为羽。

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则地皆出,可得而礼矣。

又《周礼》曰: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以享以祀是类是】《毛诗》曰: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大雅》云:是类是,师祭也。

赋【魏孙该《三公山下祠赋》】赵国元氏县西界有六神祠,吾观其一焉,在陉山之阳,即三公祠焉。

崇堂既峻,危阁造云,需轩临万仞之壑,土木被丹藻之华。

是时寓目永日,夕宿东序。

召彼故老,讠凡之旧典,云栋宇初兴七十载。

三台耀灵,实降甘雨。

夫山以有形为神,神以无形为王。

若乃于上,雷动于下,公田禳于多黍,嫠妇利其滞穗,亦兹邦之所以报,历叶不辍也。

于是援笔作赋,昭神灵之有凭,壮夏屋之弘丽。

其乱曰,坤作地势,恒岳吐精;怖累启,上秀太清。

三后赞事,雨师不宁;有氵凄凄,润我群生。

先人谅德,图象垂形;考之旧史,典谟无声。

【晋嵇含《祖道赋》】祖之在于俗尚矣,自天子至庶人,莫不咸用。

有汉卜日丙午,魏氏择其丁未;至于大晋,则祖孟月之酉日。

各因其行运,三代固不同。

虽其奉祖,莫识祖之所由兴也。

《说文》:祈请道神谓之祖。

有事于道者,吉凶皆名。

君子行役,则列之于中路;丧者将迁,则称名于阶庭。

或云,百叶远阻,名皆凋灭,坟茔不复存其铭表,游魂不得托于庙祧,智者故以岁初良辰,肇建华,挥扬彩旗,将欲招灵爽于今夕。

庶众祖之来凭,盖有两端。

俯叹壮观,乃述而赋之。

诗【宋谢庄《斋应诏诗》】霜露凝宸感,肃ㄊ动天引;西郊灭湮氵,东冥起昭晋。

舞风泛龙常,轮霞浮玉轫;紫阶协笙镛,金途展转应。

方见六诗和,永闻九德润;观生识幸渥,睇服惭盾恪。

【陈弘让《春夜醮五岳图文诗》】夜静琼筵谧,月出杏坛明;香烟百和吐,灯色九微清。

五岳移龙驾,十洲回凤笙;目想灵人格,心属羽衣轻。

蕙肴荐神飨,桂醑达遥诚;熙然聊自得,挹酒念浮生。

【陈叔达《州城西园八斋祠社诗》】升坛预祀,诘早肃分司;达气风霜积,登光日色迟。

农教先八政,阳和秩四时。

祈年服垂冕,告币动褰帷;瘗地尊余奠,人天庶有资。

椒兰卒清酌,簋彻香萁;折俎分归胙,充庭降受厘。

方凭知礼节,况奉化雍熙。

歌【梁江淹《牲出入歌辞》】祝详史具,礼备乐荐;有牲在陈,有鼓在悬。

腾烛象星,奔水类电;郊燎夙戒,必彼彼乘。

以伺质明,以伸神宴。

【又《荐豆毛血歌辞》】时恭时祀,有物有则;伊我上圣,实抱明德。

牺象交陈,郁樽四塞;黍惟嘉谷,酒惟玄默。

荐通苍祗,庆覃黎黑;愿灵之降,祚家佑国。

【又《奏宣列之乐歌辞》】殷崇配天,周尊明祀;瑞合汾阴,梦同泰。

青幕云舒,丹殿霞起;二曜惟新;五精告始。

于以飨之,景福是履。

郊丘第三叙事《礼记》曰: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

《尔雅》云:圆丘泰坛,祭天也;方泽泰圻,祭地也。

《周书·作洛篇》曰:设丘兆于南郊,以祀上帝,配以后稷。

《周礼·大宗伯之职》曰:以祀祀昊天上帝。

"之言烟也。 烟者,周人尚臭,烟气之臭,闻昊天上帝。 冬日至祀于圆丘。 天皇,大帝也。 郑玄注曰:昊,天也;上帝,玄天也。 "以苍璧礼天。

"郑玄曰:礼天以冬日至,谓天皇大帝在北极者。 凡礼神必以其类,璧圆以象天。 "黄琮礼地。

"礼地以夏日至,谓神在昆仑者也。 琮方,以象地。 "四圭有邸,以祀天,以旅上帝。

"郑玄注曰:于中央为璧,圭著四面,一玉俱成也,故曰四圭。 有邸,圭末四出也。 或说四圭有邸,圭四角也。 上帝,玄天也。 郑玄注云:礼天,夏正郊天也;上帝,五帝也。 所郊以五帝殊,言天者尊异之至。 "两圭有邸,以祀地,以旅四望。

"两圭者,象地数二也,谓所祀北郊神州之神。 "大司乐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

"谓五帝及日月星辰也。 王者各以夏正月祀其受命之帝于南郊。 "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地祗。

"祭于北郊,谓神州之神及社稷。 "《礼记》曰:有虞氏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郑玄注曰:郊祖宗谓祭祀以配食。 "《左传》曰:凡启蛰而郊。

事对【黄郊黑】《后汉书》曰:灵帝建宁二年,迎气黄郊。

道于洛水西桥,逢暴风雨。

导从卤簿车,或发盖;百官沾濡,还不至郊。

使有司行礼,迎气北郊。

《汉书》曰:高祖入关,问故泰上帝祀何帝。

对曰:"四帝,有白、黄、青、赤之祠。"

高祖曰:"吾闻天有五帝,而四何也?"莫知其说。

于是高祖曰:"吾知之矣,待我而具五也。"

