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魏神元皇后窦氏文帝皇后封氏桓皇后惟氏平文皇后王氏昭成皇后慕容氏献明皇后贺氏道武皇后慕容氏道武宣穆皇后刘氏明元昭哀皇后姚氏明元密皇后杜氏太武皇后赫连氏太武敬哀皇后贺氏景穆恭皇后郁久闾氏文成文明皇后冯氏文成元皇后李氏献文思皇后李氏孝文贞皇后林氏孝文废皇后冯氏孝文幽皇后冯氏孝文文昭皇后高氏宣武顺皇后于氏宣武皇后高氏宣武灵皇后胡氏孝明皇后胡氏孝武皇后高氏文帝文皇后乙弗氏文帝悼皇后郁久闾氏废帝皇后宇文氏恭帝皇后若干氏孝静皇后高氏汉因秦制,帝之祖母曰太皇太后,母曰皇太后,妃曰皇后,余则多称夫人,随世增损,非如《周礼》有夫人、嫔妇、御妻之数焉。
魏、晋相因,时有升降,前史言之具矣。
魏氏王业之兆,虽始于神元,然自昭成之前,未具言六宫之典;而章、平、思、昭、穆、惠、炀、烈八帝妃后无闻。
道武追尊祖妣,皆从帝谥为皇后。
始立中宫,余妾或称夫人,多少无限,然皆有品次。
太武稍增左右昭仪及贵人、椒房等,后庭渐已多矣。
又魏故事,将立皇后,必令手铸金人,以成者为吉,不则不得立也。
又太武、文成,保母劬劳之恩,并极尊崇之义,虽事乖典礼,而观过知仁。
孝文改定内官:左右昭仪位视大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世妇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
后置女职,以典内司。
内司视尚书令、仆。
作司、大监、女侍中三官视二品。
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女书史、书女、小书女五官视三品。
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视四品。
青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视五品。
及齐神武、文襄,俱未践尊极。
神武嫡妻称妃,其所娉蠕蠕女称为蠕蠕公主。
文襄既尚魏朝公主,故无别号。
两宫自余姬侍,并称娘而已。
文宣后庭虽有夫人、嫔、御之称,然未具员数。
孝昭内职甚少,唯杨嫔才貌兼美,复是贵家,襄城王母桑氏有德行,并蒙恩礼,其余无闻焉。
河清新令:内命妇依古制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
又准汉制置昭仪,有左右二人,比丞相。
其弘德、正德、崇德为三夫人,比三公。
光猷、昭训、隆徽为上嫔,比三卿。
宣徽、凝晖、宣明、顺华、凝华、光训为下嫔、比六卿。
正华、令侧、修训、曜仪、明淑、芳华、敬婉、昭华、光正、昭宁、贞范、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静训、曜德、广训、晖范、敬训、芳猷、婉华、明范、艳仪、晖则、敬信为二十七世妇,比从三品。
穆光、茂德、贞懿、曜光、贞凝、光范、令仪、内范、穆闺、婉德、明婉、艳婉、妙范、晖章、敬茂、静肃、琼章、穆华、慎仪、妙仪、明懿、崇明、丽则、婉仪、彭媛、修闲、修静、弘慎、艳光、漪容、徽淑、秀仪、芳婉、贞慎、明艳、贞穆、修范、肃容、茂仪、英淑、弘艳、正信、凝婉、英范、怀顺、修媛、良则、瑶章、训成、润仪、宁训、淑懿、柔则、穆仪、修礼、昭慎、贞媛、肃闺、敬顺、柔华、昭顺、敬宁、明训、弘仪、崇敬、修敬、承闲、昭容、丽仪、闲华、思柔、媛光、怀德、良媛、淑猗、茂范、良信、艳华、徽娥、肃仪、妙则为八十一御女,比正四品。
