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天第一
§叙事
《河图括地象》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未分,其气混沌;清浊既分,伏者为天,偃者为地。
《释名》云:天,坦也。
坦然高而远也。
《物理论》云:水土之气升为天。
《尔雅》云: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旻天,冬为上天。
《广雅》云:南方曰炎天,西南方曰朱天,西方曰成天,西北方曰幽天,北方曰玄天,东北方曰变天,(九天亦名九野。
)九天之际曰九垠,(堮也。
)九天之外次曰九陔。
(陔,阶也,言其阶次有九。
)凡天去地二亿一万六千七百八十一里半度。
地之厚,与天高等,天南北相去二亿三万三千五十七里二十五步。
东西短,减四步。
《纂要》云:东西南北曰四方,四方之隅曰四维,天地四方曰六合,天地曰二仪,以人参之曰三才,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或谓天地为宇宙。
凡天地元气之所生。
天谓之干,地为之坤;天圆而色玄,地方而色黄。
日月谓之两曜,五星谓之五纬,(五星者,东方岁,南方荧惑,西方大白,北方辰,中央镇。
)日月星谓之三辰,亦曰三光;日月五星谓之七曜;天河谓之天汉。
(亦曰云汉、星汉、河汉、清汉、银汉、天津、汉津、浅河、银河、绛河。
)《五经通义》云:天神之大者曰昊天上帝,(即耀魄宝也;亦曰天皇大帝,亦曰太一。
)其佐曰五帝。
(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慓怒,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叶光纪,中央黄帝含枢纽。
)
§事对
【转盖 倚杵】桓谭《新论》:天如盖转,左旋,日月星辰随而东西。
《河图·挺佐辅》曰:百世之后,地高天下,如此千岁之后,而天可倚杵,汹汹莫知始终。
【覆盆 转毂】王充《论衡》曰:天平与地无异,若覆盆之状。
《浑天仪》曰:二十八宿,半隐半见,天转如车毂之运。
【象盖 如笠】刘氏《正历问》曰:颛顼造浑天仪,黄帝为盖天,以天象盖。
虞昺《穷天论》曰:天形如笠,而冒地之表。
【玉仪 铜浑】《尚书考灵曜》曰:观玉仪之旋,昏明主时。
邓注曰:以玉为浑仪,故曰玉仪。
《汉名臣奏》曰:今史官所用候台铜仪,则浑天法也。
《述征记》曰:长安南有灵台,上有铜浑天仪。
【设位 垂象】《易》曰:天地设位,而易行于其中。
又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高明 贞观】《礼记》曰: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郑注曰:此言其善见功成。
《易》曰: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
【三体 六气】蔡邕《天文志》言天体者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浑天。
《左转》曰:天有六气,降生五味。
杜预注曰:六气者,阴、阳、风、雨、晦、明。
【四极 九野】《淮南子》曰: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高诱注曰:鳌,大龟也。
天废倾,以鳌足柱之。
九野见上。
【九重 八柱】《楚词》曰:圆则九重,孰营度之。
王逸注曰:言天圆而九重,谁营度而知之?又八柱何当,东南何亏?注曰:言天有八山为柱也。
【折柱 绝维】《列子》曰: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触不周山,折天柱,绝地维,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缺东南,百川水潦归焉。
宋玉《大言赋》曰:壮士欻兮绝天维,北斗戾兮太山夷。
【雨粟 降秬】《周书》曰:神农之时天雨粟,农耕而种之。
孙氏《瑞应图》曰:舜时后稷播植,天降秬秠,故《诗》曰:天降嘉种,帷秬惟秠。
【降麰 下谷】《汉书》曰:来麰,大麦也,始自天降,以致和,复天助也。
《孔丛子》曰:魏王问子顺曰:“寡人闻,昔者上天神异后稷,而为之下嘉谷,周遂以兴。”
【杞国忧 秦密答】《列子》曰:杞国昔有人忧天崩坠,身无所寄,废于寝食。
又有忧彼忧者,晓之曰:“天积气耳,奈何而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也。”
晓者曰:“日月是气中之有光耀者,正复使坠,亦不能有伤。”
《蜀志》曰:吴使张温来聘,温问秦密曰:“天有头乎?”密曰:“有之。”
温曰:“在何方?”密曰:“《诗》云乃西顾。
以此推之,头在西方。”
温曰:“天有耳乎?”密曰:“天处高而听卑。
《诗》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
’若其无耳,何以听之?”温曰:“天有足乎?”密曰:“《诗》云:天步艰难,若其无足,何以步之?”温曰:“天有姓乎?”密曰:“姓刘。”
曰:“何以知之?”密曰:“其子姓刘,以此知之。”
【命虞 启魏】《史记》曰:叔虞母梦天谓武王曰:“余命汝生子,名虞,余与之虞。”
及生子,有文在手曰虞,遂因命之。
《左传》:晋侯赐毕万魏,卜偃曰:毕万之后必大。
万,盈数也。
魏,大名也。
以是始赏,天启之矣。
【授楚 锡秦】《左转》曰: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
宋人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
伯宗曰:“不可!天方授楚,未可与争。
虽晋之强,能违天乎”张衡《西京赋》曰:昔者,天帝说秦穆公而觐之,乃为金册,锡用此土,而剪诸鹑首,以上直载天。
【油云 膏雨】《孟子》曰:油然作云,霈然下雨。
《左转》:小国之仰大国也,如百谷之仰膏雨。
【榆星 桂月】《古乐府诗》曰: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
虞喜安《天论》曰: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
【璧月 珠露】《尚书中候》曰:天地开辟,甲子冬至;日月若悬璧,五星若编珠。
李颙《感兴赋》曰:风触波而文结兮,露沾丹而珠凝。
【紫电 文虹】曹毗《霖雨诗》曰:洪霖弥旬日,翳翳四区昏;紫电光飞牖,迅雷终天奔。
傅玄《阳春赋》曰:习习谷风,洋洋绿泉;丹霞播景,文虹竟天。
【缯云 丝雨】《易通卦验》曰:立秋烛阴,云出如赤缯。
张协诗曰:金风扇景节,丹霞启阴期;腾云似漏网,密雨如散丝。
【风驷 云车】仲长统诗曰:春云为马,秋风为驷;按之不迟,劳之不疾。
魏武帝《古乐府诗》曰: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
【锦云 縠雾】成公绥《云赋》曰:或绣文锦章,依微要妙。
宋玉《神女赋》曰:“动雾縠以徐步,拂珮声之珊珊。”
【文露 光风】《春秋佐助期》曰:武露布,文露沉。
宋均注曰:甘露见其国,布散者,人尚武;文采者,则甘露凝重。
《楚词》曰:川谷经复流潺湲,光风转蕙泛崇兰。
王逸注曰:谓雨已出日而风,草木有光也。
【详风 甘雨】《尚书大传》曰:德及皇天则祥风起。
《括地图》曰:谷山有丛云,甘雨。
【翠云 紫霓】冯衍《明志赋》曰:驷素虬而驰骋兮,垂翠云而相半。
扬雄《大玄经》曰:紫霓围日,其疾不割。
【娥姮月 少女风】《淮南子》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蠩,而为月精。
管公明《别传》曰:公明在清河,于时大旱,问何时雨,言今夜当大雨。
至日向暮,了无云气,众人并讙嗤公明。
公明言:树上已有少女微风;树间阴鸟和鸣,若少女反风,阴鸟乱翔,其应至矣。
须臾玄云四集,大雨注倾。
【白鹤云 黄雀风】《易通卦验》曰:立春青阳,云出房如积水;春分正阳,云出张如白鹤。
周处《风土记》曰:五月大雨,名为濯枝。
五月风发,六日乃止。
黄雀风,是时海鱼变为黄雀,因以名之,以上总载天。
§赋
【晋成公绥《天地赋》】天地至神,难以一言定其称。
故体而言之,则曰两仪;性而言之,则曰柔刚;色而言之,则曰玄黄;名而言之,则曰天地。
若乃玄象成文,列宿有章,三辰烛曜,五纬重光,众星迁而环极,招摇运而指方;白虎时据于参昴,青龙垂尾于心房;玄龟匿首于女虚,朱鸟奋翼于轸张;垣屏络绎而珠连,三台差池而雁行;轩辕华布而曲列,摄提鼎峙而相望。