乃立黑帝之祠,名曰黑。

【朱火紫坛】晋《郊祀歌》曰:整泰坛,礼皇神;精气盛,百灵宾。

蕴朱火,燎芳薪;紫烟起,冠青。

又曰:营泰,定天衷;思心睿,谋筮从。

建表蕴,殷郊宫;田烛置,欢火通。

历元旬,集首告;饰阶坛,坎列室。

【鲁郊雍】《毛诗》曰:皇皇后帝,皇祖后稷。

注曰:皇皇,大也;后,君也。

帝谓天帝也。

鲁郊祭皇皇之君帝,以美祖后稷以配之,其祭如天子之礼。

《汉书》曰:祭五帝于雍,在山上,四望不见四方,故曰雍。

【南郊北】《周礼》曰:设丘兆于南郊,以祀上帝,配以后稷。

北见上。

【黄玉黝牲】《周礼》: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琮礼北方。

又曰:牧人掌牧六牲,而阜蕃其物,以供祭祀之牲。

凡阳祀用辛牲毛之,阴祀用黝牲毛之。

【保万寿懋百福】傅玄《飨神歌》曰:整泰圻,祚皇;众神感,群灵仪。

祚有晋,暨群黎。

溢九有,格天庭;保万寿,延亿龄。

又曰:结方丘,祗国琛;樽既享,俎既歆。

敛检玉,具鏖金;懋百福,底自古;锡万寿,迄在今。

赋【后汉邓耽《郊祀赋》】咨改元正,诞章厥新;丰恩羡溢,含唐孕殷。

承皇极,稽天文;舒优游,展弘仁。

扬明光,宥罪人;群公卿尹,侯伯武臣。

文林华省,奉贽厥珍;夷髦卢巴,来贡来宾。

玉璧既卒,于斯万年。

穆穆皇王,克明厥德,应符蹈运,旋章厥福。

昭假烈祖,以孝以仁;自天降康,保定我民。

【晋郭璞《南郊赋》】时惟青阳,日在方旭;我后方将受命于灵坛,乃改步以鸣玉。

升金轩,抚天仆,扬六銮,齐八。

列五幡于一元兮,靡日月于黄屋;矫凌鸟以侦候,整豹尾于后属。

武骑仡以清道,被练焕以波烛。

尔乃造广场,戾坛庭,百寮山立,万乘云屯。

延祝史,肆玉牲,登圜丘,揖太清,礼群望,告皇灵。

天澄其气,日朗其精;祝融穆以肃侍,阳侯澹以中停。

于是司指戒燧,火烈具炳。

宗皇祖而配祀,增孝思之惟永。

郊寰之内,区域之外,凋颜卉服,被发左带。

骏奔在坛,不期而会。

飨骇鬼方,声振邱陇;倒景望风,龙汉企踵。

烂若列星之环辰,咸云腾而海涌。

此盖和气旁通,玄罗潜总,自然之感,鼓而遂动。

诗【梁傅昭《恭职北郊诗》】皇猷属穹昊,至德迈深渊;望沿礼举,咸秩资化宣。

端职恭瘗祀,饬躬奉严蠲;淑气符临节,光风临上年。

【周王褒《从驾北郊诗》】惟皇敬明祀,望拜出河东;地灵开复道,营星发紫宫。

衡街飨清跸,值候起相风;森沉羽林骑,肃穆虎贲弓。

【隋卢思道《驾出圜丘诗》】开年简时日,上辛称天吉。

平晓禁门开,隐隐乘舆出;乘舆出九重,金根御六龙。

章移千乘动,旆举百神从;黄麾引朱节,灵鼓应华钟。

神歌已相续,神光复相烛;风中紫烟,坛上埋苍玉。

歌【宋颜延之《天地郊夕牲歌辞》】寅威宝命,严恭帝祀;奄受敷锡,宅中拓宇。

宜地称皇,飨天作主;月来宾,日际奉土。

开元首正,礼交乐举;六典联事,九宫列序。

有牲在,有洁在俎;式荐主衷,以答神祜。

【《隋庾信方泽降神歌辞》】报功阴泽,展礼玄郊;平琮镇瑞,方鼎升庖。

调歌孤竹,缩酒江茅;声扬钟鼓,器质陶匏。

列耀秀华,凝芳郁荔;川泽茂礻出,丘陵容裔。

云饰山,兰浮沉齐;日至之礼,歆兹大祭。

【隋牛弘《郊祀昊天上帝歌辞》】肇严祀,式奉尊灵;因高尽敬,扫地推诚。

六宗随光,五纬陪营;金石谐合,丝竹凄清。

我粢既成,我酌惟明;元神是鉴,百福来成。

颂【梁简文帝《南郊颂》】肃恭明神,逖听前踵;配天道尊,迎阳义重。

玄酒陶匏,《矢番》柴云耸;跨舜论韶,笼尧称拱。

郊宫载静,紫坛新谧;肃肃禁围,阴阴仙室。

六戎列野,八銮昭日;架殿星罗,重宫雾出。

康哉德盛,美矣时丰;三辰增曜,七政永崇。

五方来洎,四焕兹通;悬绳度笮,驾鹿追风。

既敷懋化,复睹瑞滋;金车出野,玉露沾墀。

紫脱神章,华平瑞芝;长愉汪,永固雍熙。

宗庙第四叙事《礼记》曰: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

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

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

士一庙。

庶人祭于寝。

远庙为祧,去祧为坛,去坛为单,去单为鬼。

"此皆言祭先祖远近之差。 自祧已上,皆为毁庙。 "《释名》曰:宗,尊也;庙,貌也。

先祖形貌所在也。

《汉书旧事》曰:庙者所以藏主,列昭穆。

《说文》曰:宗庙之木主名曰┙。

《白虎通》曰:言神无所依据,孝子以主继心。

《论语》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栗,敬也,使人谨敬。 "《五经要义》曰:木主之状,四方,穿中央以达四方。

天子长尺二寸,诸侯长尺,皆刻谥于背。

又,挚虞《决疑要注》曰:凡庙之主,藏于户外西牖之下。

有石函,故名宗┙。

《周礼》曰:五岁一,三岁一。

《续汉书》曰:,谛也;序昭穆,谛父子也。

,合也;毁庙之主,合食于太祖。

"谛,审也。 "以四月,于十月。

"四月阳气在上,阴气在下,正尊卑之义。 十月五谷成熟,故骨肉合聚饮酒也。 《决疑要注》曰:以孟夏,以孟秋。 二说不同。 "故《汉旧仪》曰:子为昭,孙为穆;昭西面,穆东面。

三年大,诸帝以昭穆坐于高庙,其诸隳庙神主皆合食。

《礼记》曰: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刚鬣,豚曰鬣肥,羊曰柔毛,鸡曰翰音,犬曰羹献,雉曰疏趾,兔曰明视,脯曰尹祭,槁鱼曰商祭,鲜鱼曰廷祭,水曰清涤,酒曰清酌,黍曰芗合,梁曰芗萁,稷曰明粢,稻曰嘉疏,韭曰丰本,盐曰咸鹾,玉曰嘉玉,币曰量币。

事对【时类月祀】张方贤《鲁国先贤传》曰:古者先王,日祭月享。

时类岁祀,诸侯舍日;卿大夫舍月,庶人舍时。

《国语》曰:甸服者祀,日祭月祀,先王之训。

【冬荐秋尝】《毛诗》曰潜:季冬荐鱼,孟春献鲔也。

猗欤漆沮,潜有多鱼;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尔雅》曰:春祭曰祠,夏祭曰礻勺,秋祭曰尝,冬祭曰蒸。