武成好内,并具其员,自外又置才人,采女,以为散号。
后王既立二后,昭仪以下皆倍其数。
又置左右娥英,比左右丞相,降昭仪比二大夫。
寻又置淑妃一人,比相国。
周氏率由姬制,内职有序。
文帝创基,修衽席以俭约;武皇嗣历,节情欲于矫枉。
宫闱有贯鱼之美,戚里无私溺之尤,可谓得君人之体也。
宣皇外行其志,内逞其欲,溪壑难满,采择无厌;恩之所加,莫限厮皁;荣之所及,无隔险诐。
于是升兰殿以正位,践椒庭而齐体者,非一人焉;阶房帷而拖青紫,缘恩幸而拥玉帛,非一族焉。
虽辛、癸之荒淫,赵、李之倾惑,曾未足比其仿佛也。
人厌苛政,弊事实多,文帝之祀忽诸,特由于此。
隋文思革前弊,大矫其违,唯皇后当室,傍无私宠;妇官位号,未详备焉。
开皇二年著内官之式,略依《周礼》,省减其数。
嫔三员,掌教四德,视正三品;世妇九员,掌宾客祭祀,视正五品;女御三十八员,掌女功丝枲,视正七品。
又采汉、晋旧仪,置六尚、六司、六典,递相统摄,以掌宫掖之政。
一曰尚宫,掌导引皇后及闺阁禀赐。
管司令三人,掌图籍法式,纠察宣奏;典琮三人,掌琮玺器玩。
二曰尚仪,掌礼仪教学。
管司乐三人,掌音律之事;典赞三人,掌导引内外命妇朝见。
三曰尚服,掌服章宝藏。
管司饰三人,掌簪珥花严;典栉三人,掌巾栉膏沐。
四曰尚食,掌进膳先尝。
管司医三人,掌方药卜筮;典器三人,掌樽彝器皿。
五曰尚寝,掌帷帐床褥。
管司筵三人,掌铺设洒扫;典执三人,掌扇伞灯烛。
六曰尚工,掌营造百役。
管司制三人,掌衣服裁缝;典会三人,掌财帛出入。
六尚各三员视从九品,六司视勋品,六典视流外二品。
初,文献皇后功参历试,外预朝政,内擅宫闱;怀嫉妒之心,虚嫔妾之位;不设三妃,防其上逼。
自嫔以下,置六十员。
加又抑损服章,降其品秩。
至文献崩后,始置贵人三员,增嫔至九员,世妇二十七员,御女八十一员。
贵人等关掌宫闱之务,六尚以下皆分泰焉。
炀帝时,后妃嫔御无厘妇职,唯端容丽饰,陪从宴游而已。
帝又参详典故,自制嘉名,著之于令。
贵妃、淑妃、德妃是为三夫人,品正第一。
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是为九嫔,品正第二。
婕妤一十二员,品正第三。
美人、才人一十五员,品正第四,是为世妇。
宝林二十员,品正第五。
御女二十四员,品正第六。
采女三十七员,品正第七,是为女御,总一百二十,以叙于宴寝。
又有承衣刀人,皆趋侍左右,并无员数,视六品以下。
时又增置女官,准尚书省,以六局管二十四司。
一曰尚宫局,管司言,掌宣传奏启;司簿,掌名录计度;司正,掌格式推罚;司闱,掌门阁管籥。
二曰尚仪局,管司籍,掌经史教学,纸笔几案;司乐,掌音律;司宾,掌宾客;司赞,掌礼仪赞相导引。
三曰尚服局,管司玺,掌琮玺符节;司衣,掌衣服;司饰,掌汤沐巾栉玩弄;司仗,掌仗卫戎器。
四曰尚食局,管司膳,掌膳羞;司醖,掌酒醴益醢;司药,掌医巫药剂;司饎,掌廪饩柴炭。
五曰尚寝局,管司设,掌床席帷帐,铺设洒扫;司舆,掌舆辇伞扇,执持羽仪;司苑,掌园御种植,蔬菜瓜果;司灯,掌火烛。
六曰尚工局,管司制,掌营造裁缝;司宝,掌金玉珠玑钱货;司彩,掌缯帛;司织,掌织染。
六尚二十二司,员各二人,唯司乐、司膳员各四人。
每司又置典及掌,以贰其职。
六尚十人,品从第五。
司二十八人,品从第六。
典二十八人,品从第七。
掌二十八人,品从第九。
女史流外,量局闲剧,多者十人以下,无定员数。
联事分职,各有司存焉。
魏神元皇后窦氏,没鹿回部大人宾之女也。
宾临终,诫其二子速侯、回题,令善事帝。
及宾卒,速侯等欲因帝会丧为变。
语泄,帝闻之,晨起以佩刀杀后。
驰使告速侯等,言后暴崩。
速侯等来赴,因执杀之。