§诗
【晋傅玄《两仪诗》】两仪始分元气清,列宿垂象六位成。
日月西流景东征,悠悠万物殊品名,圣人忧代念群生。
【又《歌天诗》】天行一何健,日月无高踪;百川皆赴海,三辰回泰蒙。
【梁刘孝绰《三光篇》】三光垂表象,天地有咎度;声和善响应,形立景自附;素日抱玄鸟,明月怀灵兔。
【陈张正见《赋得秋河曙耿耿诗》】耿耿长河曙,滥滥宿云浮;天路横秋水,星衡转夜流。
月下姮娥落,风惊织女秋;德星犹可见,仙槎不复留。
【宋之问《明河篇》】八月凉风天气晶,万里无云河汉明。
昏见南楼清且浅,晓落西山纵复横。
洛阳城阙天中起,长河夜夜千门里。
复道连甍共蔽亏,画堂琼户特相宜。
云母屏前初泛滥,水精帘外转逶迤。
倬彼昭回如练白,复出东城接南陌。
南陌征人去不归,谁知今夜捣寒衣。
鸳鸯绮上疏萤度,乌鹊桥边一雁飞。
雁飞萤度愁难歇,坐见河倾渐微没。
已能舒卷任浮云,不惜光辉让明月。
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
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
§赞
【郭璞《释天地图赞》】祭地肆瘗,郊天致烟。
气升太一,精沦九泉。
至敬不文,明德惟鲜。
【宋河承天《天赞》】轩辕改物,以经天人。
容成造历,大挠创辰。
龙集有次,星纪乃分。
○日第二
§叙事
《说文》云:日者,实也,太阳之精,字从○一,象形也。
又,君象也。
《淮南子》云:日出于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
登于扶桑之上,(扶桑,东方之野。
)爰始将行,是谓朏明。
(朏明,将明也。
)至于曲阿,(曲阿,山名。
)是谓朝明。
临于曾泉,(曾,重也,早食时在东方多水之地,故曰曾泉。
)是谓早食。
次于桑野,是谓晏食。
臻于衡阳,是谓禺中。
对于昆吾,(昆吾邱在南方。
)是谓正中。
靡于鸟次,(鸟次,西南方之山名。
)是谓小迁。
至于悲谷,(悲谷,西南方之大壑。
)是谓晡时。
回于女纪,(女纪,西方阴也。
)是谓大迁。
经于泉隅,是谓高舂。
(言尚未冥,上蒙先舂,曰高舂。
)顿于连石,是谓下舂,(连石,西北山名。
言将欲冥,下蒙悉舂,故曰下舂。
)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
(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而薄于虞泉,羲和至此而回六螭。
)薄于虞泉,是谓黄昏。
沦于蒙谷,是谓定昏。
日入崦嵫,(亦曰落棠山。
)经于细柳,(细柳,西方之野。
)入虞泉之池,曙于蒙谷之浦。
(蒙谷,蒙汜之水。
)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
(言其光在桑榆树上。
已上并《淮南子》文。
又,《尔雅》云:东至日所出为泰平,西至日所入为泰蒙。
)《广雅》云:日名耀灵,一名朱明,一名东君,一名大明,亦名阳乌。
日御曰羲和。
(《山海经》曰:东南海之水,甘泉之间,有羲和国。
有女子曰羲和,为帝之妻。
是生十日,常浴日于甘泉。
郭璞注:羲和能生日也,故日为羲和之子。
尧因,是立羲和之官,以主四时。
)《纂要》云:日光曰景,(星月之光,通谓之景。
)日影曰晷,日气曰晛,(《诗》曰:见晛曰消。
《毛传》云:晛,日气也。
)日初出曰旭,日昕曰晞,(大明曰昕。
《诗》曰:匪阳不晞。
晞,干也,言日昕干湿物也。
)日温曰煦。
在午曰亭午,在未曰昳。
日晚曰旰,日将落曰薄暮。
日西落,光反照于东,谓之反景。
景在上曰反景,在下曰倒景。
日有爱日、畏日、(爱,冬日也;畏,夏日也。
《左传》曰: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迟日。
(迟,春日也。
《诗》曰:春日迟迟。
)
§事对
【丽天 出地】《易》曰: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地。
《文子》曰:日出于地,万物蕃息。
【合璧 连珠】《汉书》曰:太初历,晦朔弦望皆最密,日月如合璧。
《淮南子》曰: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地。
高诱注曰:末,端也。
若木端有十日,状如连珠,华光照其下地。
【两珥 重轮】《杂兵书》曰:日冠者,如半晕也,法当在日上。
有冠,文有两珥者尤吉。
《管子》曰:盛魄重轮,六合俱照,非日月能乎?
【火精 阳德】《范子·计然》曰:日者,火精也。
火者外景,主昼。
居昼而为明,处照而有光。
《春秋内事》曰:日者,阳德之母也。
【再中 三舍】《风俗通》曰:成帝问刘向:俗说文帝被征,后期不得立,日为再中。
向曰:文帝少即位,不容再中。
《淮南子》云:鲁阳公与韩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捴之,日为之反三舍。
【分阴 寸晷】王隐《晋书》曰:陶侃少长勤整,自强不息,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凡俗,当惜分阴。
潘尼诗曰:尺璧信易遗,寸晷难可逾;成名非我事,所玩琴与书。
【麟斗 鹿解】《淮南子》曰:虎啸而谷风至,麟斗则日月蚀。
许慎注曰:麒麒,大角之兽,故与日相动。
又曰:日者,阳之至,是以春夏则群兽除解。
《礼记》曰:日冬至而麋角解,日夏至鹿角解。
【鞠陵 蒙谷】《山海经》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大东极离瞀,日月所出。
蒙谷见上。
【高舂 下枝】高舂见上。
《山海经》曰:大荒之中汤谷,上有扶桑木,十日所浴。
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皆戴乌也。
【测景 步晷】《周礼》曰: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浅。
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
陆士衡《连珠》曰:情见于物,虽远犹疏;神藏于形,虽近则密。
是以仪天步晷,而修短可量;临川揆水,而浅深难测。
【建木 拒松】《吕氏春秋》曰:白人之南,建木之下,日中无影,盖天地之中也。
《山海经》曰:大荒之中有方山,上青松,名曰拒格之松,日月所出入。
【贯白虹 夹赤鸟】《汉书》曰:邹阳上书说梁孝王曰: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左传》曰:哀公元年,楚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三日。
楚子使问周太史,太史曰:其当王身,若禜之,可移于令尹司马。
王曰:移腹心之疾置之股肱,何益?王弗禜而死。
孔子曰:昭王其不失国也,宜哉。
【夸父弃杖 鲁阳挥戈】《山海经》曰:夸父逐日,渴饮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也。
郭璞注曰:夸父,神人,言能反日景。
鲁阳事见上三舍注。
【似骐步 类凫飞】王充《论衡》曰:日昼行千里,夜行千里;骐骥,昼日亦千里。
然则日行舒疾,与骐骥步相类。
又曰:日月,一日一夜行二万六千里,与冠凫飞相类。
【长安近 车轮远】刘劭《幼童传》曰:晋明帝讳绍,元帝太子也。
初,元帝为江东都督镇扬州时,中原丧乱,有人从长安来。
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帝年数岁,问泣故,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不闻人从日边来,只闻人从长安来,居然可知。”
元帝念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设以此问,明帝又以为日近。
元帝动容,问:“何故异昨日之言?”答曰:“举头不见长安,只见日,以是知近。”
帝大悦。
《列子》曰:孔子东游,见两小儿斗辨。
问其何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去人近,日中时远;日出初大如车轮,其中时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苍苍凉凉,及其中时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
两儿笑曰:“孰谓汝多知乎!”