【芗合嘉疏】《仪礼》曰:始虞用柔日,曰哀子某,敢用洁牲刚鬣芗合嘉荐。

嘉疏见叙事中。

【瑶爵玉豆】《周礼》曰:凡宾客献瑶爵皆赞。

郑玄注曰:谓王之同姓及二王后来朝觐,为王宾客者也。

之礼亚王而礼宾也,献谓王飨燕王献宾也。

《礼记》曰:季夏六月,以礼祀周公于太庙。

郁尊用黄目,灌用玉瓒大圭,荐用玉豆凋纂,爵用玉戋。

【夏冬蒸】《礼记》曰:春祭曰礻勺,夏祭曰者,阳之盛也。

古者于祭爵赐服,顺阳之义也。

冬蒸见上。

【宫清庙】《毛诗》曰:宫有洫,郑玄注曰:,神也,姜原神所依。

古庙曰神宫。

又曰:清庙祀文王也。

周公既成洛邑,朝诸侯,率以祀文王焉。

郑玄注曰:清庙者,祭有清明之德者之宫也。

谓祭文王,天德清明,文王象之,故歌此诗而祭之。

【春祠夏礻龠】《周礼》曰: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礻龠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冬享先王。

董仲舒《春秋繁露》曰:古者岁四祭,因四时所生熟而祭先祖父母也。

礼,夏曰礻龠。

【酎金灌玉】卫宏《汉旧仪》曰:皇帝会诸侯酎金庙中,以上计仪设九宾陪位也。

《史记》注云:正月旦作酒,八月成。

名酎,酎言纯也。

武帝时八月尝酎,会诸侯庙中,出金助祭,所谓助金。

《周礼》曰:凡灌玉濯之礼,陈之以赞灌事。

郑玄注云:灌玉谓瓒璋瓒。

【祀武告文】《毛诗》曰:执竞,祀武王也。

执竞武王,无竞维烈;不显成康,上帝是皇。

又曰:维天之命。

太平,告文王也。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五庙七室】《礼记》曰:当七庙五庙无虚主,唯祭于祖,为无主耳。

傅畅《晋诸公赞》曰:王俊,字彭祖,为幽州刺史。

寻洛阳破后,承制行台以宗庙焚毁,设坛望祀七室,及功臣配食。

【介福纯嘏】《毛诗》曰:祝祭于礻方,祀事孔明。

先祖是皇,神保是享,孝孙有庆,以介景福,万寿无疆。

又曰:龠舞笙鼓,乐既和奏。

ぅ烈祖,以洽百礼;百礼既至,有王有林。

锡尔纯嘏,子孙其湛。

郑玄云:纯,大也。

嘏谓尸与主人以福。

【三岁五年】《五经异义》曰:谨案:叔孙通宗庙有日祭之礼,知古而然也。

三岁一,此周礼也;五岁一,疑先王之礼也。

《礼稽命潜》曰:三年一,五年一,以衣服想见其容色。

三日齐,思亲志意,想见所好喜,然后入庙。

【审昭穆谛父子】傅咸奏曰:先儒解。

者,谛也,审昭穆故也。

《白虎通》曰:位尊德盛,所及弥远,谓之何?之为言也。

序昭穆,谛父子。

者合也。

【昭孝通神露濡霜降】《汉书》曰:祀者,所以昭孝事祖通神明也。

《礼记》曰:君子合诸天道,春秋尝。

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恻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有惕之心,如将见之。

【上下之际神明之道】《礼记》曰:夫祭有畀辉胞翟阍者,惠下之道也。

此四者,吏之至贱者。

尸又至尊,以至尊既祭之味而不忘至贱。

是故明君在上,则无冻饿者矣,此之谓上下之际。

又曰:铺筵设同,凡为依神也。

既诏祝礻勺室而出于礻方,此交神明之道也。

诗【宋孔欣《祠太庙诗》】束带从王事,结缨奉清祀。

肃肃禁闱内,翳然绝尘轨;峨峨高堂上,层构郁云起。

明发修荐享,矜束不遑止;罄折阶廊间,凄凄常靡已。

【梁张率《太庙斋夜诗》】洁斋谢纷华,寂寥清庙静;肃襟视牲盛,端服侍严省。

歌【宋颜峻《七庙迎神辞》】敬恭明祀,孝道感通;合乐维和,展礼有容。

六舞肃列,九变成终;神之来思,享兹洁衷。

灵之往矣,绥我家邦。

【隋庾信《太庙晨歌辞》】永惟神武,潜庆灵长;龙图革命,凤历归昌。

功移上惨,德跃中阳;清庙肃肃,猛ね《走黄》々。

曲台大厦,声和盛唐;牲荡涤,萧合馨香。

和銮戾止,振鹭来翔;永敷万国,是则四方。

【陈叔达《太庙地歌辞》】清明既,郁鬯惟礼;大哉孝思,严恭祖祢。

龙衮以祭,鸾刀斯启;发德朱弦,升歌丹陛。

筵享粢盛,堂斟沉齐;降福禳禳,来仪济济。

【褚亮《宗庙九德之歌辞》】皇祖诞庆,于昭于天;积德斯远,茂绪攸先。

继天应历,神武弘宣;肇迹妫水,成功版泉。

道光覆载,声穆干元;式备牺象,用洁牲。

礼终九献,荣展四悬;神贶景福,遐哉永年。

颂【后汉王粲《太庙颂》】思皇烈祖,时迈其德;肇启洪源,贻宴我则。

我休厥成,聿先厥道;丕明丕钦,允时祖考。

【又】于穆清庙,翼严休征;祁祁髦士,厥德允升。

怀想成位,咸奔在宫;无思不若,永观厥崇。

【又】绥庶邦,和四宇;九功备,彝乐序。

建崇牙,设璧羽;六拊奏,八音举。

昭大孝,ぅ妣祖;念武功,收醇祜。

【王肃《宗庙颂》】明德惟馨,昊天子之;眷佑我魏,薄言起之。

起之伊何,黎元时雍;子之伊何,历数在躬。

于乎盛哉,神明是通。

【又】湛湛甘露,济济醴泉;或涌于地,或降于天。

天地交泰,品类蕃芜;祥瑞嘉应,其集如雨。

屡获丰年,谷我士女;祖考既飨,于欢乐胥。

社稷第五叙事《孝经纬》曰:社,土地之主也。

土地阔不可尽敬,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

稷,五谷之长也。

谷众不可遍祭,故立稷神以祭之。

《礼记》曰:厉山氏之子柱,及周弃为稷。

"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 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神,厉或为列。 "共工氏之子后土为社。

"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勾龙。 为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为社。 "《尚书》曰: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

