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祖师得道见帝却说太子回朝,妙乐天尊从半空中同国王下来,妙乐天尊曰:"汝可用心修行,三年后若有功,则我来矣。"
国王唯唯听命,昼夜勤苦坐炼,饥则食松,渴则饮水。
时光易过,不觉三年满矣。
妙乐天尊一日到来,问曰:"弟子知道乎?"王曰:"不知。"
又问曰:"知世事乎?"王又答曰:"不知。"
又问曰:"知生死乎?"王又答曰:"不知。"
又问曰:"知有身乎?"王又答曰:"不知。"
天尊见国王天地间之事,俱不知之,识其心死入道,微微笑曰:"功成矣。"
王曰:"何得成功?"天尊曰:"子莫知之心灰矣。"
王曰:"吾更当如何?"天尊曰:"赐汝五道祥云,入中天参玉皇。"
国王听罢,叩头拜谢。
同天尊上天。
先至三清阁参见三清,三清庆贺。
次日早朝,玉帝升殿,众真君朝罢,三清出班奏曰:"臣有妙乐天尊,收一弟子,乃西霞国王修行得道者,来见我主。"
玉帝听罢,命宣进。
国王三呼毕,帝问众仙:"当封何爵?"众仙奏曰:"此是我主一魂化身,任主自裁。"
玉帝闻奏大惊,叫国王抬头,一见国王美貌,心中大悦,即封国王金阙化身荡魔天尊,造一九天迁软府,掌管本天宫,管三十六员天将,赐过黑龙袍一领,七星剑一把,七宝冠一顶,绣墩同坐,同入同行。
国王谢恩。
玉帝大设筵宴,庆贺朝散不题。
却说上帝次日去太阳宫,邓化出接祖师,上帝见并无三十六员天将,问邓化曰:"玉帝封某在此掌管三十六员天将,为何不见一将?"邓化禀曰:"原日乃是玉帝一魂化身掌管,因其意贪,堕去凡间,无人在此,故此天将俱下凡间去了。"
祖师曰:"既有此情,某当来日面君。"
不题。
却说次日平明,玉帝升殿。
祖师奏曰:"蒙我主着臣去太阳宫管三十六员天将,因无主管,俱走下凡矣,乞我主上裁。"
玉帝闻奏,问众臣曰:"祖师奏此,当复何如?"众臣曰:"太阳宫既是祖师掌管,天将若走下凡,自就令祖师去凡间收归天曹,则为妙矣。"
帝依奏,即着祖师去凡间收天将。
祖师谢恩出朝,心下十分忧闷,因不知众天将去向,不若去见我师妙乐天尊,以问其故。
思罢,即入兜率宫。
妙乐天尊正在禅坛打坐,祖师向前打个和合。
天尊曰:"弟子到此为何?"祖师曰:"非为他事而来,蒙圣上封去太阳宫,掌管三十六员天将,弟子去时,一个也无。 回奏玉帝,帝问众臣“众臣奏帝命弟子自去收复带归,弟子下凡不知去向,敬来请问师父。"
天尊曰:"我若不说,你不知之。 你有四十二年灾难未满,故有此事而来。 天将此回亦收不得,更要投胎入凡,受尽苦难,才得入极乐之界。"
祖师曰:"今从何处投生!"天尊曰:"目今净洛国王无子,善胜皇后烧夜香当天求子。 汝今化一道金光,去投入皇后胎中,后日长成,修行功满,那时方得入天曹享用。"
祖师听罢,只得拜别,化一道金光,飘飘荡荡,飞入净洛国来。
善胜皇后正在御园烧夜香,忽然睡去。
那一道金光投入皇后腹中。
皇后即梦见吞一红日入腹,身怀有孕。
不觉十个月满,开皇二十五年三月初三日午时,净洛国皇后生下太子,太子在后肋撞出,皇后气绝。
妙乐天尊念动咒语,即吹气入皇后左肋,皇后渐渐返魂,区省人事。
满宫中尽是紫雾罩住,有九条龙吐沫,待太子沐浴毕。
一时间妙乐天尊带龙腾空而去,宫中如旧。
宫娥出奏国王。
国王大喜,命抱出太子,见其眉目秀,骨格希奇。
国王大悦,即代太子取名,叫作玄元太子。
不觉春去秋来,光阴迅速。
祖师于净洛国投胎,年有十四岁矣。
有一年,净洛国元宵放灯,国王升殿,太子出来奏父王,要去看灯。
父王曰:"你乃一东宫,不可夜出观灯。"
太子曰:"儿扮为民,去看便回。"
国王依奏,即着指挥汤伯同太监四名,保太子出朝,去市观灯。
太子正出朝门,行不一箭之路,但见:灿烂花灯高挂,笙箫管乐喧天唱。
彩娇娥胜天仙,饮乐壶浆欢庆。
太子同汤伯转过南街,见几个饮酒醉人东倒西歪,不省人事。
太子又转过北街,亦见几个在花街上孟姐家作乐,二人争风,打将起来。
太子又转过东街,又见一人在街上偷人银袋,被人乱打无休,打得叫天叫地。
太子看罢,猛然大声叹曰:"如何免得酒色财气四事,则我何必为君?"有天上斗母元君,因元霄下凡,变一道士,以探人心,遇见太子出此言,向前揖而答之曰:"贫道方才听见客官说,要脱酒色财气四事,尊非要求得此方?贫道有之。"