§诗
【太宗文皇帝《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诗》】秋露凝高掌,朝光上翠微。
参差丽双阙,照耀满重闱。
仙驭随轮转,灵乌带景飞。
临波无定彩,入隙有圆晖。
还当葵藿志,倾叶自相依。
【又《赋得白日半西山诗》】红轮不暂驻,乌飞岂复停。
岑霞渐渐落,溪阴寸寸生。
藿叶随光转,葵心逐照倾。
晚烟含树色,栖鸟杂流声。
【梁简文帝《咏朝日诗》】团团出天外,煜煜上层峰。
光随浪高下,影逐树轻浓。
【梁李镜《远日诗》】始临东岳观,俄升若木枝。
萍实讵俦彩,合扇且惭规。
北林耿初曜,员窗鉴早曦。
照庭余雪尽,映檐溜滴垂。
徘徊匝花树,煜龠满春池。
柳阴才靡靡,帘影复离离。
曾泉岂停舍,桑榆忽在斯。
回戈安得中,长绳不可羁。
冲情爱景落,清宴惜光驰。
温晖徒已荷,深心窃自知。
【梁刘孝绰《咏日应令诗》】弭节驰旸谷,照槛出扶桑。
园葵一何幸,倾叶奉离光。
【陈徐陵《日华诗》】朝晖烂曲池,夕照满西陂。
复有当画景,江上铄光仪。
时从高浪歇,乍逐细波移。
一在雕梁上,讵比扶桑枝。
【隋康孟《咏日应赵王教诗》】金乌升晓气,玉槛漾晨曦。
先泛扶桑海,反照若华池。
洛浦全开镜,衡山半隐规。
相欢承爱景,共惜寸阴移。
【虞世南《奉和咏日午诗》】高天净秋色,长汉转曦车。
玉树阴初正,桐圭影未斜。
翠盖飞圆影,明镜发轻花。
再中良表瑞,共仰璧晖赊。
【褚亮《奉和咏日午诗》】曦车且亭午,浮箭未移晖。
日光无落照,树影正中围。
草萎看稍靡,叶燥望疑稀。
昼寝惭经笥,暂解入朝衣。
【董思《恭日诗》】沧海十枝晖,玄圃重轮庆。
蕣华发晨楹,菱彩翻朝镜。
忽遇惊风飘,自有浮云映。
更也人皆仰,无待挥戈正。
○月第三
§叙事
《淮南子》云:月者,太阴之精。
《释名》云:月,缺也,言满则复缺也。
《汉书》云:月,立夏、夏至行南方赤道,曰南陆;立秋、秋分行西方白道,曰西陆;立冬、冬至行北方黑道,曰北陆。
分则同道,至则相过。
晦而见西方谓之朓,朔而见东方谓之朒,亦谓之侧匿。
(朓,健行疾貌也;朒,缩迟貌也。
侧匿犹缩懦,亦迟貌。
)《释名》云:朏,月未成明也;魄,月始生魄然也。
(承大月,月生三日谓之魄;承小月,月生三日谓之朏。
)朔,月初之名也;朔,苏也,月死复苏生也;晦,月尽之名也;晦,灰也,死为灰,月光尽似之也;弦,月半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张弓弦也;望,月满之名也,日月遥相望也。
《淮南子》云:月,一名夜光;月御曰望舒,亦曰纤阿。
§事对
【水气 金精】《淮南子》曰:日月,天之使也。
积阴之寒气,久者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
《河图·帝览嬉》曰:月者,金之精也。
【观蓂 视桂】《抱朴子》曰:昔帝轩候凤鸣以调律,唐尧观蓂荚以知月。
《帝王世纪》云:尧时有草,夹阶而生。
每月朔日生一荚,至月半则生十五荚。
至十六日后,日落一荚,至月晦而尽。
若月小,余一荚。
王者以是占历,应和而生,以为尧瑞,名之蓂荚。
一名历荚,一名仙茆。
虞喜安《天论》曰: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
【合璧 破环】合璧已见上。
《抱朴子》曰:王生云:月不圆者月初生。
及既亏之后,视之宜如三寸镜。
稍稍转大,不当如破环,渐渐满也。
【金兔 瑶蟾】《河图·帝览嬉》曰:月者,金之精。
又,张衡《灵宪》曰:月者,阴精而成兽,象兔蛤焉。
又,刘孝绰诗曰:明明三五月,垂影当高树。
攒柯半玉蟾,丛叶映金兔。
王子年《拾遗记》曰:瀛海南有金峦之观,饰以众宝。
左悬则火精为日,刻黑玉为乌;右以水精为月,削青瑶为蟾兔。
亦有神龙神风,徘徊其边。
【圆镜 破镜】庚肃之《玉赞》曰:圆璧月镜,璆琳星罗。
结秀蓝田,擢真荆和。
《古诗》曰: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
何当大刀头?破镜飞在天。
【三珥 重轮】《军国占候》曰:若月有三珥者,大臣有喜;若月冠而复晕者,天下有喜。
崔豹《古今注》曰:汉明帝作太子,乐人歌四章,以赞太子之德。
其一曰日重光,二曰月重轮,三曰星重曜,四曰海重润。
【似钩 如璧】枚乘《月赋》曰:猗嗟明月,当心而出。
隐圆岩而似钩,蔽修堞而如镜。
何偃《月赋》曰:远日如鉴,满月如璧。
【方珠 缺晕】《淮南子》曰: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高诱注曰:方诸,阴燧大蛤也;熟摩令热以向月,则水生也。
许慎注曰:诸,珠也。
方,名也。
《淮南子》又曰:昼随灰而月晕缺。
许慎注曰:有军事相围守则月晕。
以芦灰环,缺其一面,则月晕亦缺于上。
【金波 璧光】《汉书》曰:月移彩以金波,日华耀以宣明。
《尚书中候》曰:甲子冬至日,月若悬璧。
何偃《月赋》曰:日月虽如璧,以光为形。
【北堂 西园】陆士衡诗曰: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曹植诗曰: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参差。
【居蠩 顾兔】《春秋元命苞》曰:月之为言缺也,而设以蟾蠩与免者,阴阳双居。
明阳之制阴,阴之倚阳。
《楚词》曰:夜光何德,死而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
【似纨扇 如玉钩】班婕妤《怨歌行》曰: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以明月。
鲍照诗曰: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钩。
末映西北墀,娟娟似蛾眉。
【鉴阮帷 照潘室】阮籍诗曰: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
潘岳《悼亡诗》曰: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吴牛喘 魏鹊飞】刘义庆《世说》曰:满奋畏风,在武帝坐。
北窗作琉璃屏风,实密似疏,奋有难色。
帝笑之。
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魏武帝《短歌行》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蟾兔并 麟龙斗】《五经通义》曰:月中有兔与蟾蠩何?兔,阴也;蟾蠩,阳也。
而与兔并,明阴系于阳也。