"汤承尧舜禅代之后,顺天应人,逆取顺守,而有惭德。 故革命创制。 改正易服,变置社稷,以后代无及勾龙者,故不可而遂止。 "《礼记》曰:王为群姓立社曰太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为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

《汉旧事》曰:天子太社,以五色土为坛。

封诸侯者,取其方面土,苴以白茅,授之。

各以其方色,以立社于其国,故谓之授茅土。

事对【示本表功】《礼记》曰: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取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故教人美报焉。

家祭中溜而国主社稷,示本也。

《白虎通》曰: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地求福报功也。

社稷所以有树何?所以表功也。

【封树列土】《周礼》曰:封人设王之社为畿,封而树之。

郑玄注曰:谓坛及眉坂。

《周书》曰:诸侯受命于周,而建太社于国中。

其谓东青土,南赤土,西白土,北骊土,中央则以黄土。

明建诸侯,凿取其方一面土,苴以白茅,以土封之,故曰列土于周室。

【南社右稷】《尚书·无逸篇》曰:大社惟松,东社惟柏,南社惟梓,西社惟粟,北社为槐。

《周礼》: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

【探金取剑】《搜神记》曰:中兴初,有应妪者,生四子。

而昼见神光照社,试探之,乃得黄金。

自是诸子官学并有才名。

《录异传》曰:会稽贺曾得疾,不知人,死三日,苏云:吏将上天见官府,使人将入曲房中。

有层架,其上有印,其中有剑。

使唯意取之。

短不及上层,取剑以出。

门下问何得?云得剑。

曰:"唯使社公耳。"

疾愈,果有鬼来称社公。

【禹社弃稷】《淮南子》曰:禹勤天下,死而为社也。

弃稷见叙事。

【殷柏汉】《论语》曰:哀公问:"社于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粟,使民战粟也。"

《汉书》曰:高祖诏于丰理榆社,春以羊彘祠之。

【春祈秋报】《毛诗》曰:载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

又曰:良耜,秋报社稷也。

稷稷良耜,ㄈ载南亩,播厥百谷。

【封土艺树】《尚书》曰:海岱及淮惟徐州,厥贡惟土,为社五色。

孔安国注曰:王者封五色土为社,建诸侯,则各割其方土与之。

使立社,冒以黄土,苴以白茅。

湛方生盟文曰:广厦云构,非一人之功;吉凶大事,岂一家所济。

仰惟先王建社之制,俯从诗人匍伏之义,遂艺树立坛,结誓神明。

梁下之期,犹或亡身,况乃启告灵祗,相盟以道德者。

庶能助周孔之一教,申情礼于人神。

【通天地受风雨】王充《论衡》曰:亡国之社,屋其上柴其下者,示绝于天地。

夫春秋薄社,周以为戒。

夫经艺书传,人当览之,犹社当通气于天地也。

故人不通览者,薄社之类。

《礼记》曰:天子大社,必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是故丧国之社屋之,不受天阳也;毫社北牖,使阴明也。

郑玄注曰:绝其阳,通阴而已。

毫社,殷都于毫。

【冒黄土苴白茅】《尚书·无逸篇》曰:天子社广五丈,诸侯半之。

上冒以黄土。

下见叙事。

【殖百谷平九土】上见叙事。

《尚书》曰:越翌日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

孔安国注曰;社稷之位,牲用大牢。

共工氏有子曰勾龙,能平九土,祀以为社。

【陈俎豆施金石】《礼记》曾子问曰:诸侯之祭社稷,俎豆既陈。

又曰:乐之施金石,越于声音,用于宗庙社稷。

歌【隋牛弘《春祈社歌辞》】厚地开灵,方坛崇祀;建以风露,树之松梓。

勾萌既甲,芟柞伊始;恭祈粢盛,孝膺休祉。

【又《春祈稷歌辞》】粒食兴教,播厥有先;尊神致洁,报本惟虔。

瞻榆东皋,望杏开田;方凭戬福,伫咏丰年。

颂【魏曹植《社颂》】于惟大社,官名后土;是曰勾龙,功著上古。

德配帝皇,实为灵主。

克明播植,农政日举;尊以作稷,丰年是与。

义与社同,方神此宇;建国承家,莫不修序。

【宋何承天《社颂》】社实阴祗,稷惟谷先;率育万类,协灵昊干。

霸德方将,时号共工;厥有才子,实曰勾龙。

称物平赋,百姓熙雍。

陶唐救灾,决河数江;弃亦播植,作人万邦。

克配二祀,以报勋庸;勋庸伊何,厚载苍生。

仓廪既实,礼节斯行;人亦有言,困物思人。

矧乃六德,功被陶钧;乃家乃国,是奉是遵。

明堂第六叙事《周礼》曰:夏后氏太室,殷人重屋,周人明堂,度以九尺之筵。

又曰:明堂者,明诸侯之尊卑。

《周书》曰:明堂方一百一十二尺,室中方六十尺,牖高三尺,门方十六尺。

东方曰青阳,南方曰明堂,西方曰总章,北方曰玄堂,中央曰太庙,亦曰太室。

左为左个,右为右个。

"《五经要义》以太庙为太室。 "《孝经援神契》:明堂者,天子布政之宫。

上员下方,八窗四闼,在国之阳。

《释名》云:明堂者,犹堂堂,高明貌也。

《大戴礼》曰:明堂凡有九室,一室而有四户八牖,总三十六户,七十二牖。

以茅盖屋。

《桓谭新论》曰:王者造明堂,上员下方,以象天地;为四面堂,各从其色,以仿四方。

天称明,故曰明堂。

《三辅黄图》曰:明堂者,天道之堂也。

所以顺四时,行月令,宗祀先王,祭五帝,故谓之明堂。

辟雍,员如璧,雍以水,异名同事,其实一也。

《礼记》曰:天子曰辟雍,诸侯曰宫。

《白虎通》曰:天子立辟雍,所以行礼乐宣德化也。

辟者象璧,员法天,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

《五经通义》曰:诸侯不得观四方,故东,以南半天子之学,故曰宫。

"者判也。 "《管子》曰:黄帝立明堂之议,舜有告善之旌,汤有总街之廷,武王有灵台之候。

"按:诸儒及旧说,明堂、辟雍、灵台三事不同。 明堂,宗祀之所;辟雍,教导之所;灵台,候望之所。 《三辅黄图》以为明堂、辟雍司,管子以为明堂、灵台同,盖今亦异说也。 《东观汉记》曰:光武中元年,营造明堂、辟雍、灵台。 此即三事不同。 "