太子曰:"汝何以脱得?"道人曰:"贫道弃父母,别妻子,随缘度日,可不是脱得?"言未已,旁边指挥汤伯,但见道士出此言劝太子,咬牙欲斩道士。
道士一见,驾祥云腾空半天,现出本身,言曰:"道本无根,要人自寻;若恋富贵,恐昧真灵。 吾非他人,乃斗母元君也。"
太子一见,望空拜曰:"弟子情愿弃江山出家。"
那道士曰:"吾去矣,君不进来,天宫无位。"
太子大惊,同汤伯回朝。
次日平明,国王升殿,太子出朝,奏遇道人事,欲去修行。
国王曰:"今者天下妖邪多矣,岂有天仙来凡度人?吾儿不可执迷,江山之贵不享,而慕望外之事乎?决不准汝之奏。"
太子又奏曰:"神仙之说,往往有之,修行之事,自古流传,安可不信真言,而昧正道。 但他日一旦而逝,无常迅速则何以改前过。 乞父王赐臣离宫出家,倘他日功成,则九族可超升矣。"
国王见太子执意要出家修行,心中大怒,即着校尉郑才,将太子囚去冷宫受苦,候其回心,然后赦出。
郑才即将太子囚去冷宫,王退朝。
太子入到冷宫,思想叹曰:"若无阴阳,岂有昼夜?若无天堂,岂有地狱?前夜见者若邪,则无劝我修行之心,必有思意。 前者道士又说他是斗母元君,若是元君点我修行,见我被囚,必来救我。 若不烧起好香,当天祷告,请元君到此,指引我修行之路,有何不可?"想罢,即点动好香,当天祈祝。
告词未罢,元君在云头叫曰:"太子,汝今被父囚禁在此,某谅难以脱之。 不若从父之命,弃却修行,早作脱身之计。"
太子曰:"弟子自从幸遇师父,心无变异,虽死不从父命,倘父将某苦禁于此,有死而已。 何肯悔言而听父乎?"元君曰:"汝果有真心出家,此处非修行之所。"
太子曰:"既非修行之所,安能脱身而往他处乎?"元君曰:"汝若肯去,离城有八十五里,有一山名武当山,那里可以行修。"
太子曰:"焉能去得?"元君曰:"可闭着两眼,同汝离此。"
太子即闭两眼,元君驾一朵祥云,将太子抱在怀中,离了冷宫,直到武当山。
但见:青山隐隐石壁,柳绿飘飘奇花;四周山色胜玉,真乃神仙造化。
却说太子同元君到山,拜元君为师,朝夕讲经说法,坐炼修行不题。
话分两头,却说次日国王升殿,校尉郑才奏说:"不见了太子。"
国王大怒,斩了郑才,十分烦恼,有文武赵全、孙越、冯元、王龙、王荣一班臣子,出班奏曰:"我主若要寻回太子,可出下榜文,于四方张挂,有人知太子者奏知,赏金千两,留得太子者加封官职。"
国王依奏,即出下榜文,于路上各处张挂。
忽一樵夫姓陈名春,住在武当山下,日前见一人,同一道人入山中去。
今闻朝中不见太子,出有榜文,自料前日见者,必是太子,去揭榜文,奏知国王。
不知后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太子头挽阴阳髻
却说一日国王升殿,传奏说:"武当山樵夫陈春见太子,揭榜来见我主。"
王命宣进,山呼毕,王曰:"卿既揭榜见孤,曾见太子否?"陈春曰:"小民日前见一人,同一道士入武当山去,臣思是太子,特来奏王。"
王曰:"汝既见二人入山,汝可引路,孤即今指挥汤伯,校尉黄钟,同五百金甲,将卿为引路官,去武当山寻见太子,回来重赏。"
陈春谢恩出朝,同指挥等直往武当山进发。
入山中,见太子头梳阴阳角髻,端然坐在石壁之下。
众军向前山呼,太子并不发一言,默默而坐。
汤伯吩咐金甲将向前去扯太子回朝,只见一霎时间,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自北方而来,对面不能见人,沙石乱纷纷撒将下来。
金甲将大惊,同汤伯等抱头掩耳,走回朝中。
次日国王升殿,汤伯同陈春、黄钟入见,国王问曰:"卿等到武当山,曾见太子被戏下武当子否?"汤伯奏曰:"臣到武当,果见太子坐于岩壁之下。 小臣吩咐金甲将向前去请太子回朝,太子半言不答。 一霎时间飞沙走石而来,对面不能见人。 臣等只得走回,奏知我主。"
国上听罢,言曰:"既太子在武当山,寡人即再着陈春为引道官,同文武群臣,带御林军三千,排驾接太子回朝。 “众臣谢恩出朝。 次日会齐众僚友,陈春为引道官,一路而行,直抵武当山进发。 来到武当山,入见太子,山呼毕,太子曰:“劳动众卿远来,有何话说?"众臣奏曰:"臣等领国王旨意,特来接千岁车驾回朝。"