《春秋元命苞》曰:麟龙斗,日月薄蚀。
§赋
【宋谢灵运《怨晓月赋》】卧洞房兮当何悦?灭华烛兮弄晓月。
昨三五兮既满,今二八兮将缺。
浮云褰兮收泛滟,明舒照兮殊皎洁。
墀除兮镜鉴,廊栊兮澄澈。
【宋谢庄《月赋》】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悄焉疚怀,弗怡中夜。
于明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白露暖空,素月流天,沉吟齐章,殷勤陈篇,抽毫进牍,以命仲宣。
仲宣跪而称曰:“臣闻,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溟;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
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祇雪凝,圆虚水镜;连观霜缟,周除水净。”
歌曰:“美人迈兮音尘阔,隔千里兮共明月。”
§诗
【太宗文皇帝《辽城望月诗》】玄兔月初明,澄辉照迟谒。
映云光暂隐,隔光如缀。
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
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
驻跸俯九都,伫观妖气灭。
【梁元帝《望江中月诗》】澄江涵皓月,水影若浮天。
风来如可泛,流急不成圆。
秦钩断复接,和璧碎还联。
裂纨依岸草,斜桂逐行船。
即此清江上,无俟百枝然。
【梁沈约《咏月诗》】月华临净夜,夜净灭氛埃。
方晖竟户入,圆影隙中来。
高楼切思妇,西园游上才。
网轩映珠缀,应门照绿苔。
洞房殊未晓,清光信悠哉。
【梁朱超《舟中望月诗》】大江阔千里,孤舟无四邻。
唯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
微风光绕晕,薄雾急移轮。
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
【梁庾肩吾《和望月诗》】桂殿月偏来,留光引上才。
圆随汉东蚌,晕逐淮南灰。
渡河光不湿,移轮辙讵开。
此夜临清景,还承终宴杯。
【又《和徐主薄望月诗》】楼上徘徊月,窗中愁思人。
照雪光偏冷,临花色转春。
星流时入晕,桂长欲侵轮。
愿以重光曲,承君歌扇尘。
【梁戴嵩《月重轮行诗》】皇储属明两,副德表重轮。
重轮非是晕,桂满月恒春。
海珠全更减,阶蓂翳且新。
婕妤比圆扇,曹王譬洛神。
浮川疑让璧,入户类烧银。
从来看顾兔,不曾闻斗麟。
北堂岂盈手,西园偏照人。
【陈张正见《薄帷鉴明月诗》】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楼。
分帘疑碎璧,隔幔似重钩。
窗外光恒满,帷中影暂流。
岂及西园夜,长随飞盖游。
【周王褒《关山月诗》】关山夜月明,愁色照孤城。
半形同汉阵,全影逐胡兵。
灰寒色转白,风多晕欲生。
寄言亭上吏,游客解鸡鸣。
【隋庾信《舟中望月诗》】舟子夜离家,开船望月华。
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
天汉看珠蚌,星桥视桂花。
灰飞重晕缺,蓂落独轮斜。
【董思恭《咏月诗》】北堂未安寝,西园聊骋望;玉户照罗帏,珠轩明绮障。
别客长安道,思妇高楼上。
所愿君莫违,清风时可访。
○星第四
§叙事
《释名》曰:星者,散也,言列位布散也。
《汉书》云:星者,金之散气,与人相应。
凡万物之精,上为列星。
长庚,太白星也。
《春秋说题辞》曰:星之为言精也,阳之荣也。
阳为日,日分为星,故其字日生为星。
(玉羊,狼星也;金鸡,质星也。
)《周官》:天星皆有州国分野。
角亢氐衮州,房心豫州,尾箕幽州,斗牵牛婺女扬州,虚危青州,营室东壁并州,奎娄胃徐州,昴毕冀州,觜觿参益州,东井鬼雍州,柳七星张三河,翼轸荆州。
堪舆家云:玄枵为齐之分,星纪吴越之分,析木之津燕之分,大火宋之分,寿星郑之分,鹑尾楚之分,鹑火周之分,鹑首秦之分,实沉魏之分,火梁赵之分,降娄鲁之分,訾娵卫之分。
太史掌之,以观妖祥。
《谷梁》云:列星曰恒星,亦曰经星。
《汉书·音义》云:瑞星曰景星,亦曰德星;妖星曰孛星、彗星、长星,亦曰搀抢;绝迹而去曰飞星,光迹相连曰流星,亦曰奔星,星光曰芒。
《尔雅》云:祭星曰布。
(布,散食于地上。
)
§事对
【紫极 文昌】《荆州星占》曰:北辰一名天关,一名北极。
北极者,紫宫天座也。
《史记》曰: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
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
【天街 帝座】《汉书》:高祖三年,月晕,围参毕七重。
占曰:毕昴间天街也,街北胡也,街南中国也。
《史记》曰:中端门,门左右掖门,门内六星,诸侯也。
其内五星,五帝座。
【编珠 连贝】《尚书·中候》曰:天地开辟,甲子冬至,日月若悬璧,五星若编珠。
《尚书考灵曜》曰:日月五星,冬至起牵牛;日月若悬璧,仰观天形如车盖,众星累累如连贝。
【贯珠 陨石】《易坤灵图》曰:至德之朝,五星若贯珠。
《左传》:僖公十六年春,陨石于宋五,陨星也。
【食昴 袭月】《汉书》:邹阳上书曰: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
刘向《说苑》:秦胡亥立,日月薄食,山林沦亡,枉矢夜光,荧惑袭月。
【金精 石质】《天官星占》曰:太白者,金之精,白帝之子,大将之象也。
《黄石公记》云:黄石,镇星之精也;黄者,镇星色也;石者,星质也。
【五色 重耀】《礼斗威仪》曰:审候五色。
宋均注曰:北斗七星有五色,宫商角征羽,各应其星。
崔豹《古今注》曰:汉明帝为太子,乐人作歌曰星重耀,以太子比德,故云重也。
【虹流 电绕】《河图》曰:太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意感,生白帝朱宣。
《帝王世纪》:神农氏之末,少典氏娶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郊,感附宝。
孕二十月,生黄帝于寿丘。
【天孙 婺女】《汉书》曰:河鼓大星上将,其北织女。
织女,天女孙也。
《广雅》曰:须之婺女。
婺女谓之实沉。
【散锦 曳练】庾阐诗曰:玄景如映璧,繁星如散锦。
沈约《宋书》曰:孙休永安二年将守,质子群聚嬉戏,有异小儿忽来曰:“我非人,荧感星也。”
言讫飞上升。
