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真人西游记 长春真人西游记三

  1. 九五查询
  2. 古籍查询
  3. 长春真人西游记
《长春真人西游记》 长春真人西游记三 李志常

七月二十五日,有汉民工匠络绎来迎,悉皆欢呼归礼,以彩幡、华盖、香花前导。

又有章宗二妃,曰徒单氏,曰夹谷氏,及汉公主母钦圣夫人袁氏,号泣相迎,顾谓师曰:昔日稔闻道德高风,恨不一见,不意此地有缘也。

翌日,阿不罕山北镇海来谒。

师与之语曰:吾寿已高,以皇帝二诏丁宁,不免远行数千里,方临治下。

沙漠中多不以耕耘为务,喜见此间秋稼已成。

余欲于此过冬,以待銮舆之回,何如?宣使曰:父师既有法旨,仲禄不敢可否,惟镇海相公度之。

公曰:近有敕诸处官员,如遇真人经过,无得稽其程,盖欲速见之也。

父师若须于此,则罪在镇海矣,愿亲从行。

凡师之所用,敢不备?师曰:因缘如此,当十日行。

公曰:前有大山高峻,广泽沮陷,非车行地,宜减车从,轻骑以进。

用其言,留门弟子宋道安辈九人,选地为观。

人不召而自至,壮者效其力,匠者效其技,富者施其财。

圣堂方丈,东厨西庑,左右云房"无瓦,皆土木",不一月落成,榜曰栖霞观。

时稷黍在地,八月初霜降,居人促收麦故也。

大风傍北山西来,黄沙蔽天,不相物色。

师以诗自叹云:某也东西南北人,从来失道走风尘。

不堪白髪垂垂老,又蹈黄沙远远巡。

未死且令观世界,残生无分乐天真。

四山五岳多游遍,八表飞腾后入神。

八日,携门人虚静先生赵九古辈十余人,从以二车,蒙古驿骑二十余,傍大山西行,宣使刘公、镇海相公又百骑。

李家奴,镇海从者也,因曰:前此山下精截我脑后髪,我甚恐。

镇海亦云:乃满国王亦曾在此为山精所惑,食以佳馔。

师默而不答。

西南约行三日,复东南过大山、经大峡,中秋日,抵金山东北,少驻复南行。

其山高大,深谷长阪,车不可行。

三太子出军,始辟其路。

乃命百骑挽绳县辕以上。

约行四程,连度五岭,南出山前,临河止泊。

从官连幕为营,因水草便,以待铺牛驿骑,数日乃行。

有诗三绝云:八月凉风爽气清,那堪日暮碧天晴?欲吟胜慨无才思,空对金山皓月明。

其二云:金山南面大河流,河曲盘桓赏素秋。

秋水暮天山月上,清吟独啸夜光球。

其三云:金山虽大不孤高,四面长拕拽脚牢。

横截山天心腹树,干云蔽日竞呼号。

渡河而南,前经小山,石杂五色。

其旁草木不生,首尾七十里。

复有二红山当路,又三十里,咸卤地中有一小沙井,因驻程挹水为食。

傍有青草,多为养马践履。

宣使与镇海议曰:此地最难行处,相公如何则可?公曰:此地我知之久矣。

同往谘师,公曰:前至白骨甸地,皆黑石,约行二百余里,达沙陀北边,颇有水草。

更涉大沙陀百余里,东西广袤,不知其几千里。

及回纥城,方得水草。

师曰:何谓白骨甸?公曰:古之战场,凡疲兵至此,十无一还,死地也。

顷者,乃满大势亦败。

于是,遇天晴昼行,人马往往困毙,唯暮起夜度,可过其半。

明日向午,得水草矣。

少憩俟晡时即行,当度沙岭百余,若舟行巨浪然。

又明日辰巳间,得达彼城矣。

夜行良便,但恐天气黯黑,魑魅魍魉为祟,我辈当涂血马首以厌之。

师乃笑曰:邪精妖鬼,逢正人远避,书传所载,其孰不知?道人家何忧此事?日暮,遂行,牛乏,皆道弃之,驭以六马,自尔不复用牛矣。

初在沙陀北,南望天际若银霞,问之左右,皆未详。

师曰:多是阴山。

翌日,过沙陀,遇樵者再问之,皆曰:然。

于是,途中作诗云:高如云气白如沙,远望那知是眼花?渐见山头堆玉屑,远观日脚射银霞。

横空一字长千里,照地连城及万家。

从古至今当不坏,吟诗写向直南夸。

八月二十七日,抵阴山后,回纥郊迎。

至小城北,酋长设蒲萄酒及名果、大饼、浑葱,裂波斯布人一尺,乃言曰:此阴山前三百里和州也。

其地大热,蒲萄至伙。

翌日,沿川西行,历二小城,皆有居人。

时禾麦初熟,皆赖泉水浇灌,得有秋,少雨故也。

西即鳖思马大城,王官士庶僧道教数百,具威仪远迎。

僧皆赭衣,道士衣冠与中国特异。

泊于城西蒲萄园之上阁,时回纥王部族劝蒲萄酒,供以异花杂果名香,且列侏儒伎乐,皆中州人。

士庶日益敬,侍坐者有僧、道、儒,因问风俗。

乃曰:此大唐时北庭端府,景龙二年,杨公何为大都护,有德政,诸夷心服,惠及后人,于今赖之。