太子曰:"未离国则可,今者谁家慕道,安敢忘佛法而归俗,天地无私,若有一念不静,可不自取其罪乎?"众臣等奏曰:"某等闻人子出家学道,先蒙不孝。 今者千岁执意不回,国主老矣,又无再裔即位,昼夜忧心。 倘有危时,则何人可为披麻执杖者?又何人可为嗣位之主乎?太子安保不被卿啄之议论,众口之公谈乎?如此则千岁学道未成,而不幸之名则先成矣。 众臣乃千岁之赤子,安敢匿过,见而不言乎?乞千岁参详参详。"
太子闻众臣之言,忍不住腮边下泪,亦言曰:"父王无子即位我亦知此久矣。 曾问我师,师云,我父王今岁当生一子即位。 众卿回奏我父,不必忧虑,卿等请回朝罢。 但吾既出家,安有再入朝之理?卿等为臣为子者,尽忠尚不能尽孝,何况出家之人,不能顾父母之劬劳乎?倘得天从人愿,他日入道,则我父母皆为佛矣。 如其不然,事由天定,亦不能保其议论也。 卿等勿复多言,作速回朝,尽忠辅主,以尽臣职,倘他日我母有弟长成嗣位,亦赖卿等辅政。"
众臣见太子不从,立意出家,只得拜辞回朝,一路而回。
不知后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太子被戏下武当
却说净洛国王升殿,众臣回朝,俯伏金阶奏曰:"臣等到武当山见太子,千言万语解劝,太子如风过耳,不肯回朝,臣等见太子执意,以我主无嗣事奏之。 太子云,曾闻师父说,陛下皇后怀孕,今岁该再有一子即位,臣等只得回朝,奏知陛下。"
国王见奏,叹曰:"彼若执意不回,难以再去。 若云孤后更有一子,亦未可准信,此皆非卿等之罪也,樵夫得其报信封为巡检之职,众臣各赐白金一斤,免朝三日。"
众文武谢恩退朝。
不觉光阴迅速,春回秋慕,净洛国皇后果又生一太子。
国王大悦,取名叫作玄虚。
后来长成,即净洛国王。
话分两头。
却说祖师辞众文武回朝,在山静炼修行,有二十年矣。
这武当山后,原有当山圣母,一日自思曰:"我蒙天尊吩咐,着我在山后,暗伴祖师修行,查其行事。 不想其人自从入山至今有二十年矣,无一毫破戒,功成广大。 我不免今夜变作一美貌女子前去戏他。 倘得那人春心一动,与我交合,那时我神通广大,游遍天下,可不美哉?"思罢,念动真言,摇身一变,变一女子,却似西子重生世,犹如观音降山来。
三寸金莲,轻移莲步,娇娇娆娆,转过祖师禅坛之前,假作悲哭之声,叫道:"师父可看天面,救奴一救。"
祖师正在禅坛上打坐,忽然哭声近,祖师猛然抬头一看,却是一女子,心中大惊,问曰:"小娘子因甚到此?天将晚矣,可速出去。"
女子答曰:"妾为母病,回家看母,迷失道路,来至此处。 幸遇师父可发慈悲之心,与妾在此宿过一夜,明日寻路回去。"
祖师曰:"此处乃修行之所,止有岩壁下放一禅牀,安能住宿?况小娘子又是女流之辈,古云男女授受不亲,小娘子可就天色未晚,速出此处,去山下寻一店安歇,明日回去,可不妙哉?"女曰:"奴乃女流,若去投宿,有不便处。 况奴常有一疾在身,受寒腹痛,今日天气又冷,虽此处宿不得,奴今到此,乞师父发慈悲之心,将衣带放开,把奴抱在师父怀内,倘得一夜旧疾不发,亦感师父恩德。"
祖师曰:"阿弥陀佛,是何言也!贫道修行有二十载矣,勿言不近女色,即男子未尝连榻,决难从命。"
女子见戏祖师不动,一时间假作悲声,叫:"腹痛难当,师父乞救奴一命。"
祖师如若不闻。
女子又叫曰:"师父出家人,逢灾救灾,逢难救难,出家之人,何故个铁打心肠。"
祖师听久,见其叫得可怜,问曰:"汝旧时腹痛,当用何法治之?"女子曰:"在家略痛,要我丈大之手挪挪便好;痛甚,要我丈夫腹对腹相挨片时才愈。 今者到此疼痛,丈夫又未在此,无人代奴挪挪。 乞师父代奴挪一挪,若得见母亲一面,当以死报。"
祖师曰:"我乃出家之人,叫我近小娘之身,此事决难。"
女子又叫曰:"师父,古云救人一命,胜造六级浮屠。 若不快挪,奴必疼死矣。"
祖师见其叫得可怜,只得近前,用手挪一会。
女子又叫曰:"疼甚,虽挪疼不止。 古云救人救到底。 望师父解开衣带,与奴对合片时,奴疼即愈。"
祖师曰:"若是如此,有死而已,决难遵命。"
大步行出月光之下,叹曰:"吾离国家,修行二十余载,未逢有道,反被人缠,终非了日,不如下山去,又作别计。"
言罢,亦不顾女子而去,移步下山,女子见师发怒下山,大惊言曰:"吾有罪矣。 其人修行二十余年矣,天书将至,吾今戏了他,倘此人一去,前功废矣。 妙乐天尊知之,则我怎了?不如摇身变一老婆子,去路上点化他转,以释前罪。"