文帝皇后封氏,生桓、穆二帝,早崩。
桓帝立,乃葬焉。
文成初,穿天泉池,获一石铭,称桓帝葬母氏,远近赴会二十余万。
有司以闻,命藏之太庙。
次妃兰氏,是生思帝。
桓皇后惟氏,生三子,长曰普根,次惠帝,次炀帝。
平文崩。
后摄国事,时人谓之曰"女国"。
后性猛忌,平文之崩,后所为也。
平文皇后王氏,广宁人也。
年十三,因事入宫,得幸于平文,生昭成帝。
平文崩,昭成在襁褓,时国有内难,将害帝子。
后匿帝于裤中,咒曰:"若天祚未终者,汝无声。"
遂良久不啼,得免于难。
昭成初欲定都于氵垒源川,筑城郭,起宫室,议不决。
后闻之曰:"国自上世,迁徙为业。 今事难之后,基业未固,若郭而居,一旦寇来,难卒迁动。"
乃止。
烈帝之崩,国祚殆危;兴复大业,后之力也。
崩,葬云中金陵。
道武即位,配飨太庙。
昭成皇后慕容氏,慕容晃之女也。
初,帝纳晃妹为妃,未几而崩。
晃后请继好。
遣大人长孙秩逆后,晃送于境上。
后至,有宠,生献明帝及秦明王。
后性聪敏多智,专夕理内,每事多从。
初,昭成遣卫辰兄悉勿祈还部落也,后诫之曰:"汝还,必深防卫辰。 辰奸猾,终当灭汝。"
悉勿祈死,其子果为卫辰所杀,卒如后言。
建国二十三年,崩。
道武即位,配飨太庙。
献明皇后贺氏,东部大人野干女也。
少以容仪选入东宫,生道武。
苻洛之内侮也,后与道武及故臣吏避难北徙。
俄而高车来抄掠,后乘车避贼而南,中路失道,乃仰天曰:"国家胤胄岂正尔绝灭也!惟神灵扶助。"
遂驰,轮正不倾。
行百余里,至七个山南而免难。
后刘显使人将害帝,帝姑为显弟亢掞妻,知之,密以告后。
梁眷亦来告难。
后乃令帝去之。
后夜饮显醉,向晨,故惊厩中群马,使起视马,后泣谓曰:"吾诸子始皆在此,今尽亡失,汝等谁杀之?"故显使不急追。
道武得至贺兰部,群情未甚归附。
后从弟外朝大人悦举部随从,供奉尽礼。
显怒,将害后,后奔亢掞家,匿神车中三日。
亢掞举室请救,乃得免。
会刘显部乱,始得亡归。
后后弟染干忌道武之得人心,举兵围逼行宫。
后出谓染干曰:"汝等今安所置我,而欲杀吾子也?"染干惭而去。
后后少子秦王觚使于燕,慕容垂止之。
后以觚不反,忧念寝疾。
皇始元年,崩,祔葬于盛乐金陵。
后追加尊谥,配飨焉。
道武皇后慕容氏,宝之季女也。
中山平,入充掖庭,得幸。
左丞相、卫王仪等奏请立皇后。
帝从仪,令后铸金人成,乃立之。
封后母孟为漂阳君。
后崩。
道武宣穆皇后刘氏,刘眷女也。
登国初,纳为夫人,生华阴公主,后生明元。
后专理内事,宠待有加,以铸金人不成,故不登后位。
魏故事,后宫产子,将为储贰,其母皆赐死。
道武末年,后以旧法薨。
明元即位,追遵谥位,配飨太庙。
自此后,宫人为帝母,皆正配飨焉。
明元昭哀皇后姚氏,姚兴女西平长公主也。
明元以后纳之,后为夫人。
后以铸金人不成,未升尊位,然帝宠礼如后。
是后犹欲正位,后谦不当。
泰常五年,薨。
帝追恨之,赠皇后玺绶而加谥焉。
葬云中金陵。
明元密皇后杜氏,魏郡鄴人,阳平王超之妹也。
初以良家子选入太子宫,有宠,生太武。
及明元即位,拜贵嫔。
泰常五年,薨,谥曰贵嫔,葬云中金陵。
太武即位,追尊号谥,配飨太庙。
又立庙于鄴,刺史四时荐祀。
以魏郡,太后所生之邑,复其调役。
后甘露降于庙庭。
文成时,相州刺史高闾表修后庙,诏曰:"妇人外成,理无独祀;阴必配阳,以成天地,未闻有莘之国立大姒之飨。 此乃先皇所立,一时之至感,非经世之远制,便可罢祀。"
先是,太武保母窦氏,初以夫家坐事诛,与二女俱入宫;操行纯备,进退以礼,明元命为太武保母。
性仁慈,帝感其恩训,奉养不异所生。
及即位,尊为皇太后,封其弟漏头为辽东王。
太后训厘内外,甚有声称。