事对【五府九房】《尚书帝命验》曰:帝者承天,立五府以尊天。

注曰:天有五帝,集居大微,降精以生圣人,故帝者承天。

立帝之府,是为天府。

张衡《东京赋》曰:乃营三宫,布政颁常;复庙重屋,八闼九房。

规天矩地,授时须。

【承天统物】《桓谭新论》曰:王者造明堂、辟雍,所以承天行化也。

蔡邕《月令》论曰:明堂所以明天气,统万物。

【四阿九室】《周礼》曰:殷人重屋,堂修七寻。

堂崇三尺,四阿,重屋。

郑玄注云:四阿若今四柱也。

《大戴礼》曰:明堂者,古之制。

凡九室,一室有四户。

【四闼八阶】许慎《五经异义》曰:明堂之阳,三里之外,七里之内;上员下方,八牖四闼,布政之宫,故称明堂。

盛貌也。

徐虔《郊庙明堂议》曰:明堂在国之阳,国门之外。

一宫九室,四门八阶。

【布恩施令】赵晔《吴越春秋》曰:越王召范蠡,问:"孤窃自志,欲以令日一登上明堂,布恩致令,以抚百姓。"

王隐《晋书》曰:纪瞻答秀才策曰:"周制明堂所以宗其祖,以配上帝。 其正中者太庙,以顺天时,施法令。"

【学南汶上】《宋起居注》曰:今太庙太极,既以随时;明堂之制,国学之南,地实京邑,爽垲平畅,足以营建。

蔡邕《礼乐志》曰:孝武帝封禅岱宗,立明堂于泰山汶上。

【行正听朔】颖容《春秋释例》曰:告朔行政,谓之明堂。

徐虔《郊庙明堂议》曰:明堂,天子每月于此听朔布政。

【蒿宫茅屋】《礼论》曰:或以为明堂者,文王庙,周德泽和洽。

蒿茂大以为宫柱,名曰蒿宫。

《三辅黄图》曰:孝武帝议立明堂于长安城南,许令褒等议曰:"按《五经礼乐传记》曰:圣人之教,制作之象,所以法天地,比类阴阳。 以之宫室,本之太古;以昭令德,茅屋采椽。 土阶素舆,越席皮弁,盖兴于黄帝尧舜之世,是以三代之也。"

【策勋布政】颖容《春秋释例》曰:周公朝诸侯于明堂,太庙与明堂一体也。

《春秋》:人君将出于宗庙,及行策勋献俘于庙。

布政见四闼注。

【阳馆玄堂】《尸子》曰:。

黄帝曰合宫,有虞氏曰总章,殷人曰阳馆,周人曰明堂。

玄堂见叙事。

【重屋复道】《周礼》曰:殷人曰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

郑玄注云:重者,王宫王堂若太寝者。

《汉书》曰:《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之。

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名曰"昆仑"。

【正四时统万物】《礼含文嘉》曰:明堂所以通神明,感天地,正四时,出教令,崇有德,章有道,褒有行。

蔡邕《月令》论曰:明堂者所以明天气统万物。

【礼三老祭五帝】《白虎通》曰:礼三老于明堂,所以教诸侯孝;祭五帝于太学,所以教诸候悌。

《三辅黄图》曰:明堂者,明天道之堂,所以从四时行月令,宗祀先王祭五帝,故谓之明堂。

【享上帝祀先王】《淮南子》曰:自古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上之雾露不能入,足以享上帝,礼鬼神,示人知节也。

祀先王见上祭五帝。

赋【李尤《辟雍赋》】太学既崇,三宫既章;灵台司天,群耀弥光。

太室宗祀,布政国阳;辟雍岩岩,规圆矩方。

阶序牖闼,双观四张;流水汤汤,造舟为梁。

神圣班德,由斯以匡;喜喜济济,春射秋飨。

【刘允济《万象明堂赋》】睿哲惟唐,受天之明。

究皇王之鸿休,包宇宙之纯精;恢天禄以作,摅元命之振英。

鼓黔雷以播气,运苍昊而时成;括阳与泰阶,袭三圣以光亨。

礼乐交通,曲谟洋溢;天以洛视而龟书至,地以河观而龙图出。

拥神休,尊明号,激清流,扬茂实;将大报于玄天,享神祗以称秩。

愿卑宫而自处,惟宗而是恤;思致美于总章,览И訾而法营室。

访夏后之轨仪,云广四而修一;彼宗周之有制,闻或九而或七。

错综乎旧典,经始乎玉律;绍先志以高兴,匪矜功而首出。

乃延公侯卿士,艺人表臣,而审其议焉。

咸以为明堂者,明乎天道者也。

所以明有功,表有德,崇大教,发大政,登假严经,钦修宗祀,非夫为己者也,安可已乎!粤正月庚午,始创明堂之制焉。

考经纬之长策,应黄《金重》之旋宫。

穆穆四门,可纳四气;明明八窗,均调八风;靡金靡玉,匪磨匪砻。

去隋侯之夜光,明素质以为工;思承天以接神,故峻相乎皇穹。

飒乎懿濞,纟画兮丰融。

雷承干以震耀,云大壮乎其中;非至圣之精诚,孰能克勤乎此功。

诗【梁孝元《和刘尚书兼明堂斋宫诗》】质明摄上宰,言早乘车轩。

四圭邸苍玉,六变舞云门;香浮郁金酒,烟绕凤皇樽。

貂冕交挥映,珩自相喧;微风清管,轻雨发陈根。

新花临御陌,春色起天圜;河间献乐语,斯道愧能论。

颂【宋虞通之《明堂颂》】肃肃明堂,惟国之光;仪天矩地,崇姬润黄。

县殷辉,服夏擅芳;无ル伊典,有焕斯章。

绵绵教枢,翳翳化纪;声沉五都,风晦千祀。

我皇蒸哉,追孝创轨;缛宪垂统,光图丽史。

宗祀既崇,享配惟馨;六乐荐和,四圭流明。

殷殷华海,鉴盥孚诚;庆辉旁烛,休光下盈。

巡狩第七叙事《周易》曰: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尚书》曰: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

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

如五器,卒乃复。

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岳,如岱礼。

八月西巡狩,至于西岳,如初。

十有一月朔巡狩,至于北岳,如西礼。

归格于艺祖,用特。

《礼记》曰:王者巡狩,必观诸侯,问百年。

太师陈诗,以观民之风俗;命市纳贾,以观民之好恶。

《白虎通》曰:巡者,循也;狩者,牧也。

王者为天循行以牧人也。

恐远近不同化,幽隐有不得所者,故必视见。

五年再闰,天道大备,故五岁一巡狩。

《汉书》曰:武帝南巡至于盛唐,登天柱山。

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

《东观汉记》曰:章帝东巡狩,至于贷宗,祀五帝于汶上明堂,耕于定陶。

事对【省方述职】上见叙事。

《毛诗谱注》曰:武王伐纣,定天下。

巡狩述职,陈诸国之诗,以观民之风也。

【观风展义】《礼记》曰: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

郑玄注:陈诗,为采其一诗而视之。

《左传》曰:天子非展义不巡狩。

社预注云:天子巡狩,所以宣布德义。

【布德设教】并见上。

【考职赋政】《周礼》:职方氏掌天地之图。

王将巡狩,则戒于四方曰:"各修平乃守。"