说罢,口念真言,变一老婆子,将朽木化成一铁杵,驾云抢至前面,在路旁石上,磨来磨去。
祖师忿然下山,正行之间,见前面一老婆子,将铁杵石上磨。
祖师住立细想,不知作何使用。
近前问婆子曰:"贫道见老安人将此铁杵在此琢磨,不知作何使用?"婆子曰:"老身为女孙问我讨花针用,家下无矣。 老身只得将此铁杵磨成花针,与孙女用。"
祖师闻言笑曰:"铁杵何日成得花针?勿废了神思。 “婆子曰:“老身亦知难成,前言既出,许女孙磨成花针,安可半途而废?料耐心磨成必有一日也。"
祖师听言,亦不再问,遂行。
圣母见此回打他不转,又变一老子,驾云去三里之外,一手用一铁槌,一手用一锥子,在岩边锥岩。
祖师至,见老子锥岩,不知其意,又向前问曰:"老官用锥在此锥岩为何?"老子曰:"衰老为耕旱田数石,无水应田,故将此锥锥开岩沟,透水应田。"
租师闻言笑曰:"何日成之?"老子曰:"古云:心坚石也穿。 何愁不成?衰老用功锥岩月有余矣,若因汝一言而弃之,可不废却前功,则不能穿石也。 衰老不听汝言,再加勤力之劳,终有一日成功,安可废矣?愚细详度,决不困汝一言而半途中弃却前功也。"
祖师听罢,踌躇半晌,自言曰:"下山以来,见磨杵、锥岩者二事皆难,皆言不肯因一言而废前功。 我是个出家之人,因一妇人,忿怒下山,而弃前功,不如仍回山中再修,看后如何。"
思罢复回山中修行。
那当山圣母见祖师心回,复入山中,大喜,仍变回本相,依旧在山后去躲避不题。
却说妙乐天尊在云端见祖师功成,渐入仙道,但未去五脏中之脏。
天尊显出神通,念动咒语,从空中指出两个瞌睡虫飞去,打在祖师身上,祖师一时睡去不省。
天尊即唤出割肚神,即将宝剑一把,吩咐叫他剖开祖师腹中。
剖肚神得令,即将祖师衣带解开,当胸一剖,将肚肠取出。
天尊吩咐将肚肠放去岩下,用石盖住,将衣衫一幅,放入腹为肚,飞带一条为肠,用线缝合。
又取出还魂丹一个,放入祖师口中,叫剖腹神回避。
天尊念动真言,一时间祖师省来,见天尊在旁,祖师连忙起来礼拜,言曰:"弟子有失远迎之罪。"
天尊曰:”教汝勿得夜寝,何昼寝之?”祖师曰:"弟子往日自觉心静,昼夜不寝,未卜今日为何日觉困倦?一睡不省。"
天尊曰:"再不可如此。"
祖师曰:"从今改过。"
天尊曰:"汝更炼数年功,必入仙位。 我赐宝剑一把付汝,常要随身,倘遇邪魔,持起即去。"
祖师拜谢,天尊驾云而去。
祖师不知被天尊换却肚肠,日夜照旧苦炼,打坐修行,自觉渐渐身轻,常有五色云光罩体,四面禽兽来朝,昼夜听经闻法。
本山有一小儿,乃是竹竿精。
自从祖师到此修行,朝夕闻法,略有神通。
一日变成一女子,自西路而入,悲悲哭哭,向前叫师父救命。
祖师曰:"小娘子因甚到此?"女子曰:"因丈夫逼妾改嫁,妾不肯从,自后门逃出,意欲回娘家。 不想行错路头,来到此处。 天色晚矣,大雨淋漓,无处安身,乞师父容妾过一夜,明日早行。"
祖师曰:"我此禅坛上,乃是诵经说法之所,难以相从。"
那女子不听师言,欲入禅坛。
祖师恐是鬼怪,将宝剑举起,欲把女子斩死,祖师大惊,看时却是一大竹竿,师才释然。
不觉时光似箭,日月如梭,祖师复入山修行又二十年矣。
一日,又有一蟮精变一女子,满身披孝,哭哭啼啼,来到祖师禅坛之前,低头下拜。
祖师问曰:"小娘子从何而来?下拜贫道做甚?"女子答曰:"妾身一家六口,因得瘟疫之疾,连丧四人,今仅存幼子,年才三年,又病在牀,无门可投。 闻师父在山诵经说法,修行四十有年,必得正道,敬来相投,乞师父早发慈悲之心,去妾寒家,得念一卷真经,倘若救得妾身一子,万载不忘。 来世衔环而报也。"
祖师听罢,便有怜悯之心,问曰:"去汝家路有多少?"女子曰:"不远,只有五里之遥。"
祖师问曰:"汝住处多少人烟?"女子答曰:"只奴一家。"
祖师曰:"若只汝一家,贫道乃出家之人,难以从命。"
女子曰:"古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有何不可乎?"祖师再三下去。
那女就在禅坛之前悲悲哭哭,再三告恳。
祖师端然不动,垂目而坐。
女子自午哀哭至西,天色将晚。
女子曰:"师父既不肯光降,妾到此多时,天色晚矣,不能返家,如之奈何?"祖师曰:"小娘子速回,亦可去得。"