仰而观之,若曳一匹练,有顷而没。
【五佐 二使】《史记》:水、火、金、木、土,此五星者,天之佐,为经纬,见伏有时。
范晔《后汉书》曰:和帝分遣使者二人,各至州郡,观《采风谣》。
二人初到益部,投候馆吏李郃舍。
郃问曰:“二君发京师时,知朝廷遣二使至郡。”
问何以知之?郃指星云:“前有二星,向益州分野。”
【岁精 昴宿】《汉武帝内传》曰:西王母使者至,东方朔死。
上以问使者,对曰:“朔是木帝精,为岁星,下游人中,以观天下,非陛下之臣。”
《春秋佐助期》曰:汉相萧何,长七尺八寸,昴星精。
生耳参漏,月角大形。
《尔雅》曰:西陆昴星也。
郭璞注:昴,西方之宿,别名旄头,是此也。
【处士忧 贤人聚】檀道鸾《续晋阳秋》曰:会稽谢敷,字庆绪,隐若耶山,忽月犯少微星。
少微,一名处士星。
时戴逵名著于敷,时人忧之。
俄而敷死,故会稽人士嘲吴人曰:“吴中高士,求死不得。”
陈仲弓从诸子侄造荀季和父子,于时德星聚。
大史奏:“五百里内有贤人聚。”
【麒麟生 鲸鱼死】《春秋运斗枢》曰:天枢得则景星见,衡星得则麒麟生,万人寿。
《淮南子》曰:鲸鱼死而彗星出。
许慎注曰:彗,除旧布新也。
【三舍 四守】宋景公时,荧惑在心,公召子韦问之。
子韦曰:“祸当君,可移于宰相。”
公曰:“宰相所以与理国家。”
曰:“可移百姓。”
公曰:“百姓死,寡人将谁为君?”曰:“可移于岁。”
公曰:“岁荒人必死,为人君而杀其人,谁以我为君乎?”子韦曰:“君有至德之言三,天必赏君,荧惑必徙三舍。”
果三徙。
《淮南子》曰:四守者,所司赏罚。
许慎注曰:四守,紫宫、轩辕、咸池、天河也。
【遵七纪 行四时】《春秋运斗枢》曰:五帝所同道异位,皆循斗枢机衡之分,遵七政之纪、九星之法。
《关令内传》曰:北斗一星面百里,相去九万里,置二十四气。
四宿行四时,五方立五星,主五岳也。
§赋
【宋张镜《观象赋》】陟秀峰以遐眺,望灵象于九霄;睹紫宫之环周,嘉帝座之独标。
瞻华盖之荫蔼,何虚中之迢迢。
尔乃纵目远览,傍极四维,北监辰极,南睹太微。
左则天纪枪棓,摄提大角,二咸防奢,七公理狱;右则少微轩辕,尊卑有秩,御宫典衣,女史秉笔。
内率执礼以伺邪,天牢禁愆而察失。
远寻终古,悠然独咏。
美景星之继昼,大唐尧之德盛;嘉黄星之靡锋,明虞舜之不竞。
叹荧惑之舍心,高宋景之守政;桀斩谏以星孛,纣耽荒而致彗。
恒星不见而周衰,枉矢蛇行而秦灭。
谅人事之有由,岂妖灾之虚设?诚庸主之难悟,故明君之所察。
克无为而观象,况德非乎明哲?
【梁陆云公《星赋》】汉武帝夜游昆明之池,顾谓司马迁、相如曰:“星之明丽矣,考之于歌颂,求之于经史。
龙尾著于虢童,天汉表于周士;既妖谣之体陋,嗟怨刺之蚩鄙。
每郁悒而未摅,思命篇于二子。”
于是司马迁对曰:“臣代典天官,绪由南正,检之图籍,传之视听。
臣闻连珠合璧,曜灵之所起也;春鸟秋虚,历数之所纪也。
应黄钟而正位,建玉衡以辨方;五纬丽而周道,四野分而画疆,至如下方爽德。
上玄告变,或守位而易所,或凌光而掩炫。
故夫应若转环,信如合契,俾明镜与元龟,宜敕身而炯戒。
长卿操笺染翰,思溢情烦,迁延奉笔。”
继响而言曰:“日隐于西,月生于东。
重轮晻而时缺,上枝栖而未融;岂若帝车之独运,随圆盖而不穷。”
帝乃歌曰:“白日没兮明月移,繁星曙兮情未疲。”
§诗
【北齐邢子才《贺老人星诗》】瑞动星光照,化穆月轮重。
庶征符祉箓,将以赞时雍。
【隋炀帝《月夜观星诗》】团团素月净,翛翛夕景清。
谷泉惊暗石,风松动夜声。
被衣出荆户,蹑履步山楹。
欣睹明堂亮,喜见泰阶平。
觜参犹可识,牛女尚分明。
更移斗柄转,夜久天河横。
徘徊不能寐,参差几种情。
【诸葛颍《奉和月夜观星诗》】{穴叫}{穴条}神居远,萧条更漏深。
薄烟净遥色,高树肃清阴。
星月满兹夜,粲烂还相临。
连珠欲东上,团扇渐西沉。
澄水含斜汉,修树隐横参。
时闻送筹柝,屡见绕枝禽。
圣情记余事,振玉复鸣金。
【袁庆《奉和月夜观星诗》】六龙初匿景,顾兔始驰光。
戍井传宵漏,山庭别夕凉。
宸居多胜托,闲步出琳堂。
烂烂星芒动,耿耿清河长。
青道移天驷,北极转文昌。
乔枝犹隐毕,绝岭半侵张。
仰观留玉裕,睿作动金相。
无庸徒抱寂,何以继连章。
【萧琮《奉和月夜观星诗》】阳精去南陆,大曜始西流。
夕风凄谢暑,夜气应新秋。
重门月已映,严城漏渐修。
临风出累树,度月蔽层楼。
灵河隔神女,仙辔动星牛。
玉衡指栋落,瑶光对幌留。
徒知仰闾阖,乘槎未有由。
【虞世南《奉和月夜观星应令诗》】早秋炎景暮,初弦月彩新。
清风涤暑气,文露净嚣尘。
荡雾销轻縠,鲜云卷夕鳞。
休光灼前曜,瑞彩接重轮。
缘情摛圣藻,并作命徐陈。
宿草诚渝滥,吹嘘偶缙绅。
天文岂易述,徒知仰北辰。
【董思恭《咏星诗》】历历东井舍,昭昭右掖垣。
云际龙文出,池中鸟色翻。
流晖下月露,坠影入河原。
方知颍川集,别有太邱门。
【陈张正见《星名从军诗》】将军定朔边,刁斗出祁连。
高柳横遥塞,长榆接远天。
井泉含冻竭,烽火映燕然。
欲知客心断,危旌万里悬。
○云第五
§叙事
《春秋元命苞》曰:阴阳聚为云。
《说文》曰:云,山川气也。
从雨云,象回转形也。
轘,云覆日也。
{雨沉},云久阴也。
凄,雨云起也。
渰,雨阴貌也。
(《诗》云:有渰凄凄,兴雨祈祈。
)《周礼》: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
郑司农注云:二至二分观云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
(至谓冬夏至,分谓春秋分。
又《东方朔传》曰:凡占,长吏下车当视天,有黄云来如覆车,五谷大熟。
青云致兵,白云致盗,乌黑云多水,赤云有火。
)《公羊》云:触石而起,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者,唯泰山云乎?京房《易飞候占》曰:视四方,常有大云五色,其下贤人隐也。
青云润泽在西北,为举贤良;黄云如覆车,大丰也。
《西京杂记》曰:瑞云曰庆云,曰景云。
(云五色曰庆。
)庆云或曰卿云。
云外赤内青谓之矞云。
(云二色曰矞,亦瑞云也。
)雨云曰油云,(《孟子》曰:油然作云。
)雪云曰同云,(《诗》云:上天同云,雨雪雰雰。
同云谓云阴竟天,同为一色。
)云师曰屏翳。
(《吕氏春秋》云。
)云将亦云之师。
(司马彪注《庄子》云:云将,云之主师。
)
§事对
【尧璧 汉鼎】《尚书·中候》曰:尧沉璧于河,白云起,回风摇落。
《汉书》曰:汾阴得宝鼎,天子乃以礼祠之。
鼎至中山,黄云盖焉。
又,《西都赋》曰:宝鼎见兮色氛氲,吐金景兮歊浮云。
【沛歌 汾辞】《史记》:高祖过沛,击筑,自为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