考乃职,无敢不敬戒。

崔る《北巡颂》曰:洁享祈,歆尝百神;爰始赋政,授务于人。

【陈诗观礼】陈诗见上。

张衡《巡狩诰》曰:惟二月初吉,帝将狩于岱岳。

展义省方,观风设教,丙寅フ,率群宾,备法驾,以祖于东门。

乙酉,观礼于鲁而休齐焉。

【风行雨施】《周易》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

崔る《南巡颂》曰:惟林蒸之鸿德,允天覆而无遗;壮云行之博惠,淑雨施于庶黎。

【天动神行】崔る《东巡颂》曰:升九龙之华旗,巡翠霓之旌旄;三军霆激,羽骑火列,天动雷震,隐隐辚辚。

又《北巡狩颂》曰:雍容清庙,谧尔无虞;垂拱穆穆,神行化驰。

【四维五载】黄帝大一密推曰:欲知巡狩之年,当视太一与天目。

在四维之岁,法为巡狩。

《尚书》曰:五载一巡狩,群后四朝。

【祀四岳柴三辰】《毛诗》曰:巡狩而祀四岳河海也。

于皇时周,陟其高山。

毛苌注云:高山,四岳也。

马融《东巡颂》曰:敷六典,经八成,燮和万殊,总领神明,类乎上帝,柴乎三辰,祀乎六宗,祗燎乎群神。

【巡东作秩西成】崔る《北巡颂》曰:登中山,天帝观;神农将,省阳谷。

相天功,巡东作。

又《西巡颂》曰:惟秋谷既登,上将省敛,平秩西成,巡畿于西郊。

因斯万物,凝德缓俗,昔既春游,今乃秋豫。

【审铨衡同律度】《越绝书》曰:禹巡狩大越,见耆老,纳诗书,审铨衡,平升斛。

《白虎通》曰:巡狩所以四时出何?当承宗庙,故不愈也。

以夏之仲月,同律度,得其中。

【祀五帝六宗】上见叙事中。

下见柴三辰。

【备天官运法驾】班固《东巡颂》曰:六龙,较五辂;齐百寮,练质素。

命南重以司历,厥中月之六辰;备天官之列卫,盛舆服而东巡。

又《南巡颂》曰:既祖于西都,又将于南庭。

是时圣上运天官之法驾,建日月之旗旌。

【修五礼问百年】《尚书》曰: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修五礼五玉。

孔安国注云:五等诸侯瑞圭璧也。

问百年见叙事。

【宣声教抚黎元】后汉章帝巡幸诏曰:惟巡狩之制,以宣声教,考同遐迩,解释怨结。

宋孝武帝巡幸赈恤诏曰:夫足践目见,实尊天命。

尚怨愈深,氓俗未同其化,自远幽隐,不得其所,故降省风俗,躬抚黎元。

【同遐迩察风俗】同遐迩见上宣声教注。

宋孝武帝巡狩省风俗诏曰:朕聿合五色,奄一天下;当沿时省方,观察风俗,外详考旧典,以副侧席之怀也。

诗【唐太宗《重幸武功诗》】代马依朔吹,惊禽愁昔丛;况兹承春德,怀旧感深衷。

积善欣余庆,畅武悦成功;垂衣天下治,端拱车书同。

白水巡前迹,丹陵幸旧宫;列筵欢故老,高宴聚新丰。

驻跸抚田,回舆访牧童;瑞气萦丹阙,祥散碧空。

孤屿含霜白,遥山带日红;于焉欢击筑,聊以咏《南风》。

【宋范晔《乐游应诏诗》】轩驾时未肃,文囿降昭临;流云起行盖,晨风引銮音。

【梁沈约《侍游方山应诏诗》】清汉夜昭晰,扶桑晓陆离;发歌枞阳下,巡羽朝夕池。

枞金浮水若,耸罩映山祗;一沾九霄露,藜藿终自知。

【北齐袁《从驾游仙诗》】游天响仙跸,春望动神衷;涧水合初溜,山花发早丛。

玉舆明淑景,珠旗转瑞风;平原与上路,佳气远匆匆。

【周明帝《还旧宫诗》】玉烛调秋气,金舆历旧宫;还如过白水,更似入新丰。

秋潭清晚菊,寒井落疏桐;举杯延故老,今闻歌大风。

【隋炀帝《还京师诗》】东都礼义举,西京冠盖归;是月春之季,花柳相依依。

云跸清驰道,雕辇御晨晖;寥亮铙笳奏,葳蕤旌旗飞。

后乘起文雅,前丘励武威。

【隋李德林《从驾巡道诗》】大夏尧遗俗,汾河汉豫游;今随龙驾往,还属雁飞秋。

天行肃辇路,日驭翼华;朝乘六气辇,夕动七星旒。

谷静禽多思,风高松易秋;远林才有色,遥水漫无流。

京华佳丽所,目极与云浮;但睹凌霄观,讵见望仙楼。

锁门皆秀发,鸳池尽学优;待君草封禅,东山观射牛。

【又《从驾还京诗》】至仁文教远,惟圣武功宣;太师观六义,诸侯问百年。

玄览时乘隙,训旅次山川;镇象屯休气,华盖翼飞烟。

鼓奏千人响,旗动七星连;峻岭戈回日,高峰马煦天。

姑射神游罢,箫关猎骑旋;更待东山上,看君巡狩篇。

【隋薛道衡《从驾天池应诏诗》】上圣家寰宇,威略振边陲;八维穷眺览,千里曳旌旗。

驾鼋临碧海,控骥践瑶池;曲浦腾烟雾,深浪骇鲸螭。

【又《从驾幸晋阳诗》】省方遵往册,游豫叶前经;金吾朝戒道,校尉晚巡营。

重峦下飞骑,绝浦渡连旌;涧水寒逾咽,松风远更清。

方观翠华反,簪笔上云亭。

【隋虞茂《奉和幸太原辇上作应诏诗》】唐巡光帝则,夏豫穆宸仪;珠旗扬翼凤,玉兽俨丹螭。

流吹和春鸟,交弄拂花枝。

【又《奉和幸江都应诏诗》】巡幸光帝典,征吉乃先天;泽国翔宸驾,水府泛楼船。

七萃萦长薄,三翼亘通川;夙兴大昕始,求衣昧早前。

澄澜浮晓色,遥林卷宿烟;晨霞稍含景,落月渐亏弦。

回塘响歌吹,极浦望旌旃;方陪观东后,登封禅肃然。

【虞世南《和至寿春应令诗》】摇山盛风乐,南巡务逸游;如何事巡抚,人瘼谅斯求。

文鹤扬轻盖,苍龙饰桂舟;泛沫萦沙屿,寒澌拥急流。

路指八仙馆,途经百尺楼;眷言昔游践,回驾且淹留。

后车喧凤吹,前旌映彩旒;龙骖驻六马,飞阁上三休。

调谐金石奏,欢洽羽觞浮;天文徒可仰,何以厕琳球。

【上官仪《和过旧宅应诏诗》】石关清晚夏,璇舆御早秋;神麾珠雨,仙吹响飞流。

沛水祥云泛,宛郊瑞气浮;大风凝汉筑,丛烟入舜球。

翠梧临凤邸,滋兰带鹤舟;偃伯歌玄化,扈跸颂王游。

遗簪谬昭奖,珥笔荷恩休。

颂【后汉班固《东巡颂》】切见巡狩岱宗,柴望山虞,宗祀明堂,上稽帝尧,中述世宗,遵奉光武,礼仪备具,是以明神屡应,休征乃降。