女子曰:"师父执一不肯去,妾安敢苦缠。 但山下大路,奴到自己行得,山中之路,奴今迷矣,乞师父指引出山,奴自回去也罢。"
祖师闻言,只得离下禅坛,带了宝剑,从先行引那女子出山去。
至半山,那女子向后扳住师父两肩,言曰:"妾脚酸痛,乞师父扶行几步。"
祖师大惊,答曰:"贫道出家四十有年,身体未拈一人,安可扶小娘子?但从缓而行。"
女子又曰:"师父之言是也。 但妾脚果行不动,若师父下肯扶妾下山,不如同师父回转山中,到禅坛上宿一宵,明日妾自回去也罢。"
祖师两皆不能从命。
那女子又曰:"扶又不可,回又不可,妾观师父一表非俗,人物清俊,妾一时春心荡漾,乞师父济妾一时之欲,妾自回家如何?"祖师听罢,亦不答话,拔步自回。
那女子显出神通,赶至近前,将祖师一把扯住,用钉身法言曰:"奴今出乖露丑,到如落花有意,君何作流水无情?"祖师被女子缠住,自觉身中沉重,不能醒解。
猛然思起腰中宝剑,实时取出拔起,那女子不见,祖师神复如旧,回入禅坛不题。
却说妙乐天尊在云端,每见祖师心神不动,巍然正气。
一日玉帝升殿。
妙乐天尊奏曰:"今有陛下一魂化身,复修成功,无毫发凡心,陛下当速差神将,引至天曹,着位领职。"
玉帝闻奏大悦,即着东方青龙,南方赤龙,西方白龙,北方黑龙,中央黄龙,捧驾妙乐天尊领皆。
再着西方太白金星捧印一颗,内篆"玉虚师相"四大字。
再着卷廉将石谷执旗一把,下凡迎驾。
众臣谢恩出朝而行不题。
一日祖师于岩上梳头,霎然想起血身无用,自觉意懒,头亦不梳,撇向后面,沉吟半晌,将身视下岩去,那岩下却有十余丈深。
耳闻天书一到,五龙捧起祖师,祖师见旨到跪接。
宣读旨曰:古云,人有善愿,天必从之。
善恶有报,干坤无私。
朕观玄元苦修四十余载,无毫发动念,诚心可知,当入天宫之位。
寡人今差五龙捧驾,金星持印,石谷执旗,封卿为五虚师相北方玄天上帝,管三十六员天将,八十二化身。
年逢九月九日、十二月念五,巡游天下,验察善恶。
原位太阳宫,禄享千锺,入西天受戒而升九族,叩头谢恩。
祖师听读罢,叩头谢恩毕,回身梳洗,发不能上。
祖师大惊,妙乐天尊曰:"弟子不知此意,天书到后,形下能改,安能再梳。"
祖师拜谢。
妙乐天尊驾云上天。
次日平明,玉帝升殿,妙乐天尊带祖师见帝。
玉帝问卿是谁?天尊奏曰:"这是臣领旨前至武当山,带来玄元见驾。"
玉帝见奏大悦,降阶扶起祖师,赐锦墩同坐,大设御宴,赏劳群臣,传旨送祖师去太阳宫不题。
次日祖师到太阳宫升道公座,门吏报众天尊拜贺。
祖师请进相见毕,正谈论间,忽见北方怨气冲天。
祖师大惊,问诸天君曰:"弟子才到此上界,因何有此怨气冲天,倦倦不息?"众天君曰:"上帝有所不知,此是中界隋炀帝无道,昏迷杀人,故有此气不散。"
言未罢,又见四方妖气冲起。
祖师又问曰:"又有妖气起,此是为何?"众天君曰:"妖气者乃上帝部将,在中界四方作乱,故有此妖气也。"
祖师曰:"妖怨二气冲天,非祥瑞也。 不宜久容,当要何如处之?"众天君谓曰:"如得一人有神通,去中界收尽二气,其功莫大,如此三界宁矣。"
祖师曰:"妖气既某步将,何惜一行?来日某当面君下凡,收尽二气,岂不为美?"众天君各各大悦,告辞回洞不题。
却说玉帝次日升殿,祖师出班,朝靴踏地,象简当胸,奏曰:"臣昨到太阳宫,见中界有妖怨二气冲天,臣观非上界样瑞,当以除之。 闻说者云,妖气乃臣部将在中界四方作乱,臣愿下凡,收回部将,除邪灭妖,回见陛下。"
玉帝闻奏大悦,即赐三台七星剑一把,黄金锁子甲一件,火丹五百丸,封为北方真武大将军之职,御酒三杯,谢恩出朝。
祖师离上界,去三清观辞三清。
相见毕,三清问其来故。
祖师将奏玉帝去中界收妖事说了一遍。
三清问曰:"更有谁同去?"祖师曰:"弟子自去,又无副将,今者故来请教,当复如何处之?"三清曰:"此亦不难。 当日你在武当修行之时,曾脱有肚肠于山中石岩之下,肚成龟怪,肠成蛇怪,在中界作乱。 汝若到凡,取此二物为将,方能成功。"
祖师闻言,拜别驾云下山。
念动咒语,变一道士。
不知后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祖师下凡收二怪
却说龟蛇二怪,一日在水火洞中玩赏,蛇言曰:"我与兄生于武当岩下,几衣头角。 今日神通广大,变化无穷。 如今只少一位夫人同乐,小弟心下十分不悦。"