性恬素寡欲,喜怒不形于色,好扬人之善,隐人之过。
帝征凉州,蠕蠕吴堤入寇,太后命诸将击走之。
真君元年,崩。
诏天下大临三日,太保卢鲁元监护丧事,谥曰惠。
葬崞山,从后意也。
初,后尝登崞山,顾谓左右曰:"吾母养帝躬,敬神而爱人,若死而不灭,必不为贱鬼。 然于先朝,本无位次,不可违礼以从园陵。 此山之上,可以终托。"
故葬焉。
别立后寝庙于崞山,建碑颂德。
太武皇后赫连氏,屈丐女也。
太武平统万,纳后及二妹,俱为贵人,后立为皇后。
文成初,崩,祔葬金陵。
太武敬哀皇后贺氏,代人也。
初为夫人,生景穆。
神蒨元年,薨,追赠贵嫔,葬云中金陵。
后追号尊谥,配飨太庙。
景穆恭皇后郁久闾氏,河东王毗妹也。
少以才,选入东宫。
有宠,生文成皇帝而薨。
文成即位,追尊号谥,葬云中金陵,配飨太庙。
又文成乳母常氏,本辽西人,因事入宫,乳帝,有劬劳保护之功。
文成即位,尊为保太后,寻尊为皇太后,告于郊庙。
和平元年,崩。
诏天下大临三日,谥曰昭。
葬于广宁磨笄山,俗谓之鸣鸡山,太后遗志也。
依惠太后故事,别立寝庙,置守陵二百家,树碑颂德。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长乐信都人也。
父朗,秦、雍二州刺史、西城郡公。
母乐浪王氏。
后生于长安,有神光之异。
朗坐事诛,后遂入宫。
太武左昭仪,后之姑也,雅有母德抚养教训。
年十四,文成践极,以选为贵人,后立为皇后。
文成崩,故事国有大丧,三日后御服器物一以烧焚,百官及中宫皆号泣而临之。
后悲叫自投火,左右救之,良久乃苏。
献文即位,尊为皇太后。
丞相乙浑谋逆,献文年十二,居于谅闇,太后密定大策,诛浑,遂临朝听政。
及孝文生,太后躬亲抚养。
是后罢令不听政事。
太后行不正,内宠李弈,献文因事诛之。
太后不得意,遂害帝。
承明元年,尊曰太皇太后,复临朝听政。
后性聪达。
自入宫掖,粗学书计;及登尊极,省决万机。
孝文诏罢鹰师曹,以其地为太后立报德佛寺。
太后与孝文游于方山,顾川阜有终焉之志。
因谓群臣曰:"舜葬苍梧,二妃不从,岂必远祔山陵,然后为贵哉?吾百岁后,神其安此。"
孝文乃诏有司营建寿陵于方山,又起永固石室,将终为清庙焉。
太和五年起作,八年而成,刊石立碑,颂太后功德。
太后以帝富于春秋,乃作《劝戒歌》三百余章,又作《皇诰》十八篇,文多不载。
太后立文宣王庙于长安,又立思燕佛图于龙城,皆刊石立碑。
太后又制,内属五庙之孙、外戚六亲缌麻,皆受复除。
性俭素,不好华饰,躬御缦绘而已。
宰人上膳,案裁径尺,羞膳滋味,减于故事十分之八。
太后尝以体不安,服庵闾子,宰人昏而进粥,有蜒在焉,后举匕得之。
帝时侍侧,大怒,将加极罚,太后笑而释之。
自太后临朝专政,孝文雅性孝谨,不欲参决;事无巨细,一禀于太后。
太后多智,猜忍,能行大事;杀戮赏罚,决之俄顷,多有不关帝者。
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
故杞道德、王遇、张祐、苻承祖等拔自微阉,岁中而至王公。
王睿出入卧内,数年便为宰辅。
赏赍千万亿计,金书铁券,许以不死之诏。
李冲以器能受任,亦由见宠帏幄,密加锡赍,不可胜数。
后性严明,假有宠侍,亦无所纵。
左右纤介之愆,动加棰楚,多至百余,少亦数十。
然性不宿憾,寻亦待之如初;或因此更加富贵,是以人人怀于利欲,至死而不思退。
太后曾与孝文幸灵泉池,宴群臣及蕃国使人、诸方渠帅,各令为其方舞。
孝文上寿,太后忻然作歌,帝亦和歌,遂命群臣各言其志,于是和歌者九十人。
太后外礼人望,元丕、游明根等颁赐金帛舆马;每至褒美睿等,皆引丕参之,以示无私。
又自以过失,惧人议己,小有疑忌,便见诛戮。