【又《南巡颂》】维汉再受命,系叶十一,协长和,则天经,郊高宗,光六幽,通神明。

既祖于西都,又将于南庭。

是时圣上运天官之法驾,建日月之旃旌。

【后汉崔る《东巡颂》】伊汉中兴三叶,于皇惟烈,允迪厥伦。

缵王命,胤汉勋,矩坤度以范物,规干则以陶钧。

于是考上帝以质中,总列宿于北辰,开太微于禁庭,延儒材以咨询。

于时载华抱实,征尔而造曰:盛乎大汉!既重雍而袭熙;代增其德,唯斯岳礼,久而不修,神人之所庆幸,海内之所想思。

颂有乔山之征,典有徂岳之巡。

时迈其邦,人斯攸勤,不亦宜哉。

乃命太仆,驯六驺,闲路马,戒师徒。

于是乘舆登天灵之威辂,驾太一之象车。

封禅第八叙事《礼记》曰:昔先王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

"中成也,祭天告以成功。 "《河图。

真纪》曰:王者封泰山,禅梁甫,易姓奉度,继兴崇初也。

《史记》曰:齐桓公欲封禅,管仲曰:"古封泰山,禅梁甫,七十二家。"

夷吾所记,十有二焉。

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伏牺氏封泰山禅云云,神农氏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云云,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初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禅。

古之封禅,高阝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为盛;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然后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

又曰:秦始皇既并天下,即帝位,征齐鲁儒生博士七十人至泰山下。

议曰:古者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上石草木。

始皇上泰山,立石颂始皇德,明其得封也。

封藏皆秘,代不得而记。

始皇上泰山,中坂遇风雨,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

"五松树。 "又曰: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

儒者皮弁,荐绅射牛,封泰山如郊太一之礼。

事对【承天报地】司马彪《续汉书》曰:上以用石功难,又欲及二月封,故诏梁松,欲因故封石空检,更加封而已。

松疏争之,以为承天之敬,尤宜章明;奉图书之瑞,尤宜明著。

今因旧封,窜寄玉牒故石下,恐非重受命之义。

《白虎通》曰:天以高为人尊,地以厚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报天,附梁父之厚以报地。

【降禅升封】谢灵运《泰山吟行》曰:岱宗秀维岳,摧刺云天;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

又《白虎通》曰:王者受命而起,必升封泰山,报告之义。

【建号著纪】司马相如《封禅书》曰:业隆于襁褓,而崇冠于二后;揆厥所元,终都攸卒,未有殊尤绝迹,可存于今者也。

然犹蹑梁父,登泰山,建昭号,施尊名。

应劭注曰:襁褓,谓成王也;二后,文武也。

司马彪《续汉书》曰:《河图·会昌符》云:汉大兴之道,九代之王,封泰山,刻石著纪,禅于梁父,退省考功。

【加厚增高】《白虎通》曰:增泰山之高以报天,附梁甫之厚以报地;明天之所命,功成事就,有益天地,若高者加高,厚者加厚也。

天示增高也,故曰奉高者,以事东岳。

帝王禅代之处也,汉武立太坛于东山。

【封金刻石】《白虎通》曰:或曰封禅金泥银绳,封之以金印,言功成封禅以告太平也。

《孝经钩命决》曰:封乎泰山,考绩燔燎;禅于梁父,刻石纪号。

【金策石检】《汉书》:元年四月癸卯,上还,登封太山。

应劭注曰:王者功成治定,告成功于天,刻石纪号。

有金册、石函、金泥、玉检之封焉。

应劭《汉官仪》曰:封禅泰山,就武帝封处累其石,发坛,置玉牒书封石此中;复封石检。

【金印玉玺】金印见上。

司马彪《续汉书》曰:建武三十二年,上许梁松等奏,乃求元封故事,议封禅所施用。

有司奏,当刻玉一枚方寸二分;一枚方五寸。

【三脊六穗】《史记》曰:天子独与侍中奉车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

明日下阴道,丙辰禅泰山下址东北肃然山,如祭后土礼。

天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

江淮间茅三脊为神藉。

司马相如《封禅书》曰:导一茎六穗于庖。

注曰:导,择也;一茎六穗,谓择嘉禾之米于庖,以供祭祀。

【西鹣东鲽】谢庄《八座太宰江夏王表请封禅奏》曰:江淮高阝上之使,结轨于璧门;西鹣北采之译,相望于道路。

又《尚书·中候》曰:昔古圣王功成道治符出,乃封泰山;今比目之鱼不至,凤皇不臻,麒麟遁,未可以封。

郑玄云:比目鱼,东方异气所生,其名曰鲽。

【检玉泥金】孙严《宋书》曰:袁淑为吏部郎。

太祖元嘉二十六年大举北讨,淑侍座,从容曰:"盛王令典,废坏永久,令当鸣銮中岳,席卷赵魏,检玉岱宗,今其时也。 臣逢千载之会,愿上《封禅书》一篇,使声齐上古。"

帝曰:"盛德之事,何足以当之。"