龟怪曰:"贤弟说得有理,可吩咐小妖前去各家查看,谁家有美貌女子,拿两个来享用便了。"
二人大悦,即吩咐小妖前去打探不题。
却说曹州太守林彪,生下一女,名金菊小姐,年方二九,青春年少,生得唇红齿白,十分美貌。
又有推官赵漠,亦有一女,年方二八,名唤娇娘,体态妖娆,眉清目秀。
一日同太守小姐金菊,在花园中玩花,被小妖打探看见。
回报二怪,二怪实时驾妖云,一伙前来。
果见二女在后园中玩赏,生得十分美貌。
二怪大悦,显出神通,念动咒语,一时狂风大作,对面不能见人,众梅香俱被吹倒。
二小姐相携,正欲走出后园,被二怪各抱一个,驾云而去。
一时风停雾散,众梅香不见了小姐,各个大惊,只得出报太守、推官。
二人大惊,商议吩咐手下礼房写牒,二人亲自坐轿去城隍庙,烧牒到城隍,城隍得牒,实时着小鬼无常,出牌前去,拘本府各处山神土地前来。
不半日,众土地俱到。
城隍升堂,众土地跪在案前,问:"都爷有何吩咐?"城隍曰:"本府太守林彪、推官赵谟,各有一女,一日在后园玩赏,一时不见二女,到我处烧牒,指称不知是何方妖怪抢去。 汝等各管一方,必知何方妖怪,故着汝等来问。"
众土地禀曰:"我等山中俱未有妖,惟武当山有二妖,想是他抢去。"
城隍问曰:"二怪是谁?"土地曰:"一个乃是龟怪,一个是蛇怪。"
城隍又问曰:"武当为何有二怪?"土地曰:"昔年净洛国王太子玄元,在此山中修行。 一日成功,换那肚肠在岩下。 其肚肠先受灵气,年深月久,肚成龟怪,肠成蛇怪,正在那山中作乱甚惨,必是他拿去。"
城隍曰:"汝可去查来。 若果是他拿去,叫他速还二家去。"
土地曰:"那二怪食人无厌,神通广大,安肯还他?"城隍曰:"若此如何?"上地曰:"若要取二女子,除非天兵出战,围绕水火洞门,或者还肯,不然难取。"
城隍依言,即点本部神兵,直至武当山围绕洞门,喊杀连天下题。
后分两头。
却说龟、蛇二怪捉得二女子回来,欢天喜地,大设筵宴,欲逼那两个小姐成亲。
那小姐虽死不从,蛇怪欲食之。
龟怪曰:"贤弟勿性急,难怪他不从,他乃闺门室女,被俺们一时间捉来,啼泪未干,安肯就与俺们成亲,可吩咐小女妖伏侍一月半月,自然心回意转,何必慌忙。 已拿到我洞中来,如今怕他走上天下成!"蛇精听罢大悦,即吩咐女妖伏侍。
龟蛇二妖正在饮酒,洞门外喊杀连大。
小妖慌忙报曰:"今有本府城隍,闻二大王捉小姐到洞,统起神兵前来,口口声声叫大王放出二小姐便罢,半言不肯,杀进洞中,寸草不留。"
龟、蛇二妖听罢大怒,起动本山妖兵,杀出洞门,立住阵脚。
二妖大骂曰:"汝乃凡间一臣子,见汝尽忠,令在幽冥为司神。 我等乃天地生成,闻法成功。 洞中缺少夫人,捉太守、推官之女,与汝何干?擅统兵围我洞门?"城隍曰:"妖魔好大胆!汝生祸胎,府推二官牒至我司,安得不代他究其下落?好好放出二小姐,万事俱休;半言下肯,少刻间捉上天曹,有口难言。"
二妖听罢,举枪直刺城隍。
城隍挺刀来迎。
自午至酉,不分胜负。
二妖显出神通,龟变成大山,蛇盘于大山上,杀将下来,城隍不能抵敌,大败而走。
二妖亦不去赶,收兵入洞。
城隍走至本司,十分忧闷。
武当土地禀曰:"都爷不必忧虑,某日前问得有一神,乃是玄天上帝。 玉帝命他下凡除妖气,今变道人,在三清观息住。 此必有神通者,都爷可去投告此人,若得他来,必然收得此二妖。"
城隍听罢,即去三清观见祖师。
祖师曰:"城隍到此何为?"城隍曰:"下官为武当水火洞二妖,捉去本府太守林彪一女,推官赵谟一女,有牒到本司。 本司兴兵去取,杀他不过。 闻说上帝降凡除妖,特来投告上帝,乞救二女之性命,早发慈悲之心。"
祖师听罢曰:"汝可回去,我即往水火洞中去。"
城隍拜谢而去。
祖师念动真言,手持七星剑,驾云直到水火洞来战。
小妖报知二妖,二妖出洞。
看祖师怎生打扮?但见:手持七星宝剑,身穿黄甲锦袍;眉清目秀体金光。
若问何神降世,原是真武大将军。
道人高声叫曰:"二妖不得无礼,某奉玉旨降妖,快速归降,免遭天戮!"二妖曰:"汝归上界,我在凡间,我辈与你何仇,寻吾作对?"祖师曰:"天律云:『为妖迷失人家子女,食人骨血堕入酆都,五百年方得为畜。 』汝辈倘不自省,尚敢无礼?"二妖见说,心中大怒,持枪杀进。
祖师将剑一指,指出丙丁火。
龟属水,一见真火便走;蛇乃火星不怕,更加精神杀上来。
祖师又将剑往北方一指,指出壬癸水。
蛇见真水一至,不能挡,便走。