迄后之崩,孝文不知所生。
至如李、李惠之徒,猜嫌覆灭者十余家,死者数百人,率多枉滥,天下冤之。
十四年,崩于太和殿,年四十九。
其日有雄雉集于太华殿。
帝酌饮不入口五日,毁慕过礼。
谥曰文明太皇太后。
葬于永固陵,日中而反,虞于鉴玄殿。
诏曰:"尊旨从俭,不申罔极之痛;称情允礼,仰损俭训之德;进退思惟,倍用崩感。 又山陵之节,亦有成命;内则方丈,外裁奄坎。 脱于孝子之心有所不尽者,室中可二丈,坟不得过三十步。 今以陵万世所仰,复广为六十步。 孤负遗旨,益以痛绝!其幽房大小,棺椁质约,不设明器。 至于素帐缦茵瓷瓦之物,亦皆不置。 此则遵先志,从册令。 俱奉遗事,而有从有违,未达者或以致怪。 梓宫之里,玄堂之内,圣灵所凭,已一一奉遵,仰昭俭德。 其余外事,有所不从,以尽痛慕之情。 其宣示远近,著告群司,上明俭诲之美,下彰违命之失。"
及卒哭,孝文服衰,近臣从服。
三司以下外臣衰服者,变服就练;七品以下,尽除即吉。
设附祭于太和殿,公卿以下始亲公事。
帝毁瘠,绝酒肉不御者三年。
初,帝孝于太后,乃于永固陵东北里余营寿宫,遂有终焉瞻望之志。
及迁洛阳,乃自表瀍西以为山园之所,而方山虚宫号曰万年堂云。
文成元皇后李氏,梁国蒙县人,顿丘王峻之妹也。
后之生也,有异于常。
父方叔,恒言此女当大贵。
及长,姿质美丽。
太武南征,永昌王仁出寿春,军至后宅,因得后。
及仁镇长安,遇事诛,后与其家人送平城宫。
高祖登白楼望见,美之。
乃下台,后得幸于斋库中,遂有娠。
常太后后问后,知之,时守库者亦私书于壁记之,别加验问,皆符同。
及生献文,拜贵人。
太安二年,太后令依故事。
令后具条记在南兄弟,及引所结宗兄洪之,悉以付托。
临决,每一称兄弟,拊胸恸泣,遂薨。
后谥曰元皇后,葬金陵,配飨太庙。
献文思皇后李氏,中山安喜人,南郡王惠之女也。
姿德婉淑,年十八。
以选入东宫。
献文即位,为夫人,生孝文帝。
皇兴三年,薨,葬金陵。
承明元年,追崇号谥,配飨太庙。
孝文贞皇后林氏,平凉人也。
父胜,位平凉太守。
叔父金闾,起自阉官。
献文初,为定州刺史,为乙浑所诛,及胜兄弟皆死。
胜无子,有二女入掖庭。
后容色美丽,得幸于孝文,生皇子恂。
以恂将为储贰,太和七年,后依旧制薨。
帝仁恕不欲袭前事,而禀文明太后意,故不果行。
谥曰贞皇后,葬金陵。
及恂以罪赐死,有司奏追废后为庶人。
孝文废皇后冯氏,太师熙之女也。
太和十七年,孝文既终丧,太尉元丕等表以长秋未建,六宫无主,请正内位。
孝文从之,立后为皇后,恩遇甚厚。
孝文后重引后姊昭仪至洛,稍有宠,后礼爱渐衰。
昭仪自以年长,且前入宫掖,素见待念,轻后而不率妾礼。
后虽性不妒忌,时有愧恨之色。
照仪规为内主,谮构百端,寻废后为庶人。
后贞谨有德操,遂为练行尼,后终于瑶光佛寺。
孝文幽皇后亦冯熙女。
母曰常氏。
本贱微,得幸于熙,熙元妃公主薨后,遂主家事。
生后与北平公夙。
文明太皇太后欲家世贵宠,乃简熙二女,俱入掖庭,时年十四。
其一早卒。
后有姿媚,偏见爱幸。
未几,疾病。
太后乃遣还家为尼,帝犹留念焉。
岁余而太后崩,帝服终,颇存访之。
又闻后素疹痊除,遣阉官双三念玺书劳问,遂迎赴洛阳。
及至,宠爱过本初。
当夕,宫人稀复进见。
拜为左昭仪,后立为皇后。
帝频岁南征,后遂与中官高菩萨私乱。
及帝在汝南不豫,后便公然丑恣,中常侍双蒙等为其心腹。
是时彭城公主,宋王刘昶子妇也,年少嫠居。
北平公冯夙,后之周母弟也。
后求婚于孝文,孝文许之。
公主志不愿,后欲强之,婚有日矣。
公主密与侍婢及僮从十余人,乘轻车,冒霖雨,赴悬瓠,奉谒孝文,自陈本意。
因言后与菩萨乱状。
帝闻,因骇愕,未之信,而秘匿之。