《封禅仪注》曰:持凡三十人上,发坛上石感盖。

尚书令北向跪,藏玉牒毕,持礼覆石感;尚书令封上十石检,亦缠以金绳,泥以金泥。

四方各依其色。

【探策封检】应劭《风俗通》曰:封泰山,禅梁父,说贷宗上有金箧玉策,知人年寿修短。

武帝探得十八,因倒读曰八十。

其后寿果如策耆长。

《汉书》曰:元封元年四月癸卯,上还,登封泰山。

应劭注曰:王者功成治定,告成功于天。

封岱宗者,助天高也;刻石纪号,有金策、石函、金泥、玉检之封也。

【石室天关】《吴志》曰:孙告天玺元年,昊兴阳羡山有空室。

所禅事为大瑞,乃遣兼司空董朝周处等封禅国。

班明年改元大赦,以协石文。

应劭《汉官仪》曰:元封封禅,昼日白气,夜有光当天关。

下石门之时,尔可畏。

【日观云阙】应劭《汉官仪》曰:泰山东南山,名曰日观,北有石室,坛南有盘,中有玉龟。

又曰:建武三十二年,车驾东巡狩。

二月九日到晋,十九日国家居亭,百官布列。

此日山上云气成宫阙,百姓皆见。

【合符展采】《汉书》曰:公孙弘曰:"黄帝封东岳泰山,禅几山合符,然后不死。"

司马相如《封禅书》曰:因杂缙绅先生之略术,获曜日月之末光绝炎,以展采错事。

犹兼正列其义,而拔饰厥文。

【尊名盛节】《封禅书》曰:蹑梁父,登泰山,建昭号,施尊名。

《汉书·倪宽对策》曰:封泰山,禅梁父,昭姓考瑞,此帝王之盛节。

【秦雨汉云】《史记》曰:始皇立石颂其功德,从阴道下禅于梁父。

上太山,中陂遇风雨暴至,休于树下。

又曰:李少君言云:从远方奇兽飞禽及白雉以加祀,皆至太山。

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石盖金绳】《封禅仪注》曰:坛上置石感,再累,阶方五尺,厚一尺,置坛中。

刻感上,施十枚石检。

东西各二检,南北各二检,上有石盖,若今之栊子ㄓ子。

《白虎通》曰:或曰封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

【仙闾天门】《汉书》曰:上修五年之礼而加禅祠石闾者,在泰山下址南方,方士言仙闾也。

《汉官仪》曰:泰山下直上七十里,至天门,如从穴中窥天窗矣。

【勒石瘗玉】《桓谭新论》曰:言太山之有刻石,凡千八百余处,而可识知者七十有二。

沈约《宋书》曰:江夏王义恭表云:"凋气降于宫树,珍露呈味于禁林。 宜其修封泰山,瘗玉岱宗。"

【射牛纵雉】《史记》曰:上念方士言封禅,人人殊,不经,难以施行。

天子下梁父,礼祠地主。

己卯,命侍中儒者皮弁,荐绅射牛行事,封泰山下东方,如郊祠太一之礼。

纵雉见汉云注中。

【方岳圆坛】韦曜《毛诗问答》曰:时迈之诗,巡狩告祭柴望也。

郑玄注曰:天子巡狩邦国,至方岳之下而封禅。

司马彪《续汉书》曰:建武三十年二月,群臣上言:即位三十年,宜封禅。

泰山又有趾,石皆再累,枚长一丈,厚一尺,广二尺,皆在圆坛上。

【玉盘石感玉检石泥】并见上。

【受符奉牒】《春秋汉含孳》曰:天子所以昭察,以从斗枢,禁令天下,经体守文,宿思以合神,保长久。

天子受符,以辛日立号。

司马彪《续汉书》曰:御辇升山,日中后到山上,即位于坛南。

北面,帝升,尚书令奉玉牒检。

皇帝以寸二分玺亲封也。

【发德号飞英声】张华《封禅仪》曰:海内归心,符瑞之应,备物之盛,未有若今之富者。

上宜礼中岳,封泰山,禅梁父,发德号,明至尊,厚福庆,笃黎民。

司马相如《封禅书》曰:将以旧六为七,摅之无穷,碑方出得激清流,扬微波,飞英声,腾茂实。

【扬仁风腾茂实】张华《封禅仪》曰:肇自生人,则有后辟;载化之数,莫之能纪。

大德齐代,挥扬仁风。

茂实见上。

诗【李义府《羡陪封禅诗》】天齐标巨镇,日观启崇期;临渤,隐嶙控河沂。

眺迥分吴乘,凌高属汉祠;建岳诚为长,升功谅在兹。

帝猷符广运,玄范畅文思。

飞声总地络,腾化抚干维;瑞册开珍凤,祯图荐宝龟。

创封超昔夏,修禅掩前姬;东后方肆觐,西都导六师。

石闾环藻卫,金坛映黻帷;仙阶溢耜黍,灵检祥芝。

张乐纷韶,观礼从华夷;佳气浮丹谷,荣光泛绿坻。

三始昭遐贶,万岁受重厘。

表【李百药《劝封禅表》】大礼与天地同节,大乐与天地同和。

六宗五帝,祀惟永;名山大川,飨礼无辍。

而告成方岳,独异师古;自朝及野,驰心荡虑。

伏愿御六气之辨,顺四序之和,升彼岱宗,具斯盛礼。

听万岁之逸响,绍千载之遐踪。

【朱子奢《请封禅表》】臣闻天地之大德曰生,遂其生者元后,圣人之大宝曰位,固其位者上玄,岂可不对越坛场。

钦若穹昊,虽复舜格文祖;周变商俗,体淳德而揖让。

济浇道于干戈,步骤之迹以殊,损益之功斯异,诚有之矣。

至于诏跸梁父,张乐介丘,增类帝之封,典射牛之礼。

考绩燎,继踪韶夏,岂殊道也。

【岑文本《劝封禅表》】伏愿顺万国之欢心,膺三灵之眷命,备天官以周卫,盛舆服以巡游。

五辂齐列,六龙按辔,瞻岱郊而启轫,指嬴里为一息。

诏卿士,延礼官,设坛场,陈玉帛。

六宗而报上帝,班五瑞以朝诸侯。

成天下之壮观,绍帝王之盛节,俾夫山称万岁。

坛烛神光,播厚福于无穷,扬鸿徽于来裔。

【高若思《劝封禅表》】伏愿褰旒写照,洽群请于帝俞。

辟纩垂矜,遂微恳于人欲。

腾兹玺诰,激彼天波,征万玉以警途,诏八神而弭策,藉江茅而陈高阝黍,饰苍璧而奠黄琮,驰万岁以飞声,接九重而媲美。

使编珠毓贶,开丽色于金泥;触石凝祯,荡浮华于石感。

式昭昌祚,永播鸿名,凡在生灵,义深耸踊。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