祖师见二妖走了,打入洞中,见二女悲悲哭哭。
祖师问其故。
二女子将玩赏被捉来事,说了一遍。
祖师曰:"小娘子二人不必悲哭。 吾乃北方玄天上帝真武将军,龟、蛇二妖被吾赶走了。 你二人可闭了两眼,送你回去。"
二小姐闻言拜谢,闭了两眼。
祖师念动真言,驾两朵祥云,送二女子回曹州府中。
金菊见父。
林彪问曰:"汝去有三日,不见汝影,为何又得回家?"金菊曰:"女儿同小姐娇娘去后园玩赏,霎时狂风一至,对面下能见人,被武当山二妖名龟、蛇者捉去。 我父牒至城隍,城隍杀妖不过。 后得上界玄天上帝真武将军杀退二妖,驾云救女儿回家,才能得命见爹爹。"
太守大悦,又问:"救你其人形象如何!"小姐曰:"其神形来,生得唇红齿白,发披于后,白面三须,紫袍玉带,手持七星剑。"
太守听罢,即出堂请推官相见。
少刻,推官到,相见毕。
太守将女回言得真武将军相救之事说了一遍。
推官曰:"令爱之言与小女对下官说者一字相同。 今得天神救护,当立一庙以谢之才是。"
太守曰:"长官言之有理。"
即着徐德循鸠工庀村,于北门外建一庙宇,三厦五栋。
塑一神像,披发执剑。
太守同推官小姐合家去进香拜谢。
有人去祈祷者,万感万应,至今香火不绝。
话分两头,却说二妖被祖师赶走,无处安身,十分恼恨。
蛇妖曰:"到此肚饥难忍,一时又没安身之所,不如兄长变作渡船,我变竹篙,在此三里溪等有人过渡,载至半江,沉而食之,权作安身之计,岂不美哉?"龟妖大悦,即变渡船、竹篙,侍候不题。
却说祖师送二位小姐回家,复来赶二妖。
驾云在半空中,见二妖变作渡篙。
祖师微微冷笑,立住云脚,下凡变一道士,向前将身跳入渡中,拿住那篙,慢慢撑至半江。
龟妖大喜,正欲显神通,便作欲沉之状。
祖师一见念动真言,手持三台七星剑,身长万丈。
蛇妖变篙被祖师捉在手中,心中大惊,翻身一跳,跳下水中。
龟怪变出本相,将祖师欲沉下水底。
祖师显出神通,头顶三十三天,足踏五湖四海,将龟蛇踏在溪底,不能得脱。
那蛇妖一见,腾上半空,喊一声说:"有天书到。"
祖师闻有天书到,把手接天书,那龟妖实时走出。
祖师见龟妖走了,知是中计,悔懊不及。
不知那妖走往何处,祖师沿途寻觅不题。
却说二妖得脱,商议走入一古井中躲避,等有人打水,欲拿人吃。
本坊土地大惊,正要去告社司,路逢祖师前来,土地跪接。
祖师问曰:"你在此坊曾见龟、蛇二妖下落否?"土地禀曰:"龟、蛇二妖今在本处井中,欲害村民,小神正欲去禀社司。"
祖师曰:"不必去禀社司,引我去井边便是。"
土地即引祖师至井边。
祖师拔出三台七星剑,念动真言,望井中一指,那二妖走出井外,与祖师对敌。
祖师又用剑自南方一指,北方一指,水火俱到,二妖大败而走。
祖师赶去,那二妖走入莲藕之中。
祖师赶近一见,取起莲藕在手,乱乱而砍至尾。
二妖躲在内中大惊,摇身一变,将身化粟米大,祖师扳下一粒来,正是二妖藏身之处。
二妖下地便走,祖师见二妖走了,又赶至一石榴树。
正见二妖走在石榴树上,去石榴中躲避。
祖师一见,将三台七星剑自南至北一指,水火俱到,石榴枝叶摇动,红光耀人,将树带根罩起,二妖怕见水火,不敢走脱。
祖师念动咒语,水火大作。
二妖在内,龟怕火,蛇怕水,难禁火烧水淹,只得连声叫苦。
祖师曰:"愿降否?"二妖连声答应,愿归顺上帝。
祖师住了水火。
二妖出见祖师,拜伏在地。
祖师曰:"汝二人甘心肯降否?"二妖曰:"永随上帝,不敢反异。"
祖师曰:"汝既倾心肯降,各现本身形象,与我一看。"
龟、蛇得令。
蛇变原形,生得独角金鳞铁骨,龟形生得背有九宫八卦,三眼三尾。
祖师见现出真形,用七星剑押住,取出火丹二枚,与二妖各吞一枚,吩咐曰:"汝二人适才食我火丹在腹,久后若有反乱,呼声火发,汝命即死。"
二怪拜服。
祖师带上天曹,见玉帝奏明前事。
玉帝大悦,即封龟、蛇二怪为水火二将,常随祖师行法。
祖师同龟、蛇谢恩毕,玉帝又曰:"下界黑气冲天,更有何人?可去收尽黑气。"
祖师出班奏曰:"小臣不才,愿再往下凡,收尽黑气回朝。"
玉帝闻奏大悦,即赐御酒三杯。
祖师谢恩出,同龟、蛇二将到三清殿中见三清。
不知后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祖师下凡收黑气
却说祖师领旨,去三清观见三清。
上清曰:"汝今到此,有何意见?"