汉武帝《秋风词》曰: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赤鸟 丹蛇】《左传》曰:哀公元年,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三日。
兵书曰:有云如丹蛇随星后,大战杀将。
【从龙 翼凤】《易》曰:云从龙,风从虎。
陆士衡《云赋》曰:翼灵凤于苍梧,起滞龙于潢污。
【鹏翼 鱼鳞】《庄子》曰:大鹏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翼若垂天之云。
《吕氏春秋》曰:山云草莽,水云鱼鳞,旱云烟火,雨云水波。
【扶日 干吕】《洛书》曰:苍帝起,青云扶日;赤帝起,赤云扶日;黄帝起,黄云扶日。
东方朔《十洲记》曰:天汉三年,月氏国献神香。
使者曰:国有常占,东风入律,百旬不休;青云干吕,连月不散。
意中国将有妙道君,故搜奇异而贡神香。
【金枝 玉叶】《古今注》曰: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作华盖也。
【触石 润础】《春秋说题辞》曰:云之为言运也。
动阴路触石而起谓之云,含阳而起以精运也。
《淮南子》曰:山云蒸,柱础润。
【冠缨 车盖】《易通卦验》曰:寒露正阴,云出如冠缨;霜降太阴,云出上如羊,下如磻石。
王沉《魏书》曰:文帝生时,有云气青色,而圆如车,其上终日。
望气者以为至贵之证,非人臣之气。
【肤合 寸并】《公羊传》曰: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乎天下者,唯泰山云尔。
袁豹《秋霖赋》曰:玄云四集,肤合寸并;光幕六合,庵蔼杳冥。
【如缯 似布】《易通卦验》曰:立秋浊阴,云出如赤缯。
处暑亦云出,南黄北苍。
军中占候曰:若壬子日有黑云似一疋布者,其国兵起。
【若烟 非雾】《史记》曰: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
卿云,嘉气也。
魏武《兵书摭要》曰:孙子称司云气,非云非烟,非尘非雾,形似禽兽。
客吉,主人之忌。
【围轸 干日】《春秋文耀钩》曰:楚有苍云如霓,围轸七蟠,中有荷斧之人,向轸而蹲。
京房《风雨要决·占候》曰:朝雨法,有黑云如一匹皂干日中,即一日大雨;二匹,二日雨;三匹,十日雨。
【出苍梧 至帝乡】《归藏》曰:有白云出苍梧,入于大梁。
《庄子》曰:夫圣人,天下有道,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厌俗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赋
【晋陆士衡《浮云赋》】有轻虚之艳象,无实体之真形。
原厥本初,浮沉混并;六律和应,八风时迈。
玄阴触石,甘泽滂霈;势不崇朝,覆被无外。
若层台高观,重楼迭阁,或如钟首之郁律,乍似塞门之寥廓。
金柯分,玉叶散,绿翘明,严英焕。
鸾翔凤翥,鸿惊鹤奋;鲸鲵溯波,鲛鳄冲遁;朱丝乱纪,罗袿失领;飞仙凌虚,随风游骋。
有若芙蓉群披,蕣华总会,车渠绕理,马脑缛文。
【晋成公绥《云赋》】于是玄风仰散,归云四旋,冰消瓦解,奕奕翩翩。
去则灭轨以无迹,来则幽暗以杳冥;舒则弥纶覆四海,卷则消液人无形。
或狎猎鳞次,参差交错,上捷业以梁倚,下垒峗而相薄,状崴嵬而不安,吁可畏而欲落。
或粲烂绮藻,若画若规,繁缛成文,一续一离。
或绣文锦章,依微要妙,绵邈凌虚,轻翔浮漂。
§诗
【唐太宗《同赋含峰云诗》】翠楼含晓雾,莲峰带晚云。
玉叶依岩聚,金枝触石分。
横天结阵影,逐吹起罗文。
非复阳台下,空将惑楚君。
【梁沈约《和王中书德充咏白云》】白云自帝乡,氛氲屡回没。
蔽亏昆山树,含叶瑶台月。
秋风西北起,飘我过城阙。
城阙以参差,白云复离离。
皎洁在天汉,倒影入华池。
将过丹邱野,时至碧林垂。
九重迎飞燕,万里送翔螭。
【陈张正见《赋得题新云诗》】西北春云起,遥临偃盖松。
根危才吐叶,气浅未成蜂。
风前飞未断,日处影疑重。
体轻无五色,讵是得从龙。
【又《赋得白云临酒诗》】白云盖濡水,流彩入渑川。
疏叶临嵇竹,轻鳞入郑船。
菊泛金枝下,峰断玉山前。
一朝开五色,飘飘映十千。
【陈蔡凝《赋得处处春云生诗》】春色遍空明,春云处处生。
入风衣暂敛,随车盖转轻。
作叶还依树,为楼欲近城。
含愁上对影,似有别离情。
【隋孔范《赋得白云抱幽石诗》】白云浮远盖,飘飘绕石飞。
带莲萦锦色,拂镜下仙衣。
阵结香炉隐,罗成玉女微。
能感荆王梦,阳台杂雨归。
【于季子《咏云》】瑞云千里映,祥辉四望新。
随风乱鸟足,泛水结鱼鳞。
布叶疑临夏,开花讵待春。
愿得承嘉景,无令掩桂轮。
【董思恭《咏云》】帝乡白云起,飞盖上天衢。
带月绮罗映,从风枝叶敷。
参差过层阁,倏忽下苍梧。
因风望既远,安得久踟蹰。
○风第六
§叙事
《庄子》云:大块噫气,其名曰风。
(言天地噫气,则万窍怒号而为风。
)《易纬》曰:八节之风,谓之八风。
立春条风至,(东北。
)春分明庶风至,(东方。
)立夏清明风至,(东南方。
)夏至景风至,(南方。
)立秋凉风至,(西南方。
)秋分阊阖风至,(西方。
)立冬不周风至,(西北方。
)冬至广莫风至。
(北方。
《吕氏春秋·说八风》:东北曰融风,东风曰滔风,南方曰薰风,西南方曰巨风,西方曰飚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
)《尔雅》云:东风曰谷风,(《诗》云:习习谷风。
)南风曰凯风,(《诗》云:凯风自南。
)西风曰泰风,(《诗》云:泰风有遂。
)北风曰凉风。
(《诗》云:北风其凉。
又《大戴礼》:北风曰后风。
)暴风从上下曰颓;从下上曰飚,亦曰扶摇;回风曰飘;日出而风曰暴,阴而风曰曀;风而雨土曰霾。
《月令》云:疾风曰盲风。
(又,《说文》:飚,疾风也。
)《广雅》云大风。
《风俗通》:猛风曰颲,凉风曰浏,微风曰飉,小风曰飕,小风从孔来曰<风夬>,《吕氏春秋·风师》曰飞廉。
《尔雅》云:祭风曰磔,(道中磔狗而祭,以止风。
)春晴日出而风曰光风,(《楚词》注:天霁日明,微风动摇草木,皆令有光。
)秋冬余曰绪风,(《楚词》注曰:绪,余也。
谢灵运诗云: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风吹万物有声曰籁,(出《庄子》注。
)终日风谓之终风。
(出《诗》)。
§事对
【鸢鸣 虎啸】《礼记》曰:前有尘埃,则载鸣鸢。
郑注曰:鸢,谓举鸢鸱也。
鸱鸣则风生。
《淮南子》曰:虎啸而谷风至。
高诱注曰:虎,阳兽,与风同类。