此后后渐忧惧。
与母常氏求托女巫,祷厌孝文疾不起;一旦得如文明太后辅少主称命者,赏报不赀。
又取三牲,宫中祆祠,假言祈福,专为左道。
母常或自诣宫中,或遣侍婢与相报答。
帝至洛,执问菩萨、双蒙等,具得情状。
帝以疾卧含温室,夜引后,并列菩萨等于户外。
后临入,令搜衣中,称有寸刃便斩。
后顿首泣谢,乃赐坐东楹,去御筵二丈余。
孝文令菩萨等陈状,又让后曰:"汝有妖术,可具言之。"
后乞屏左右,有所密状。
孝文敕中常侍悉出,唯令长秋卿白整在侧,取卫直刀拄之。
后犹不言。
孝文乃以绵坚塞整耳,自小语再三呼整,无所应,乃令后言。
事隐,人莫知之。
高祖乃唤彭城、北海二王令入坐,言:"昔是汝嫂,今便他人,但入勿避。"
又曰:"此老妪欲白刃插我肋上,可穷问本未,勿有所难。"
又云:"冯家女不能复相废逐,且使在宫中空坐,有心乃能自死,汝等勿谓吾犹有情也。"
帝素至孝,犹以文明太后故,未行废。
二王出,乃赐后辞死诀,再拜稽首涕泣。
及入宫后,帝命中官有问于后,后骂曰:"我天子妇,当面对,岂令汝传也!"帝怒,敕后母常入,示与后状,常挞之百余乃止。
帝寻南伐,且留京师。
虽以罪失宠,而夫人嫔妾奉之如法。
唯令世宗在东宫,无朝谒之事。
帝疾甚,谓彭城王勰曰:"后宫久乖阴德,自绝于天,吾死后可赐自尽别宫,葬以后礼,庶掩冯门之大过。"
帝崩,梓宫达鲁阳,乃行遗诏。
北海王详奉宣遗旨,长秋卿白整等入授后药。
后走呼,不肯引决,曰:"官岂有此也!是此诸王辈杀我耳。"
整等执持强之,乃含椒而尽。
梓宫次洛南,咸阳王禧等知审死,相视曰:"若无遗诏,我兄弟亦当作计去之。 岂可令失行妇人宰制天下,杀我辈也?"
谥曰幽皇后,葬长陵茔内。
孝文文昭皇后高氏,司徒公肇之妹也。
父扬,母盖氏,凡四男三女,皆生于东裔。
孝文初,乃举室西归。
近龙城镇,镇表后德色婉艳。
及至,文明太后亲幸北部曹见后,奇之,入掖庭,时年十三。
初,后幼曾梦在堂内立,而日光自窗中照之,灼灼而热,后东西避之,光犹斜照不已。
如是数夕,怪之,以白其父飏。
飏以问辽东人闵宗。
宗曰:"此奇征也。 昔有梦月入怀,犹生天子,况日照之征!此女将被帝命,诞育人君之象也。"
后生宣武及广平王怀、长乐公主。
冯昭仪宠盛,密有母养帝心。
后自代如洛阳,暴薨于汲郡之共县,或云昭仪所贼也。
宣武之为皇太子,二日一朝幽后,后拊念慈爱有加。
孝文出征,宣武入朝,必久留后宫,亲视栉沐,母道隆备。
其后有司奏请加号,谥曰文昭贵人。
孝文从之。
宣武践阼,追尊配飨。
后先葬在长陵东南,陵制卑局,因就起山陵,号终宁陵。
置邑户五百家。
明帝时,更上尊号太后,以同汉、晋之典,正姑妇之礼,庙号如旧文昭。
迁灵榇于长陵兆内西北六十步。
初,开终宁陵数丈,于梓宫上获大蛇,长丈余,黑色,头有王字,蛰而不动;灵榇既迁,还置蛇旧处。
宣武顺皇后于氏,太尉烈弟劲之女也。
宣武始亲政事,烈时为领军,总心膂之任。
以嫔御未备,左右讽谕,称后有容德,帝乃迎入为贵人。
时年十四,甚见宠爱,立为皇后。”
后静默宽容,性不妒忌。
生皇子,三岁夭没。
其后暴崩,宫禁事秘,莫能知悉,而世议归咎于高夫人。
葬永泰陵,谥曰顺皇后。
宣武皇后高氏,文昭皇后弟偃之女也。
宣武纳为贵嫔,生皇子,早夭;又生建德公主。
后拜为皇后,甚见礼重。
性妒忌,宫人希得进御。
及明帝即位,上尊号曰皇太后。
寻为尼,居瑶光寺。
非大节庆不入宫中。
建德公主始五六岁,灵太后出觐母武邑君,时天文有变,灵太后欲以当祸,是夜暴崩,天下冤之。
丧还瑶光佛寺,殡皆以尼礼。
初,孝文幽后之宠也,欲专其爱,后宫接御,多见阻遏。
孝文时言于近臣,称妇人妒防,虽王者亦不能免,况士庶乎。
宣武高后悍忌,嫔御有至帝崩不蒙侍接者。