祖师曰:"弟子收得水火二将,回见玉帝。 玉帝见下界黑气冲天,传下旨意,差人去收。 弟子领旨,欲去下界收黑气。 不知气起之处,当要何以收之,敬来求师父指引迷途。"
上清曰:"其气自北至南,自西入东,非止一端之气,乃众邪作乱,故有此气。"
祖师曰:"何乃聚有此气?"上清曰:"此气乃是黑煞神在世间作乱,自称为黑面山王,手下有七员将:一名李便,二名白起,三名刘达,四名张元伯,五名申仕贵,六名史文恭,七名范臣卿。 煞神自己姓赵名公明,号作文明。 其人自离上界,走往凡间,无人拘束,朝夕作乱,扰害生民,但其人当日下凡之时,法宝未曾带去,其人今同手下七名神将,在徐州府风清洞安身,吃人无厌;常常令小妖在河边巡,有人过河者,捉而吃之。 自今徐州府西安巷,有一姓詹名立升者,其人行善积德,外出为客。 他自汝成道后,塑汝神像,也供养汝之香火,今者又欲出外,为有要事过河,公明着一员将在河逡巡。 那詹立升欲过此河,必遭其害。 你今下凡,火速先至河边,一则救那人之性命,不负供养汝之善心;二则收此魔军,岂不美哉?"
祖师听罢,乃顿首叩谢,离三清观,吩咐手下水火二将,俱各摇身一变,变着三个客人,在河边叫梢子搭船。
只见长江中划着飘飘然一叶小舟而来。
那船头有一梢子,手持竹篙,将船儿缓缓撑近岸边,冲出一阵黑气来,黑气中藏有七人,俱欲向前要捉祖师三人等。
祖师见妖气一近,显出神通,手持三台七星剑,左有水将,右有火将,杀得众妖大败,不能抵挡,抱头鼠窜;走入清风洞中,将前事一一禀知。
赵公明闻言大怒,自己披挂出阵,正遇祖师,骂声不绝。
祖师曰:"你乃上界煞神,何不守分,走下凡间作乱?有犯天条,好好下马拜降,带上天曹,万事俱休,半言不肯,少刻间一命难存。"
赵公明闻言大怒,手持铁鞭,望祖师便打。
祖师举剑来迎,战至三巨余合,不分胜败,赵公明沉思半晌,暗暗吩咐手下李便,变出本相,乃是一条虎尾播鞭,其鞭有三十二节,长有三十三丈,用之者轻如鸿毛,被伤者重如泰山。
显出神通,与师对阵。
祖师一见,即吩咐蛇精变出真相,身长三十二丈,盘卷鞭上,将鞭紧紧缠住,重若泰山,险些儿将李便缠死。
李便被蛇精缠得气紧,只得变出本相脱离蛇身便走。
祖师赶杀将来,公明不敢抵敌,回洞不及,驾一朵祥云而走。
祖师杀入洞中,吩咐龟蛇二将曰:"今日孽畜一败,驾云必去四十里外而下,你二人火速驾云去四十里外等候,蛇精可变一座大山,龟精变茶枣一个。 将此七星剑变成一观,名叫通仙观。 我自己变作一个道士,在观中念经。 那孽畜必来我观中吃茶,汝便滚入他腹中,那时方能取得此孽畜。"
龟蛇二将得令,实时同祖师驾云,去到一地,名叫作万松林,依次坐定。
祖师变道士在观中念经。
那赵公明被祖师杀败,走去清风洞,无处安身,腹中又饥,望见前面有一观,经声响亮,果入观中,见道士,接入法堂坐下,那公明饥饿难当,一进观中,便叫讨饭来我吃。
道士曰:"客官何处到来?本观午饭吃尽,晚饭未炊,只有茶可奉。"
公明曰:"茶亦拿一杯来我吃,然后火速去做饭来吃,我腹中饥了。"
祖师将龟变枣子,放在茶杯中,与公明吃。
公明挑枣入口下腹。
祖师见枣入公明口中,祖师问曰:"赵公明,认得我否?"公明曰:"你是何人,识我姓名?我认不得你。"
祖师曰:"既认不得,待我变出本相来,"祖师回身变出本相。
公明一见,便欲逃走,祖师叫龟精在腹中抓将起来,公明叫苦连天,跌倒在地。
祖师曰:"汝适才吃我那枣,乃是我部将龟精变的。 汝若肯降我,吾将此二粒丹子与你吃,叫龟精出来;汝若不肯,你命休矣。"
公明闻言。
连声叫上帝救命,情愿归降。
祖师即付火丹二枚与公明吃下,叫龟精出来。
赵公明拜服,祖师大悦。
公明即招回七员将来见祖师,黑气归服而行。
不知后来如何,且再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