【汾河 易水】汉武帝《秋风辞》曰: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燕丹子》曰:太子送荆轲于易水之上,荆轲起为寿,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高渐离击筑和之。
为壮声则士发冲冠,为哀声则士皆流泪。
【大王 少女】宋玉《风赋》曰:此独大王之风耳。
《管公明传》曰:公明言:“树上已有少女微风。”
【铜乌 石燕】郭缘生《述征记》:长安南有灵台,高十仞,上有铜浑天仪;又有相风铜乌,或云遇千里风乃动。
庾仲雍《湘州记》曰:零陵山有石燕,遇雨则飞;雨止还化为石也。
【折木 偃禾】《史记》曰:项王围汉王三匝,于是风从西北起,折木拔屋,扬沙石,楚军大乱,汉王乃得数十骑遁去。
《尚书》曰:周公居东三年,天大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
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縢之书,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
天乃反风,禾尽起。
【猎蕙 泛兰】宋玉《风赋》曰:猎蕙草。
《楚词》曰:光风转蕙泛崇兰。
【鹢退 鹏抟】《左传》曰:僖公十六年春,六鹢退飞过宋都,风也。
《庄子》曰:北溟有鱼,其名曰鲲;化而为鸟,其名曰鹏,抟扶摇上者九万里。
司马彪注曰:扶摇,上行风。
【动扇 摇翣】班婕妤诗曰: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帝王世纪》曰:尧时,厨中自生肉脯,薄如翣。
摇鼓则生风,使食物寒而不臭,名曰翣脯。
【虞琴 汉筑】《帝王世纪》曰:舜弹五弦琴,歌南风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汉书》曰:高祖过沛,击筑自歌。
【吹阮衿 扬袁扇】阮籍《咏怀诗》曰:夜中不能寝,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
孙盛《晋阳秋》曰:袁宏为东郡,谢安执宏手授扇。
宏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
【尹喜占 列子御】《神仙传》曰:老子将去周而出关,以升昆仑。
关令尹喜占风,逆知当有神人来过,乃扫道见老子。
老子知喜命应得道,乃停关下,以长生之事授之。
《庄子》曰:列子御风而行,泠泠然善,旬五日而后返。
司马彪注曰:列子,郑人,列御寇也;御,迎也;泠泠然,凉貌也。
【断大刑 赦小过】《五经通义》曰:不周风至,则修宫室,完连城;广莫风至,则诛有罪,断大刑。
《春秋考异邮》曰:条风至,王者赦小罪而出稽留。
【爰居避灾 鸟鹊识岁】《国语》曰:海鸟曰爰居,止于鲁国东门之外,臧文仲使国人祭之。
展禽曰:“今兹海岛有灾乎?夫广川鸟曾,恒知避其灾也。”
是岁也,海多大风。
虞翻注曰:是爰居之所避也。
《淮南子》曰:鸟鹊识岁之多风,去乔木而巢扶枝。
许慎注曰:扶,傍也。
§赋
【楚宋玉 《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
有风飘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与庶人共者耶!”宋玉对曰:“夫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共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浸淫溪谷,缘于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故其清凉雄风,则飘忽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猎蕙草,离秦蘅,概新夷,披稊杨,北上玉堂,跻于罗帷,经于洞房。
故其风也,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俗。
此谓大王之雄风也。
夫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动沙塸,吹死灰,此谓庶人之雌风也。”
【晋湛方生《风赋》】有气曰风,出自幽冥;肃然而起,寂尔而停。
虽宇宙之宏远,倏俄顷而屡经;同神功而不疾,孚至道而无情;胡马感而增思,飓母殒而复生;启惨冬之潜蛰,达青春之勾萌。
因严霜以厉威,顺和泽以开荣;故君德喻其靡草,风人假以为名。
及其猛势将奋,屯云结阴;洪气郁拂,殷雷发音;勃然鼓作,拂高凌深;天无澄景,岭无停林。
六鹢为之退飞,万窍为之哀吟。
亦有飘泠之气,不疾不徐,飗飗微扇,亹亹清舒。
王乔以之控鹄,列子以之乘虚。
若乃春蕙始和。
重褐初释,邀步兰皋,游眄平泽,响咏空岭,朗吟竹柏。
穆开林以流惠,竦神襟而清涤,轩濠梁之逸兴,畅方外之冥适。
【齐王融拟《风赋》】奄兮日光之既移,忽兮群景之将驰。
靡轻筠之碧叶,泛曾松之翠枝;总高羽而萧瑟,韵珠露之参差。
此列士之英风,长寥亮其如斯。
§诗
【太宗皇帝《咏风诗》】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
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梁孝元帝《咏风诗》】楼上起朝妆,风花下砌傍;入镜先飘粉,翻衫好染香。
度舞飞长袖,传歌共绕梁;欲因吹少女,还将拂大王。
【梁费昶《入幌风诗》】经堂泛宝瑟,乘隙动浮埃;锵金驱响至,举袂送芳来。
能使兰膏灭,乍见珠帘开;轻裾试一举,令子暂迟回。
【梁何逊《咏风诗》】可闻不可见,能重复能轻;镜前飘落粉,琴上响余声。
【陈张正见《风生翠竹里应教诗》】金风起燕观,翠竹夹梁池;翻花疑凤下,飏水似龙移。
带露依深叶,飘寒入劲枝;聊因万籁响,讵待伶伦吹。
【陈祖孙登《咏风诗》】飘飏楚王宫,徘徊绕竹丛;带叶俱吟树,将花共舞空。
飘香双袖里,乱曲五弦中;试上高台听,悲响定无穷。
【隋阮卓《赋得风诗》】高风应爽节,摇落渐疏林;吹霜旅雁断,临谷晓松吟。
屡弃凉秋扇,恒飘清夜琴;泠泠随列子,弥谐逸豫心。
【虞世南《奉和咏风应魏王教诗》】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王勃《咏风诗》】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入阃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董思恭《咏风诗》】萧萧度阊阖,习习下庭闱;花蝶自飘舞,兰蕙生光辉。