由是在洛二十余年,皇子全育者唯明帝而已。
宣武灵皇后胡氏,安定临泾人,司徒国珍女也。
母皇甫氏,产后之日,赤光四照。
京兆山北县有赵胡者,善于卜相,国珍问之,胡云:"贤女有大贵之表,方为天地母,生天地主,勿过三人知也。"
后姑为尼,颇能讲道。
宣武初,入讲禁中。
积岁,讽左右称后有姿行。
帝闻之,乃召入掖庭,为充华世妇。
而椒庭之中,以国旧制,相与祈祝,皆愿生诸王、公主,不愿生太子。
唯后每称:"夫人等言,何缘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不育冢嫡也?"明帝在孕,同列犹以故事相恐,劝为诸计。
后固意确然,幽夜独誓,但使所怀是男,次第当长子,子生,身死不辞。
既诞明帝,进为充华嫔。
先是,宣武频丧皇子,自以年长,深加慎护,为择乳保,皆取良家宜子者,养于别宫,皇后及充华皆莫得而抚视焉。
及明帝践阼,尊后为皇太妃,后尊为皇太后。
临朝听政,犹曰殿下,下令行事。
后改令称诏,群臣上书曰陛下,自称曰朕。
太后以明帝冲幼,未堪亲祭,欲傍《周礼》夫人与君交献之义,代行祭礼。
礼官博议以为不可,而太后欲以帏幔自鄣,观三公行事。
重问侍中崔光,光便据汉和熹邓后荐祭故事。
太后大悦,遂摄行初祀。
太后性聪悟,多才艺,姑既为尼,幼相依托,略得佛经大义。
亲览万机,手笔断决。
幸西林园法流堂,命侍臣射,不能者罚之。
又自射针孔,中之,大悦,赐左右布帛有差。
先是,太后敕造申讼车,时御焉。
出自云龙大司马门,从宫西北,入自千秋门,以纳冤讼。
又亲策孝、秀、州郡计吏于朝堂。
太后与明帝幸华林园,宴群臣于都亭曲水,令王公以下赋七言诗。
太后诗曰:"化光造物含气贞。"
明帝诗曰:"恭己无为赖慈英。"
王公以下赐帛有差。
太后父薨,百僚表请公除,太后不许。
寻幸永宁寺,观建刹于九级之基,僧尼士女赴者数万人。
及改葬文昭高后,太后不欲令明帝主事,乃自为丧主。
出至终宁陵,亲奠遣事,还哭于太极殿,至于讫事,皆自主焉。
后幸嵩高山,夫人、九嫔、公主以下从者数百人,升于顶中。
废诸淫祀,而胡天神不在其例。
寻幸阙口温水,登鸡头山,自射象牙簪,一发中之,敕示文武。
时太后逼幸清河王怿,淫乱肆情,为天下所恶。
领军元叉、长秋卿刘腾等奉明帝于显阳殿,幽太后于北宫,于禁中杀怿。
其后太后从子都统僧敬与备身左右张车渠等数十人谋杀叉,复奉太后临朝。
事不克,僧敬坐徙边,车渠等死,胡氏多免黜。
后明帝朝太后于西林园,宴文武侍臣,饮至日夕,叉乃起至太后前自陈,外云太后欲害己及腾。
太后答云:"无此语。"
遂至于极昏。
太后乃起执明帝手下堂,言:"母子不聚久,今暮共一宿,诸大臣送我入。"
太后与帝向东北小阁,左卫将军奚康生谋杀叉不果。
自刘腾死,叉又宽怠,太后与明帝及高阳王雍为计,解叉领军。
太后复临朝,大赦改元。
自是朝政疏缓,威恩不立,天下牧守,所在贪婪。
郑俨污乱宫掖,势倾海内;李神轨、徐纥并见亲侍,一二年中,位总禁要。
手握王爵,轻重在心,宣淫于朝,为四方之所秽。
文武解体,所在乱逆,土崩鱼烂,由于此矣。
僧敬又因聚集亲族,遂涕泣谏曰:"陛下母仪海内,岂宜轻脱如此!"太后大怒,自是不召僧敬。
内为朋党,防弊耳目,明帝所亲幸者,太后多以事害焉。
有蜜多道人,能胡语,帝置于左右。
太后虑其传致消息,三月三日,于城南大巷中杀之,方悬赏募贼。
又于禁中杀领左右、鸿胪少卿谷会、绍达,并帝所亲也。
母子之间,嫌隙屡起。
郑俨虑祸,乃与太后计,因潘嫔生女,妄言皇子,便大赦,为武泰元年,复阴行鸩毒。
其年二月,明帝暴崩,乃奉潘嫔女,言太子即位。
经数日,见人心已安,始言潘嫔本实生女,今宜更择嗣君,遂立临洮王子钊为主,年始二、三岁,天下愕然。