有龙兴、西寺二石刻在,功德焕然可观,寺有佛书一藏。

唐之边城,往往尚存。

其东数百里,有府曰西凉。

其西三百余里,有县曰轮台。

师问曰:更几程得至行在?皆曰:西南更行万余里即是。

其夜风雨作,园外有大树,复出一篇示众云:夜宿阴山下,阴山夜寂寥。

长空云黯黯,大树叶萧萧。

万里途程远,三冬气候韶。

全身都放下,一任断蓬飘。

九月二日,西行。

四日,宿轮台之东,迭屑头目来迎。

南望阴山,三峰突兀倚天。

因述诗赠书生李伯祥,生相人。

诗云:三峰并起插云寒,四壁横陈绕涧盘。

雪岭界天人不到,冰池耀日俗难观"人云:向此冰池之间观看,则魂识昏昧"。

岩深可避刀兵害"其岩险固,逢乱世坚守,则得免其难",水众能滋稼穑干"下有泉源,可以灌溉田禾,每岁秋成"。

名镇北方为第一,无人写向图画看。

又历二城,重九日,至回纥昌八剌城。

其王畏午儿与镇海有旧,率众部族及回纥僧皆远迎。

既入,斋于台上,洎其夫人劝蒲萄酒,且献西瓜,其重及秤,甘瓜如枕许,其香味盖中国未有也。

园蔬同中区,有僧来侍坐,使译者问:看何经典?僧云:剃度受戒,礼佛为师。

盖此以东昔属唐,故西去无僧、道,回纥但礼西方耳。

翌日,并阴山而西约十程。

又度沙场,其沙细,遇风则流,状如惊涛,乍聚乍散,寸草不萌,车陷马滞,一昼夜方出,盖白骨甸大沙分流也。

南际阴山之麓,踰沙,又五日,宿阴山北。

诘朝,南行,长阪七八十里,抵暮乃宿。

天甚寒,且无水。

晨起,西南行约三十里,忽有大池,方圆几二百里,雪峰环之,倒影池中,师名之曰天池。

沿池正南下,左右峰峦峭拔,松桦阴森,高逾百尺,自巅及麓,何啻万株!众流入峡,奔腾汹涌,曲折湾环,可六七十里。

二太子扈从西征,始凿石理道,刊木为四十八桥,桥可并车。

薄暮宿峡中,翌日方出,入东西大川,水草盈秀。

天气似春,稍有桑、栆。

次及一程,九月二十七日,至阿里马城,铺速满国王暨蒙古塔剌忽只领诸部人来迎,宿于西果园。

土人呼果为阿里马,盖多果实,以是名其城。

其地出帛,目曰秃鲁麻,俗所谓种羊毛织成者。

时得七束为御寒衣,其毛类中国。

柳花鲜洁细软,可为线为绳,为帛为绵。

农者亦决渠灌田,土人惟以瓶取水,戴而归。

及见中原汲器,喜曰:桃花石诸事皆巧。

桃花石,谓汉人也。

师自金山至此,以诗纪其行云:金山东畔阴山西,千岩万壑横深溪。

溪边乱石当道卧,古今不许通轮蹄。

前年军兴二太子,修道架桥彻溪水"三太子修金山,二太子修阴山"。

今年吾道欲西行,车马喧阗复经此。

银山铁壁千万重,争头竞角夸清雄。

日出下观沧海近,月明上与天河通。

参天松如笔管直,森森动有百余尺。

万株相依郁苍苍,一鸟不鸣空寂寂。

羊肠孟门压太行,比斯太略犹寻常。

双车上下苦敦攧,百骑前后多惊惶。

天池海在山头上,百里镜空含万象。

县车束马西下山,四十八桥低万丈。

河南海北山无穷,千变万化规模同。

未若兹山太奇绝,磊落峭拔如神功。

我来时当八九月,半山已上皆为雪。

山前草木暖如春,山后衣衾冷如铁。

连日所供胜前。

又西行四日,至答剌速没辇"没辇,河也",水势深阔。

抵西北流,从东来,截断阴山,河南复是雪山。

十月二日,乘舟以济,南下至一大山,北有一小城。

又西行,五日,宣使以师奉诏来,去行在渐近,先往驰奏,独镇海相公从师西行。

七日,度西南一山,逢东夏使回,礼师于帐前,因问:来自何时?使者曰:自七月十二日辞朝,帝将兵追算端汗至印度。

明日,遇大雪,至回纥小城,雪盈尺,日出即消。

十有六日,西南过板桥,渡河,晚至南山下,即大石林牙"大石,学士林牙小名",其国王辽后也。

自金师破辽,大石林牙领众数千走西北,移徙十余年,方至此地。

其风土、气候与金山以北不同,平地颇多,以农桑为务。

酿蒲萄为酒,果实与中国同,惟经夏秋无雨,皆疏河灌溉,百谷用成。

东北西南,左右山川,延袤万里,传国几百年。

乃满失国,依于大石,士马复振,盗据其土。

而算端西削其地,天兵至,乃满寻灭,算端亦亡。

又闻前路多阻。

适坏一车,遂留之。

十有八日,沿山而西。

七八日,山忽南去,一石城当途,石色尽赤,有驻军古迹。

西有大冢,若斗星相连。

又渡石桥,并西南山行五程,至塞蓝城,有小塔,回纥王来迎入馆。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