相乌正举翼,退鹢已惊飞;方从列子御,更逐浮云归。
○雷第七
§叙事
《谷梁传》云:阴阳相薄,感而为雷,激而为霆。
霆,电也。
《尔雅》云:疾雷谓之霆。
(郭璞注:疾雷,谓雷音急激者,谓之霹雳。
)何休注《公羊》云:雷疾甚者为震。
案《五经通义》云:震与霆皆霹雳也,电谓之雷光也。
后汉郎顗上书云:凡藏冰以时,则雷出不震;弃冰不用,则雷不发而震。
雷于天地为长子,以其首长万物,与其出入也。
(《易》曰:震为雷。
又曰:震为长男。
)雷二月出地,百八十三日,雷出则万物出;八月入地,百八十三日,雷入则万物入。
入能除害,出则兴利。
人君象。
《易》曰:雷出地奋豫。
雷者,所以开发萌芽,辟除灾害。
万物须雷而解,资雨而润,故《经》曰:雷以动之,雨以润之。
王者从春令,则雷应节;否则发动于冬,当出反潜。
《易传》曰:当雷不雷,阳德弱也。
《抱朴子》云:“雷,天之鼓也。”
(王充《论衡》云:图画之工,图雷之状,如连鼓形;又图一人若力士,谓之雷公,使左手引连鼓,右手椎之。
)雷神曰雷公。
雷有洊雷、(《易》曰:洊雷震。
洊,重也。
)殷雷、(《诗》云:殷其雷。
殷音隐,雷声。
)奋雷、(《易》曰:雷出地奋豫。
)迅雷。
(《论语》曰:迅雷风烈必变。
)
§事对
【发天 出地】《汉书》曰:迅雷风妖,怪云变气,此皆阴阳之精,本在地而上发于天。
《周易》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上帝,以配祖考。
【石室 金门】孟奥《北征记》曰:凌云台南角一百步有白石室,名避雷室。
《荆州记》曰:湖阳县樊重母畏雷,为石室避之,悉以石为阶。
师旷占曰:初雷从金门起,上田旱,下田熟。
一曰,岁中兵革起。
【推车 引鼓】《续搜神记》曰:义兴人姓周,永和中出都。
日暮,道边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子出门望见周。
周曰:“日暮求寄宿。”
向一更中,闻外有小儿唤:“阿香,官唤汝推雷车。”
女乃辞去。
明朝视宿处,乃是一新冢。
下见上。
【雉雊 蛰惊】《尚书·洪范五行传》曰:正月雷微动而雉雒。
雷,诸侯之象也。
雉,亦人君之类也。
李颙赋曰:乘云气之蓊郁兮,舒电光之炯晃;惊蛰虫于始作兮,惧远迩之异象。
【出豫 作解】上事见上。
《易》曰: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王弼注曰:解者,解也;屯难槃结,于是乎解之。
【服凫 食鱼】《山海经》曰:羭次之山有凫,名橐{非色},服之不畏雷。
{非色}音肥。
郭璞《山海经·飞鱼赞》曰:飞鱼如豚,赤文无鳞,食之辟兵,不畏雷音。
【积风 众呼】杨泉《物理论》曰:积风成雷。
蔡韶《阐论》曰:众轻折轴,呼成雷。
【击齐台 震汉寝】《淮南子》曰:庶女叫天,而雷电下击,景公台陨,支体伤折,海水大出。
《续汉书》曰:桓帝建和二年,六月乙卯,雷震宪陵寝屋。
是时梁太后听兄冀诛李固、杜乔。
【蔡环冢 竺伏坟】周斐《汝南先贤传》曰:蔡顺母平生畏雷。
自亡后,每有雷震,顺辄环冢泣曰:“顺在此。”
王歆《孝子传》曰:竺祢,字道纶。
父生时畏雷,每至天阴,辄驰至墓,伏坟哭。
有白兔在其左右。
遂忧卒。
【折树木 破屋舍】王充《论衡》曰:盛夏之时,雷霆迅疾,击折树木,坏败室屋。
时犯杀人,俗以为天取龙。
其犯杀人,谓之有阴过。
《杂兵书》曰:雷电霹雳,破军中树木屋舍者,急徙去,吉也;雷电风所从来,不可逆而擅伐,宜慎之。
【震百里 挺万物】《论语谶》曰:雷震百里,声相附。
宋均注曰:雷动百里,故因以制国也。
雷声谓诸侯之政教所至相附也。
《说文》曰:霆雷余声铃铃,所以挺出万物。
【振咸陵 晦大泽】《尚书·中侯》曰:维天降纪,秦伯出狩,至于咸陵,天振大雷。
有火流下,化为白雀,衔绿丹书,集于公车。
《史书》曰:高祖母刘媪,常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霆晦冥,太公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已而有娠,孕高祖。
§赋
【晋夏候湛《雷赋》】伊朱明之季节兮,暑熏赫以盛兴。
扶桑炜以扬燎兮,雷火晔以南升。
大明黯其潜曜兮,天地郁以同蒸。
掣丹霆之诘琰兮,奋迅雷之崇崇。
弛壮音于天上兮,激驳响于地中。
徒观其霰雹之所种凿,火石之所烧铄,云雨之所浇沃,流燎之所淹濯,当冲则擢破,遇披则纤溺。
山陵为之崩荡,群生为之震辟。
是以大圣变于烈风,小雅肃于天高。
嗟干坤之神祇兮,信灵化之诞昭。
故先王制刑,拟雷霆于征伐。
恢文德以经化兮,耀武义以崇烈。
苟不合于大象兮,焉济道以成哲。
【晋李颙《雷赋》】伊青阳之肇化兮,陶万殊于天壤。
结郁蒸以成雷兮,鼓訇輘之逸响。
应万风以相薄,包群动而为长。
乘云气之郁蓊兮,舒电光之炯晃。
惊蛰虫于始作兮,惧远迩之异象。
尔其发也,则腾跃濆薄,砰磕隐天。
起伟霆于霄际,催劲木于岩巅。
驱宏威之迅烈,若崩岳之寘寘。
斯实阳台之变化,固大壮之宗源也。
若乃骇气奔激,震响交扑,濆沦隐辚,崩腾磊落,来无辙迹,去无阡陌,君子恐惧而修省,圣人因象以制作。
审其体势,观其曲折,轻如伐鼓,轰若走辙,业犹地倾,繣似天裂。
比五音而无当,校众响而称杰。
于是上穆下明,顺天承法,戒刑狱以致亨,孰非善而可摄。
正震体于东方,立不易之恒业。
豫行师而景奋,解宥过而人协。
若夫洪细靡常,兴废难克,殷其山阳,劝义崇德。
起五龙于河始,戕武乙于渭北,启周成之冲昧,罚展氏之凶慝。
虽通塞于万形,犹违虚而守盈,肆大夏而有烈,奋严冬而弗经。
保恬静以处顺,乃上善以屏营。
夫有往而为闳,若太音之希声。
【顾凯之《雷电赋》】太极纷纶,元气澄练;阴阳相薄,为雷为电。
击武乙于河,而诛戮之罚明;震展氏之庙,而隐慝之诛见。
是以宣尼,敬威忽变,夫其声无定响,光不恒照;砰訇轮转,倏闪藏曜。
若夫子午相乘,水旱木零,仲冬奋发,代雷先行。
岂隐隐之虚应,乃违和而伤生。
昭王度之失节,见二仪之幽情。
至乃辰开日明,太清无霭。
灵眼扬积以瞿焕,壮鼓崩天而砰磕;陵堆訇隐以待倾,方地业崿其若败;苍生非悟而丧魂,龙鬼失据以颠沛;光惊于泉底,声动于天外。
及其洒北斗以诞圣,震昆阳以伐违,降投鹿以命桀,岛双濆而横尸,倒惊桧于霄际,摧腾龙于云湄,烈天地以绕映,惟六合以动威,在虚德而卷舒,谢神艳之难追。
§诗
【晋傅玄《杂言诗》】雷隐隐,感妾心,倾耳清听非车音。
【又《惊雷歌》】惊雷奋兮震万里,威凌宇宙兮动四海,六合不维兮谁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