及尔硃荣称兵度河,太后尽召明帝六宫,皆令入道,太后亦自落发。
荣遣骑拘送太后及幼主于河阴。
太后对荣多所陈说,荣拂衣而起。
太后及幼主并沈于河。
太后妹冯翊君收瘗于双灵寺。
武帝时,始葬以后礼,而追加谥曰灵。
孝明皇后胡氏,灵太后从兄冀州刺史盛之女。
灵太后欲荣重门族,故立为皇后。
明帝颇有酒德,专嬖充华潘氏,后及嫔御并无过宠。
太后为帝选纳,抑屈人流。
时博陵崔孝芬、范阳卢道约、陇西李瓚等女,俱为世妇。
诸人诉讼,咸见忿责。
武泰初,后既入道,遂居于瑶光寺。
孝武皇后高氏,齐神武长女也。
帝见立,乃纳为后。
及帝西幸关中,降为彭城王韶妃。
文帝文皇后乙弗氏,河南洛阳人也。
其先世为吐谷浑渠帅,居青海,号青海王。
凉州平,后之高祖莫瑰拥部落入附,拜定州刺史,封西平公。
自莫瑰后,三世尚公主,女乃多为王妃,甚见贵重。
父瑗,仪同三司、兗州刺史。
母淮阳长公主,孝文之第四女也。
后美容仪,少言笑,年数岁,父母异之,指示诸亲曰:"生女何妨也。 若此者,实胜男。"
年十六,文帝纳为妃。
及帝即位,以大统元年册为皇后。
后性好节俭,蔬食故衣,珠玉罗绮绝于服玩。
又仁恕不为嫉妒之心,帝益重之。
生男女十二人,多早夭,唯太子及武都王戊存焉。
时新都关中,务欲东讨,蠕蠕寇边,未遑北伐,故帝结婚以抚之。
于是更纳悼后,命后逊居别宫,出家为尼。
悼后犹怀猜忌,复徙后居秦州,依子秦州刺史武都王。
帝虽限大计,恩好不忘,后密令养发,有追还之意。
然事秘禁,外无知者。
六年春,蠕蠕举国度河,前驱已过夏,颇有言虏为悼后之故兴比役。
帝曰:"岂有百万之众为一女子举也?虽然,致此物论,朕亦何颜以见将帅邪!"乃遣中常侍曹宠赍手敕令后自尽。
后奉敕,挥泪谓宠曰:"愿至尊享千万岁,天下康宁,死无恨也。"
因命武都王前,与之决。
遗语皇太子,辞皆凄怆,因恸哭久之。
侍御咸垂涕失声,莫能仰视。
召僧设供,令侍婢数十人出家,手中落发。
事毕,乃入室,引被自覆而崩,年三十一。
凿麦积崖为龛而葬,神柩将入,有二丛云先入龛中,顷之一灭一出,后号寂陵。
及文帝山陵毕,手书云,万岁后欲令兵配飨。
公卿乃议追谥曰文皇后,祔于太庙。
废帝时,合葬于永陵。
文帝悼皇后郁久闾氏,蠕蠕主阿那瑰之长女也。
容貌端严,夙有成智。
大统初,蠕蠕屡犯北边,文帝乃与约,通好结婚,扶风王孚受使奉迎。
蠕蠕俗以东为贵,后之来,营幕户席,一皆东向。
车七百乘,马万匹,驼千头。
到黑盐池,魏朝卤簿文物始至。
孚奏请正南面,后日:"我未见魏主,故蠕蠕女也。 魏仗向南,我自东面。"
孚无以辞。
四年正月,至京师,立为皇后,时年十四。
六年,后怀孕将产,居于瑶华殿,闻上有狗吠声,心甚恶之。
又见妇人盛饰来至后所,后谓左右:"此为何人?"医巫傍侍,悉无见者,时以为文后之灵。
产讫而崩,年十六,葬于少陵原。
十七年,合葬永陵。
当会横桥北,后梓宫先至鹿苑,帝巉辌后来,将就次所,轨折不进。
废帝皇后宇文氏,周文帝女也。
后初产之日,有云气满室,芬氲久之。
幼有风神,好陈列女图,置之左右。
周文曰:"每见此女,良慰人意。"
废帝之为太子,纳为妃。
及即位,立为皇后。
志操明秀,帝深重之,专宠后宫,不置嫔御。
帝既废崩,后亦以忠于魏室罹祸。
恭帝皇后若干氏,司空长乐正公惠之女也。
有容色,恭帝纳之为妃。
及即位,立为皇后。
后出家为尼,在佛寺薨,竟无谥。
孝静皇后高氏,齐神武之第二女也。
天平四年,诏娉以为皇后,神武前后固辞,帝不许。
兴和初,诏司徒孙腾、司空襄城王昶等奉诏致礼,以后驾迎于晋阳之丞相第。
五月,立为皇后,大赦。
齐受禅,降为中山王妃。
后降于尚书左仆射杨遵彦。